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鲁迅的老师章太炎为什么被称作“章疯子”?

至良知zlz


鲁迅的老师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讲学,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很多,都是当时的一流文人墨客。

章太炎之所以被称为“章疯子”,是因为行为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不受繁文缛礼的约束,其实并不是真疯。春秋君就为大家聊聊”章疯子”的疯言疯事。


章太炎是看不起康有为借“维新变法”而沽名钓誉。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他更是毫无忌惮地写道:“载混小丑,不辨菽麦。”章太炎直呼当今圣上之名,且斥其无能,这在当时不啻是石破天惊之论。按照刑律,当属杀头之罪。

也因此,清政府认定章为“反清匪人”,命令刑部抓人,别人劝他躲避,他却说:“革命流血起,流血从我起。”与革命知己邹容一道慷慨入狱,而他“章疯子”的外号也由此而起。

在袁世凯推翻帝制时,章太炎是袁世凯的幕僚,后来,袁世凯暴露出了复辟帝制得真面目,章太炎做出了和袁世凯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章便上演了大闹总统府之好戏。

一日,章太炎穿着破棉袍,手持折扇,故意将袁世凯颁发的二等勋章缀于扇柄,大摇大摆来到总统府,打算与袁世凯好好理论一番。门卫借故阻止其见大总统。此时,次长向瑞琨却接到通知要进府面见袁世凯,章太炎怒不可遏,说道:“向瑞琨一个小孩子,可以见袁世凯,难道我见不得吗?”说完,抡起手杖将府内器物砸个稀里哗啦。袁世凯躲在内室,目睹章太炎“胡闹”,却不敢出声,任其发泄。

最后,袁世凯实在没办法,派出军政持法处处长陆建章出马,谎称总统在居仁堂见章,将其带到军队营房,软禁起来。


二、袁世凯称章太炎为“章疯子”

刚开始,章太炎在屋里大骂袁,曾狂书:“杀、杀、杀、杀、杀、杀、杀,疯、疯、疯、疯、疯、疯、疯”的对联。其友陈干相当欣赏这“七杀七疯”的对联,请石匠刻成石碑立在家祠中。此碑现仍在陈家乡山东昌邑白塔村桥头上。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期间,仅大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其他不能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他毫不客气,他别出心裁的规定,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8点一次、下午2点一次、晚上9点一次,请安方式为作揖,不得又误,否则打屁股。

有时已下午3点了,章犹自熟睡,听差和厨子就低声细语的叫:“大人,该起床了。”

袁世凯对章太炎还是很尊重的,他的两个大洋的伙食很丰盛的,他便要求只做一块大洋的,剩下的一块大洋公然入了腰包。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去动。久而久之伺候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大鱼大肉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

后来钱玄同知道了这事,便痛斥了他们一顿。

民国四年(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章太炎写道:

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大总统宣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清朝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据说,袁世凯气得冒白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三、章太炎绝食对抗袁世凯

章太炎喜怒笑骂无济于事,于是想出绝食对抗袁世凯。自章太炎绝食以来,身体越来越瘦弱,精神也大不如之前,他的学生心急如焚,到谁说也不吃饭,一日,章的老友马叙伦,弟子吴承仕、钱玄同等人急忙前去看望。从早到晚,弟子们一直劝先生进食。章太炎只是躺在床上,两眼翻白,一味摇头。无可奈何之下,吴承仕忽想起三国里的故事,便问:“先生,你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说:“祢衡怎么能跟我比?”吴承仕忙说:“刘表要杀祢衡,自己不愿戴杀戮国士之恶名,而借黄祖之手。现在袁世凯比刘表高明多了,他不用劳驾黄祖这样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杀自己!”



