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克隆動物的壽命正常嗎?

菜芽、


說起克隆,我們總會想起克隆羊 多利。

克隆羊多利

多利使用是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將哺乳動物的成年體細胞培育出的新個體,是第一個成功克隆的哺乳動物。它是由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和PPL Therapeutics生物技術公司的伊恩·威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領導的小組培育的。

多利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克隆人”能否實現以及實現之後會面臨的社會問題的大討論。

然而,萬眾矚目的多利,活得並沒有一般綿羊長。

生於1996年7月5日的多利,在2003年2月14日,因肺病和關節炎而死亡,只活了不到7年,而綿羊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1—12年左右。


克隆體並不一定“短命”

有科學家認為,克隆體的基因染色體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微小的缺陷而導致基因缺陷死亡。所以多利活了6歲多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

解剖顯示多利得了一種在綿羊中常見的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肺癌。

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多利的癌症和克隆有關。


此外,2017年11月,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多利的骨關節炎患病率和分佈情況與其他普通或克隆綿羊並無差異。這就是說,多利得的關節炎並不是由於克隆導致。

不過,多利的端粒確實是比其他羊的要短。

(端粒的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在DNA的複製過程中,端粒不斷被減少。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啟動凋亡機制。

因此,端粒被推測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


不過,後來有實驗組發現,克隆牛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會對端粒進行修復,修復之後的長度可以達到跟同齡其他動物的水平,這似乎意味著克隆動物也許有希望擺脫短壽命的“詛咒”。


擁抱科學,終生受益

更多精彩科普,請關注螞蟻科學微信小程序



螞蟻科學


克隆動物的壽命等於母體的剩餘壽命,舉個栗子,如果嬰兒被克隆,克隆體的年齡相當於嬰兒的年齡;如果30歲的人克隆,是克隆體的壽命相當於從嬰兒算起減去30歲。這與DNA頂端的端粒有關,端粒決定了動物的壽命。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減少一截,因此克隆體的DNA也克隆了減少的端粒。


Ma艾倫


克隆動物的壽命理論上會短一些。伴隨細胞分裂,染色體端粒會逐漸變短,直至細胞停止分裂進入衰老, 端粒的長度或端粒酶活性決定壽命。克隆動物的細胞核一般來源於成體細胞,例如克隆羊多莉來源於一隻成年羊的乳腺細胞,由於是成體細胞,這些細胞的端粒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縮短,因此多莉的年齡比正常羊要短一些。談到端粒或者維持端粒長度的端粒酶,端粒長度如果不隨細胞分裂變短或端粒酶活性持續維持較高水平,細胞會進入永生化狀態,不死的細胞就是腫瘤了。所以細胞有壽命是件好事情。


Ray0222


關鍵還是克隆時 線粒體信息也是複製的。假設人活100年。如果你複製基礎是90歲的基因。。那麼複製出來的個體擁有的細胞線粒體是一個嫉妒衰老線粒體。。生命也只剩下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