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武松打虎在山東,李逵殺虎在山東,宋朝時,山東一帶老虎會這麼多嗎?

春日之虎


知道動物最大的天敵是誰嗎?人類!

在古代的中國,是典型的地大物博人口少。在宋朝之前,全國人口從來就沒有超過1億過,全國1億人口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把現在山東省的全部人口撒到全國,想想是什麼場景。

再看看宋江起義年份,是處於北宋末期了,宋徽宗時期,但宋徽宗時期恰是人口高峰期,還記得清明上河圖嗎,就是作於宋徽宗早期,算是北宋最繁華的時期了,但戲劇的是,僅僅過了二十多年,就發生了靖康之變,宋徽宗被金人擄到了東北。

宋徽宗人口高峰期,據統計人口有1.2億,但山東人口沒有確切的數據統計,可以估算一下,唐朝高峰時山東約有人口500萬,後來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人口銳減,到宋朝時人口恢復,但也在500萬以下,這個人口數量相當於現在淄博全市的人口數量。

人少動物自然就多,人類其實是動物最大的天敵。還記得蘇聯時期的切爾諾貝利嗎,現在過去30多年了,結果當地動物成群,被棕熊,野牛,狼,野馬和鳥佔領了,反倒恢復了生態秩序。

在古代人少地多的情況下,沒有高科技,沒有機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野生動物就多。

在山東的野生老虎屬華南虎,大多在山區一帶活動,像李逵殺四虎的沂嶺,屬於沂蒙山區,武松打虎的景陽岡,當然,小說畢竟有杜撰的成分,但那時候老虎多也是事實。

史料中記載的,明朝洪武年間,登州知府“有訴其家人傷於虎者,梓人命人持碟入山焚之”。還有“沂州山峻險,故多猛虎,邑宰時令獵戶捕之,但往往反為所嗜。”

可見,不光是宋朝,虎患應該在整個古代山東都是存在的。但是現在,估計連只兔子都難見了吧。


山東味兒


李逵是在沂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境內的一座山嶺殺死了四隻老虎,而武松是在景陽岡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聊城陽穀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打死一隻老虎,兩個地方相隔很遠,那麼如此說來,在山東境內可能存在著很多老虎,那麼這些老虎是東北虎?還是華南虎?

李逵殺虎

之所以研究這些老虎到底屬於哪一種老虎,是因為武松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隻吊睛白額大蟲,我們都知道,現存於世的幾種老虎,在體型和兇猛程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境內生存或生存過三種老虎,一種是現在已經瀕臨滅絕的東北虎,一種是早已經滅絕的生活於新疆地區的新疆虎和剛剛滅絕的生活於中國華南地區的華南虎,那麼,生活于山東的老虎哪一種呢?

東北虎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於北宋年間,而根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國境內三種老虎都還存在,而這三種老虎以東北虎體型最大,平均個體體重在300公斤,比人要大得多,而華南虎要遠小於東北虎,雄虎個體體重在150-225公斤,而雌虎在125公斤左右,新疆虎要大於華南虎小於東北虎,從體重上看,任何一種老虎,常人都是難以赤手空拳打死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只能是個頭比較小的老虎,在這裡華南虎是最合適的,否則以一個人的力量打死300公斤的東北虎那是絕對不太可能的,再說山東對於東北虎生長環境來說,過於炎熱,所以不可能是東北虎。而新疆虎位於遙遠的西北地區,是不太可能跨越戈壁沙漠來到東部沿海地區的,那麼,古代山東的老虎只能是華南虎。

華南虎

另有一項數據表明,華南虎並不僅僅分佈於中國的華南,在華東、華中、西南地區也有廣泛分佈,因此,北宋年間在山東的確有老虎的可能,而且這種老虎是華南虎無疑,那麼相比較而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說到這裡,我更為人類失去華南虎這樣一種最威猛的同伴而深感惋惜,想想北宋距今一千多年的時間,生活在中國境內的三種老虎已經僅剩存東北虎,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一大損失,保護珍貴野生動物,人人有責,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對生活的地方是否存在過某種美麗的生物而心存質疑。