“什么话!”章太炎听到此处,翻身跳下床来。弟子们赶紧端出早已做好的蛋炒饭,这才骗老师打消了绝食的念头。






秉烛读春秋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孙中山黄兴的同盟会,且为骨干,孙中山黄兴提倡暴力排满,章太炎主持舆论阵线,在报章上摇旗呐喊,拥趸甚众。期间日本政府受清政府影响,驱逐孙中山黄兴等人离境,日本友人和部分内阁高官以私人名义馈赠孙中山一笔巨款支持革命,章太炎想取出一部分用于报馆的开支,被孙文拒绝,因此交恶,章太炎破口大骂孙逸仙是无知匪类,由此可见他性格暴躁的特点。彼此称兄道弟患难与共,就因为一点小钱闹别扭,太不值当了。

上图中,左测是孙中山,右边是汪精卫,中间就是章太炎先生。后面是黄兴宋教仁等。从此图可以看到章太炎的地位何其尊重。

归国后因为他当年和孙文在同盟会的履历,自然是个老革命,大家都很尊重他,但他偏偏看谁都不顺眼,喜欢发表议论指斥同志,由于他批评的人太多太庞大,接过被他批评的人抱团取暖,给他起了个名字:章疯子。

章疯子被称作“疯”,其实是他的真性情。袁世凯为称帝,拉他站台,被他严词拒绝,一碗热茶泼到来人的脸上,旋即他又在报章上发表文章鼓吹共和,反对帝制,袁世凯将他软禁,他就在门窗、桌椅上写满袁世凯的名字,用竹棍敲打,谓之鞭尸,后来又在树皮上写袁世凯的名字,然后刮掉树皮,称作挫骨,继而将树皮点燃,号称“扬灰”!

鞭尸、挫骨、扬灰,这三部曲玩儿的够嗨了!

谁能想到一个不惑之年的成人,会有如此创意和作为,而且被羞辱的人还是手握军权的民国大总统!

以上是章太炎的真实事迹。

我们再说一个冷知识,事实上,章太炎有癫痫症。本着为尊者讳的意思,史家多避而不谈,他16岁参加余杭县的科举考试时,就因为癫痫病发作而中途退场。

如今百年已过,章太炎先生是否有癫痫症已无足轻重,但他特立独行,不畏权贵的真性情,让我们景仰,缅怀不止。


另类文史


鲁迅的老师章太炎被人成为“章疯子”,这一点都不奇怪,毕竟章太炎的性格刚正不阿,而且和执拗。比如他曾经被袁世凯幽禁的时候,以绝食来对抗,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把袁世凯急得团团转,生怕落下个“杀士”的罪名。

在清末的时候,章太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主张,但在思想上却有分歧。他对康有为神话孔子、自命“南海圣人”颇为不难,甚至跟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麦孟华等一起在《时务报》工作的时候,还因为思想不同而时常争吵,甚至几次都动起武来。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康有为的弟子、谭嗣同的同学唐才常在上海发起“张园国会”,创设自立会,组织自立军。会议宗旨有三条,分别是保全中国自主权,创造新自立军;决定不承认满清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请光绪皇帝复辟。

对于该会议的宗旨,章太炎当场坚决反对,认为不能一面排斥满清,另一面又要拥护光绪皇帝,前后太过矛盾。当然,章太炎是坚决反清的,他当场“宣言脱社,割辫与绝”,脱下国服,换上西装,后来还写了《解辫发》一文明志。

从以上这几件事中就能发现,章太炎做事果决,说一不二,并且坚持己见,的确有那么一丝“疯”在里面。但这种“疯”并不是贬义词,章太炎的“疯”恰恰表明了他对于革命的决心。

章太炎年少的时候曾经说过“明亡于满清,不如亡于李自成”这句话,后来在苏州教书时,又以《李自成、胡林翼论》为学生出命题作文,被官府发觉后,遂再次下令通缉章太炎(前一次通缉是因为他参加“自立会”)。

为了避免被官府缉拿,章太炎于1902年再次逃亡日本(第一次逃亡日本是受到维新派的牵连),在这里他结识了孙中山,并且受到鼓舞加入革命派。

不久之后,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成了与革命派对立的保皇派。康有为还发表了《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公开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说革命无非是“血流成河,死人如麻”,四万万人将去掉一半。

这时候章太炎奋起反击,并且于1903年6月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篇文章在6月29日被《苏报》摘抄刊登。在建国后,收录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不过纵观历史,章太炎这个人其实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他曾经因为《民报》经费不足问题与同盟会分道扬镳,武昌起义后,章太炎曾鼓吹“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还要求解散同盟会,并且在“南北和谈”上也支持袁世凯。

