03.06 诸葛亮让马岱杀魏延,为什么当时姜维要杀魏延的时候,诸葛亮要阻止?

李翔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想那蜀中大将魏延,自关张赵马黄相继去世。已是蜀中领军人物,大将之中能与之匹敌之人罕有。

据传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是个反复无常之人。


当年先帝刘备攻打长沙时,魏延作为黄忠的部将杀了长沙太守,开城门,降了刘备。当时孔明见其背主欲斩之,刘备怜其武艺堪用,故求情,延侥幸逃脱了性命。

自此,魄延归于蜀国 ,于刘备孔明鞍前马后老老实实。不敢造次,再不敢作出卖主求荣之事。为蜀汉基业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蜀汉后期,魄延已是蜀汉少壮派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蜀汉大将中的顶梁柱。当时延是用来对抗曹魏名将张郃的。

这时魏延骄傲自大的情绪露了出来。我是一块宝了,你孔明得供着我。对我好点,要不我不给你卖命。

孔明对魄延一贯迁就。知其内心所想,不委以重任。延更是不乐,但因惧怕孔明,也不敢发作。嘴上不说心里却恨得痒痒。

北伐时期,延曾献计与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奇谋。但亮平生求稳不肯用险。认为延此计为险招,不肯用之。延怀恨在心。对诸葛亮愤愤不平,但惧亮之谋,不敢造次。

直至五丈原诸葛亮累死。魏延那颗膨胀的心才开始爆发。


亮临死前已知延必反,召来杨仪给一密信,嘱其在延反时,杀不了延时,事情紧急时,可拆开此信,必可除延。

诸葛亮死后,由参军杨仪暂代诸葛亮位置按原计划向汉中撤退。

但魏延不干啊,你老猪死了,就不伐魏了,不能因一人之死影响整个部队的作战计划呀。

延带领自己部队不随军撤退,而是反方向朝曹营而去。

杨仪急了,连忙上奏蜀主刘禅说延造反,而延也上书反告杨仪造反。蜀主一时不能决,然刘禅身边大臣费祎董允一贯也看不惯魏延,也进言,说延必反。

刘禅信以为真,即命杨仪剿之。

魏延与杨仪对阵,由于姜维当时已押请葛亮灵柩先行回汉中,杨仪帐下已无人是延对手。

此时收拾不了魏延,杨仪慌乱中想起臣相所留密信,自怀中取出,看完后,大惑不解。臣相此书为何意?!但也只能按臣相密信试试。

杨仪对魏延喊到:“你敢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吗?”

魏延骂到:杨仪,你这傻货,又玩什么花样,别说喊三声,喊三十声又能怎样,现在蜀将中谁能打过俺老魏

魏延马上坐定,对蜀阵中大喊一声:谁敢杀我魏延。

声如震雷,蜀兵吓的连连后恨,无人敢上前。

魏延哈哈大笑,又高喊一声:谁敢杀我。

蜀兵仍是未有一将敢应战上前。

这下魏延更狂了,在马上洋洋自得,心里爽呀,我老魏在蜀军中还是威名赫赫。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来应战。

魏延又大吼一声:谁来应战,谁敢杀我魏延。”

话音刚落,忽听一声炸雷似的声音响自耳旁:“我敢杀你。”声到刀到,扑嗤一声砍魏延于马下。

魏延至死也没明白是谁杀的自己。

此人乃是魏延的部将马岱是也。

马岱乃魏延之部将,是孔明安排在延身边的卧底,用于监控延,以备延有异动,命岱除之。岱与延平时交好,故延对岱并不设防。

当延高喊三声得意洋洋放松警惕时,马岱乘机手起刀落背后除之。论单打独斗,马岱不是魏延的个儿。

这就是孔明巧用计,马岱斩魏延,而孔明阻止姜维杀魏延,全是因为延尚有利用价值,可为蜀国对抗曹兵。


火煮水壶84501


什么叫政治家?就是用人的时候必须要榨尽最后一滴汁。

大家记得,在《三国演义》的第85回中,刘备托孤,拉着诸葛亮的手,让刘禅拜其为义父,以大事相托,“如其不才,君可自为之”。一番话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其一生为刘备那个憨儿子效力,不敢有半分懈怠。刘备又托附两次救阿斗的赵云,“患难之中,相从到今”,此当阴阳相离,“早晚看觑吾子”。

