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风云一点通


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的开头,就是一队陆军士兵列队路过海军省时,突然全体举枪瞄准挑衅,让海军省顿时炸了营。原因就是海军不同意陆军力主与德国结盟的政策,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六就是其中最坚决的一员,而当时的陆军少壮派激进分子非常疯狂,对不同政见者动不动拎刀乱砍,“二二六事变”就曾一家伙砍倒三个名海军大将。



海军大臣米内为保护山本,1939年9月1日紧急安排其出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当时还是海军中将,按衔级还不足以般配这一重要职务。但联合舰队司令官一般在旗舰上办公,至少暂时不会有杀身之祸,米内光政采取了“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也算够意思,在此之前,山本五十六连遗书都写好了,可见当时日本的侵略气氛之疯狂。

日本的战时大本营是由陆军参谋总长牵头的,海军军令部长为副手,形成了事实上的“陆主海从”决策体制,在天皇默许下,最终日本还是与德国及意大利签署了轴心国条约,山本五十六一没自杀二没辞职,而是选择了服从,并于次年11月晋升海军大将。



(年轻时代的山本)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山本五十六是有独立战略思想的军人,不轻易跟风;第二,天皇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一旦做出了决策,他又坚决贯彻和执行既定战略,在他看来,这是忠诚,这两个问题既矛盾又统一,折射出山本复杂的性格。

山本五十六从1925到1928年,曾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借机游历过美国很多城市,对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1941年下半年,在当日美关于石油和钢铁禁运的谈判濒于破裂时,面对大本营“不惜与美国一战”的态度,他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没有胜算。



(任驻美海军武官期间)

然而,当深感受到“美英鬼畜”欺辱的裕仁天皇和大本营一致决心对美开战后,山本五十六又开始贯彻指示,研究如何先发制人,充分印证了此人身上的两重性,人格很是撕裂,用我们电影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保留意见,执行命令”。

海军是烧油大户,山本五十六也确实得考虑燃料问题,美国毕竟卡住了日本的脖子。



山本五十六在开战之前仔细考虑过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无法彻底战胜美国,他秉承的战略指导思想叫“以打促和”。即日本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使其半年内丧失太平洋制海权,掩护陆军占领重要岛屿和资源地。并且由于舰船建造的周期较长,山本谋求至少在二年内联合舰队能在太平洋占据优势。

两年的时间,足够日本在东印度群岛掠夺大量的石油,同时通过一系列岛屿的要塞化,建立起一个“绝对国防圈”,从而使美国知难而退坐下来谈判,并最终承认日本占领南洋的即成事实,美日可以重新划分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就任联合舰队司令官)

这个战略计划是充满危险的,首先要保证能一举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其次还要保证在美国人反击时能挫败之,最后更要维持日本海军两年以上的战争主动权,任何一条破产,日本都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从甲午战争起,日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赌国运”,而不幸的是,山本在美国期间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喜欢上了赌博,自诩“可以在赌桌上赢来一艘战列舰”,由于赌技出众,据说摩洛哥赌场甚至禁止他入场。

换言之,他恰恰是个大赌徒,只不过是赌桌换成了太平洋战场,赌注是日本列岛。




就战术而言,联合舰队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自濑户内海出发,长途奔袭3500海里,历时近两周时间(联合舰队11月26日就已启锚),途中被任何美军飞机或舰船发现都将功亏一篑,这也是一场豪赌。海军军令部一些参谋表示反对这一“Z计划”,山本五十六便已辞职相胁,终获批准。

1941年12月2日,美国人拒绝日本条件的《赫尔照会》送达东京,日本决计开战。下午5时30分,山本五十六给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发去了“攀登新高峰1208”的密电,意即12月8日开始攻击珍珠港。

历史走向转折,再无回头之路。


度度狼gg


山本五十六从1925到1928年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对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他一个人的清醒无法阻止全日本上下一致的战争狂嚣。

与陆军大臣的谈话

在决定对美国开战之前,日本陆军大臣找到山本五十六,问他对美开战的看法,山本五十六表示,如果你看到纽约街头密密麻麻的汽车,你就知道皇军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

陆军大臣问,如果日美开战,日本能坚持多久?

