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討論經濟問題時常提到槓桿,誰能通俗易懂地解釋一下槓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第1個DOG


讀書時咱們物理老師教我們的槓桿是啥?就是那些可以事半功倍的事,比如千斤頂、撬釘錘等等,而在金融領域,槓桿就是那些用小錢辦大錢的事。

就拿炒股來說,配資其實就是加槓桿。你有1萬塊本金拿去買股票,如果股票漲了20%,那也就意味著你賺了2000,同樣,跌20%也就說明你虧了2000。

但如果你是加槓桿呢?你以這本金作為保證,又向券商或銀行借了4萬,這時你的本金就有5萬之多,如果股票漲20%的話,那就意味著你的本金可以翻倍賺;同樣,跌20%,你將血本無歸。而咱們經常說的爆倉,就是指當你的賬戶虧損20%的時候,你的本金將全部虧空。槓桿的比例越高,你的止損線就越低。不過實際上,金融界的槓桿比這個要複雜的多。

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的槓桿就是負債率,即負債佔總資產的比率。如果負債過高,也就說明企業的槓桿過高。

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的財務指標,叫做槓桿率,即股東權益資本佔總資產的比率,而其中的股東權益資本就是股東的自有資金,多少總資產是由多少自有資金撬動的,那就是槓桿倍數,即總資產/股東權益資本。

站在銀行的角度,銀行的槓桿率=核心資本/表內表外總資產,其本質還是一樣的,即自有資金佔總資金的比率。當然,銀行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槓桿,那就是用短期負債撬動長期資產。

我們都知道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即銀行之間相互短期借錢的市場。比如A銀行向B銀行借款1000萬,期限為3個月,然後錢到手後,A銀行又馬上將這1000萬做按揭房貸,貸出去30年。這樣一來,3個月的短期負債是不是一下子就變成了30年的長期資產了?

有人說,那3個月到期後,你沒有1000萬還給別人咋辦呢?別擔心,銀行來錢的方式可比我們多得多,比如降準、增發基礎貨幣、擔保、其他渠道的還款等等,有這些錢,足夠了。

其實,槓桿廣泛的存在於各行各業乃至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可能成為槓桿的使用者,只是倍數不同而已,比如咱們按揭買房買車,借錢去做生意,甚至刷信用卡(你的信用就是你的保證金,信用卡額度就相當於你的總資產)。



小白讀財經


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到,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其中表明的就是槓桿原理




那麼經濟學上的槓桿原理與其類似,本質上也就是以小博大,用某種方式換取較大本金的投入,從中獲取豐厚回報(風險成倍提高)。

要通俗地講,就簡單舉個例子吧…劃重點了——你有本金5000元去投資股票,兩種情況

❶不加槓桿時,有5000元本金投入,一個月後股票漲了20%,獲利1000元,本金就變成6000元。

❷加槓桿時,有5000元的本金,然後你從朋友那裡又借來了5000元,投資總額僅達到了10000元,投入股市後,股票同樣漲了20%,此時獲利2000元,本金變成12000元,歸還本金給朋友剩下7000元。

可以看出,加了槓桿(借錢投資)後,同樣的漲幅,獲利要遠比不加槓桿的要高出許多,這就是槓桿的好處,以小博大,借力使力,獲利豐厚。


既然有好處,就必然有壞處

當同樣虧損20%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❶種情況是:5000✖️(1-20%)=4000元,本金虧損1000元,口袋剩下4000元本金

第❷種情況是:(5000+5000)✖️(1-20%)=8000元,虧2000,歸還5000本金後,口袋剩下3000元本金。

對比前後兩者,虧損時,加槓桿的虧的比不加槓桿時多許多,這就是槓桿風險高的原因,槓桿越高(借的越多),虧的也就越多,高到一定程度,有時自己的錢全搭進去了,借來的錢也欠下很多,很多人破產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還不太明白的話,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明槓杆,就一句話:

沒槓桿就是一塊錢幹一塊錢的事

加槓桿就是一塊錢幹一百塊錢的事

日常投資中,我們可以拿到很多槓桿,比如信用卡,借唄這些,建議不要輕易動用這些去投資,因為這些錢是有融資成本的,也就是要交利息,若是在投資中虧損嚴重,無法歸還本金加利息,將會對個人生活產生巨大影響,除非你有極大可能盈利的項目,不然不要輕易動用槓桿。

希望能幫到你。歡迎下方評論,你的每一句留言我都會成為我創作的動力!


