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間同事分享食物怎麼拒絕?

愛笑鬍子妹


直接說“不用”就行了,疫情期間大家應該都會很注意這些問題,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事。如果有就是要麼這個人本來性格就大不咧咧,沒心沒肺的那種。要麼就是不好說了,總之小心就是了。


小熊貓和大熊貓


針對標題,我認為:

同事願意分享,精神一定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畢業疫情期間,大家心裡有著擔心也是正常的。

如果將這種矛盾的事情,化干戈為玉帛得運用藝術和技巧化的處理方式。

但他要分享的時候,如果是在辦公室,您可以表示今天早上吃得太飽了。

如果下午,您可以委婉的表示自己的肚子一直不舒服,不能進食。

如果讓您帶回家的食物,您可以告訴對方,家裡面正好購置了不少與食物一樣的東西。

如果對方還是一再讓你堅持收下,您索性可以帶到樓下扔了。

其實這種行為並不是可恥的,完全是保護同事和自己的感情而為之!

希望分享對您有用哦!


樂活xuda


“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疫情期間,我們更應該學會拒絕合餐,拒絕不衛生的分享食物方式。

拒絕,不是拒絕文明,也不是拒絕人情,而是拒絕陋習,學會與文明握手。我們有了深刻的教訓,或許還需要一份勇氣。

拒絕,是為了今後更好地分享,將中國“吃文化”帶進充滿情趣、文明、安全、理性、健康的狀態,使其文化內涵變得更寬泛、更科學、更合理。

一、中華飲食文明有情有義,要傳承

其一,“團圓”文化。團圓是中華兒女家國情懷的深層心理,是生活的一種願景。團圓是天倫之圓,夫妻團圓、親人團圓、骨肉情深、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團圓是愛家愛國的家國情懷的根基,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結構形態,是民族凝聚力的深層的心理依據,也是我們今天努力圓中國夢的一種精神資源。這種大團圓心態,是我們民族的性格,民族的心理特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其二,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根深蒂固,影響很大。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內涵豐富,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

敬親需要陪伴。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

奉養需要陪伴。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一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侍疾需要陪伴。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其三、節儉文化。現代大多數人認為分餐不利於節儉,這是一種節儉文化。糧食不足,飯菜做得少,人的飯量有大小,不分餐利於調高補低;分餐容易造成飯量小的吃不了,飯量大的不夠吃。但古代史上的分餐制最初卻是因為糧食短缺造成的。但這種分餐與現在的分餐不同,古代分餐由專人分,現代則多數是個人按需分配。

不瞭解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把飲食與衛生的一脈相承性割裂開來,傳承就做不好,那不是我們需要的。

二、拒絕合餐制是講衛生,無關朋友情

其一,拒絕合餐,是弘揚傳統文明。中華歷史上傳統飲食方式,最早是採用分餐制。戰國時期就使用“分餐制”飲食和宴請方式,延續周秦漢唐。因此,“分餐制”華夏古則有之,並非西方文明。

桌與座的變革,是“分餐制”和“合餐制”的分水嶺。 唐朝時期由於國力比較強盛,附屬國也非常多,這就為唐朝的多民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在多民族交流之中,飲食禮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少數民族地區生活條件有限,基本上都是採用“合餐制”,而這種用餐文化或者習俗也傳入了唐朝。唐代以前,桌是低矮案几,座是蒲團。唐代開始有了高桌和座椅,於是“分餐制”和“合餐制”並行世間。

其二,拒絕合餐,是改變全民衛生習俗。“衛生”一詞典出《莊子·庚桑楚》,有“衛生之經”的記述。其含義有養生、生理上的保養、衛生保命等意思。自古以來都有“病從口入”之說,而非一些人說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其三

,拒絕合合餐,防止病從口入。資料顯示:疾病發生原因,大致可歸為微生物、遺傳、環境和生活方式四類,引起疾病的比例是微生物10%、遺傳10%、環境30%、生活方式50%。大量事證明,飲食習慣、生活方式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資料還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數最多的國家,在全世界3.5億至4億的慢性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中國。