看看刘备多聪明啊,刚许诺诸葛亮“可自为之”,转过头来又告诉赵云“看觑吾子”,诸葛亮真想自立也不行了。虽然让刘禅拜诸葛亮为义父,但要论感情,赵云才真是刘禅的义父,两次从最危险的境地将阿斗救出,赵云待刘禅犹如父子之情,绝不会背叛的。有这位超级猛将盯着,任谁也不敢有任何想法。

刘备托孤,当时世间最智慧的谋臣,最悍勇的猛将,一文一武就此对刘禅终生效忠,舍生忘死,耗尽最后一息,“盖追先帝之殊遇也”。这就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诸葛亮也是个政治家,他也精通人性。诸葛亮五丈原禳星,魏延扑灭了七星灯,增寿一纪的计划就此破灭。魏延犯下如此重大的过错,姜维愤怒拔剑,要斩魏延,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呢?

魏延这个人刚愎自矜,性情骄狂,以他的性格,眼见着诸葛亮就要一命归阴,姜维拔剑,在此生死关头,魏延肯束手就范吗?当然不肯。魏延若抵抗起来,以他的武艺,姜维哪能奈何得了他半分?双方格斗起来,魏延不反也反了。这可是前线,对面就是曹魏的司马懿大军,魏延急了眼,往对面一跑,蜀汉还想安全撤军?

所以,此时不但绝不能杀魏延,而且还要大加抚慰。诸葛亮安慰魏延“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还当着他的面吐了血,交待他率兵出去迎战。

魏延看到诸葛亮命不久矣,以自己在军中的职衔、地位、资历和威望,蜀汉无人能出其右。诸葛亮死后,自己就是军中的第一人,必然成为全军主帅。魏延在这种情况下,岂能投向魏国?他肯定死命与曹魏硬磕,决不让司马懿破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魏延只要不背叛,他就必然在立场上站在蜀汉一方,倾尽全力打击曹魏军队,保障蜀军的安全。魏延的最后一滴利用价值就被榨尽了。

将杀魏延的任务交给马岱,姜维就从政治争斗中摆脱了出来。姜维智勇双全,可继事业,但他毕竟是降将身份,而且还太年轻,不能轻率地卷入到政斗漩涡中去。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政治格局必然发生全面的调整。马岱是老将,蜀汉战略由攻转守,马岱就没有多少上阵厮杀的机会了,斩杀魏延平定乱局的功劳由他获得,也是诸葛亮为他安排的后路,有功无权,可保无虞。

而杨仪呢?也被诸葛亮榨干了最后一滴利用价值,平乱回军,看似有大功,但却遭到了蜀汉朝中君臣的全面警惕,老江湖蒋琬和费祎早就设下重重套路等着,决不肯让他获得权位和实利。

这就是政治家啊,他就算死了都能够控制局势,都能控制住别人的命运。


馋嘴肥猫铲史官


诸葛亮阻止姜维杀魏延,确安排马岱杀魏延。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是魏延的对手,而且诸葛亮也有利用魏延的嫌疑。


姜维只是一时之勇,若是去杀魏延必然会被反杀

五虎上将相继离世后,蜀汉武将的代表性人物恐怕也就剩魏延一人了。姜维虽然文武双全,但是论武力姜维和魏延还差的远,姜维自告奋勇的要击杀魏延也是一时之勇。如果诸葛亮同意姜维去杀魏延,结果必然是姜维被魏延所杀。如果姜维被杀了,魏延就可以独揽军事大权,那么蜀汉的走向就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

只有出其不意才能斩杀魏延

诸葛亮知道魏延的勇武,而且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用姜维的性命去赌。但是在这里我也看到了诸葛亮对人心的利用,诸葛亮选马岱也算是别有用心。蜀汉武将没落凋零,马岱只要斩了魏延,那么众多武将之中马岱无论是资历还是武力都可以脱颖而出。斩了魏延后马岱甚至可以接替魏延的位置,可以说诸葛亮利用了马岱。

