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哪句古詩詞最有意境,為什麼?

娛鼎記


就像問我對哪本書,哪部電影,那首歌最喜歡,最有感觸一樣。其實,猛一問,真的腦子裡一片空白。但最終都能有一個答案出現,算上第一個在腦海裡逐漸清晰的印象。

本題,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只是用單純的事物意象堆砌,卻散發出無限的悵然之情。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的蕭瑟,反襯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一冷一熱的對比,更加覺得心中若有所失。

然後談到西下的夕陽,拉長了斷腸人的身影,天涯如此之大,卻沒有了他的容身之所。

這首詩,只要看得懂這幾個字,就能領悟出詩人所想表達的意境。

這首《天淨沙.秋思》寥寥數字,又沒有用到華麗的辭藻,卻能讓人有景達情,產生共鳴。理所當然,它可以帶上的我心目中的意境之王的桂冠。[呲牙]



群主是大姐頭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三月七日,大雨,僕人阿翁剛走,雨具都在他身上,說過要給留下的,我拒絕了,這個季節,哪會下大雨。

我忘了,這裡是黃州。

最近心裡有些苦悶,特意挑了日子約朋友出遊,今天的日子,是我特意挑過的。

去年今天,是我準備從徐州調往湖州的日子,很高興,不是因為升官,不是因為湖州的米更柔,天更清,而是我終於有次機會,讓我的聲音上達天聽。

新黨的行徑,非君子所為,是可忍孰不可忍。

猶記得少時讀書,師父教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問:為何讀書?

師父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找了個夜晚,幾杯淡酒,趁著暗燭,一篇《湖州謝上表》寫的酣暢淋漓。這是官樣文章,也是唯一表達我情緒的機會,聖上會看到吧。

記得晚風很柔,梅子味的天空點綴了幾顆充盈著美酒香味的星。

“嗒”,一滴雨剛好落到我的眼眶裡。思緒被冰冷的雨水打斷了,竹林也被吹打的漱漱作響。身旁朋友害怕的緊,就像我剛被抓到御史臺的樣子。“東坡,快些走吧,一會該淋透了!”邊說邊拉著我小步趨走起來。

我輕輕甩開他,不禁笑了起來,雨聲風聲竹葉聲,此刻顯得如此應景。回想渾噩的官場,昏暗的世道,我雖無力迴天,但休想讓我沾染汙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天晴了,回家吧,路有些泥濘,身上有些溼。


楓夜夜夜耶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初讀此句,只覺自己正置身在一幅絕美畫卷中,黑夜如水,我撐著一帆小舟,飄蕩在盈滿閃光的河道上,那些是星星的倒影,隨著碧波微微盪漾。我臥在船邊,飲一壺清酒,飄飄然醉了,望著水中倒影,半夢半醒間還以為自己正臥在天河上。

西風蕭瑟,洞庭湖上泛起層層白波,如湘水女神一夜愁成的滿頭銀髮。入夜時分,風停了,水面波瀾不興,銀河倒映在湖中。醉酒的詩人看到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自己彷彿置身於銀河深處,美好靈動、似幻似真、縹緲迷離。




名家育兒


大家好,我是千葉書院的祝秀老師,我來回答我認為古詩詞中哪句詩詞最有意境這個問題。其實,幾乎每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唐詩都是優質的,都有一定的意境,那什麼是意境呢?意境就是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由主觀情感和客觀景物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能使人身臨其境,獲得審美的愉悅。以下,把我認為最有意境的八句古詩詞分享給愛閱讀,愛詩詞的朋友們,讓我們一同感受到來自詩詞的那份古典情懷吧。

第一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

走進《詩經》這句詩的意境,我會配上背景音樂《在水一方》,試想在那麼個秋風習習,微有涼意的清晨,但見蘆葦密密蒼蒼,露水晶瑩剔透,一位長髮女子佇水而立,若有所思,若有所盼,衣袂飄飄……此情此景,這樣澄澈、純潔、靜默、文雅的女子誰人不思慕?

