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东林党到底是好还是坏?

老虎挨芬


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坏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好的一面:东林党代表的是江南知识分子和地主工商的利益,在今天看来可以看作资本主义萌芽。东林党的成员大部分是读书人,自幼饱读诗书,倡导廉洁奉公、广开言路、振兴吏治,是进步的理想主义份子

2.坏的一面:东林党这一套放在太平盛世可以锦上添花,但这时的明朝已经内忧外患,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这时候明朝需要什么什么?

需要的是生存,而不是理想主义那一套。什么样的政府能维持生存?一定是强权政治。而东林党恰恰相反,读书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想法,整个明朝拧不到一块去(当然崇祯的责任更大)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明朝灭亡


陆一说历史


对于东林党人的评价,有两种观点:一派认为东林党和齐、楚、浙及阉党一样,“都是从派性出发争夺权势而已”;另一派则认为东林党“不务空谈, 主张躬行实践, 不是为讲学而讲学, 而是要过问政治, 以达到经世致用”。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然而,东林党人初心虽好,最终却还是卷入他们极力反对的党争中,并最终因此惨败在阉党手下,这对于他们而言,不啻为一个极大的讽刺。

  东林党倡导经世致用,道德济世,但他们经世的具体内容, 主要体现在“清议论政”和“生民关怀”两个方面。从这两方面活动的内容、过程及其后果,也不难看出东林道德经世的可操作性是何等缺乏。更重要的是,东林党人对于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蓝图也并未真正推行,相反,他们当政期间忙于党政,扶植同党,对宿敌齐楚浙党进行残酷打击,欲将其一网打尽。虽然这是时势所迫,是权力斗争的必要手段,但东林党的腐化却也是明显存在的。由此看来,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纵使他们在党争中击败阉党,也只不过迎来新一轮的党间、党内派系争斗罢了。无论如何,他们平息党争,拯救时弊的目标是无法达成的。

  我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和“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政治思维定势导致他们的行为趋于极端且不识变通,将大批正直的中间派官员逼入“反东林”派系中。谢国桢先生曾感慨:“我们最可惜的是东林的壁垒森严,党见太深, 凡是不合东林之旨的人, 都斥为异党。”

  二、对于现实问题的错误判断和济世手段的不切实际。明末社会积弊甚多,王朝可谓危如累卵,东林党对于最根本的国库虚弱,经济危机却视而不见,他们意图用道德手段代替技术手段,殊不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并无多大帮助。相反,严厉的道德批判反而加剧了党争。

  三、士本身的局限性。士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越感使他们自傲,孤僻,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他人之上,导致他们在现实中的孤立(这一点在与阉党的斗争中尤为明显)。同时,东林党人中多有迂腐和呆板者,缺乏审时度势处理复杂政治事务的灵活机变,难以在纷乱时局中有所作为。

  四、复杂、严峻的社会形势使他们忙于权力斗争,党同伐异,根本没有精力实行救国之策。


我是小平凡君


崇祯没当皇帝前就是东林党教育出来的,他的皇后周氏和太子的老师都是东林党人。一上台就杀掉魏忠贤,干掉阉党(阉党是被东林党打压的齐楚浙宣昆等党组合而成的),遂了东林党多年的心愿。接着废除东林清君子口中作恶多端的东厂锦衣卫(这些都是跟着魏公公迫害过东林党人的),这些都没问题,因为自身的立场决定的。

只是我们要分析东林党是不是真的国之干城,清廉奉公,道德典范。因为东林党是学院派,简单说就是政治明星培训学校,真的靠学会八股文就能产生有那么多又清廉(工资低)又能干(能力强)还能任事(能做出业绩)的人吗?如果真那么理想化,也就太不真实了。还有东林学员可都不是孤儿,背后的家族也不单纯,就算自己不清白,但他们的背后盘根错节的家族呢?