另外诸葛亮深知他帐下的这些人没有人能正面击杀魏延,所以才利用马岱想上位的心理,出其不意的击杀魏延。


姜维是诸葛亮的延续

诸葛亮一直把姜维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的,诸葛亮的意志也只有姜维才能继承下来。如果这时候让姜维冒险,一旦诸葛亮死后曹魏大军反扑上来,无人能抵挡那么蜀汉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总结:魏延的勇猛不是姜维可比的。诸葛亮利用马岱出其不意斩杀魏延,不仅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还可以稳定住蜀汉的局势。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诸葛亮既然要马岱杀魏延,却又为在何魏延踏灭七星主灯,姜维拔剑之时阻止呢?其实,不单如此,即便魏延再厉害,诸葛亮一道军令便可斩杀了,之所以诸葛亮不让姜维杀或者一道命令直接杀,原因很多,一个个说。



第一,魏延可是荆州数得上的“亲刘派”,想当年刘备过襄阳,魏延挺身而出欲迎刘备入城,结果惹出文聘,二人大战多时,魏延手下死光了才退走;关羽攻打长沙时,还是魏延杀死太守韩玄,救了黄忠,迎关羽入城;因此,魏延还没加入刘备集团,就已经是“亲刘派”;

第二,因为第一点,当诸葛亮以“脑后反骨”要杀魏延时,刘备阻止了,理由就是怕寒了阵营内部降者之心,其实也怕寒了其他“亲刘派”的心。既然魏延来投之初不杀,日后便不能轻易杀,除了刘备为魏延开了金口之外,还有第三点;

第三,进入蜀汉后,魏延的功劳不小,比如:



入蜀之战,魏延和黄忠是刘备的中坚力量,在宴会上,还担任了刺杀刘璋的任务;随后,在反攻成都时,生擒了泠苞;

葭萌关之战,魏延作为张飞副将,表现默契和出色;

汉中之战,魏延射中曹操门牙,要不是庞德死战,曹操可能不免;

南征之战,魏延和王平,张翼生擒悍将鄂焕;生擒孟获;和赵云诱敌祝融夫人;诈败十五阵,引诱兀突骨和三万藤甲兵入谷火烧等等;

诸葛亮北伐,魏延阵杀曹真先锋曹遵;埋伏偷袭曹魏后期一流武将王双;又和关兴各十回合诱敌张郃,木门射杀;上方谷,魏延奉命诱敌司马懿,差点烧死其父子三人等等;

所以,魏延是有赫赫战功的,诸葛亮能轻易杀之吗?

第四,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本来就是无奈之举,一切也要看天意。所以,魏延不小心踏灭了主灯,就是天意了,没有理由为一盏灯而杀一大将。另外,姜维拔剑,主要是突发情况,在情急之下的表现,而非必杀魏延;后来设计杀魏延,关键是怕他违命进而危害到了整个北伐部队,这性质不一样。

第五,即便要杀魏延,诸葛亮不可能让姜维杀的,魏延可是荆州集团的元老,地位也比姜维高,诸葛亮不能让接班人卷入派系的纷争,更不能让人才凋零的蜀汉,产生派系对立;



第六,马岱确实是最适合杀魏延之人,因为魏延征战一生,没有怎么吃亏,唯一受伤的就是和马岱交手,被射中手臂。而且,魏延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武将,战场上的敏锐度相当优秀,比如一战泠苞,三十回合平手,二战泠苞,几回合便能生擒。所以,纵观诸将,无一人能克魏延,只有马岱可以,即便如此,还要加上出其不意;

另外,马岱的身份特殊,是马超集团留下的唯一血脉,资历也不低,又是山头代表,马超临终时也有遗言,有这几重身份的加持,马岱杀了违反命令的魏延,在蜀汉内部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浪。


大飞熊骑士


姜维拔剑要杀魏延,是因为诸葛亮点七星灯续命,正好到了第六夜,只要再挨过了当天晚上,就可以续命成功了。哪知曹魏司马懿突然进军,魏延慌忙闯入寨中报知此时,由于情况紧急,脚下生风,将主灯扑灭了。