痞子說財經


通俗點理解,經濟問題中,槓桿就是負債。舉個栗子:

老王開辦了一家公司,先用自己投入的100萬元購買一塊土地,又用土地作為抵押物,向銀行借款70萬元,此時,公司總資產是170萬元,權益資本是100萬元,170除以100就是槓桿率,為170%。老王的公司用借來的70萬元去建設工廠,接下來又用價值70萬的工廠去借款,獲得49萬資金全部購買材料,此時,公司總資產變成219萬元,權益資本還是100萬元,槓桿率上升到219%。

可見,老王通過借債,能不斷增加公司的總資產,就像是一個本來只能搬起100斤東西的人,給他一根槓桿以後,變成可以撬動170斤、219斤東西的人。槓桿,讓人的力氣變大,讓公司的資產增加。

槓桿是好東西,但槓桿率不是越高越好。因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負債經營不可能沒有限期。尤其是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債主發現你生意做不下去了,紛紛找你要錢的時候,總資產的氣球一捅就破,甚至連淨資產都要縮水,到時候就是一地雞毛。據統計,從1993年至2017年,我國的實體經濟槓桿率由107.8%上升至242.1%,翻了一倍還多,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所以,從2015年底開始,去槓桿成為經濟管理中的重要目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最後,我提現創業者要切記,投資需謹慎,借錢要適度,千萬不要加槓桿一時爽,去槓桿火葬場,可真不是鬧著玩的!


沉默的磚家


討論經濟問題時會經常用到槓桿這個詞,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槓桿具體的理論是什麼,估計大多數人說不明白。

槓桿——在物理學上就是藉助力臂的差異,實現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

阿基米德曾說:“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撬棒,我就能撬動地球。”關鍵詞撬動地球,這其中揭示了槓桿的兩個核心要素:支點和足夠長的撬棒。二者缺一不可,缺任何一個,槓桿的作用都無法實現。

嚴格金融領域的所謂“槓桿交易”,本質上就是投資者用自有資金作為擔保,用銀行或經紀商處提供的融資放大交易——在總量上放大投資者的交易資金規模。槓桿的比例越大,客戶需要付出的資金越少。但這個比例,就是槓桿中的“撬棒”,這很容易理解。

但更關鍵的,也最容易被普通大眾忽視的,則是其另一要素——支點。金融交易中融資放大的利率就是“支點”。這兩樣徹底融合,才會變成真正的槓桿工具。

房產中的槓桿交易在現在這個年代早已被大眾所熟知,更是成為眾多炒房客暴富的重要因素,在此不多解釋。

另外,在期貨、貴金屬等交易市場中,交易平臺往往就是支持槓桿的,一般商品槓桿都在10:1或更高。但這些市場的大起大落絕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不建議沒有承受力的大眾朋友們參與。

還要特別提醒一點的是:官方許可的才叫“槓桿”,官方不許可而資本私下提供的,那叫“非法配資”。關鍵詞“非法”,各位自行腦補這個關鍵詞的分量。

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投資者鋌而走險,抱著賭博的心態、動用了自己根本無法承受的所謂槓桿,來參與自己能力不及的領域進行投機。

在高槓杆的作用下,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在時刻考驗著投資者的人性,如果一旦失誤後果不堪設想,抱著這樣態度的投資者,大多數人生歸零。

當然,雖然大家都知道槓桿有巨大風險,但依然會有很多人抱著所謂的個性態度:“加槓桿人生才能有大收穫、加槓桿才能事半功倍”。這個思考較起真兒來,也不能說就是錯的,但卻有著很大的侷限性。

因為人生的槓桿,更多的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外部政策和內部條件,實現更高效率的價值創造。這才是槓桿真正的、持久的內涵。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天檀