然而在宋教仁事件发生过之后,章太炎又似乎“幡然醒悟”一样,开始与袁世凯斗争,并且又靠近同盟会。在袁世凯死后,章太炎为了对付北洋军阀,还曾多次辗转在南方,甚至活动到南沙群岛,想要借护国军的力量对付北洋军阀。

(章太炎与汤国梨的婚礼)

再比如他在以前曾经多次公开批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鲁迅批判孔孟之道,有很多就是来自于他的思想。然而在新文化运动之际,他竟然大肆宣扬儒家思想,认为“尊孔读经有千利而无一弊”,1922年他还在报刊上公开发文,对自己以前批判儒家思想表示忏悔。

以前章太炎曾为了反对军阀统治到处奔走游说,在1920年的时候却提出了“联省自治,虚置政府”,意思就是支持军阀割据一方;他曾经反对过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公开撰稿反对国共合作,九一八事变后又号召国共合作。

(1936年,章门弟子于章太炎追悼会合影,右二钱玄同、右三周作人、右四许寿裳、右五马裕藻、右七沈兼士)

民国时期立场如此“不坚定”的名人,估计除了“倒戈将军”冯玉祥之外,就要数到章太炎了吧!也难过人们都叫他“章疯子”。不过章太炎虽然政治主张时常转变,但他的民族大义是一直没有变更过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魏青衣


太炎先生被称作“疯子”,可谓由来已久矣。之所以如此,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是章太炎确实患过间歇性的癫痫症状,其十六岁那年参加县试时,即因为突发癫痫病而放弃考试。因为这个原因,章太炎后来也就远离了科考场。

二是章太炎生平喜欢特立独行,好做惊人之语。他不止一次在公开演讲或谈话中表示,自己不但不介意别人叫他“章疯子”,同时还希望同志朋友也都能带点神经病。

如他曾在东京发表的演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精神病。……”

其三,章太炎做事一向疯疯癫癫,譬如其赖以成名的“苏报案”,即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大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结果,自己进了监牢不说,还把小弟邹容召来。后者因此而死于牢中。

章太炎脑子有问题,身板倒还好。他老人家三年期满出狱,收到东京革命党的热烈欢迎,不了没多久就与孙、黄、汪、胡等人闹翻,结果被赶出正宗革命党阵营。

民国年后,自命革命元老的章太炎热衷政治活动,孰料光复会陶成章很快被刺死,章太炎大怒之下,和孙黄彻底掰断并以痛骂革命党为能事。

鲁迅即回忆说,经常被章太炎骂的一群人给章起了个绰号,曰“章疯子”,其言论往往被称为 “章疯子大发其疯”。

当然,有时候章太炎骂到敌人头上去了,第二天报道时,题目就成了:“章疯子居然不疯!”

总之,在世人眼中,章太炎不仅是个疯子,简直就是个笑料包。

认真说,章太炎其实学问不错,但为人处世行事方式确实有些问题,感觉他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碰瓷,碰瓷清廷碰瓷袁世凯碰瓷老蒋。

结果,最后那个姓蒋的最狠,给他戴上“学阀”的帽子,直接给封杀了。

为此,章太炎气愤地表示:死后决不许盖青天白日旗,要盖五色旗。

无色旗,不就代表了老蒋推翻的北洋军阀嘛。

你说他疯不疯?带不带劲?


坑爹史册



章炳麟(1869—1936),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因仰慕反清斗士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章太炎。 章太炎少年饱读经书,学识渊博,是晚清著名革命家,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成就,他研究囊括了中国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经学史、史学史、教育史、佛学史。 被称为“新中国之卢梭”,“近代民族文化的开拓者”,但最为大众熟悉的是被称作“有学问的革命家”和“讲革命的学问家”。戊戌变法时他同情康有为、梁启超,加入同盟会后开始与康、梁宣战,这就是著名的“革命”与“保皇”论战,其结果是以章炳麟为代表的反清“革命”派大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这也是几乎靠他自己一支笔打败梁启超。

“章疯子”的来历

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少年(时16岁)时参加童子试前,突发“癫痫”病,随后很快就治愈了,历史记载其后并没有发作。其二,也是最被认可的是他把当时皇上及慈禧太后,革命领袖孙中山,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都骂了一个遍。随得了一个“章疯子”大名!