因此诸葛亮续命宣告失败,即将不久于人世。姜维是诸葛亮的心腹爱将,主仆情谊深厚。他见魏延破坏了诸葛亮的好事,愤怒难当,所以不问其缘由,立马拔剑朝魏延砍去。原文如下:

延脚步走急,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吾岂能存乎?不可得而禳也!”姜维大怒,急拔剑望魏延便砍。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得不阻止姜维。原因如下:

第一、魏延实为无心之失,他闯入寨门是为了通报紧急军情。而且他也不知道诸葛亮在唱这出。

第二、诸葛亮续命已经失败,即便斩掉魏延也无济于事,北伐军正值用人之际,魏延是北伐军第一大将,杀了他无异于加速败亡的脚步。

第三、司马懿大军压境,此时若是再生出内斗,只会不战自败。

第四、论个人勇武,正面厮杀的情况下,姜维并不是魏延的对手。他虽然拔剑望魏延就砍,但魏延却毫发无损。如果魏延选择还击,死的必定是姜维。

第五、魏延虽然生性孤傲,但他跟关羽一样,常常善待士卒。诸葛亮带出去的北伐队伍,大部分都是魏延的汉中军。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不制止姜维,只会得不偿失,甚至加快蜀汉灭亡的脚步。

在《三国演义》中,从魏延加入蜀汉阵营的第一天开始,诸葛亮就料定了他有反骨。但是诸葛亮直到死都没敢杀掉这个他认为有反骨的魏延。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魏延。

第一、魏延是蜀汉第一大将,魏延一死,蜀汉将领库几乎会下滑一个档次;

第二、魏延不容易对付

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的汉中封疆大吏,在汉中近十年,加之其善养士卒。魏延在汉中军心中的威望很高。正面冲突未必就能杀了魏延。如果当初不是马岱出其不意将魏延斩杀了,让他逃回了汉中,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因此!诸葛亮安插了一个马岱陪侍在魏延身旁,一旦魏延有所异动,便可趁他毫无防备之际,出其不意将其斩杀。


爱尚文史


这主要还是时机的问题。

先说诸葛亮为何不让姜维杀魏延。

诸葛亮以祈禳之法续命,此时司马懿观天象,算得诸葛亮病危,派一千军来营侵袭。当时的战况是蜀军天天在魏军营前叫骂,还给司马懿送了女人衣服,魏军都不出战。今夜突然魏军来袭,当时魏延得知战报,来报与丞相,因步履匆忙,无意中扑灭主灯,导致诸葛亮无法续命。纵观事情全程,魏延虽有过失,但并没有表明反心。诸葛亮虽然知道魏延有反骨,但人家没造反,不能因为这个就杀了他吧。何况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留了后手,不怕魏延造反,所以没有让姜维杀魏延。

再来说诸葛亮为何让马岱杀魏延。诸葛亮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定计杀魏延。他选中了马岱。因为马岱在当时地位仅低于魏延和姜维,且马岱在蜀汉资历较浅,假意投靠魏延,容易得到信任,这样才有了背后斩魏延那一幕。而大家都知道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此时和魏延水火不容,魏延肯定也提防着姜维,在帐篷里没杀魏延,之后再让姜维杀魏延,势必会引发蜀军动乱,这是诸葛亮不愿看到的,所以最后选了马岱来杀魏延。

如果喜欢我的分析,可以关注历史的争论不休,专注于正史和历史名著。






历史的争论不休


紫气东来谈谈这一题的看法:

首先要与诸葛亮平反,诸葛亮不重用魏延是实,用计杀魏延是虚拟的,无此一说。

魏延在三国里是读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且不去谈他出生何年何月,读者有谁不知,只谈一下魏延的性格,魏延与关羽的性格像似,服刘备,对孔明的军事能力从心底不太服气,所以在军事上有争议,孔明心知肚明,但临阵斩将诸葛亮绝对不会这么愚蠢,更何况蜀汉人才凋零,而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守城名将在三国中排上号的人物,资历远在姜维之上。

而姜维更没有要斩魏延,说诸葛阻拦更不符合实际了。

诸葛死前把军权交给楊仪,魏延当然心里是大大的不痛快,说起打仗楊仪怎在魏延眼里,明显是一场权力的内扛,军中混乱导制楊仪按排马垡乘其不备偷袭了魏延。

而魏延认为即使孔明死了也不应马上撤退,骄傲有时要付出代价,他忘了司马懿是谁,孔明的军事家也并非浪得虚名,一代名将在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死得太冤了,哪儿有什么反骨,可惜了…。