首先是税收问题,盐矿茶绸等税(在过去也是北方财政的一大来源),这是赤裸裸的利益交锋,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私仇,都是利益矛盾,这个矛盾也是魏阉和东林党的矛盾,也被崇祯废除了,大快东林党人心。

二是调不动兵,武官地位大大低于文官,兵权利低下,士气不振。兵部在文官手里,相当于在东林党人手里。不是说文官里没有将才帅才,但比较少,总不能都靠撞大运。但往往文官在军队里位高权重,指点千军万马,加上喜欢搞道德理念来要求士兵,一开始武官不一定会服气。不可避免就会出现杀武将立威了,如袁崇焕杀毛文龙,孙传庭杀贺人龙等等。加之文官领兵也是内讧不断,四处推卸责任,文人找理由和泼脏水的能力天下一绝。这种情况下打仗也就是如同唱戏的闹舞台。

三是西北灾荒,国家内忧外患开支在增加,商税工税减免了,只能在种地的百姓头上加税,特别是闹灾的西北(因为西北地区官场上没话语权)。所以才有消减底层公务员,李自成失业了;所以才有饥荒无法救济,三边的收税才会造成北方严重的后果。

四是征兵问题,以前军中的老办法是从矿徒中从头重新选拔训练士兵,而不是只从农民和军户中。山东投靠满清的那些将领、毛文龙被杀后投靠的那些很多都是矿徒出身。但这点是得罪了东林党背后的资本集团的,所以极力反对,崇祯皇帝也是从善如流废除了。

其他很多问题不一一细说了,说这些问题就能证明东林党并不是国之干城。

再来看看东林党的清廉奉公,这点不用说也知道东林官员身上的清廉二字基本是靠上东林书院演员培训班学习的结果。

奉公二字基本是体现在如何捣糨糊,然后争立国本。争国本争从龙之功,这是东林党人最核心宗旨所在。万历三大案基本中心就是争国本,押宝未来皇帝泰昌,泰昌暴亡,又争立天启,天启前三年对东林党也是感恩戴德的,天启后又争立崇祯,眼看崇祯后期不好糊弄了,又把心思打在李自成身上,还有些投资在后金身上。反正就是皇帝轮流坐,百官由我手。从龙之功,布衣卿相,这就是东林党奉公的本质,什么国情民生都是狗屁。

道德典范东林党的祖师洞悉先机,见万历想批倒张居正就煽动舆情大骂张居正,张居正恢复名誉了又以张某人门人自居。所谓东林六君子参与争国本用力过猛的时候被魏公公办理了,东林党人马上断臂,说是杨左个人行为,待舆论有戏后又极力争功。这群上至阁老下至言官甚至东林学员都比任何人懂得养望,煽动舆论。自己可以花天酒地包养秦淮八艳,天天喝酒嫖妓,却可以大骂皇帝酒色财气。只要一点利益,投降变节轻轻松松。民族没界限,投降闯王满清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四个字,天下大势。

这就是明末东林党,本来应该是个历史长河中普通的官员朋党,却意外的产生了大量信徒,因为煽动能力太强悍加之用力过猛,让人们误以为他们就是释迦摩尼默罕默德的合体,是来挽救天下苍生的。非要把明亡所有责任推在东林党身上也不客观,但这个从头到尾都在沽名钓誉的团伙却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堪比宗教,也是足够后人反思的。


海洋说历史


东林党是公元1640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由时任吏部郎中顾宪成为主,以东林书院为讲学基地,创立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

东林党创立之时并不称“党”,是当时的政治反对派(主要是宦官集团)对该集团的蔑称。

东林集团从创立直至与明朝灭亡时一起消失,共历经约四十年。

东林党成形初期,正值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针砭时弊,要求振兴吏治、革除积弊、反对权贵枉法。这些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代表了当时历史进步的方向。

随着形势的发展,以清流自诩的东林党人难免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历史怪圈,直接带来了明朝末年的党争。在同时期,比较有名的朋党有:以山东人为主的齐党、以湖北人为主的楚党、以安徽宣城人为主的宣党、以江苏昆山人为主的昆党和以浙江人为主的浙党。

明朝暮年的党争直接带来了明政权行政效率低下,应对社会矛盾不力的严重后果,为明朝的灭亡造成了无法逃避的影响。

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说,东林党人士多半都是道德理想主义的殉道者,然而他们又滞留在理想主义之中难以自拔。其人格精神无疑值得赞扬,但其严格的门户之见、以及书生意气、纸上谈兵,对明朝的社会治理实践几无建树。同时挑起剧烈的晚明党争,是不值得称道的。

其声声念念的名族理想,反而敲响了明帝国大厦将倾的丧钟,可谓是“空谈误国”的典型教材。


陶蜀山翁


东林党都是好人吗?或者说东林党都是坏人吗?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一群人构成的一个集体里要么都是好人,要么都是坏人,这很扯淡,况且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分明。