第二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句王維的詩,美就美在動靜結合。山是靜的,夜是靜的,人是閒的,也是靜的,桂花樹也是靜的,真可謂是春山寂寂,夜也寂寂了。但,一陣風兒掠過,細碎的桂花在飄啊飄,最後落在了地上。這個"落”是動詞,是有聲音的,這聲音連同著作者的心跳聲,這就是這座春山唯一的聲音了,桂花落,春山空,幽幽一縷香,飄在深深舊夢中,塵緣如夢啊。

第三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這句詩真是李白少有的閒適詩,意境太高遠了。如果可以,我會把蔡琴的那首《問白雲》或者那首《我是一片雲》放這裡做背景音樂,再或者放那曲古箏曲《雲水禪心》。做一片與世無爭,自在逍遙的白雲有何不好,那麼酒脫,那麼飄逸,不與高鳥比高飛,只與藍天做風景,於是通透,無憂,無礙,盡享閒適。

第四句:“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王維的詩意境其實和陸游的那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相似,都有一種歷盡滄桑,走投無路之後的豁然開朗,正如莊子所認為的那樣,這人間,總有路可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第五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是《詩經》裡的一句詩,畫面婉約、傷感。卻無限柔美,這是告別的最美場景吧,無論與人,與事,我們都要學會斷舍離,楊柳依依,別情也依依……

第六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記得我學書法《曹全碑》的時候就曾寫過這一句詩,王維真不愧是山水隱逸派詩人啊,把月色寫得這樣美,明月、月光、松林、清泉、石頭……塵世的煩惱到了這,怕早煙消雲散了吧。

第七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前面婉約的詩句喜歡得太多,來一句豪邁奔放的,壯美的,意境夠開闊吧,人的心胸應該像大海般開闊、壯美。

第八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又是王維的,高人在何處呢?只在這座山中,只是林木蒼蒼,草木葳蕤,雲霧繚繞……此山深深深幾許?不可得知,但見青山隱隱,木葉幽幽……

綜上所述,有意境的唐詩還有許多許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三百首唐詩,不僅有三百種意境,或寫景,或抒情,或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時間關係,我只能簡單推薦這麼幾句了,美好事物共同分享,也願看到大家的分享,喜歡唐詩,深深地喜歡。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答。大家都知道中國詩歌最興旺的兩個時代是唐朝和宋代,這兩個時代文人才子是最多的,就比如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王安石、曾鞏八人。


我最喜歡的古代詩歌時有畫面感的那種,只要讀出來,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景、人,那個時代的場景,生活面貌,以及政治現狀。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頸聯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它自動帶沙漠畫境,無際無涯的大漠中,一縷烽火臺上的孤煙,直上青天;長河似帶,落日降臨,異常渾圓。


這兩句詩,凸現了大漠粗獷、強毅的精神,凝聚了詩人的心態,從詩的字句看,語不驚奇,樸實無華,但卻能狀難言之景於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達到了渾成的境界,顯示了詩人的深厚功力。

該詩的創作背景在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朝廷使命前往邊塞。作者通過自己的詩歌,記載在途中所看到的沙漠狀景奇觀,歌頌了大唐疆土遼闊,國力強盛,聲威遠鎮。不過,我們從後來的歷史可以得知,作者對待這次邊塞戰爭缺乏了正確的認識,在晚期的唐玄宗手中,唐朝開始走向衰敗。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謝謝。


予小草說電影


古詩詞,在中國中國傳統文學裡,就好比鮮明靚麗且讓人愛不釋手的一顆珍珠,它雖然古老卻生生不息長盛不衰,你要問那句古詩詞最有意境,恐怕是沒有具體且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說一說我的偶感吧。

現階段,全國的肺炎疫情警報還沒徹底解除,在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這個比較靠近俄羅斯的邊遠小縣城裡,同樣沒有逃過這場春節被“禁足”的劫難,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為了早日戰勝疫情,家家戶戶都自覺的“被隔離”了。

在“被隔離”的日子裡,偶爾也出門去透透風,但就是這偶爾透風的登高一望,映入眼簾的是:北國邊城的千山雪景,大街小巷的萬籟寂靜,此時,雪景高處,雖然樹木琳琅,但卻沒有一絲生氣,遠處雖然樓群挺拔但卻人跡全無,除了那中天日,就是孤獨的我,獨有的生息就是腳下被踩的“吱吱嘎嘎”的雪聲,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來這首古詩:《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雖然此時非彼時,但總感覺還是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寂靜和孤獨!