山本五十六答,半年应该没有问题。

陆军大臣很高兴,他说,大日本皇军武运长久,有半年时间,我们就能灭了美国。

这就是日本上下对与美开战的看法。

美日谈判破裂

在1941年开始,日美一直在进行关于石油和钢铁禁运的谈判,最后美国提出的条件是,要求日本从所侵略的外国国土全部撤出。日本大本营震怒了,认为美国毫无诚意,日美必有一战。

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全日本上下形成共识,要把美帝国主义搬倒。


聊历史,聊股市外汇,我是“天下会会天下”,欢迎关注!


天下会会天下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山本五十六自然是考虑到了发动珍珠港偷袭后,美国参战带来的后果,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战备资源丰富,当然没有必要无故为自己树立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所以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山本五十六是非常不愿意与美国开战的。但是为了夺得石油资源,而且当时日本进攻战略是南进和北上,北上战略向苏联开战,但是由于在对苏联的“诺门坎战役”,日军损失严重,这一结果极大打击了日本高层的自信心。因此他们选择南下,向南太平洋下手,而南下就不可避免要与美国作战,所以日本高层决定对美开战,山本五十六也只有执行,但在此事上日本高层的战略眼光,的确并不长远。

争夺石油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战备资源自然不能跟美国资源大国相比,日本石油资源匮乏,所需的石油都是靠进口,而且大部分都是向美国进口,这意味着在二战时期,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燃油方面来牵制和束缚控制日本。但是在1941年日本开始集中力量南进,目标直指整个印度部分,进而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这无疑触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是不可能容忍日本控制整个西太地区的。1941年日本对维希法国政府施加了强大压力之后,7月28日4万日军开进法属印度支那,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实行石油禁运,紧接着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律宾和荷兰也采取了类似措施,而且日本各地战争正迅速消耗着剩余的石油储备,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最多两年,所以日本必须攫取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但是无疑会触碰英、美、荷的利益,所以两国关系越来越剑拔弩张。

偷袭珍珠港,以战求和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一个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期望偷袭珍珠港能一举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让其至少半年丧失制海权,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而且日本自知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他企图希望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造成对美国的海上力量的巨大伤害,来迫使美国做出让步。珍珠港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因为珍珠港当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经营已久的主要基地,也是美国和远东、西太平洋之间的海上交通枢纽,是日本南下战略的心腹之患,如果能在开战之初就能击沉珍珠港的美军主力舰队,不仅能挫伤美国海军及美国人民的士气,促使以战逼迫签订和平协议的可能,而且一旦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船和飞机瘫痪后,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对日参战,日本便能很容易夺取战争初期的制海、制空权,就样既能保证日本南进的翼侧安全,又能保护日本本土的安全。


娜娜聊古今


作为日本的一代海军统帅,应该是考虑过美国参战的可能,但是他只是从纯军事角度去考虑了,而没有考虑过美国的综合国力、工业能力、战争潜力。

另外,山本五十六制定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计划,本身就是一场战略赌博。从甲午海战获胜日本崛起于亚洲,日本其实一直都在赌。倘若甲午海战时期的主政者就算是蒋介石而不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日本都将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再有关东军进攻北大营,其实也是一场赌博,倘若东北军殊死抵抗,东北的战争就会打成另一场淞沪会战,日本即便胜,也会是惨胜,更不可能稳稳当当的拿到东北丰富的战备物资。

因为每一次的进攻战略都是赌博,而且每一次都赌赢了,日本军方早已陷入了赌徒般的狂热之中。认为日本国运昌隆,只要敢想敢干,就没有日本干不成的事情。

这才有了在关于偷袭珍珠港的陆、海军论战中,海军最终占了上风,计划得以顺利通过实施。但是山本五十六没有想到几件事情:

第一、就在他偷袭珍珠港时,西线战事已经出现僵持,随后不久就出现逆转,而美国没有急于立即对日本复仇,而是集中力量去解决德国去了;

第二、日本认为,美军据日本本土近两万里,只要日本解决掉太平洋舰队,美国就对日本鞭长莫及。但是,日本并未能一举全部歼灭太平洋舰队力量,而且太平洋舰队也不是美国唯一的主力。更要命的是,美国调转枪口去群殴被苏联压制住的德国,这期间开动了庞大的工业体系,源源不断建造海军,为全面收拾日本做充分的准备。山本五十六低估了美国的大国胸怀和战略定力,美国不像日本那么急躁,什么事都要当下立竿见影,而是准备充分,一举歼灭;

第三、美国在消灭德国后,得到了德国的专家和技术资料,迅速开发出了原子弹;

