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文科理科都有頂級人才,“錢”氏家族到底有多牛

錢鍾書(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祖籍江蘇無錫崇安新街巷。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代表作為《圍城》、《管錐編》和《談藝錄》。

錢鍾書家族這一支為無錫錢氏堠山分支,先祖為五代時的吳越王錢鏐。錢基博(字子泉)、錢鍾書(字哲良、默存)父子為吳越國開國之君錢鏐的第三十二、三十三世孫;無錫錢氏宗祠位於惠山。

文科理科都有頂級人才,“錢”氏家族到底有多牛

錢基博、錢鍾書父子二人

錢鍾書的曾祖父錢維楨,是清朝的廩貢生,曾創辦江陰全縣義塾,錢維楨兄弟三人,錢鍾書的曾祖父排行第三,大哥錢福煒是清朝的舉人,選授蘇州府長洲縣學教諭;二哥錢熙元是廩貢生,江南鄉試副舉人,設私塾授課40多年。錢氏三人皆是江南才學之士。

錢鍾書祖父錢福炯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0歲中秀才。博學多才,善詩書,著有《傳叟文錄》,文章精髓對幼年錢鍾書影響頗深,錢福炯文章諸多典籍均有記載,曾為無錫當地重要地方誌,《錫金續識小錄》 六卷做序。

持家有方,使錢家富甲鄉里,1923年籌建錢家老宅(錢鍾書故居)錢繩武堂,傳於子女,佔地面積為二畝四分八釐八毫,系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又吸取西式建築之特點。至今大部分尚保存基本完好,是無錫不多的書香宅第。錢福烔共生有子女十一人,活到成年的止有長子錢基成(字子蘭)、孿生的錢基博(字子泉)和錢基厚(字孫卿,以字行)兄弟三人。

錢鍾書父親錢基博,字子泉,別號潛廬,古文學家、教育家。早年參加革命。光緒十三年生(1887年)。1892年,錢基博由長兄子蘭授課。1903年撰《中國輿地大勢論》,發表於《新民叢報》。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錢基博受當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影響,開辦血糖,自任講師。

辛亥革命興起,無錫光復。錢基博任錫金軍政分府秘書,並撰《光復志》。後應蘇浙聯軍總參謀、邑人顧忠琛之聘,去安徽任援淮部隊總司令部少校參謀。援淮部隊改編為第16師,錢基博晉中校銜,任副官參謀,調江蘇都督府,隨部隊駐鎮江。1913年(民國2年)任無錫縣立第一小學文史地教員。1918年(民國7年)6月任無錫縣圖書館館長。

1923年應聘赴清華大學任教授,1924年因病回南方,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1925年(民國14年),錢基博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時發生五卅慘案,錢基博因抗議美國籍校長的汙衊中國的行為,成為首批自動離校的教師,同年創辦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

1937年(民國26年),錢基博在浙江大學中文系任教授。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校遷江西泰和,與浙大同仁創辦《國命旬刊》,並親自撰寫《發刊辭》,宣傳抗戰;1938年(民國27年),錢基博到湖南安化縣藍田鎮,任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系主任。1944年長沙失守,日寇長入腹地,兵臨城下,師範學院奉命西遷漵浦,而先生自請留守,欲以身殉。[當時駐守湘西的王耀武將軍聞訊,馳書先生,勸其後撤,而先生不為所動,自謂“非寇退危解,不赴院召,亦使人知學府中人尚有人站得起也”。被手下人以強硬手段勸離。

1946年,到華中大學(後併入華中師範學院,今華中師範大學)任職。[建國後,他將5萬餘冊藏書全部贈給華中大學(後改為華中師範學院)。1952年,他又把歷年收藏的甲骨、銅玉、陶瓷、歷代貨幣、書畫等文物200餘件,捐贈給華中師範學院歷史博物館。此外,尚有碑帖字畫1000餘件、方誌1000餘種,悉數贈予蘇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江蘇泰伯文獻館。

1957年11月30日,錢基博因患胃癌去世,終年70歲。

錢基博一生對髮妻不離不棄,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即為錢鍾書,次子錢鍾緯,三子錢鍾英,女兒錢鍾霞,因長兄錢基成(錢鍾書大伯)膝下無子,錢基博將錢鍾書過繼,直至錢基成病故,錢鍾書才回到自己父母身邊

錢鍾書兄姊情況

錢鍾緯(1912一不詳),無錫申新三廠職員養成所畢業,南通紡織學院肄業,後畢業於英國波爾敦工業學院。回國後,歷任無錫慶豐紡織廠總工程師,申新第四紡織廠設計組工程師兼漢口廠副廠長,武漢國棉四廠總工程師等職,曾是武漢市政協委員。

錢鍾英(1913一不詳),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外文系。曾任中央銀行保管科科長,交通銀行緬甸仰光分行秘書兼文牘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工作,主要負責有關金融重要文件中英文編譯工作,享有較高的聲譽。其子錢伩汝原系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受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中審,曾給作者寫過信,主動認祖歸宗。