骂慈禧、骂光绪

章太炎在参加同盟会前,就已经名噪一时。他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反清言论特别激烈,其后在很多文章中都用犀利的语言充分表达了鲜明的反清思想。他文中写道:

“……那拉氏不足畏,满洲人不足畏。莫被政府威吓而敛其动,莫惜诸君自由血而失全国人之希望,则学生全体幸甚,中国幸甚。燕市之月,易水之风,敢为诸君祝曰:中国万岁!中央革命万岁!” 文中 骂光绪帝,“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在封建王朝皇帝名字都是要避讳的,他不仅直呼其名,还痛骂光绪为“小丑”,他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他也为此付出了三年牢狱之灾,这也是著名的《苏报》案,而他的好友邹容就没他那么幸运,邹容惨死在监狱里。



与孙中山交恶

同盟会反清声势浩大,日本政府屈服于清廷压力,驱逐孙中山,但在孙走之前,日政府私下给孙7000元,另还有日本商人给1万元,当时《民报》经营已陷困境,章原以为孙中山能多给他一些费用,但孙中山只给了他2000元,其他自己带走,章愤怒异常,当场就撕下报社墙上所挂中山先生的相片,还在上面写下“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发泄怒气! 其后写文章大骂孙中山,

“……而身拥厚资豢养妻妾之孙文,忝为盟长,未有半铢之助,不自服罪,又敢诋毁他人,此真豺虎所不食,有北所不受。”

客观说此时的章太炎虽不为一己之私,但旧式文人性格过于自负,表现出有些猵狭绢急倾向!所以同盟会内部也说他是“章疯子”,不顾大局,诋毁领袖。

民国弥衡,痛骂袁世凯

民初章太炎对袁世凯还是寄予厚望的,袁为了安抚异己,并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东北宣抚使,他开始还认真负责地去东北工作了,后发现政府处处掣肘一事无成,慢慢也看透袁仍是一个耍权术的旧官僚,尤其发现袁开始搞复辟后,期间他大闹总统府,袁并不敢杀他,只能把他软禁起来,好吃好喝伺候但不许走出那个大院,袁干了四年软禁了他三年,袁世凯称帝让人请他也上个“劝进表”,他也真写了,他写道:

“某忆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谮天位,匪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清政府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袁看后非常气愤,直骂他真是民国“弥衡”,我不与这个“疯子”一般见识云云。“章疯子”的“民国弥衡”美名大致如此!



鲁迅对章太炎的评价

章太炎在日本时就教过许多学生,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周作人兄弟及民国大师级的钱玄同、黄侃。鲁迅对章太炎是如此评价的:

“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说文解字》却一句也记不得了。”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无论章太炎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正向鲁迅先生说的,为革命,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 在生死关头大义凛然,他的襟怀与风骨值得后世的每一个人学习!


至良知zlz


鲁讯先生曾在他的文章《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回忆章太炎先生:

“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好发议论,而且毫无顾忌地褒贬。常常被贬的一群人于是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曰‘章疯子’。其人既是疯子,议论当然是疯话,没有价值的了,但每有言论,也仍在他们的报刊上登出来,不过题目特别,道:‘章疯子大发其疯’。有一回,他可是骂到他们的反对党头上去了,那怎么办呢?第二天报上登出来的时候,那题目是‘章疯子居然不疯’。”

章太炎先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先生却回答说:“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而且,章太炎自己是真的以为自己所有学术里面,医学第一!