9紫气東来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时间不对,让马岱杀魏延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死了,而姜维要杀魏延之时,诸葛亮还没死。在诸葛亮看来,他一日还在,魏延就会一直被他压制。当然,魏延的野心,早就被诸葛亮了然于心了。

有人就疑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诸葛亮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处死这个“反骨仔”魏延?非要等到他死后,来这么一出?甚至六次北伐,都由魏延做先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谁说魏延一定就有“反叛之心”?他一日没有做出反叛之举,就一日还是蜀国的北伐先锋,这是毋容置疑。即使诸葛亮明知道他有野心,可是也要用他,因为做与想是两码事。况且那时候的蜀国人才凋零,五虎大将基本上都死了,你说诸葛亮还能用谁?所以为了完成北伐大计,魏延必须用。

当然,这个度要把握准确。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所以向马岱暗中授意,待魏延起了反叛之心,了让马岱假借投靠之意,卧底在内,必要之时,可一击必杀。为此,诸葛亮临死前,故意授命杨仪为南归的统领者,以达到魏延与杨仪的矛盾。



正如诸葛亮生前所料,魏延果然不服杨仪,公然反叛,最后死于马岱的刀下。


青史回声


诸葛亮说:姜维,不要在我面前杀魏延,这个锅我要背一千年一万年的,以后会有人杀魏延的,不用你操心。

魏延,蜀国开国功臣,对蜀主刘备忠心耿耿,要想杀魏延者,要背负骂名千年的。刘备在世时,魏延守汉中十年春秋没有动一丝杂念,没有丢失汉中一寸土地,可见魏延的勇智。

刘备死后,诸葛亮七次北伐中,魏延基本没有发挥军事才能的舞台。穷兵独舞,光杆司令一个。

第一次北伐向诸葛亮要五千精兵走子午道突袭长安,诸葛亮都吝啬不给,一怕犯险,二怕魏延叛逃。

魏延在北伐中都干些阵前骂人的活,为此魏延心中确有不满。





襄阳论语


在三国后期,蜀汉由于人才凋敝,导致诸葛亮几乎无人可用。


魏延作为年轻一代将领,早年投奔刘备麾下,并且被委以重任。

诸葛亮北伐时,更是让魏延做大将军,几乎成为蜀军的最高长官。

但是,魏延作为一个降将,被诸葛亮一直嗤之以鼻,有点瞧不起他。

因为魏延在投降前,杀了他的上一个主子韩玄,让诸葛亮定义他有反骨,并且提醒刘备时刻提防。

刘备虽然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但同时也重用了魏延。

魏延做了汉中太守后任劳任怨,为刘备守了七,八年的边境。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曾经献计派兵有子午谷偷袭曹魏,不料被诸葛亮驳回。

可以看出,魏延不仅武艺高强,还是一个颇有战略头脑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才,可以说也是非常有脾气的。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身体变得非常糟糕,他夜观天象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于是用了七星灯来延续自己的寿命,为蜀汉再做一点贡献。

这种道术在古代非常常见,先不说是否有效果,可是古人还是非常信奉这些。


诸葛亮身边由姜维守护,大营外也有卫兵警戒。

这个时候魏延突然出现,他是向诸葛亮问下一步的战略方针,不料却打断了诸葛亮做法。

诸葛亮看到有一盏灯灭了,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姜维拔剑而起,想要斩杀魏延治罪。

诸葛亮阻止了姜维,并且把魏延打发走了。

魏延知道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对诸葛亮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没有人能够约束魏延,所以做了善后工作。

他叫来马岱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马岱不是魏延的人,也不是姜维,杨议的人。

马岱是马超的弟弟,是保持中立的一方。

诸葛亮让马岱杀魏延,也是不想激起两方的流血事件。

毕竟蜀汉的兵马有限,保存实力才有机会继续北伐。

所以,才有了马岱斩杀魏延,魏延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自己人手里。


可怜魏延一生战功赫赫,竟然死后身败名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