第四、德国灭亡的太快,苏联腾出了手脚,而且在跟德国对垒的过程中,苏联的军事装备和作战体系已经强大到让人望而生畏,能够摧枯拉朽的消灭日本引以为傲的关东军。

总之,小国寡民想要大出天下,滋生侵吞世界大国的野心,完全就是蛇吞象之举。不但实力不济,其战略胸怀和视野也根本不具备。


谢金澎


感谢有机会回答:山本五十六在发动偷袭珍珠港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1、日本本是弹丸岛国,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的国家,为了生存走了军国主义侵略之路。把目标锁定在亚洲的中国,开始长达14年侵华战争。

2、战争资源之中最宝贵的是石油,日本80%石油是依赖以美国进口的,美国是日本最大石油合作伙伴。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日本对石油资源需求更加巨大。

3、随着中日战争的扩大化,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战争资源快速消耗,已经不能支撑全面战争的需求,这时日本必须解决石油问题,加上日本在中国东北未发现有宝贵石油。要是日本石油问题没解决日本相当于战败了,之前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付之东流,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美国偏偏在日本最需要石油时,开始控制制裁日本,美国控制对日本的石油出口,导致日本更加迫切的面对石油问题的解决。

4、南进和北进中选择生存之路。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打的日本看清楚自己的实力,而且苏联和德国打的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也不忘在远东布置百万大军防止日本偷袭苏联。苏联的做法非常正确,把日本逼向美国,日本也意识到苏联已经有所准备,北进和苏联开战将毫无胜算可能把最后的资源消耗掉而已。最终日本选择南进,南进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要想打败美国不容易。日本也不傻,战争打了那么久国力消耗那么多,这时候和美国开战,简直就是忘火坑里跳。但是没有石油日本难道就真的坐等油尽灯枯吗?日本最后决定南进就是赌上日本最后国运。


5、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此人是亲自制定和指挥偷袭珍美国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世极其反对和美国开战,山本五十六是非常清楚美国综合国力,一旦和美国开战日本将会失败,在日本高层最后决定下,最终山本五十六还是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先下手为强。日本海军曾经在偷袭美国珍珠港时提出:“帝国兴亡,在此一战”,说明日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珍珠港偷袭成功,日本加快对东南亚的侵略,为的是得到宝贵石油,继续支持庞大的战争。

6、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向德、日、意三国轴心国宣战。美国出台先欧后亚的战略部署,出兵欧洲对付德国,在美国看来日本迟早得完蛋,让日本在多蹦哒几天。

7、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加速了法西斯侵略者灭亡,在欧洲德国投降后。美国调转枪口对付日本时,战争胜负已经明确了,日本战败是迟早的事。在亚洲日本拼死抵抗美军的反攻,最后美国决定奖励日本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最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结束。

我的总结:可惜山本五十六死的太早,没有看到美国奖励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大爆炸。山本五十六要是看到日本最终结局我想,山本五十六致死都会反对偷袭美国珍珠港。


小宏哥讲历史


首先山本五十六是拒绝对美发动战争的,其次山本五十六的珍珠港偷袭的这一进攻计划只是一个预案,即在日本大本营以及天皇确定要对美开战后,这个进攻方案才会开始实施。所以在真正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日本已经下定决心面临任何的不确定情况了。



而在开战之初,日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美国强大的国力,在初期日本和美国在海军舰艇上的实力对比是7.5:10,在正面作战的航空兵的对比上是1:1。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估计到1943年日本舰艇实力则为美国的50%,到1944年则降到30%;而就飞机的生产能力而言,1943年日本海军的飞机产量可达到8000架,美国可达到85000架,到1944年日本海军飞机产量达到12000架,而美国可达100000架。也就是说战争持续两年后,美国舰艇实力将是日本的5倍以上,航空兵实力将是日本的10倍以上,可见日本对美国的强大还是有深刻认识的。



日本当局尤其是海军正是认识到随着战争的延续美国对日本将拥有近乎绝对的优势,而且会越来越大,所以日本海军要求在开战之初就要给美国舰队以沉重的打击,以后继续持续不断的消灭美国兵力,尽早的进行海上决战,以免让美军实力增长到难以撼动的地步,如此日本再无胜算。


而珍珠港偷袭就是本着这一思想而去实施的,一开始就想重创美国舰队,然后迫使美国海军在劣势下同日本海军决战,通过不间断的连续打击,让美国海军的实力始终无法增长到可以反攻的地步。


战略论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山本五十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他极为了解美国,知道美国的强大,尤其是美国的动员能力和生产能力!但他没有办法,他是一名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知道后果,也没有办法拒绝!