錢鍾霞(1917一不詳),早年就讀於無錫國學專館,後長期隨侍父親華中師範學院任教。其丈夫石聲淮為華中師範學院文學系教授。

錢鍾書堂兄姊情況

錢鍾韓(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讀研究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6月,在瑞典ASEA電氣公司實習。同年回國後錢鍾韓歷任浙江大學、昆明西南聯大、中央大學教授。 1949-1952年,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2年,成立熱工自動化研究室,開始培養研究生。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1983年,南京工學院院長,兼自動化研究所所長。1984-1988年,南京工學院名譽院長,兼自動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1988年起任東南大學名譽校長。

錢鍾韓長期從事熱物理學和熱工儀表自動化的教學和研究,創辦了國內最早的熱工儀表自動化專業,培養出新中國首批電廠運行自動化專家,並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錢鍾韓長期致力於教育改革,20世紀50年來為中國培養出眾多具有開拓性的優秀人才。

錢鍾漢(1911-1982)上海光華大學畢業,任教光華附中,無錫中等學校。抗戰期間在重慶任職茂新、福新、申新總公司,任復甦月刊編輯。抗戰勝利後人無錫振華麵粉廠經理。1947年2月當選為無錫縣參議員。1949年2月到蘇北迎接解放。建國後任 無錫申新第三棉紡廠副廠長,並從事工商聯的籌建工作,歷任無錫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副主席,民建無錫市委主任。1980年當選市政協副主席。

錢鍾儀 (1920 ~ 1942) , 1935 年考入同濟大學德文補習科,在校愛讀魯迅著作,積極參加救亡運動,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他隨學校遷往金華,積極參加宣傳隊,下鄉從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共麗水西區區委書記、麗水縣委青年委員、宣傳委員等職。他深入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為農村黨的建設和開展抗日鬥爭作了大量工作。 1942 年 3 月,在瑞安地區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入獄。面對嚴刑拷打,拉攏利誘,他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反覆宣傳黨的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7 月,被殺害於瑞安橫山鄉龍星村,時年 22 歲。

錢鍾泰(1935- ),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加理寧工學院電機系。歷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員、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院長。1979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錢鍾毅,博士、中國著名橋樑專家,曾英美留學,學習先進文化技術和救國方略,後曾任同濟大學教授,有多篇橋樑工程著作。

錢鍾魯,高級工程師,教授,車輛發動機專家

錢鍾元,錢鍾書堂妹,中國儀器公司任職

錢中華,錢鍾書堂妹,復旦大學光學教授

錢鍾彭,電力工程技術專家,陝西省政協委員

錢鍾書與楊絳育有一女

錢媛(1937年5月-1997年3月4日)錢瑗生於英國牛津,195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並留校任教。1966年從事英語教學,1978年公派至英國蘭開斯托大學進修英語及語言學,1980年回國。1986年晉升教授。1993年被聘為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1997年3月4日病逝,終年59歲。

家族字輩派語

錢鍾書一支近世字輩為福、基、鍾、汝、昌,其釋義為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古同烹),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錢鍾書、錢學森、錢三強到底是什麼關係

錢氏即吳越錢氏,始祖是五代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鏐。 錢氏家族人才輩出,錢其琛、錢正英、錢學森、錢偉長、錢玄同、錢三 強、錢基博、錢鍾書、錢復、錢穆、錢遜······包括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都是錢王后裔。三十多世,僅遍佈海內外的科學院院士就有100多人。有評論稱錢氏家族千年興盛,近代俊彥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視傳統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錢氏家訓》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

錢鍾書為無錫分支,錢學森為臨安分支,而錢三強則屬吳興分支,三者同出錢氏一源頭,甚至中國文學泰斗

錢穆曾說,按輩分自己要喊錢基博(錢鍾書父親)叔父,而錢鍾書曾言,自己的父親讓錢鍾書也喊錢穆為叔父。繞來繞去,還真的都是親戚!

這一大家子,真是接地氣!

歷史上的錢氏風流

錢氏一門,自吳越錢鏐始,積微漸著,發煌至顯,創造了錢姓發展史上最為耀眼的時期。納土歸宋後,吳越錢氏在江浙一帶繁衍遷播,其後裔子孫湛然向學,耕讀自娛,選擇了一條易武尚文的經世之路。

如吳越錢氏後裔中率性直言、文才出眾的錢昆、錢易兄弟,受戒佛門、嗜學不輟的錢儼,博學能文、著書自娛的錢惟演等人,無不以詩文稱名,文才稱顯。明清時期出身貧寒、嗜藏成癖的錢穀,東林名士、文壇大家的錢謙益,嗜書近痴、讀書敏求的錢曾,三元及第、有清一人的錢柒,博洽經史、一代通儒的錢大昕等人,或為藏書大家,或為文史俊彥,無不引領風騷,極一時之盛。總之,經過數百年的積累,吳越錢氏終於開創了一代詩文經世,德學傳繼的經典家風,成為江南矜尚文化、代有達人的簪纓望族,足可與吳越錢氏三代五王,累世勳業交相輝映,造就了錢姓發展史上又一大文化盛景。

是以明望族之演替,道各家傳承之根本,在於文化,錢氏之所以能夠輝煌數千年,打破了傳統家族興衰的定律,家族文化的傳統是根本,值得後世借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