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張瑞蓮:代言葡萄的第一書記

“什麼是有機葡萄?我們賣的就是有機葡萄。你們嚐嚐,吃一顆上東留村貧困戶種植的玫瑰葡萄,能甜透你的心。”一入夏,第一書記張瑞蓮就成了定襄縣上東留村扶貧項目葡萄園的代言人。

定襄縣上東留村路東是旱地,路西是水澆地,過去以玉米和小雜糧種植為主,收成極不穩定。2015年,村裡爭取到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第一書記張瑞蓮和村幹部一道帶領部分村民遠赴清徐縣考察葡萄種植項目,引進省農科院研製的新品種“新世紀玫瑰葡萄”。為了保證葡萄項目的栽種成功,張瑞蓮專門去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化驗了土壤質量,化驗結果令她喜出望外,村西的土質屬細砂質壤土,透氣性能良好,PH值非常適合葡萄的生長髮育。在選擇入園農戶上,張瑞蓮充分考慮到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的脫貧訴求,以“項目+基地+貧困戶”的託管模式,廣泛吸收有種植意願的貧困戶參與,建成了23座大棚,佔地35畝的葡萄採摘園。在17戶承包經營戶中,有6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他均為貧困村民。

年逾古稀的郭福昌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兒子兒媳均患有精神疾病,孫子孫女還在上學,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在張瑞蓮的提議下,經村委會研究決定資助老人承包兩座葡萄大棚,並提供葡萄苗、肥料、地膜、籬架等農資。自2016年扦插繁殖成活後,到2017年夏天,共收穫葡萄4000斤,除去必要的成本支出,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今年預計葡萄可採摘8000斤,收入翻番,郭福昌將一舉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作為村裡的第一書記,張瑞蓮在主抓黨建工作的同時,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優先扶持貧困戶參與農業設施建設,與村幹部一道帶領村民治溝整地200畝,增加了130畝特色種植,栽種50畝酸棗樹,並對村莊進行整體綠化,新建生活垃圾池10個,修建120平方米文化牆,對1萬平方米的村中牆面進行粉刷,幫助學校擴建468平方米的籃球場地……通過招商引資,建起一個大型養殖場,在40畝溝坡地實行種養一體化管理模式。

從一棵葡萄樹,到滿園碩果。幾年來,張瑞蓮憑著一顆赤誠之心,實實在在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上東留村貧窮落後的面貌正在一點一點改變。

楊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