鄪國小永


先說一件真事。在二十年前,曾有報道,河南孟州,有一位打虎🐯英雄名滿天下。(當時報紙上有刊登報道的文章和圖片)。此人乃河南省政協委員何廣位,一生中曾徒手打死或者活捉7只老虎,230多隻豹子及八千多隻野狼🐺的傳奇人物。

何老英雄自幼食量極大,是常人的5~10倍。少時入江湖習武賣藝,青年長成後力大無窮,武藝高強。以入山林打獵為生。且其打獵與眾不同。什麼武器也不用,全憑赤手空拳,而且大多是活捉。無論虎🐯、豹、豺狼🐺,均是用拳頭將其打昏,然後捆綁了裝入麻袋帶回。據說,全國各地的公園、動物園中的虎豹有一半是他捉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全國自然災害期間,陝西省鬧狼🐺災,當地政府請他前往滅災,他隻身一人進入山群,找到狼🐺群,直撲頭狼🐺,將數只頭狼🐺打昏綁縛後,其他的狼一轟而散!

古代春秋時,有魯國(即今山東)卞邑大夫卞莊子,𡿨亦作管莊子、卞嚴子〉,以勇力馳名,嘗欲刺虎🐯,管豎子告誡他說:"兩虎🐯方食牛,牛🐂甘必鬥,鬥者大者傷,小者亡,從傷而刺,一舉必有兩獲。"卞莊子照著他的話辦,果擒獲兩虎🐯。

後來齊國欲伐魯,只因懼怕卞莊子所以遲遲不敢出兵。有一次卞莊子在戰鬥中受圍困,其殺敵數十人後因身體不支而亡。

綜上,豫魯等地雖處平原地區,但過去的年代人煙稀少,故有虎豹豺狼出沒也是現實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在我們鄭州西郊自來水廠附近的山溝裡,就經常有狼、狐狸等野生動物出沒

所以涗,巜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應該是真實的,並且還有李逵殺四虎、解珍解寶因打虎而逼上梁山的故事發生!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山東老虎

山岡沂嶺皆有虎,

東風旋轉行梁山。

老實忠厚傳千載,

虎躍龍騰展新顏。


順其自然859544707514


別說宋朝那麼遠,就提提解放以前,現在的城市地面,有多少是荒無人煙?沒人管,樹木叢生百里成大片,狼蟲虎豹滋生山林間,中國地理大山多,老虎人稱山代王,山代王沒有天敵,飽吃生肉飲山泉,生活很悠閒,工作就是生殖和繁衍,當時虎成患,武松打虎人稱讚,李逵殺虎美名傳!他們都是英雄,除害為的百姓保平安。現如今,社會大發展,世道大改變,人多了,虎少了,為了地球生態大家園,保護野生動物,列入法律條款,老虎在一級名單,如果有誰傷害虎,學武松的英雄?學李逵的大膽?哎呀,恐怕得住監,嚐嚐味道不錯的牢飯!


俞遠通


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景陽岡在山東聊城陽穀縣張秋鎮內。李逵在山東臨沂市沂水縣殺的四虎。解珍和解寶在山東登州城外捕虎。似乎,水滸裡打虎殺虎,多半在山東。

為何虎患出沒,以山東為主?歷史考究起來,北宋年間,山東是不是虎患之地?這裡,且聽我細細道來。





武松和李逵殺的吊睛白額大蟲,是哪種虎?兩人所在之地,其實在老虎活動範圍內

水滸裡所描述的大蟲,都有個明顯的特徵:吊睛白額大蟲。吊睛是老虎的的眼睛向上斜翹,白額是老虎額頭是白色的花紋,大蟲是古代對動物的稱呼,不是單指昆蟲綱的動物。

《搜神記》有云:“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另外,古時對動物泛稱蟲類。比如: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

在中國,老虎主要是東北虎、華南虎居多。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帶,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南虎的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武松和李逵見到的,就是華南虎。




