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大學對本地的學生報考分數放的那麼低?

願夢想飛起來


看到你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你對大學的錄取規則錄取方法還不太瞭解。下面就我的瞭解給你做個回答。

一、大學錄取分數線的形成。首先大學錄取分數線不是大學提前劃好的,也不是各級招生考試機構提前劃定。它是在每年錄取工作中各省級考試機構根各校招生計劃和填報各校學生志願情況,按照提前公佈的錄取原則,通過計算機按照一定比例投檔到招生高校,招生高校再根據各自高校的錄取原則進行錄取而形成的。因此在沒有投檔前,誰都不知道每個學校的錄取線包括高校招辦老師和考試院老師,只有錄取結束時才知道錄取線,錄取線即為錄取最後一名同學的分數。

對於平行志願投檔錄取的批次,因為基本按照招生計劃1:1投檔,一般進檔不退。所以投檔線和錄取線基本上是一致的。

對於非平行志願投檔,因為投檔人數往往多於招生計劃,所以還有退檔情況,因此這時投檔線往往低於錄取線。

二、通過以上投檔錄取過程可以看出,錄取分數是和招生計劃有一定關聯的。因此,招生計劃少招生專業比較熱門的高校的錄取分數往往比同類型高校要高。相反,如果同類型高校招生計劃很多錄取分數往往也較低。

因此很多本地高校往往比同類型外地高校錄取分低,正是因為本地高校在本地招生計劃較多的原因。

三、為什麼本地高校招生計劃較多?這也許全球高校的共有特點,比如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等都在本地本州招生人數比外地多。這是因高校在本地成長髮展,肯定離不開本地人民,本地政府的支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本地形成了良好合作關係,所以招生計劃向本地傾斜,是有一定歷史和現實原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國家近些年在大力推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在招生計劃安排上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為此國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保障各地考生的已享受優質高等教育不減少的情況下,希望高水平大學加大對中西部教育的支持,特別是更希望招生計劃的增量向中西部傾斜。

相信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們享受良好教育機會越來越多,我國的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均衡。


馬老師教育指導


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誰出錢誰受益!當然高校也不願出現這樣的局面,但是高校也沒有好的辦法。下面我給詳細解釋一下。

(1)對於一些地方性大學,比如以山東省為例吧,山東的地方性大學自然是山東財政撥款,既然錢是山東出的,山東的政府自然希望多給山東培養人才,要是山東出錢卻給其他省份大量培養人才豈不是有點“傻”。基於這個原因,各個省的招生主管部門在分配招生名額時,自然把大量的名額分給本省,招的多了,分數線自然就會變低。

(2)單從高校的角度出發,是不願看到這種現象的,因為錄取分數低了,學生質量自然就會受影響,生源質量低了就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對於高校來說,學生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影響真的不大。但是,地方高校辦學花的錢大部分是當地政府撥款來的,花政府的錢就得聽政府的話,所以,即使不願意這樣,也會還是不得不這樣的。

(3)就目前國情下,這種現象還是很難短時間解決的。各個省份經濟發現不均衡,經理實力差距比較大,國家財政還沒有實力給各個地方高校撥款,所以,短時間內沒法實現各個高校的均衡發展,也就沒法解決地方高校將大批名額放在本省而導致本地學生分數線低的這種情況。


無奈的轉身


為什麼有的大學對本地的學生報考分數放的那麼低?這麼提問,是你不知道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怎麼來的。

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形成的,並不是在錄取之前劃定的。大學在錄取工作完成之後,錄取到考生的最低分數,就是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體現的是高校實際價值,但是也有其他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影響。

學校在某個地方的認可度高,高分考生志願填報該校的就多,錄取分數線自然就高;學校在某個地方的認可度低,高分考生志願填報該校的就少,錄取分數線自然就少。除了學校在考生和家長中的認可度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學校的錄取分數。

一是學校的專業設置。有的學校雖然專業水平不高,但是招生的專業都比較熱門,這樣的學校錄取分數線就高。比有些二本的師範類院校,在提前批錄取公費師範生,本一批錄取普通師範生,本二批錄取普通專業,雖然是二本院校,在提前批和本一批錄取的全是師範專業,錄取分數線會超過一本線若干分。還有的學校整體水平很高,但是學校有些冷門專業影響了最低的錄取分數線。比如吉林大學,一所985大學和雙一流A類,副部級大學,因為招生的專業中有地質學、地質工程等冷門專業,拉低了錄取分數線。吉林大學另一個招生院校代碼下還有護理學、畜牧學、獸醫學等高分難以接受的專業,在平行志願一次抽檔和專業調劑的規則下,一些高分考生為避免調劑到這些冷門專業,志願中放棄了吉林大學。

二是招生人數多寡。有的學校以省內招生為主,有的招生比例超過80%,甚至完全是在省內招生。這種學校通常在省內的認可度一般也不會太高,在省內的錄取,經常會達到批次線的分數就能錄取。比如有些剛剛升格為本科的院校,本科招生只面向本省。剛升格的院校,本科辦學沒有經驗,甚至還沒有取得學士學位授權,當然不受待見。有的學校在外省招生數量很少,招生總數只用5人甚至更少。這樣的學校錄取分數高低變化較大,因為招生太少,偶然性因素很大。

三是院校的背景影響。有的院校是行業性院校,如果該行業比較受人追捧,這個學校也會跟風受追捧。比如東北電力大學,因為學校長期隸屬於電力系統,畢業生在電力系統就業的比例大,所以在招生時也受到影響,錄取分數相對比較高。有的行業現在已經夕陽,學校也跟著受到負面影響。比如煤炭行業院校,鋼鐵行業院校,這些院校為了招生少受影響,校名都改了。鞍山鋼鐵學院,改為遼寧科技大學,阜新礦業學院改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可還是受到行業夕陽的影響,錄取分數不高。

四是招生“大小年”的影響。這個主要是指偶然因素的影響。某一年考生集體不填報某一所學校,該校出現了小年。比如2019年北京大學在河南省錄取的國家專項批,最後錄取了536分的考生,這就是小年的影響。有的學校還會出現了大年,在某一年度考生扎堆填報,錄取分數比較高。

大學錄取分數的高低,是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形成的,並不是學校事先設定的。招生計劃確定後,學校也無法控制錄取分數線。“大學對本地的學生報考分數放的那麼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