实际上不仅是山本五十六,所有的海军将领对与美国开战都持悲观态度!成天叫嚣的都是陆军,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不和由来已久,双方经常就军费问题产生摩擦。在与美国的作战上陆军的作用很小,所以陆军才会大言不惭的叫嚣对美开战!

再次,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管制,日本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石油就是废铁,而且美国已经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存款!这些都是促使日本对美国开战的原因。对美开战,很可能失败!但不对美开战,日本败的更快!

山本五十六为此就提出日本必须在半年到一年内彻底击垮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一旦美国回过劲来,那就是日本的末日!偷袭珍珠港就是开端,可惜的是偷袭有两个“不完美”:一是美国的三艘航母没在港内,躲过一劫。而是美国在珍珠港的库存石油库没有被炸!使得美国不必为了石油而延缓反击的步伐!

缓过劲来的美国很快就组织了东京大轰炸,后来的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美国利用破译的密码打残了日本海军!日本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当然这些山本五十六已经看不到了!1943年,山本五十六就被美国空军击毙了,没有看到日本的失败!这也是他幸运的地方吧。





寅哥解惑


二战时日本法西斯在亚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疯狂行为,那么在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的时候,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珍珠港来挑战美国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疑点,二战时期,美国领土孤悬海外。欧洲和亚洲已经打的非常“热闹了”,而美国其实并没有受到波及,在二战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人都扮演着“闷声发大财”的角色。日本本身的兵力就已经不够分配,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公然挑起太平洋战争,难道是日本人在“作死”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这次偷袭行动的总指挥:山本五十六,此人在战争开始之前是一个地道的赌徒,在生活中不断的跟人打赌,而且非常信守承诺。

当他把这种赌徒精神带到了战场上以后,就变成了他口中关于胜利的解读:“打仗只有两种有意思的结局,要么大赢,要么大输,小输小赢都没什么意思”。那么山本五十六制定这样疯狂的计划,究竟看中了计划背后怎样的“大赢”利益呢?

要说“五十六”完全是凭借运气来做这件事,那也是冤枉了他。在这个计划开始之前,山本就对国际形势以及美国综合国力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考量。山本在开军事会议时说到,美国早晚都会参战,在二战的前一段期,双方势力打的不可开交,美国就借着这个机会大卖军火。

可是现在二战就要“大结局”了,战争双方也都耗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出来给二战画上句号,顺便也拿下对于世界的控制权。

后来的世界格局发展也映证了山本五十六的这番判断。 那么山本明知道美国早晚会参战,为什么还要去激怒他呢?

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根据当时的判断,美国就算是参战也不可能加入轴心国集团,那么这个早晚都会跟自己作对的敌人还是早下手为好。那么山本五十六就天真的以为这次的偷袭能把美国怎么滴吗?

虽然他是反派,但是人家不是“白痴”,山本之所以制定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其主要意图是拖延美国的参战时间。 到了战争后期,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整个局势变成了僵持的局面,那么美国如果在此时开战,法西斯势力就彻底玩完了。

可要是进行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军事打击,美国就不得不进行舰队的休整,按照山本五十六的估计,美国最快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缓过气来。如果在这段时间以内,日本完全控制中国,德国彻底踏平苏联,那么依仗着欧洲和亚洲的所有资源也有跟美国的一战之力。

到时候美国的态度就不那么重要了,弄不好还可以顺道“收拾了”美国,不得不说,山本五十六的这套打算还是非常全面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但是后来为什么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呢?

这里面的原因扑朔迷离,山本本来想摧毁的是珍珠港中停放的三艘航空母舰,可是在当天三艘航母全部出海,这也是后来美国能用月把时间恢复海军力量的重要因素。更有记载显示,珍珠港被偷袭当天,美国给港湾内多增加了医疗人员,本来该休息的日子船员们也被要求上舰工作。

这种种的迹象都表明,所谓的珍珠港事件,很可能是美国政府为了鼓动全民参战而导演的“苦肉计”。 所以,即使日本不惹事儿,美国也要去找事儿!