目前,我國有慢性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2億人,慢性乙肝病人約3000萬人;僅從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數字來說,差不多就是全國人民十有其一。另外,中國每年約有50多萬人死於慢性乙型肝炎導致的肝臟損害和肝癌。肝癌例數佔全球的54%,肝癌患者群體中有近80%是由乙肝引起。

我國也是一個胃癌高發國家,每年有近20萬人死於胃癌,而胃癌的的元兇就是幽門螺桿菌。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認為78%的胃癌可歸因於其造成的的慢性感染。

然而,聚餐中的互相夾菜,唾液傳播也是幽門螺桿菌喜歡的一種傳播方式。 合餐制時,大家的筷子、勺子相互接觸食物,很可能使某些人唾液、口腔中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他人,該種病菌較為頑固,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原因。

三、提倡分餐制是一種文明,需要創新

其一,培育一種尊重意識。現代的分餐制要充分尊重個人意願,有利於節約糧食,減少浪費;有助於均衡營養,防止偏食;有利於防止胃病發生。利大於弊,勢在必行。 如何推薦分餐制的施行,要有具體行動,要形成文化自信和自覺。分餐應加以規範,比如餐飲業行列標準。

分餐制體現了中華文明所倡導的“禮”文化內涵,可倡導“合桌分餐制”,即個人可以根據食量取餐或接受配給,不僅可以節約糧食,還遵守了禮儀特別是衛生健康。

其二,培育衛生習俗。“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的交叉感染,能使疾病感染率從42%降低到17%,防止傳染疾病的飛沫、唾液交叉感染,尤其能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防治胃病,維護廣大群眾的日常飲食健康。除此之外,“分餐制”還可以有效控制飲食量,保證營養均衡,自覺養成珍惜糧食的民風民俗等種種益處。

要培養孩子健康飲食習慣。提倡和踐行家庭分餐,或者使用公筷公勺。 中國傳統的飲食方式總體方向是有分餐制走向合餐制。如今弘揚分餐傳統文化,不是倒退,而是理性的迴歸,健康、節約、禮儀的需要。

其三,要有實際行動。不僅要有自行分餐意識,關鍵還要有行為習慣。可改變適用的公用餐具。比如長柄不鏽鋼圓勺和不鏽鋼彈性菜夾。看自用,也可以服務。 對於比較講究外形的菜餚可以通過類似西餐加蓋示菜的方式,先展示,後分菜。讓顧客分享其色香味型美味。

推行套餐形式,即通過小盤子、小分量的盛裝直接提供給每位客人。充分體現了“少食而多滋味"的餐飲時尚。 宴會分餐制意識。對傳統的火鍋美餐品可以採用每位客人一個小火鍋的形式,自涮自食。比如對於湯類食品,可以通過容器分別盛裝”。也可合理吸收西方的一些就餐形式,如自助餐、冷餐會、雞尾酒會等形式。 防護意識和行為習慣。

分餐難,說到底與文化認識有關。有的不瞭解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特別是孝文化、節儉文化、團圓文化等。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如有的人把飲食與衛生的一脈相承性割裂開來;有的把飲食與衛生的情理性對立起來;有的把分灶吃飯與分餐制等同起來。

讓我們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將環保、低碳進行到底,構建一種吃出美感和情趣,吃出文明的修養,吃出安全、理性和健康的新的生活方式。


風過無痕攝有痕


一 . 自己帶飯時

1. 將帶的飯菜放到冰箱冷藏儲存,當天帶的飯菜當天吃。

2. 就餐前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充分洗手。

3. 食用前徹底加熱,可用微波爐中到大火加熱 3-5 分鐘(素菜時間短,肉菜時間久)。

4. 與同事保持一定距離,同事間不分享食物,少交流,專心吃飯。

二 . 食堂就餐時

1. 在疫情期間,建議自帶餐具,不集中到單位食堂內就餐。為了減少在集中場所的駐留時間,鼓勵打包帶回到各自辦公地點(或住地)單獨就餐。

2. 實行錯峰就餐或取餐 , 避免聚集,有條件可以使用分餐制。

3. 如果去食堂就餐,要確保自身健康,沒有出現新冠肺炎可疑症狀,並正確佩戴好口罩,就餐前再摘下。

4. 就餐前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充分洗手。

5. 排隊取餐和就餐時,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就餐時統一就餐方向,避免圓桌和對桌就餐。少交流,專心吃飯,吃完飯後儘快離開食堂。

