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裡面的五穀。是哪五穀?從哪裡來?

胥家那些事


關於五穀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在農村裡面關於五穀的成語,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五穀豐登、五穀豐登”,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罵人的話就是

“六畜不辨,五穀不分”,不食人間煙火的意思。

關於五穀最常見的3種說法是:

1、《論語》裡面的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熟為夫子?”這個也是最早說明五穀的,裡面是稻黍稷麥菽。dao shu ji mai shu

2、《黃帝內經》(先秦到漢)裡面的五穀是指

3、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面所記載的五穀。那麼人們對於五穀最認可的就是《論語》裡面的“稻黍稷麥菽”。

1、稻:稻米、水稻,這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歷史很久遠的。史書記載,稻在“夏朝”大禹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所以來在咱們華夏神州大地。

2、黍:在我們甘肅老家叫做黍黍。是咱們國家小雜糧的一種,還和小米不一樣,但都是金黃色,目前在咱們國家的山西大同,忻州等地廣泛種植,質地最好。

是中國最早耕作的農作物之一,歷史久遠,來自夏朝之前。

3、稷:又叫做“糜子”,有個詞語叫做“社稷”,就是這個農作物。這個也是中國很古老的一種農作物,在晉朝、南北朝之前就已經廣泛種植了。現在在咱們國家廣泛種植,也有的人說這個是“高粱”。

4、麥:這裡主要是指“小麥”,是首當其衝的主食,白麵。那麼小麥在我國最早的種植歷史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也就是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種植了。小麥的原產地是在西亞境內。

5、菽:叔叔的叔,上面一個草字頭。五穀中是指大豆,豆類農作物,在咱們國家目前種植最多的就是黃豆,那麼咱們就以黃豆來說。大豆也是起源於咱們國家,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可謂是歷史悠久。


寧寧說的話


農村人常說的“五穀雜糧”,到底是由哪五穀做成的呢?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教育要多吃五穀雜糧,少吃一些垃圾食品。

古人也經常說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那麼經常提到的五穀,到底是指哪些呢?

其實主要是指稻,黍,稷,麥,菽五種作物。

看到這些估計你們也聽不懂,簡單的說就是指水稻,小米,高粱,麥類,玉米等一類糧食作物。

水稻最早就是在我們國家發現,是我國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在商朝以前就傳入我們國家,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小米原產地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主要也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種植;高粱起源與非洲,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來源非洲;大豆原產於我國的雲貴高原,目前是主要是東北和華北地區為主。

“五穀”是指的糧食作物,現代所講的“五穀”泛指主要的是帶殼的糧食作物,所以現代的“五穀”泛指主要的糧食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紅薯,馬鈴薯)等五穀雜糧。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開始種地了,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我是90年的很慶幸五穀中的這五個類種我都知道,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這四種是我們經常種的四種糧食做物,從種到收然後做成糧食一系列的程序我都做過,水稻我們那裡條件不應許種植,但我打工的時候幫老闆丈母孃家收過所以不止見過成品的從種植到收割我也見過,但到95年以後的我估計就沒有幾個知道了,因為基本上相隔五年之後我們那裡基本就很少種地了,家裡都是靠打工生活,在一個就是那時候大人對小孩的教育開始注重起來了,也不咋讓孩子幹農活了,不知看到的你們認識幾種……










鄉村人小黨


  1. 人們常說的五穀雜糧,有兩種說法,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外一種指的是麻、黍、稷、麥、菽。下面就和大家簡單說說這幾種雜糧。
  2. 稻:稻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水稻,去皮之後就是咱們吃的大米。咱中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現在水稻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秈稻,產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具耐熱和光強習性;第二種是是粳稻,粳稻主要產與北方和東北地區,具有耐寒性,因為本人在黑龍江“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所以對粳稻比較瞭解。

  3. 黍:是中國小雜糧的一種,普遍稱之為黃米一年生糧食作物,成熟以後是金黃色,在中國的北方是重要的糧食作物。黃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麵粉以後還是做油糕的原料,當然黃米也是可以釀黃米酒的。
  4. 稷:稷是人類最早的栽培穀物之一,穀粒富含澱粉,供食用或釀酒,稈葉可為牲畜飼料。由於長期栽培選育,品種繁多。主要種植區為咱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地,一說為不粘的黍,又說為高粱。
  5. 麥:這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我家河南地裡面種的就是麥子,所以對麥子非常熟悉了,有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磨出來的麵粉很好,蒸饅頭、包餃子、 包包子、麵條、等等
  6. 菽:菽是豆的總稱,中國老百姓還是很喜歡豆製品的,因為營養價值很高,可以做豆腐,豆腐乾,豆腐腦,紅小豆黑小豆可以熬粥喝。豆還可以榨成豆油,大豆的作用實在太多了,就不一一舉例了。
  7. 這就是我所瞭解的五穀,中國的五穀豐登也是指的這五穀,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學習謝謝!