諸位知道,山東聊城到沂水,大約380公里左右。而虎的活動範圍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里以上。老虎是山地林棲動物,無固定巢穴。只要有山林,長途跋涉覓食很正常。

既然說到老虎活動範圍廣,那武松在景陽岡見到老虎,李逵在沂嶺見到老虎,正是老虎活動範圍之內,所以並不奇怪。

老虎傷人,從古至今,並不鮮見。古時捕獵工具簡陋,只能捕捉一些攻擊性不甚強的野獸。倘若碰到老虎之類的猛禽,便束手無策。又加上虎患不斷,人畜被攻擊傷害。所以老虎被視作自然災害不為過。





在宋代,的確虎災頻發,山東只是虎災一部分而已

在歷代,虎災的相關記載其實很多,攻擊人畜的事件頻發。各地經常記載:虎災連年,群虎遍擾,傷及死者近數百人。

《宋史》卷66《五行四》共計“虎患”11例,其中10例在南方,也是江南6例,湖北2例;蜀地1例;廣西1例。虎被打死5例,最多打死數量達到30只。歐陽修也不禁感嘆曰:“猛虎白日行,心閒貌揚揚。當路擇人肉,羆豬不形相。”

因為老虎的活動範圍偏廣,宋代虎患集中在長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帶,經常出現老虎的蹤影。





程民生的《宋代老虎的地理分佈》列舉了宋代發生的數十起虎患,並認為:在宋代,老虎遍佈絕大多數地區,除京師開封府以外,各路均有分佈,連平原乃至城鎮都有老虎活動。人地矛盾的加劇,使虎患時有發生。

所以,山東出現虎患,實際只是側面地反映宋代某個城鎮出現的狀況。其實,很多地方,都有虎災。





虎患的發生,人們也就產生了對老虎的敬畏,也希望老虎與人類能達到和諧共處的願景。古人很多時候,對付不了天災人禍,便按宿命論來總結經驗。說什麼“是天地間所有之物,有此物則有此理。”,什麼“人不怕虎者,虎不奈得其人何,是有此理。”那都是無奈之言,為自己無法擺脫虎災找個心理慰籍而已。

水滸裡,施耐庵也曾寫過一句:大蟲不吃伏肉。說的意思是:強者不會欺負懾服在腳下的弱者。

這裡一句話,是把大蟲視為強者,當你無法征服它,便只能臣服於它的腳下。

施耐庵為何要寫武松打虎,李逵殺虎?





無非是在自然環境下,無法征服的猛獸,只能通過小說的描述,試圖去表達自己的願望,人能勝天,哪怕是老虎,人類徒手或靠自身力量也能征服。

雖然,那隻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想法而已。


灣火


還真別說,真可能很多,聽我奶奶講,她說她小的時候很多荒草野嶺的,一到晚上,狼,狐狸,鬼火,多的事,然後蘆葦從裡,有蛇走過的痕跡,說是那蛇得有水桶那麼粗,壓的草的痕跡。

再然後就是我媽從東北迴來,就在村裡見過花豹!


東奔西跑的小黑兔


老虎,曾經廣泛分佈在中國,包括已經滅絕的新疆虎,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僅在中國西南邊境分佈的孟加拉虎,少量分佈在中國東北的西伯利亞虎。這其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就是中國的特有虎種華南虎。



《水滸傳》裡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武松打虎,除了武松打虎,還有李逵殺虎,解珍、解寶兄弟獵虎。《西遊記》裡,唐僧最初的坐騎白馬,就是被老虎吃掉了。古代的打虎英雄也不止武松一個,北宋大文豪司馬光在他的筆記《涑水記聞》裡曾記錄過順陽縣孔縣令持箭射虎,虎口奪吏的英勇事蹟。元朝正定縣人張萬戶“平生射虎數十”,經常對老虎一箭封喉,人稱“殺虎張”。明朝萬曆年間江蘇鎮江還出了個殺虎女英雄徐氏,手持剛叉刺瞎虎眼。



中國古代關於獵虎、殺虎的事蹟記錄很多。這是因為古代老虎數量太多,“虎滿為患”。山東虎患,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錄,孔子一日路過泰山腳下,見一婦在墓前哭泣,他的弟子子路上前詢問,農婦答曰: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再問為何不搬走,婦人又答曰:無暴政。孔子感慨萬千,說出了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苛政猛於虎!