不管美国那边怎么样,但是日本却因为这次的行动“摸了老虎的屁股”,预先的战略构想没有达成,还促使美国提前参战,按照中国传统观点来看,这次的弄巧成拙正是法西斯势力“气数将尽”的变现。


白话历史君


这个还真有。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美还在谈判,那时候日本首相还是近卫文麿。近卫首相问山本五十六,如果日美开战,估计能打多久,山本五十六明确的告诉他,打一年半至两年没有问题,但超过两年就不行了。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留过学,当过海军驻美国武官,在美国游历过,对于美国强大的实力是非常了解的,对于日本的弱点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他是最反对和美国开战的。在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中有个桥段:陆军的参谋辻政信跑去和山本五十六说,他就要去德国了,希望海军不要阻止日德意三国结盟。山本五十六告诉他,你最好去一下美国。当你看到德克萨斯的油田,看到底特律的工厂的时候,你就知道美国是多么强大了,“和美国开战,你想都不要想!”甚至在联合舰队出发去偷袭珍珠港时,他还对南云忠一等人说,如果日美谈判取得了新进展,你们要立刻取消行动,马上将舰队撤回。结果南云忠一很不高兴,还问他“拉尿拉到一半你怎么能收回去呢?”结果山本五十六就发火了,跟部下说,如果你们谁认为无法撤回的,现在马上提出辞职!可见在偷袭珍珠港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想避免日美开战的。

山本五十六虽然想极力避免日美开战,但他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却又不得不承担起日美作战的职责。而他认为,如果日美开战,最好就是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太平洋舰队一举全歼,然后趁美国的战争机器还没发动起来,在日本有利的情况下和美国讲和,让美国承认既成事实。但很可惜,他的设想落空了。偷袭珍珠港,虽然成功了,但没能全歼美军太平洋舰队;跟着日本横扫南洋,美菲联军大败,麦克阿瑟逃到了澳大利亚,跟着美英荷联军在新加坡投降,对于日本来说简直就是“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非常狂热了。在日比谷公园举行的祝捷大会上,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说,以后这样的祝捷大会会经常有的,一直等到我们在东边的纽约举行阅兵式,在西边的伦敦举行阅舰式的时候才停止。在这样“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谁敢提出和美国讲和啊?再说了,当时山本五十六也觉得美军太平洋舰队还没有被全歼,逼美国讲和的筹码还不够大,于是他就制订了中途岛作战计划,联合舰队倾巢出动,妄图以“攻其所必救”的方式将美军太平洋舰队残余力量引诱出来加以全歼,那时候逼迫美国讲和的条件就更加成熟了。但后来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中途岛大战,日本大败。美国在国内实行了总动员,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让山本五十六担心的事发生了。在接下来进行的围绕瓜达卡纳尔岛作战展开的一系列海空大战更是让日本彻底领教了美军强大的实力和牺牲精神。此时的山本五十六已经知道日本的败局已定了。瓜岛战役结束后不久,1943年4月18日,刚好是杜立特空袭东京一周年的日子,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毙。从此日本联合舰队失去了灵魂,一蹶不振。


血染战旗红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当然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后果,也考虑到战争对日本造成的后果,但是,日本方面的设想是,消灭美国第七舰队,然后像日俄战争一样逼迫美国媾和,迅速解决与美国的战争,但是美国不是帝俄,而是美利坚,有仇必报,日本就只能走向消耗战。

在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之前,日本分为南进与北进两个派别,分别代表日本陆军与日本海军的利益。其实在诺门坎战役之前,日本大本营还是倾向北进,但遭到了苏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的毁灭性打击以后,日本北进派再也不提起对苏作战,而是害怕苏军的进攻,由主动进攻,便为战略防守。

在日本东条政府不顾海军的强烈反对,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彻底与英国成为敌国以后,日本南进已经是箭在弦上。同时日本大本营还命令日本军队进驻印度支那,更加刺激了法国的利益,让美国对日本的警戒心增加,美国就向日本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撤出印度之那,以及中国占领的土地,否则美国将停止向日本供应石油。

当时日本海军从海军部长,到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等人都反对与德国结盟认为这样做无疑是自杀,因为海军高级军官都有驻美经验,知道美国国力强盛,他们竭力主张不要与美国开战,但是在美国的最后通牒的压力下,日本海军同意与美国开战,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停战媾和,日本南进,占领爪哇油田,把英国势力赶出东南亚。但是日本低估了美国的反击决心,这样才招致了日本的惨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