米都小坤


五穀雜糧是永恆的補品。現在人們都注重養生,也知道所有的營養都能從五穀雜糧中吸收。

農民大多數是以種地為生,在農村有許多關於農作物的文化,農村人的一飲一食都有講究。

農村裡面的五穀,是哪五穀。

農民對農作物十分熟悉,因為常年種植。五穀雜糧是指糧食作物,五穀也是糧食物的總稱。五穀分別是水稻、小麥、高粱、豆類和黃米。在我國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五穀從何而來

五穀在古代稱之為慄、豆、麻、麥、稻。而後來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記載的是稻黍稷麥菽。

五穀的概念形成相沿了兩千多年,但這幾種糧食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卻因時而異。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與粟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水稻結子實即是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叫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水稻屬於直接經濟作物,大米飯是中國東北居民與南方居民的主食。

小麥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穀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生草本,是古老的穀類作物之一。有食用及藥用多種功效。

高粱是穀類作物之一,有食用及藥用多種功效。中國的名酒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紅高粱為主要原料。

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小米是穀類植物,禾木本的一種,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和維生素,它不僅供食用,入藥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又可釀酒。





小柳在農村


黏米.也稱黃米.更多的書上寫成社;小米稱稷.也稱穀子;高梁稱黍;稻稱稻穀;豆稱菽.不論啥豆都稱菽。

社.稷.黍.菽.谷是周朝時代無麥與薯及玉米。

而當時一個家庭內的孩子算男不算女,即戶籍僅統計男丁,分田建房僅男有,女無,女隨夫才有與夫共享的份額,但夫死,地與房在兒名下。所以女在家隨父,嫁夫隨夫,夫亡隨子,子亡隨孫,孫亡收回歸夫族。

孩子里老大稱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四稱季,再往下古書沒記稱謂,僅記4個。

由是,社為伯,稷為仲,黍為叔,菽為季,谷居中。如:東.西.南.北.中一樣。

常見的,社稷供天地,就是黏米小米擺在供案上,再配牛羊豬三牲,成五供。

而五供器是,兩燭臺,兩瓶,一香爐或鼎爐。鼎在中.再瓶.再燭臺排列。

這五穀由中塬本土產出。

後世的“麥”在春秋時期的胡服騎獵時引入。

“紅薯”在宋朝與“棉”前後引入。

“玉米”已在清朝中期引入。

且除麥由西域陸地入外,其它由海的南向入北向普及開來的,由此中原富裕之地,被江南魚米之鄉替代,甚至兩湖熟天下足了。

現字典裡的五穀是,稷.黍.稻.麥.菽。

而玉米.高梁為黍;大麥.小麥.燕麥.攸麥歸麥;土豆地瓜豆類歸菽;黃黏米.小米歸稷;大米歸稻。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的我,常年以種地和打工為生。

俗話說的好,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這裡所指的五穀有,小米穀,俗稱谷,小麥,玉米,大豆,和高梁,在北方和南方所指的五穀是不同的,我所指是北方。

記得在小時候,地裡種的品種有很多,這裡就包括小米穀,大豆和高梁,隨著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導至所有人生活節奏發生質的改變,這裡就包括農民,

大多數農民也不願再去種這些大豆呀,高梁呀等雜糧,至少我們這裡是這樣的,我覺得這些雜糧種起來雖簡單,但產量低,這也是我們不願種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人重於養生,以前窮人才吃的五穀雜糧,現在世道變了,有錢人改吃五穀雜糧,不知再過多久還會發生改變。

至於題主所問五穀從哪裡來,跟距我所學的歷史來講,五穀之說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囯時期,五穀概念的形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忘幫助,我是農民工老青年,歡迎觀注共同成長。


農民地出溜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教育要多吃五穀雜糧,少吃一些垃圾食品。

古人也經常說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那麼經常提到的五穀,到底是指哪些呢?