槓桿,說白了就是把數學上的概念,用物理學的方式形象地表達出來,用來解決金融學中的一些問題。

這麼說聽起來很裝逼,其實槓桿就是乘法。



舉個例子,你有5塊錢,此時給你加一個2倍的槓桿,那就是乘以2,現在就相當於有了10塊錢,你就可以去做10塊錢才能做的事情。

這有什麼用呢?舉兩個較為現實的例子吧。


第一個例子是買房。

之前買房可能只要付兩成首付,那麼,一套100萬的房子,你只要付20萬的首付,再搞80萬的貸款,這個房子就歸你了。

一年之後,房子總價從100萬升值20%,房價變成了120萬,這時候你把這個房子賣了,還掉80萬的貸款還剩下40萬的現金。

原本你投入20萬,現在你拿回了40萬,本金漲了100%。

房價只漲了20%,你的本金卻翻了倍,本金的上漲幅度是總價上漲幅度的5倍,因為你有一個五倍的槓桿。

為什麼是五倍槓桿呢?因為首付只要兩成,就意味用20%的本金獲得100%的資金,相當於乘以5。


第二個例子是炒股。

比如你只有10萬塊錢,全部買了一支股票,股票漲了100%,你就賺了10萬。

但如果你有10萬塊錢並且用一個10倍的槓桿,在賬面上看起來似乎就有了100萬的資金。

這時你拿著100萬全部去買一支股票,這支股票只要漲10%,你就賺到了10萬,相當於本金翻倍了。

股票資金漲10%,你的實際本金就漲了100%,這是因為你加了一個10倍的槓桿。


當然了,在物理學上,我們知道槓桿的作用是雙向的,經濟學也是一樣。

既然在盈利的時候效應會被放大,那麼虧損的時候效應同樣會放大。

10萬塊錢當成100萬去用,這100萬如果損失10%,變成了90萬,那麼你的10萬塊本金就已經全部賠光了。


所以,槓桿就是一個乘法或者說除法的概念,放大的同時就把所有的收益、風險都放大,這就是槓桿的本質。

風險大,收益就大。而為了追求更大的收益,你不得不承擔更大的風險。


用戶5824975172


既然要通俗易懂,那麼就先了解一下物理學上的槓桿是什麼。

早在很久很久之前,阿基米德就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這句話基本上都應該聽說過,為什麼給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很簡單,這就是槓桿原理,在物理學中,對於槓桿的運用很多,比如滑輪,比如蹺蹺板,因為有了槓桿,我們可以話很少的力氣,撬動很大的物體,所以槓桿本身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但它也具有雙面性……


當我們把槓桿原理放在經濟學上,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討論經濟問題時,經常提到槓桿,我們以股市舉例說明槓杆的作用。


1、槓桿可以放大資金,可以帶來成倍收益的同時,也能帶來成本虧損。

比方說股票,在國內,最正規的融資渠道莫過於券商的融資融券,融券我們不談,僅僅聊一聊融資,作為一名股市的參與者,怎麼才能在券商融資呢?很簡單,你的賬戶超過30萬以上,你就能拿到券商融資的權限,比方說你有30萬的本金,券商可以給你1:1的放大,也就成了60萬。


在沒有融資的時候,你30萬買進某10元/股的標的,可以買30000股,股票漲10%,你就賺了30000塊錢,這是資金沒放大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槓桿的時候;當你的資金被放大到60萬,同樣某10元/股的標的,你就可以買60000股,股票漲10%,你就賺60000塊錢,但是,當股票虧10%,你也就虧了60000塊錢,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雙面性,同時,這也就是槓桿的作用。


這樣一解釋,是不是就明白了?


除了券商的融資融券有槓桿以外,還有其他的嗎?

當然有了,市面上還有股票配置這麼一個東西存在,這屬於場外的配置行為,不一定全部受到法律的認可,同時,場外配資的比例一般在1-10倍之間,什麼意思?


依舊以持有30萬炒股資金為例,當你用的是1倍配資的時候,30萬就成了60萬;

當你用的是5倍配資的時候,30萬就成了150萬;

當你用的是10倍配資的時候,30萬就成了300萬,

這就是場外配資,同時,這也是槓桿作用。


同樣的道理,增大了你賺錢幾率的同時,也成倍的放大了你的風險,5倍槓桿的時候,虧10%,你就得虧損15萬,你的本金就虧損一半了;10倍槓桿的時候,虧10%,抱歉,你的本金就徹底虧完,所以,槓桿自然有其好處,比方說賺10%,你就賺30萬,本金一下子就翻倍了,但是,槓桿需要慎用,一個不小心,會遍體鱗傷……


這篇文章對於槓桿的解釋,應該是通俗易懂了吧,除了股票外,期貨、外匯、黃金等投資產品都帶有槓桿,記得慎用哦……


關注螺絲釘,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題主你好,槓桿的思想和應用在經濟金融領域槓桿原理的應用確實很多。小編認為,槓桿其實就是一種以小博大的過程,類似的我們從“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地球”這個物理上的名言得到一些啟發。為了更好的理解經濟中的槓桿,我們來看幾個較為常見的槓桿相關的例子。