我们来看下“医学第一”的章太炎先生,有那些学生:钱玄同(疑古)、许寿裳、朱希祖、黄侃(季刚)、汪东(旭初)、沈兼士、马裕藻、龚宝铨、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启明)、胡以鲁、易培基、陶焕卿、钱家治、朱宗莱、余云岫,吴承仕,马宗霍 ,庞俊(石帚)、沈延国、徐复、朱季海、王仲荦等!这些学生每一位单独拎出来,都能在北大开班授课。

章太炎先还是讲课派头最大的人,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章太炎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

下面说几个章太炎办的疯狂之事:

(一)袁世凯当大总统以后,知道章太炎好名,就任命章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下令授以二等勋章,设署于长春,僚属十人,经费每月3000银圆。章太炎非常高兴,对袁世凯存在幻想。结果,后来袁世凯称帝。章太炎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还把袁世凯总统府打砸一遍。袁世凯忌惮其文字,称“太炎文章,可横扫千军”。

于是,袁世凯想了个办法,对外宣称章太炎先生得了精神病,然后就派宪兵队队长陆建章软禁章太炎。而且,袁世凯下令,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好吃好喝照顾,就是不让出门。这段日子,章太炎生活阔绰。袁世凯每月给他生活费500银元,还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章太炎让这些人每天都给他请安三次,当起了大爷。

(二)1915年,袁世凯要当皇帝,让名士给他写“劝进书”。章太炎也写了一个:

“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生气。但是,对于这样的国学大师,他也不敢杀,只能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袁世凯死后,章太炎谈起袁世凯,说:袁世凯还是很不错的人,我戳着他眼珠子骂他,他都熟视无睹。

(三)章太炎还是我国第一位在报纸征婚的,而且征婚条件也不一般:“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

(四)年轻时,章太炎还大战康有为等人,不只动口,还动手。康有为晚年狂妄自大,以当代孔子自居,他的学生们也跟着吹捧他为“南海圣人”、“教皇”。章太炎看不惯,写文章驳斥嘲弄。结果梁启超等人知道后,明白自己的文章比不上章太炎,就打上门。章太炎奋力反击,反抽了梁启超一记耳光。不过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被梁启超等人揍了一顿。

(首发-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01

康有为说:光绪皇帝是唯一一位能救国的圣人。

说完这句话,戊戌变法就失败了,康有为逃到了国外。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外国,依然不忘“救国”。

清廷把他的祖坟都铲了,他也不改其志,说光绪帝复位,就能“中国可安,亿兆可保”。

后来时局就变了,有识之士们从变法转向革命,一心一意走西方共和路线,康有为很生气,他成了最忠诚的保皇派。

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写了:

《答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

《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两篇文章。

前文痛斥梁启超被形式动摇,

后文强烈宣扬中国只能立宪,不能革命。

他的理由有四点:“一曰革命残酷,二曰国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曰皇帝圣仁。”

一石激起千层浪,保皇者将此文奉为圣经,革命者痛骂康有为迂腐走狗,从而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三大论战之一的保皇派与革命派腥风血雨的文字缠斗。

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横空出世,成为了这场论战中的经典篇章。

02

在讲这篇文章之前,咱们先来聊聊文章的作者章太炎。

章太炎多半是个疯子。

他填户口调查表,写的是:

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他喜欢穿着像和服的衣裳,衣服上还要绣一个大大的“汉”字,大冷的天气拿着羽扇,留着比女人还长的指甲,一遍一遍在北京街头逛。

他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由他祖父朱有虔亲自教导,这位祖父名门望族、家学渊源, 却给外孙进行洗脑式教育, 经常给他讲反清复明的故事。

章太炎长大后,

果然就干起了反清的事儿。

16岁参加科举童子试,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结果章太炎写“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恢复中华也”,

被赶出考场。

后来他在杭州发起浙兴会,天天宣传改革,康梁变法失败后,又逃到了日本,认识了孙中山,骂起了康梁。

其实早年间,章太炎还是康梁的小粉丝,公车上书时,他还给康有为的强学会寄了十六块银元(一个银元大概买88斤大米,那时候大米也贵),申请会员资格。

次年,康有为弟子梁启超联合黄遵宪等人在上海开办《时务报》,章太炎是忠实读者,天天给他们写信。

可后来他终于加盟了时务报后,粉丝离偶像距离近了,那种崇拜也就变味了。

他不满康有为假托孔子之名迎合其政治需要,更不屑康有为被时人称作“康圣人”,他目睹康门弟子成天恭维老师的百般言论,每每火冒三丈。

每次与他们论学,他都要感慨“这群康门弟子好比一群屎壳郎在推滚粪球。”

有次工作的时候,他又听见康门学生吹牛说康有为如何如何目光炯炯,姿态超然,插嘴道:“康圣人能与孔圣人比吗?”