其實主要是指稻,黍,稷,麥,菽五種作物。

看到這些估計你們也聽不懂,簡單的說就是指水稻,小米,高粱,麥類,玉米等一類糧食作物。

水稻最早就是在我們國家發現,是我國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在商朝以前就傳入我們國家,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小米原產地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主要也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種植;高粱起源與非洲,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來源非洲;大豆原產於我國的雲貴高原,目前是主要是東北和華北地區為主。

對於“五穀”的解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以前的“五穀”中包含麻,並沒有水稻。

這是因為古代中國在北方發展比較早,別放地區水稻種植較少,隨著我國南方社會經濟發展,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的地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且麻是一種纖維作物。

“五穀”是指的糧食作物,現代所講的“五穀”泛指主要的是帶殼的糧食作物,所以現代的“五穀”泛指主要的糧食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紅薯,馬鈴薯)等五穀雜糧。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開始種地了,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五穀中的這五個類種,我就只認識兩種——小麥,玉米,所以有必要給大家普及一些農作物知識。


淺笶嫣橪


農村人常說的“五穀雜糧”,到底是由哪五穀做成的呢?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教育要多吃五穀雜糧,少吃一些垃圾食品。

古人也經常說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那麼經常提到的五穀,到底是指哪些呢?

其實主要是指稻,黍,稷,麥,菽五種作物。

看到這些估計你們也聽不懂,簡單的說就是指水稻,小米,高粱,麥類,玉米等一類糧食作物。

水稻最早就是在我們國家發現,是我國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在商朝以前就傳入我們國家,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小米原產地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主要也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種植;高粱起源與非洲,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來源非洲;大豆原產於我國的雲貴高原,目前是主要是東北和華北地區為主。

對於“五穀”的解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以前的“五穀”中包含麻,並沒有水稻。

這是因為古代中國在北方發展比較早,別放地區水稻種植較少,隨著我國南方社會經濟發展,水稻在我國糧食生產的地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且麻是一種纖維作物。

“五穀”是指的糧食作物,現代所講的“五穀”泛指主要的是帶殼的糧食作物,所以現代的“五穀”泛指主要的糧食作物,指的是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紅薯,馬鈴薯)等五穀雜糧。


小豬南漂記


現代常用漢語中,通常說的五穀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而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所以五穀也是糧食物的統稱。而古代的“五穀”一詞,一般是指的是:粟、豆 、麻、麥、稻;

在《黃帝內經》中,五穀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穀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

遠古時候,食物很少,人們經常飢一頓飽一頓,身體很虛弱。有一個名叫稷的青年人決心去嚐盡天下草木果實,為大家找到能做主糧的糧種。

他把他的這個決心告訴了女媧,女媧很支持他,還讓她的五個兒子稻、黍、麥、菽、麻拿著白、黃、紅、綠、黑五隻不同顏色的袋子,做稷的侍從,跟著稷一起去找。

他們漸漸地找滿了五袋子的糧種。一天,他們看見一座山上有一種高杆紅穗的東西,就爬了上去。到了山頂,向下一看,發現下面有五條山谷,山泉湧流,土肥草綠。於是,稷讓他的五個侍從各選一個山谷,播下種子,耕種起來。

他自己則在山頂開了一片荒地,種下了那種高杆紅穗的東西。 後來,人們就以他們的名字給那幾種糧食命名,又因它們是在五條山谷種成的,就把糧食總稱為五穀。稷種的那個品種又被稱為了高粱。

河南周口淮陽縣城東北5公里處有個五穀臺,傳說是炎帝神農教民稼穡,播種五穀的地方。附近有神農井,為神農教民澆灌五穀而掘。神農時代,炎帝就教人種植五穀,以充腹肌。 炎帝把穀粒分為五種,分別起名為稻、黍、稷、麥、菽。

炎帝興農事,知耕稼,種五穀,故為神農,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創始人。神農還親嘗百草,發明草藥,為人治病,被尊為祖國醫藥的創始者。傳說炎帝神農在位140年,在巡視長沙茶鄉時無疾而逝,終年168歲。炎帝神農“都於陳”,完成了從遊獵至農業的偉大轉變,以淮陽為中心的黃淮大地平原是中國農業的發源地,後人尊炎帝為“五帝”之首,當之無愧。

《禮記·月令》載:“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荊楚歲時記》亦云:“十月朔日……今北人此日設麻羹、豆飯,當為其始熟嘗新耳。”後來,這種習俗沿襲下來,便是五穀神生日。

由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便想像冥冥之中有一位能主宰五穀生長的女神,稱之為“五穀母”。 而且將五穀豐登時作為她的生日行祭祀之禮,答謝她的恩德。每年八月十五這天,用大米粉製成扁擔形狀的供品,備上三牲,挑到剛剛收割過的那塊土地上,焚香點燭祭祀。

對五穀神的祭祀,源於上古秋收時節的嘗新祭祀活動。


我是蹦嚓嚓吖


粟、豆、麻、麥、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