三 . 訂外賣時

1. 訂餐時要求快遞員全程佩帶好口罩和手套。自己取餐之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集中取餐。

2. 最好不接觸快遞員,做到無接觸取餐。

3. 將外賣餐食拿到辦公場所後,要及時取下手套並扔掉外包裝袋。

4. 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充分洗手後再就餐。

5. 與同事保持一定距離就餐,同事間不分享食物,少交流,專心吃飯。





劉豔8812155431081


疫情期間,上班族,飯店基本沒開張,都是帶飯吃,有時候可能存在帶多了的同事,不想浪費就把食物送給同事點,出於交情,這種時候拒絕確實不太合適,有傷感情。

但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可以在此基礎上學著拒絕,委婉的拒絕,例如,今天吃飽了,再吃就吃不下了,要不你問問其他人看誰還有沒吃的,我的也帶多了都想給其他人分點!

通常我們這段時間上班期間,都會各吃各的,離得遠遠的,這也是一種辦法,去獨立的空間吃點自己的,不用擔心被別人分享食物!

也可以學著分開時間段來吃,特殊時期特殊對待,不要都在一個點吃飯,早點或者晚點,都是因為工作做完了,或者沒有完成為由,等待大家吃完了,再去吃,就會避免這些尷尬!



南安思


分享食物分幾種情況

1,如果是蔬菜、水果之類的我覺得沒有必要拒絕

2,如果是在班上,比如她飯盒裡的或者是一塊地瓜掰開的話你就應該說不想吃

3,在班上午餐也不應該聚集,應該是各吃個的,並且隔一段3至5米的距離

在疫情期間,同事和你分享食物,他處於禮貌客氣也好,友情也罷,不要不好意思拒絕,因為生命更重要





如意吉祥三寶平安


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這個問題你問的是給你食物,還是叫你去一塊去分享食物,如果是請你一塊兒分享食物的話,就隨便找一個理由說去不了就OK了,疫情期間應該就是說他也能夠理解的。

2.如果說同事是送給你食物的話,你就笑納了,回家之後外包裝,好好消毒就好了,實在是不想要的話,就說你已經有了,或者說在老家已經帶了,並且一定要好好謝人家,還要說改天請人家吃飯了什麼的,這是我的個人意見,你可以參考一下。





東風在線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拒絕同事分享食物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同事!

但拒絕也是一門藝術,不要表現得過於生硬,甚至是強硬;如果能夠很好地處理好這種拒絕的方式,既能夠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也不會讓別人感到不妥甚至反感;

如果拒絕不講方法,最後只能以怨恨收場。

疫情期間我們該如何拒絕同事分享食物?

  1. 帶著口罩時,你就直接用手勢表示自己帶著口罩,指著口罩搖手錶示不方便;
  2. 在餐廳吃飯時,公司會在餐桌上會在桌面貼上各種疫情注意事項,你就直接提示同事看標示;
  3. 在宿舍時,說自己剛剛已經吃飽飯,不想吃東西;

......


皋繇


疫情期間如果大家在一起要吃東西,同事之間出於禮貌,如果不相讓,就有些不禮貌,俗話說讓讓是一禮,鍋裡沒下米。咱自己就不能太實在了,何況是疫情期間,要防止相互感染,就要婉言拒絕,禮貌的提醒一句——謝謝!我好想吃啊,我剛才吃的太多了,實在是不能再吃了,希望你下一次再吃這個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告訴我!


智空老九


您好,很高興認識你,今天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b0eb1924d63417ab54f7fe61c1e31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