在公司財務裡,槓桿效用是指由於固定成本或者固定財務費用等的存在,導致一個變量的變化率遠高於另一個變量的變化率。比如一個簡化的例子,某公司去年收入100萬元,固定成本40萬元,那麼營業利潤就是60萬元。若是固定財務費用20萬元,則淨利潤為40萬元。今年若是營收增加20%為120萬元,則營業利潤為80萬元,營業利潤增長了33%,淨利潤增加20萬,增加比率為50%。同理,若是營收減少20萬元,則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別減少33%和50%。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相當於槓桿的支點),營業利潤和淨利潤變化的比率均高於營收的變化率。

在股票交易或者衍生品交易裡,一個經常聽到的名詞是槓桿交易。以股票為例,比如有10萬塊本金拿去買股票,不加槓桿的話,股票漲跌20%,自己的本金也就盈虧20%。但是如果本金10萬,又向券商借了40萬,相當於加了5倍槓桿。如果用這50萬進行股票交易,在股票漲20%的情況下,那就意味著賺了10萬,本金增加100%(不考慮向券商借款的利息);同樣,如果股票跌20%,那相當於本金全部虧完了,因為剩下的40萬還要還給券商的,這種跌破本金的就稱為爆倉。由此可見,槓桿的存在使得盈虧效應均被放大了,風險也就隨之增加。一些多層嵌套的抵押等,可是槓桿增加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其風險就更不能忽視。

在宏觀上,最近兩年國家一直在說的去槓桿,可以理解為降低宏觀債務率。宏觀槓桿率=總負債/GDP。在實體經濟之中,居民、企業、政府三大部門每一個部門都有負債,三大部門總債務與 GDP 的比值,即衡量了我國經濟總體的的債務率。經濟處於上行階段時,無論是企業的投資生產還是居民的日常消費都比較高漲,企業居民負債上升,槓桿率提高,國家金融經濟面臨的風險性也隨之增加。一旦槓桿升的過高,一些小型或局部的違約事件都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連鎖違約效應,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後果,金融危機由此出現。在2000年到2008年,美國經濟一片繁榮,其槓桿率也不斷提升,由於底層資產違約率上升加上數倍的槓桿,最終形成了2008年的嚴重次貸危機並席捲全球。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居民、企業、政府三大部門都存在高槓杆,宏觀槓桿率居於高位。這也是我國政府為何這幾年大力推進去槓桿的原因。

我國最近兩年有許多去槓桿舉措,如處理殭屍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從而來解決國企過高槓杆率的問題;通過政府債務置換和一些其他的替代性融資方案,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負債增長;加強資管行業的監管,禁止多重嵌套、限制資金池業務等,使資管行業迴歸其資產管理的本質,這也減少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風險。這些措施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因此,通過以上的例子,小編認為用槓桿這個名詞來比喻經濟活動中的以小博大的過程還是比較形象的。槓桿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他放大了我們的投資結果,最後無論產生收益還是遭遇損失,都會以比例放大,正所謂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而這也正是金融的本質特點之一。因此,如何保持一個較為合理的槓桿水平,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投資,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愉見財經


槓桿就是用很小的自有力量去撬動一個大於自有力量的東西,其產出(不論盈虧)與付出的關係是“*”號的關係。所以,簡單來說,經濟上的槓桿就是通過一份錢去搏幾倍的收益。

這個問題其實用房產來解釋是最好理解的,因為很多人都有房子,而且大多數人買房時都用到了槓桿。而最常見的加槓桿的形式就是借貸。

假如你有10萬,想買一個100萬的房子,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10倍呢槓桿。這個槓桿怎麼來呢,你可以先找親戚朋友借20萬,然後用三成首付從銀行貸70萬。現在你通過槓桿取得了這一資產。如果房價上漲10%,即10萬,對你的投入而言你掙到了100%,相反,如果跌,你就連一點本金都沒了。

這是低一級的槓桿,你還可以把你買到的房子二次抵押(此處只是舉例,不代表現實可行),融資80萬,這筆錢再買房子,比如按4成首付,買到一套180萬的房子。這樣,你已經有280萬的資產了,而你的付出仍然只有10萬,這個槓桿達到了28倍,房價只需跌3個多點,你的本金就沒了。

當然,這還不算終點,你現在欠銀行270萬,銀行感覺你可能還不上,就把你的債務再作為一個產品打折賣出去,比如誰給250萬你就承諾到時候給他270萬加利息,如果給不出錢,房子就是他的。出於對房子升值的預期,這份債務一定有人買,那麼銀行的壓力就減輕了,而一個風險就傳遞到了社會上。

