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

豐順縣,清乾隆三年置縣,隸屬廣東省梅州市管轄的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部,梅州市南端,東毗潮州,南鄰揭陽,西連梅州市五華縣、興寧市,北接梅州市梅江區、梅縣區、大埔縣,廣梅汕鐵路、梅汕高速公路和國道206線貫通南北,縣城南端有火車貨運站 、客運站。

豐順縣旅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達50萬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各國,尤以泰國為多,是著名的華僑之鄉。

  • 中文名稱

  • 豐順縣

  • 外文名稱

  • Fengshun County

  • 別 名

  • 嶺東、新陽、揭嶺、鳳裡等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縣

  • 所屬地區

  •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 下轄地區

  • 湯坑鎮、豐良鎮、潭江鎮、留隍鎮等16個鎮

  • 政府駐地

  • 湯坑鎮

  • 電話區號

  • 0753

  • 郵政區碼

  • 514300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北部

  • 面 積

  • 2710平方千米

  • 人 口

  • 70萬

  • 方 言

  • 客家語(約4/5)-梅州話、潮州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龍鯨河漂流/龍歸飛瀑/揭嶺飛泉/銅鼓峰/濟公殿/太平寺/畲族風情等

  • 機 場

  • 附近有梅州梅縣機場、潮汕機場

  • 火車站

  • 豐順火車站、豐順東站(高鐵)

  • 車牌代碼

  • 粵M

  • 行政代碼

  • 441423

  • 歷史人物

  • 丁日昌/羅萬傑/吳六奇/羅大綱等

  • 企業家

  • 朱孟依/馮小華/楊華嶺/譚偉龍等

  • 近現代人物

  • 吳逸志/徐名鴻/李堅真/李國平等

  • 海外華僑

  • 他信/英拉/何僑生/丁家駿等

  • 省級中心鎮

  • 湯坑鎮、豐良鎮、潭江鎮、留隍鎮

歷史沿革

名稱來源

“豐順”之名,由來已久,據縣誌載:明崇禎初(1628)已有豐順營設置;又據豐良東關坳石刻:清順治九年(1652),里人吳六奇立的“金湯鞏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豐順吳府四字。

設治前

春秋戰國時期,豐順縣境屬南越 。秦屬南海郡揭陽縣。趙佗自立為南越王以後,揭陽縣屬南越。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統一南越,豐順縣地仍屬南海郡揭陽縣。三國屬孫吳地。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隸屬東官郡。安帝義熙九年(413),分東官郡立義安郡,廢揭陽縣並設五縣:綏安(今福建漳浦)、海寧(今福建龍溪)、海陽(今潮州市、潮安區、揭陽、揭西、澄海區、饒平、南澳及豐順大部)、潮陽(今潮陽區、普寧、惠來)、義招(今梅江區、梅縣區、大埔)。宋齊梁陳時建制無大變動。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廢義安郡置潮州府。此後幾經改易,豐順大部地域屬潮州府海陽縣。唐天寶初年曾一度改潮州府為潮陽郡,乾元初復潮州府。宋宣和三年(1121),割海陽縣部分地域重新設置揭陽縣,仍隸屬潮州。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改潮州府為潮州路,海陽、揭陽仍屬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為潮州府,管轄海陽、揭陽等八縣。

清乾隆三年以前,揭陽、海陽、嘉應、大埔四州縣邊陲之地,萬山環繞,層巒疊嶂。民眾據險抗糧抗差,偷礦造反,各縣衙門鞭長莫及。明嘉靖年間曾設潘田巡檢司進行彈壓。隆慶初年又在海陽縣豐政都境內築通判府城,調潮州府一員通判駐守,事態平息則撤還州府。崇禎初年設豐順營,置守備署於原通判城內。

設治後

乾隆二年(1737),兩廣總督鄂彌達巡邊到潮州,具奏於海陽縣豐政都通判府城開設縣治,歸潮州府管轄。次年(1738)欽準,定名為豐順縣。海陽縣豐政都全部,揭陽縣藍田都九圖、十圖,嘉應州程鄉縣萬安都徑心、環清、建橋三堡和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等四州縣邊陲地為縣域,以原豐政都湯田通判府城(今豐良鎮)為縣治。

置縣後隸屬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民國時豐順縣先後隸屬廣東省潮循道,第五、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豐順全縣解放。縣城由豐良遷湯坑鎮,屬興梅專區專員署。1953年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屬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奉文撤銷豐順建置併入大埔、揭陽兩縣。1961年1月恢復建置,屬汕頭地區。1965年屬梅縣地區,1987年後屬梅州市。

1996年,豐順縣面積2691平方千米,人口約61.3萬人。轄24個鎮:湯坑鎮、附城鎮、東聯鎮、北斗鎮、湯西鎮、湯南鎮、埔寨鎮、上八鄉鎮、下八鄉鎮、豐良鎮、建橋鎮、龍崗鎮、潘田鎮、仙洞鎮、大龍華鎮、徑門鎮、黃金鎮、阝留隍鎮、東阝留鎮、茶背鎮、潭江鎮、潭山畲族鎮、砂田鎮、小勝鎮。縣政府駐湯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豐順縣常住總人口449769人,其中:湯坑鎮69586人,附城鎮33148人,東聯鎮5587人,北斗鎮8779人,湯西鎮35599人,湯南鎮29633人,埔寨鎮22617人,上八鄉鎮5411人,下八鄉鎮6843人,豐良鎮34453人,建橋鎮18201人,龍崗鎮11307人,潘田鎮22965人,仙洞鎮5471人,黃金鎮25800人,留隍鎮32708人,東留鎮16708人,茶背鎮10462人,大龍華鎮6831人,徑門鎮6983人,潭江鎮12544人,潭山鎮5028人,小勝鎮10803人,砂田鎮12302人。

2002年,豐順縣轄湯坑、豐良、潘田、黃金潭江、留隍、湯南、埔寨、湯西、附城、建橋、龍崗、仙洞、徑門、小勝、潭山、東聯、東留、茶背、北斗、砂田、大龍華、上八鄉、下八鄉24個鎮,共有261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

風景旅遊

堅真公園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

堅真公園

堅真公園位於豐順縣城湯坑鎮金甌山西側,是中共豐順縣委原辦公樓。2003年1月,豐順縣委搬遷到新世紀工程辦公後,豐順人民為紀念李堅真而把原縣委舊址改建而成。公園總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內有堅真活動廣場、壁面廊、主題雕塑園區、堅真紀念大樓、公園大門及配套附屬設施等。其中,堅真廣場、休閒娛樂活動區9500平方米;堅真紀念大樓5000平方米;主題雕塑園3000平方米。2008年5月堅真公園為梅州市紅色愛國廉政教育基地。

黃花村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

黃花村

黃花村位於豐順縣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距梅州市區55公里;全村有1100多人口,是著名的教授村,共有30多名專家、教授。著名數學家李國平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其他著名教授有:華南理工大學數力系主任李銘盤,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德華等,是名符其實的教授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埔寨火龍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

埔寨火龍

<table><tbody>

埔寨火龍是廣東省豐順縣埔寨鎮村民鬧元宵的獨特傳統節目,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豐順縣志》記載,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鎮就有火龍表演的習俗。

每逢元宵節,埔寨鎮村民便舉行火龍表演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歲歲平安,祥和吉利。火龍舞動時火花四射,場面壯觀,吸引周邊幾萬名群眾前來觀賞,如此盛況幾乎年年如是,世代相傳。

2008年6月豐順埔寨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3月,張世鑽同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順埔寨火龍的代表性傳承人;

/<tbody>/<table><table><tbody>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