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無奈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厚黑,也很無奈,為了保留最後的那一絲安全感。

上週末和一個老同學吃飯,順便慶祝他升職。見面後,老同學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反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眉頭總是似有似無的皺褶,看著也很沒精神的樣子。

一問才知道,他雖然升職了,但工作量也上去了,手裡核心的工作始終不敢交給下屬,都是自己做大部分,一些無關緊要的才給下屬。一方面是擔心下屬做不好,當然,做不好還好,畢竟自己有經驗,可以及時補救。可萬一做的太好,領導覺得能取締自己,那就更麻煩了。


我勸他,太多心了,畢竟是工作多年的人了,新人哪有什麼可比性。


他卻反過來勸我不要太樂觀:“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現在的新人學東西太快了!有了互聯網的加持,很多東西只要搜搜,再練個幾次就上手了。”


然後就是一陣長久的沉默.......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無奈

裁員時,沒有一個員工是安全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也同樣在增長。公司風雨飄搖,崗位面臨裁員,不知道明天會怎樣,職場安全感當然無從談起;


競爭壓力越大,確實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個人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個人的自信心,但過於激烈的競爭,也同樣會帶來職場的安全感的缺乏,加重內耗成本。


說起來安全感這個東西,很抽象,有的時候的確很不容易理解,但是增強安全感的方法還是有的,大致分為三個層面,分別對應不同情況的問題。


職業內的安全感

職業上缺乏安全感,很多時候是源自於對未來的恐懼,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

所以做好職業規劃,是對抗職業中缺乏安全感的必要手段。而晉升路線圖,是職業規劃的一個可視化過程,可以更方便我們定位自己當前的位置,有方向性的進行能力提升。規劃主要分 4 個步驟:

  1. 繪製基礎路線圖,制定終點目標。例如希望自己可以 5 年當上 CEO~
  2. 規劃階段,細化每個階段任務。例如按年分,第一年可能需要成為經理
  3. 量化各個階段的能力和指標。例如成為經理,需要管理至少 7 個人的能力,完成 100萬的訂單。
  4. 定期回顧更新,最初設定的時候,肯定會有過於樂觀的成分,所以需要不斷回顧修改,擠出水分,同時確定自己的階段情況。

最終的成品可以是一個地圖,也可以是一個表格。也可以參考行業書籍,例如《幕後產品》中,給過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成長路線圖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無奈


公司內的安全感

在公司裡缺乏安全感,絕大多數源自於領導,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

得到領導的認可,逐步建立信任,是構建公司內安全感的重要手段。信任的積累,就是從每一次的彙報開始。

其實很多人不會彙報工作,甚至對彙報工作有牴觸情緒!還有些人看到上級就會緊張,語無倫次。

彙報不需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只是要挑一個相對正式的場合回,彙報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相反,你不主動彙報,而是等到上級來詢問工作的時候,這反倒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表示了上級對你的工作有所懷疑,也間接的說明上級覺得你對工作不夠上心。

在彙報的過程中,也要講究技巧。切忌長篇大論!漫無目的的羅列數據!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彙報!

彙報的順序有三種:

<code>第1種,按時間順序,比如先總結上個月的工作業績和進度,其次分析需求和困難,最後彙報本月的工作計劃

第2種,按影響力排序,比如說最近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困難點?需要哪些資源?完成之後再開始彙報其他的工作內容。

第3種,按照上級關心的程度,比如說上級關心,業績,那麼就應該先從整體的業務數據開始說起,最後再分析人員成本等等
/<code>

在彙報的時候,一定先說結果,精簡過程。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無奈


收入上的安全感

工作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不順心,但有的人會顯得很有底氣,有的人卻戰戰兢兢,看上去只是個人性格差異,實質上還是底氣的問題。有底氣的人什麼都敢說,大不了換公司。

如何構建這種“底氣”,最快的方式是“多渠道收入”。畢竟口袋有錢,萬事不愁。

多渠道收入是可以通過一些副業,例如說幫別人代購微商。有的人也許看不起,但關鍵是有效果。

它花的時間不多,卻可以給你帶來收入,每一筆收入都是實實在在的,收入穩定之後,你就有更多的底氣。 面對意外情況會更坦蕩更理智。例如公司業績急轉直下馬上要倒閉了,對於你來說,就不用和那些心不在焉的同事一樣,完全還有思考和輾轉的餘地。

當然微商只是一種,副業可以有其它類型,大致分為 5 種

為什麼很多中層寧可累死也不把工作交給下屬呢?原因很無奈


第一種是興趣愛好型。

就是例如自己喜歡畫畫,那就可以一邊學習一邊開一些簡單的入門輔導課程。喜歡唱歌,就可以去一些清吧駐唱。如果怕自己能力不夠怎麼辦?那就練到可以上臺囉~

第二種是左腦加右腦的組合。

左腦是負責思維,右腦負責創造。左右腦組合,就是理性與感性的一個平衡,比如說一些工程師上班白天上班,晚上進行創作,寫歌、寫做、畫畫、作曲都可以。

近年比較火的大劉,也就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就典型的左腦加右腦的組合,利用上班至於進行科幻題材的寫作,最後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名譽、金錢、工作真的一個都沒耽誤。

第三種是腦力+體力的組合。

現在大多數白領,都是長期坐在辦公室中缺乏鍛鍊。

那麼晚上的時候也可以去做一些兼職健身教練,即可以鍛鍊身體,保持身材,也可以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教練的收入不低的,普通的都在5000左右,做得好一月幾萬也有。

第四種是能力提升組合,

例如寫作+教學+演講+顧問,這個其實是比較常見的,只要在某一個領域內,有了足夠長的時間積累,在行業內會有一定的經驗和想法。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見地和想法通過寫作、教學、演講和顧問的形式表達出來。

例如積極參加一些線下的活動分會,在公眾號上發文章等,這樣子的話既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自己在行業內的知名度。

將來一旦別人有問題或者有機會的話,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你。無形中給你帶來大量的機會。

第五種就是一項工作多項職能。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也不想到外面去尋找機會,就可以嘗試跳出當前崗位的限制,找到你的上下游,交流和觀察他們的行為和能力,利用業餘的時間,去模仿、學習,提升該方面的能力。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很多的CEO都是多項職能型的人,人都喜歡重用和培養和自己一樣的人。


結語

總結一下,在工作中安全感的缺失,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職業上的迷茫。應對方式:製作職業晉升路線圖
  2. 公司內的認可度不夠。應對方式:從彙報能力開始,一步一步提升能力
  3. 收入上的不自信。應對方式:做副業,開始多渠道收入


以上是我對職場安全感的總結,也是在職場中總結出的一些小經驗。

能看到這裡,恭喜你~ 今天又提升了 1%!

我是職場大橘,歡迎你的評論、關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