實際上房子有漲有跌,上面的情況也確有發生,一旦房價跌得多了,使用槓桿的人就應該血虧才對啊。到實際上,由於目前全社會對房價未來的預期都是上漲,所以大家都扛著,維持這個鏈條不斷。否則,就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另外,以上鍊條除了一次性交易外,還伴隨著很高的利息。這也是這個鏈條的風險所在,即便房價不跌,但如果你因為失業或者降薪,無法償還月供,這個鏈條就斷了。所以,槓桿鏈的關鍵是對資產價格上漲的預期和對經濟上行的預期。

如果槓桿率高,而經濟發展又不行了,就會導致雪崩效應,每個人都拿不回想拿到的錢:比如房價下跌10%,你賣掉兩套房子,也只得到252萬,你還欠銀行18萬呢。你肯定不會這麼幹,你直接就不要房子了,銀行把房子收回去,這樣你爆倉,虧10萬。而銀行此前只拿到250萬,還欠其他人20萬,銀行也不償還了,直接就把房子轉給債權人。這個時候債權人相當於用250萬買了套房子,但他並不需要房子,他或許就是另外一家銀行,也需要償還債務,所以房子再次易主。這個過程中,房子成了沒人要的東西,房價將經歷斷崖式下跌,這條鏈上每個人都虧損,國家財富大幅縮水。這就是美國次貸危機,高槓杆的現實教訓。

現在國家經濟形勢並不樂觀。所以國家嚴控槓桿,就是要把多米諾骨牌拉開,一個點的風險發生後不會引起連鎖反應。最低的槓桿是全款買房,漲跌風險全在自己身上,但對自己財富的增長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高校人才真經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地球。”

這句阿基米德的名言運用到金融體系中撬動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就是槓桿。從上面的這句名言中我們可以提取槓桿所連接的三個“點”,分別是“我”、“支點”和“地球”。在金融體系中,“我”可以是個人自有資產,也可以是企業自有資產;“支點”通常是金融機構,比如銀行;“地球”則是“龐大的資金量”。

舉個通俗的例子:公積金提取住房貸款

對於公積金提取住房貸款這點想必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在公積金提取的時候,銀行受理人員會先行查看你公積金賬號上的資金,然後根據一定的比例給你出借相應的住房貸款。這裡,公積金資金就是你自有資金多少或者說是你的償債能力的證明,而銀行貸給你的款項就是你利用自有資金撬動起來的資金量,這就是槓桿。

通常來說,槓桿率需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免發生次貸危機,從而引發經濟危機,比如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哎呀,為啥大家都要先從物理學去解釋槓桿呢?不是已經限定在經濟問題中麼。

我直接說槓桿在經濟問題時的意義吧,還是直接舉例來說吧,會比較容易理解一些。金融領域內的槓桿就是你可以用一部分錢去撬動另一部分錢。



以股市為例,股市管這事兒叫配資,比如原本你有10萬塊錢炒股,這個時候有個機構來找你,說你這10萬塊錢要不然在我這裡開戶炒股吧,我額外還可以再借給你10萬塊錢。這樣你可用於炒股的錢就變成了20萬,但這其中只有10萬是你的,另外10萬並不是你的,相當於你用10萬元撬動了另外10萬元,金融槓桿就是這個意思。

股市瘋狂的時候,你有10萬塊錢甚至就會有人願意借給你100萬,也就是10倍槓桿,很刺激吧。

機構之所以願意借給你錢也是有原因的,就像銀行一樣,他們借給你錢的目的是為了向你收利息,機構也一樣,錢不是白給你的,你是需要為這些錢支付利息的。

可能有人會奇怪,股市好的時候基本閉著眼睛買股票都能掙錢,為啥機構不自己買股票而要把錢借給你呢? 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政策不允許機構直接炒股,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控制風險。對於很多金融機構而言,控制風險往往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



有我說那我不炒股是不是就接觸不到金融槓桿了?其實不是,你的任何一筆貸款都可以認為是金融槓桿,比如貸款買房。本來你手裡只有30萬,因為有銀行願意貸款70萬給你,你才可以買那種心儀已久的價值100萬的房子,相當於你只花了30萬就買到了價值100萬的房子,剩下70萬不是金融槓桿是什麼?

所以如果實在不好理解,你可以把所有貸款都認為是使用了金融槓桿。這些不屬於你,但你有一定經濟基礎,在支付一定成本後可以使用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