东林党这个群体,生活在当时中国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是明末江南士绅的政治代表。他们饱则思淫欲,吃饱了就胡思乱想、想个人自由、想摆脱封建禁锢、就不与皇帝贵族一条心、不肯老老实实做韭菜,风气所及;虽然朦胧的提出否定君主制的见解,也没有完成民主共和的建设,连理论都没提出来,只是一个意识,发动群众更是念头都没有。



若是在盛世,东林党这群人或可以教化万民,使文风昌盛。但是恰恰在明末乱世的环境中,东林这群人的思想理论多是书生空谈,他们只顾理论不顾实际或者只谋一域不谋全局。而且在他们眼里家族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为了家族或个人利益丝毫不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他们很多政治建议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他们虽说要注重百姓的利益,可关心的还是自身利益。而且东林党人思想过于迂腐,他们不能根据社会实际来应对实际情况,难以在时局中有所作为。最为重要的的是东林党这群人缺乏治国才能,和今天社会上的大V公知很相似,空谈误国。当然这里面也不乏一些治国能手,像杨涟、 孙承宗这种为国为民的“好人”,但是更多的东林党是阮大铖、房可壮、张凤翔这种可以盖棺论定的“坏人”。

总的来说,东林党坏处大于好处。就明末乱世来讲,阉党的作用是大于东林党的。虽然他们的个人能力比不上东林党人的佼佼者,但是他们会变通,而且懂妥协,边关大事也不会因为党争而派一个草包过去。东林党,多是读读圣贤书,骂骂当权者,胸中有千言,却无一实策!



衣服洗净


崇祯没当皇帝前就是东林党教育出来的,他的皇后周氏和太子的老师都是东林党人。一上台就杀掉魏忠贤,干掉阉党(阉党是被东林党打压的齐楚浙宣昆等党组合而成的),遂了东林党多年的心愿。接着废除东林清君子口中作恶多端的东厂锦衣卫(这些都是跟着魏公公迫害过东林党人的),这些都没问题,因为自身的立场决定的。只是我们要分析东林党是不是真的国之干城,清廉奉公,道德典范。因为东林党是学院派,简单说就是政治明星培训学校,真的靠学会八股文就能产生有那么多又清廉(工资低)又能干(能力强)还能任事(能做出业绩)的人吗?如果真那么理想化,也就太不真实了。还有东林学员可都不是孤儿,背后的家族也不单纯,就算自己不清白,但他们的背后盘根错节的家族呢?首先是税收问题,盐矿茶绸等税(在过去也是北方财政的一大来源),这是赤裸裸的利益交锋,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私仇,都是利益矛盾,这个矛盾也是魏阉和东林党的矛盾,也被崇祯废除了,大快东林党人心。二是调不动兵,武官地位大大低于文官,兵权利低下,士气不振。兵部在文官手里,相当于在东林党人手里。不是说文官里没有将才帅才,但比较少,总不能都靠撞大运。但往往文官在军队里位高权重,指点千军万马,加上喜欢搞道德理念来要求士兵,一开始武官不一定会服气。不可避免就会出现杀武将立威了,如袁崇焕杀毛文龙,孙传庭杀贺人龙等等。加之文官领兵也是内讧不断,四处推卸责任,文人找理由和泼脏水的能力天下一绝。这种情况下打仗也就是如同唱戏的闹舞台。三是西北灾荒,国家内忧外患开支在增加,商税工税减免了,只能在种地的百姓头上加税,特别是闹灾的西北(因为西北地区官场上没话语权)。所以才有消减底层公务员,李自成失业了;所以才有饥荒无法救济,三边的收税才会造成北方严重的后果。四是征兵问题,以前军中的老办法是从矿徒中从头重新选拔训练士兵,而不是只从农民和军户中。山东投靠满清的那些将领、毛文龙被杀后投靠的那些很多都是矿徒出身。但这点是得罪了东林党背后的资本集团的,所以极力反对,崇祯皇帝也是从善如流废除了。其他很多问题不一一细说了,说这些问题就能证明东林党并不是国之干城。再来看看东林党的清廉奉公,这点不用说也知道东林官员身上的清廉二字基本是靠上东林书院演员培训班学习的结果。奉公二字基本是体现在如何捣糨糊,然后争立国本。争国本争从龙之功,这是东林党人最核心宗旨所在。万历三大案基本中心就是争国本,押宝未来皇帝泰昌,泰昌暴亡,又争立天启,天启前三年对东林党也是感恩戴德的,天启后又争立崇祯,眼看崇祯后期不好糊弄了,又把心思打在李自成身上,还有些投资在后金身上。反正就是皇帝轮流坐,百官由我手。从龙之功,布衣卿相,这就是东林党奉公的本质,什么国情民生都是狗屁。道德典范东林党的祖师洞悉先机,见万历想批倒张居正就煽动舆情大骂张居正,张居正恢复名誉了又以张某人门人自居。所谓东林六君子参与争国本用力过猛的时候被魏公公办理了,东林党人马上断臂,说是杨左个人行为,待舆论有戏后又极力争功。这群上至阁老下至言官甚至东林学员都比任何人懂得养望,煽动舆论。自己可以花天酒地包养秦淮八艳,天天喝酒嫖妓,却可以大骂皇帝酒色财气。只要一点利益,投降变节轻轻松松。民族没界限,投降闯王满清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四个字,天下大势。这就是明末东林党,本来应该是个历史长河中普通的官员朋党,却意外的产生了大量信徒,因为煽动能力太强悍加之用力过猛,让人们误以为他们就是释迦摩尼默罕默德的合体,是来挽救天下苍生的。非要把明亡所有责任推在东林党身上也不客观,但这个从头到尾都在沽名钓誉的团伙却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堪比宗教,也是足够后人反思的


