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時政熱點:婦女節需要被尊重與銘記

時政熱點:婦女節需要被尊重與銘記

三八婦女節來臨,各大電商平臺和實體商家相繼打響了花樣繁多的促銷戰,掀起新一輪依託於節日的消費狂潮。但近幾年的商業活動中,竟鮮少看到“婦女節”的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女王節”“女神節”“蝴蝶節”,高聲呼籲女性消費者“活出漂亮”“主宰一切”。

從“婦女節”到“女王節”,折射出社會環境和社會心態的轉變。

商家為三八節購物活動冠以“女王”“女神”之名,究其根本還是由於當今女性群體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能夠決定自己、引領全家的消費方向,“她經濟”潛力巨大;國內也漸漸形成了尊重女性、倡導男女平等的社會氛圍,正因如此,三八節才變得如此花樣繁多。但是,在被稱呼為“女王”“女神”時,絕不應忘記為取得今日成果努力奮鬥的先輩;在感嘆現代女性性別意識增強、渴望得到肯定時,也不應迷失在商家的糖衣炮彈和浮誇的話語繁榮中,將來之不易的尊重棄置一旁。

而“婦女節”變“女王節”的另一原因,是有大把人拒絕“婦女節快樂”,直言“婦女”聽上去土氣、顯老。於是商家淡化婦女節原本的意義,替換令人樂於接受的說法以示女性地位的“高貴”。可追根溯源,“婦女”一詞何來貶義?從司法解釋來看,我國法律規定14週歲以上的女性為婦女;從婦女節的起源來看,當初設立國際勞動婦女節,旨在鼓舞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解放而奮鬥。“women”中不分年齡、容貌、貧富,共同呼喚“一切婦女應得之權”。作為參與社會勞動的女性,如果自己都不認同自己的角色,又如何爭取別人的認同、社會的認同?因而,在商家投其所好的“女王節”裡獲得滿意的購物體驗和愉快的心理感受無可非議,但不應自我否定,以“婦女節?不,我們只過女王節”這樣的口號,來排斥婦女節的深刻內涵。

婦女節不是福利節,也不是購物狂歡節。我們有必要正視目前節日中存在的問題,理性看待種種紛繁活動給女性爭取權益、獲取尊重帶來的作用,抵制“拒絕”婦女節的謬論並重新闡述“婦女節”在新時代的新含義。面對層出不窮的“女王節”等活動,應當警惕消費主義對婦女節本義的消解,同時可利用購物節帶來的宣傳機會,使平等訴求深入人心,讓女性獲得真誠的尊重。而新時代女性在享有來之不易的鬥爭成果時,更應謹記,只要仍然存在暗角,婦女爭取自由、公正、發展的腳步就不能停歇。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對於節日,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是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核心意義。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旨在銘記全世界進步女性為爭取女性平等權益的偉大付出。慶祝婦女節,是為了展現對實現女性真正解放的要求,讓尊重女性成為普遍性的社會共識。我們必須看清,女性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和表面的話語強勢,更是多元化的價值實現通道和均等的逐夢機會;關愛女性也不僅靠這一天的慰問和祝福,而是用實際行動切實保障她們的合法權益和社會認同。婦女節,始終需要被尊重與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