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序:德国与日本,作为二战的主要核心侵略策源地,又同为冷战期间美国羽翼下的前战败国,很长时间里,日本和德国对外战略和自我定位均有明显相似之处,如都急于洗刷二战的负面记忆,进而实现政治正常化,且都以追随美国和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实现这一点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一相同前提下,两国政府及民间精英的具体行动却差异巨大,最明显的莫过于两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反省。此外。两国在很多重大国际事件的反应上也是截然不同。是什么原因早就了上述这些差异?在后冷战时代,两国在平衡与周边国家及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上,又会有哪些战略追求?

从地缘战略与区域权力结构的角度审视德国与日本,不难发现,二者的差异是极其巨大的。相应的,因此而产生的自我利益定位也是非常不同的。我觉得二者的差异,首先在于:德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次,德国置身于发达国家群落地区,且强敌环伺、缺乏和平扩张空间。如果德国放弃扩张,致力于内部发展,又会面临东部的压力,因为俄国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大陆国家,而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可以说是德国的一个梦魇,而德国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导致连续陷入两线作战之中,最终被彻底击败。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因此远在欧洲的德国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冷战的结束,两德统一正式提上议程。可是,英国与法国高层最初对此均持质疑态度,俄罗斯的立场则晦暗不明,只是因为得到老布什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才得以迅速实现统一。此后,美国出于进一步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构想,开始大力推动北约组织的发展与欧盟东扩。而德国则乐于搭乘美国便车,顺势加强其对东欧小国的影响力及控制力,进而间接增强了其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以及在欧盟内的领导力。因此,在日本叫嚣可以说“不”的时代,德国却继续行驶在“低调外交”的传统战略轨道上,并通过紧随美国而获得了大量的收益。直到“9.11”事件的发生,形势才再度发生逆转。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9.11”事件,可以说是冷战时代结束后的第一个爆炸性战略事件。小布什政府受此刺激,转向单边主义,并提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观点和“反恐第一”的战略方针。对“9.11”事件本身,德国与日本均表示同情美国。但是,在对小布什政府的具体行动上,两国的反应截然不同。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在两德统一、东欧重新成为德国势力范围可能的背景下。施罗德内阁一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外交联络,另一方面则屡屡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国说“不”,俨然有独树一帜,欲在国家政治舞台成为独立一极的趋势。但是,事实证明,在欧盟内部,德国既无法完全控制法国,又不可能绕开法国形成自身对欧盟的决定领导权。而在北约内部,德国更是无法撼动美国的领导权。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拥有足以与美国的综合实力抗衡,因而,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无法形成真正的多极化。于是,德国急于挑战美国的结果,引发美国扶植法国对其制衡,并使其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到美国的隐性限制。从近几年的世界局势的发展,美国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全力支持法国扩张,正是要维护欧盟两大巨头法、德两国之间的互相制衡,进而巩固北约框架下美国对欧陆各国的领导权,彻底杜绝德国的唱反调行为。

与德国这一时期的表现不同,日本吸取了上一阶段的教训,重新回到传统战略路线上,选择了借助美国的“反恐战车”,悄无声息的顺势扩张影响力。2001年10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为自卫队协助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奠定了法律基础。日本国会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三度延长该法,使得日本能够长期派舰艇到印度洋协助美军执行后勤辅助任务。当小布什决定出兵伊拉克时,德国施罗德内阁强烈发对,而日本却不仅支持美国出兵,而且与2003年7月26日通过《伊拉克人道主义与重建特别措施法》,为自卫队在伊拉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奠定法律基础。不仅如此,日本更在2007年1月9日,将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成为日本中央一级单位。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如此一来,日本等于借助美国的默许,不动声色的突破了自卫队仅限于本土防御的传统定位,将其军事力量远远推进到海外,客观上在其政治正常化尚未实现前,先有了军事大国的迹象。

对于美国的这一战略转移,日本政府自然深表支持,不仅首相安倍晋三早在2006你那即亲自出书鼓吹四边同盟,自卫队的海外行动也亦步亦趋的按照美国指导前行。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2008年底,中国海军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前往亚丁湾执行国际护航行动。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即访问日本,希望日本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称“理解日本受到制约,但希望加大参与维和行动的力度”。希拉里还表示,希望能把外国船只也列为海上自卫队舰船的护航对象。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当即作出积极回应,称“在研讨新法案时将做考虑”。3月14日,日本遂派出2艘驱逐舰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为期5个月的护航任务。6月1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应对海盗法》,从而为日本政府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日本更与非洲之角的小国——吉布提鉴定协议,在该国兴建了战后日本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对此,日本自然是欣喜若狂。当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会议及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年至2015年中期防卫力量调备计划》,明确今后10年内应主动“扩充'日美联合作战计划',将其作为应对中国的一环”。

同为战败国,为何德国选择摆脱美国束缚,而日本却选择向美国靠拢


纵观德日两国的发展,德国通过自己对战争的反省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日趋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日本战后不思反省侵略历史,政权不断右翼化,右翼政党不断参拜靖国神社等等一系列行为遭到了二战受害国的反对和谴责,更有甚的是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突破和平宪法对自卫队的束缚,于是选择了抱紧美国大腿,进而达到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使得日本成为正常化的国家,使得日本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利,引起了周边国家警示,如此环境下,日本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而赢得二战受害国的原谅,日本何去何从?我想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