wuhua11


评价历史人物最需要避免的就是陷入脸谱化的归类中。

东林党人作为一个有政治诉求的团体,其主张必定有积极地一面,也有自私、不利于明王朝发展的一面。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对东林党人的评价历史上历来褒贬不一,正面来看:“从主观上说,东林一方投入到党争之中,目的是要挽救朝廷的政治危机”,“如果说党争无补于时政,那么东林党只是无心之失,不应受到过多的责备。相反,诸邪党以及阉党他们处处与东林为敌,加重了朝政的紊乱,破坏了正常的统治秩序,使国政在非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因此他们应负最主要的责任”。邓泽森的文章称:“有的论著在辨析东林党着意政治改革时,持论似有失偏颇,认为‘他们的运动在体制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倒退了一大步',是从张居正‘所采取的立场的重大退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忽视了对上述两次改革客观条件差异性的认识”。东林党人的活动正是一小部分知识分子,代表着‘社会良心'发起的政治自救运动。东林领袖在同封建统治集团里邪恶势力的较量中,遭到彻底毁灭,但是他们仍以基督式的悲壮殉难,给后人树立起一座巍巍丰碑”,“他们为民请命的义举和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犹如点缀封建末世夜空里的璀灿星辰。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给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

从负面来说:“东林党人在时局动荡之际,能够以道自任,致力于社会道德文化秩序和政治法律秩序的重建,知行合一”,“其人格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赞扬,钦佩的;但是在现实的经验操作过程中,东林党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以及……意气用事,挑起了晚明剧烈的党争,既给自身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给国家、民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东林党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深陷儒家思想的泥潭,很多皇帝需要他们做的是受限于他们的道德准则无法去做,因此效果并不好,和阉党之间的斗争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而山说


我个人认为东林党是坏的,东林党代表了当时地主大商人阶级。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东林党党争严重,满口道德仁义。为国为民很少。

东林谠,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不是一个正谠,这是一个朋谠。正谠是有自己的正治主张和正治理想的,但是朋谠不一样,朋谠是利益集团,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排斥异己,争夺权力,朋谠成员之间的关系,用勾结最为恰当。




时时乐天天乐


前期还算清明,与阉党相互制衡。魏忠贤死后,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坏得很。

1.代表士大夫、地主、富商利益,不顾农民死活,提高农民赋税,直接导致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爆发,明朝灭亡。

2.极度自私、无爱国情怀、无气节。面对各地农民起义,崇祯希望他们捐款,不捐;希望他们提迁都,不提;崇祯吊死煤山,他们比谁跑得快;清军入关,他们各种跪舔!


木木大神0111


好的! 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即位处死魏忠贤才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4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