泰山,乃五嶽之首,又稱“太嶽”,最高海拔雖只有1500多米,但畢竟也是崇山連綿,草木旺盛,老虎出沒並不稀奇,從婦人所言“昔者、又、今”可知她三個至親之人不是在同一個時間死於虎抓之下,可見山東之虎患,其實是古已有之。



在古代中國,華南虎的分佈最廣,數量也最多,幾乎所有的虎患,都是指的華南虎。山東地區的虎患,可能在北宋和北宋以前較多,元明清之後,隨著山東人口的激增,虎患趨於減少,但其他省份可就沒這麼幸運了。根據統計,從北魏到元朝末年今千年的時間裡,全國共發生虎患16起,南方僅6起,這可能跟當時南方人煙稀少有關。可到了明清時期,南方的虎患卻曾爆發性增長,達到了驚人的514起。即便到了晚清、民國、建國初期,南方依然是虎患重災區,福建、江西、湖南、貴州等受虎患最嚴重的省份更是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滅虎行動。

《水滸傳》裡面雖然多次記載了打虎事蹟,但事實上山東的虎患相比南方,還算是比較輕的。山東開發的早,齊魯大地,自古人文鼎盛,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齊、魯這樣的大國,人口多,與老虎接觸的機會也多。但是山東山地的佔比不大,只佔總面積的14.59%,不像南方一些多山的省份,老虎數量多,“蔚然成患”。



自明清起,山東的虎患趨於絕跡,這是因為山東的人口已經嚴重擠壓了老虎的生存空間。華南虎逐漸從山東退出,南方因為山地多,且森林覆蓋率高,老虎繁衍迅速,與人類的接觸更頻繁,經常下山獵殺牛羊牲畜,虎患比過去更嚴重。建國初期,全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滅虎行動,華南虎此後竟至野外滅絕。而山東,早在清初老虎便已經基本絕跡了。


大國布衣


從小說上看,武松李逵打虎殺虎都是在山東梁山一帶,小說是為了突山東梁山好漢的勇猛和武藝高強,有無虎之說,無從考證。但有一點在地理環境上,在宋朝時梁山一帶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那一帶是比較低窪,與東平湖連成很大面積的水泊,山也顯露較高。後由於黃河奪濟水入海,河是無堤防,水滾來滾去,大量泥沙沉積,水面越來越小,八百里水泊也就沒有了,山也顯得低,形成現在的丘陵。梁山縣的水寨梁山,也就是個旅遊景點。就東平湖水面,五十年代也比現在大得多。

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的地理環境同現在完全不同,加之人煙稀少,野生動物繁多,虎狼野獸類存在的可能性也許會有。不過那個年代已作古,現在也就想象而已。

小說嘛,看看就是,別以為真。


3914753067820


宋朝時山東境內的老虎真的那麼多嗎?

在古代,中國境內的老虎主要有東北虎和華南虎兩種老虎,東北虎因環境氣候的原因只在東北地區活動,而華南虎的活動範圍卻較廣。東北虎體形較大更為兇猛,而華南虎體形相對較小兇猛性差一些。所以說當時活動在山東境內的老虎,應該就是華南虎。

宋朝的時候正是華南虎種群最多,活動範圍最廣的時期。《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打的都是華南虎。所以說當時山東境內的老虎數量較多,老虎傷人的事情時發生。這也是真實存在的。

據記載,建國初期,野生華南虎的數量還有4000多頭。老虎傷人的事經常發生,經過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持續進行的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種群才遭受重創。當時,政府宣佈華南虎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由解放軍和民兵協同作戰,趕盡殺絕。現在國內華南虎數量己經不多,據1981年統計,野生華南虎大約只剩下150只到200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