題外話

柳宗元筆下,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詩人的主觀的心情顯得比較寂寞,這種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此時的我不由得和他產生了共鳴。

《江雪》,雖然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但他卻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孤舟,一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我以為詩人要向讀者展示的應該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當然,此時我們也很清高孤傲!(十幾億人眾志成城的如此團結一致,說你不清高孤傲誰信呢?)

但在這首詩裡,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和我們這個時代沒的比。

在《江雪》裡,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儘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彷彿就和我眼前的一樣。背景越大,描寫的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特別近似我眼前這種在喜慶的節日裡極不平常的景象。)

詩人下面兩句本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活躍起來了。

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可詩人卻好像在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範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的一清二楚。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

似乎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裡,籠罩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應該也都是雪。可是這個江,這個江心。當然了,江是不會存雪的(明顯人物是在南方),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裡,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的妙筆生花就是這“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係最遠的景物形象的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裡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

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裡,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就好比我現在的大中國,為了戰勝疫情,壯士斷腕矢志不渝。

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繫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鍊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認為哪句古詩詞最有意境呢?


何必強求


桃之么么,灼灼其華,這句詩最有意境,詩詞出自《詩經·周南·桃夭》。光看字面上的意思,她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很容易就能浮現桃花樹的樣子,桃花朵朵綻放,嬌豔而明麗。

那麼這句詩詞有什麼意境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其後一句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桃花來得紅豔美麗,這個姑娘嫁過門啊,定使家庭和順又美滿。實際上盛開的桃花是比喻新娘美麗的面容。暗寓新婚夫婦的愛情美滿,渲染了新婚喜慶的氛圍。

中國從古至今其實都是嚮往浪漫的愛情,我們也看到很多作品中,相愛的男女在桃樹下約會蒙誓等等。十里桃林,落英繽紛,美好的愛情。說到桃林和落英繽紛,我又想起了桃花源記。不自覺想起桃花源裡的黃髮垂髫,雞犬相聞。

如果不看桃之么么灼灼其華的下一句,也許也會把它比成一種平平淡淡,與世無爭的生活。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就夠了。平凡才是真。桃花每年會盛開,桃樹下不僅有相親相愛的情人,也有挑著擔子走過的農人。


黃裳文墨


王維鹿柴這首可關注一下。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下面我行書寫的這首詩,望喜歡書法的朋友多關注交流。



明麗毛筆書法


詩詞是古代文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有意境的詩詞更是數不勝數。這裡面我尤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所作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 宋 ]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意境深遠。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融合無間 ,渾然天成 ,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詩人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悽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上篇是寫濃霧瀰漫的早晨 ,下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富有極強的層次感。全篇寫景狀物,疏俊委曲,虛實相融,用語自然,辭意深婉,對女性心理刻畫尤為傳神。

可以說是寫景,情,意境的經典之作。





江鶴詩詞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對於天天寫詩的人來說,我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古代大多數好詩詞都被廣範流傳至今,比如詩境好的詩詞,像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河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等…

我想很多好詩,不會直白的去表達詩意,詩詞就像春風一樣,溫馨於百花叢生,卻又不見春風是什麼樣子,猶如涼意中的秋色,不經意時染紅了楓葉,當你看到楓葉似火又似晚霞一樣美麗無限時,即讓人神往.又能入思深遠.如詩如畫…

當然也有直爽的好詩,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晴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樣的詩句雖然有較少的意境,但是作者有很高的審美觀,每一句詩.書寫了一處美景,四句詩,描繪了一幅完美的自然畫卷,展示大自然的美麗。

我也注重於後者的創作風格,因為這樣的詩詞,通俗易懂又不失美麗,結構合理也不失詩理,適合古人.更適合現代人的閱讀水平。

詩詞短而精,即不浪費讀者的時間,又能達到讚美自然寓意,還能達到讚美了人文.社會的效果,是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瑰寶,應該得到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