学生们气急败坏,伸手就打,章太炎不甘示弱还手,一群读书人扭打一处。

章太炎在日本与维新派彻底分道扬镳后,骂康有为骂得更狠了,顺道慈禧、光绪都被他骂了个遍。

慈禧79岁大寿时,他还专门写副对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其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03

康有为在日本写下《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后,章太炎立刻反唇相讥,搞出一篇《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争论点主要有这几个:

满汉是否是一家?

康有为说: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入主中国,古今称之。” “天下古今,无斥其为夷狄异种者,盖楚行华夏之礼久矣。”

所以满汉是一家,不存在驱逐夷狄,复我中华。

章太炎就说:“近世种族之辨,以历史民族为界,不以天然民族为界。”

难道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黑白黄棕各色人种,都是一个民族吗?

此外,康有为说,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辫子头和长袍马褂,改回宋明的衣服不方便。

章太炎则说:“强迫既久,习与性成,斯固不足以定是非者。”

太平军起义那几年,南方失陷地人人都蓄发,不也挺容易?

满族统治者是否残暴不仁?

康有为说,像“波兰之属于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只交租纳税而不能当官,没有统治权,那才叫奴隶,清廷统治下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为宰相”,李鸿章曾国藩都位极人臣了。

章太炎反驳:曾、李都只是地方大臣,只有内阁虚名,但满人却一出生就是王公。

而且满族对汉族的赋税严苛,民不聊生。

皇帝是真心实意立宪吗?

康有为说清政府已经行新政、预备立宪了。

章太炎反唇相讥:你搞那维新变法不是失败了吗?名为设议院,实际上搞出来一个皇族内阁,决策权握在亲王贝子、八旗蒙古…手中,独与汉人无关。

革命流血、立宪就能避免吗?

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举例,说革命“流血成渠,积骸成山”,“英国鉴之,故宁迟迟变法,而力戒革命民主之说,果得渐进之益。”

章太炎则反驳:“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 英、奥、德、意诸国,都是经历了无数次民变,才得到自由仪政的权力。

章太炎批评康有为自知无法自圆其说,假托“君权变法”,但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而不是想要立宪。

04

这场论战中,康有为的观点不能说全错,章太炎的观点也不能说全对,譬如第一条,章太炎为了鼓吹反清革命之必要性,强行割裂满汉民族关系,是不对的。

但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终究还是朝着章太炎所支持的革命派那一边流淌了。

有趣的是,章太炎作为革命派的圣斗士,与保皇派展开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论战,最终他自己,却向着另一边的极端走去了。

辛亥革命以后,他与孙中山反目成仇,痛斥孙专权,将救国的希望放到了袁世凯身上。

但真的当袁世凯如愿上台,并举起称帝旗帜的时候,章太炎悔不及当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黎元洪身上,到处演讲“总统非黎公不可”,可这个时候,无人再支持他的观点了。

章太炎失望至极,又发起疯来,大白天打着灯笼上街,灯笼上书“大元帅府秘书章”,意在中国之前路黑暗,看不见出路在哪里,只好举着一盏灯笼罢了!

他跑到总统府门口痛骂袁世凯,被人软禁起来,于是他日日书写“袁贼”二字,吃花生米时把蒂去掉,名曰“杀了袁贼的头”,还在后院里挖树根,烧了再埋掉,大喊“袁世凯被我烧死了!”

然而,袁世凯死后,章太炎也始终没有与孙中山和解,孙去世后,有人请他写挽联,他洋洋洒洒道: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

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碧云”是指孙中山停灵的碧云寺,此寺是明朝魏忠贤所建。

章太炎一辈子最毒的就是一张嘴,最大的爱好就是装疯骂人,当然最爱骂的人,还是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要过70大寿时,章太炎还给他写副对联: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都是俗语,章疯子这话骂得难听!

一个月多后,老康在家喝了杯柠檬水,食物中毒死了。


汉周读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章太炎先生这个人。



太炎其实只是他的号,他的本名叫做章炳麟,生于1869.1.12,浙江余杭人。他反清意识浓厚,又因崇拜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顾炎武本名绛),号太炎。因此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一生研究领域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因病逝世。

关于“章疯子”这个称号的由来,有这么两则故事。

一、说的是1906年7月,东京留学生开欢迎会庆祝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狱到达日本。章先生在欢迎会上发表了这么一则演讲,他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敢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而且,又因为他平日里行事特立独行,便落下了“章疯子”这个称号。

二、这个故事就比较有意思了。

清朝末年,,湖广的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办了一家《楚学报》,聘请了梁鼎芬为主办,王仁俊为坐办,章太炎为主笔。其中梁鼎芬属于“保皇党”人,而章太炎则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权,二者意见有些不合。

在《楚学报》第一期出版前,梁鼎芬特地嘱咐章太炎撰文。他本以为章太炎能写出一篇迎合清廷的文章,可谁知到章太炎先生却写了一篇六万多字的《排满论》。因此梁鼎芬找到张之洞,要张之洞捕拿章太炎炎,按律治罪。

而当时,刘成禺正在武汉经心书院读书。得到消息后,他便与他的同学朱克柔、邵仲威等人找到王仁俊为章太炎开脱。他们让王仁俊对张之洞说章太炎原本患有狂疾,是一个“疯子”,而《排满论》也是狂疾发作后所写。不用治他的罪只是将他赶出武汉就好了。

在张之洞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和王仁俊刘成禺等人事先讨论好的措辞后,说到:将“章疯子”赶出武汉便可以了。

从此以后,“章疯子”这个称号不知被谁传了出来,并且逐渐流传开来。

一家之言,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胜感激!


听戏听戏


民国“疯子”很多,学界泰斗章太炎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国学大师为什么被称为“疯子”,众说纷纭。


一、1906年,章太炎流亡日本,东京的留学生为其举行欢迎会,他在开头便说自己疯癫,有神经病,并且别人如果说他是疯子他还很高兴,这样他的“疯子”之名便传开了。

二、章太炎被称为“民国之祢衡”二次革命爆发后,章太炎去行刺袁世凯,被捕,在狱中他大显疯狂,求速死,还写了“七杀七疯”对联,他在狱中的疯狂传到了外面去,从此章疯子之名流传开来,袁世凯想杀他,但是无奈其名气太大,只好自慰道:“他是个疯子,我何必同疯子一般见识。”


三、章太炎在日常生活上,很不拘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常常衣衫褴褛,发如飞蓬,因此在上海被人称为章疯子。

对于国学大师章太炎被称为疯子,除了上述说法,还有患病说、吴稚晖攻击说、黄兴讽刺、戏称说等等说法,至于章太炎到底是为啥被称为“疯子”,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司马长史


不得不说民国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章太炎生于清末,中年进入民国,其被称作“章疯子”,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如有其它见解,欢迎交流。

首先,他出生于富裕家庭,自小就学习四书五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扎实,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文人写出的文字缺少感觉的原因,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最简单浅显的白话文,而且对于语文的理解越来越简单,最后只能丧失掉最后的感觉。学识渊博,著作丰富,说话的底气自然足。

章太炎先生上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贯常的狂,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却丝毫不影响他备受众人敬仰的状况。可能是太炎先生狂得有资本的缘故。

其次,经历丰富,参加革命鼓吹革命,进行革命讲学,民国初遭遇袁世凯迫害,流亡日本,见到孙中山,共同策划如何推翻清王朝统治,进行过护法运动,最后背叛孙中山反共,晚年抗日。这样丰富的经历,人生也是丰富多彩,阅历多,见多识广自然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加之那时时局动荡,被今天看作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最后,他一块的同行者和学生都是杰出的有思想的人,比如鲁迅、钱玄同、黄侃,还有与刘半农、胡适等人的交往。与高人交往自然不会低落,“疯子”大概是对章先生最高的赞誉,民国有几人能担当得起,寥寥无几,章太炎先生首当其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