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一文簡單說清楚:究竟哪些地產股是“大灣區

花樣年和佳兆業的“土地庫存”(包括表內土儲,也包括舊改)特點可大不類似哈!

無論是在大灣區和深圳的總量還是佔比,花樣年都遠遠差於佳兆業!

花樣年前幾年去大西南“玩”得太多了。

當然,大西南房價也漲得還可以,但是無論如何花樣年跟佳兆業是沒法比的。

佳兆業前幾年可是紮紮實實在大灣區、深圳悶著頭幹著大事,攢下了巨厚實的底子。

花樣年則玩得有點走偏了,不僅是走出了深圳(也可以說是從深圳出走),而且搞“輕資產”搞得自己輕得有點發飄了,互聯網業務卻不如當初自己想的那麼美,從其宣佈“由輕轉重”之後的實際表現來看,應該說仍然有些“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所以還需繼續觀察等待真正的“拐點”。

當然,上述只是我認為的。

說到這,乾脆就再補充一些內容,把整個大灣區/深圳的話題說完整了吧:

說實話,佳兆業的底子比同樣以大灣區/深圳為賣點中國奧園、時代中國控股 、甚至龍光地產都要厚實很多!

奧園我粗粗看過一下,除了銷售過去幾年增長的確較快之外,一看它的項目/土儲分佈,特別是看過它過去的幾年大漲的走勢和目前已高高在上估值之後,我就沒興趣了。時代的情況與奧園類似。龍光更集中於深圳,但同樣估值較貴。

奧園、時代、龍光這三者,現在誰進去誰就成了“追高俠”了,會不會成為“接盤俠”不好說,反正我感覺不會跟佳兆業一樣還有大魚大肉了。前面說的,都是跟大灣區/深圳沾邊的小票。

其實還有幾隻地產小票,像保利置業、深圳控股、越秀地產、美的置業、合景泰富、綠景中國、華髮股份,或多或少都在大灣區、甚至深圳有較多的項目/土儲(花樣年其實應該歸到這裡才對)。

其中有些受益於大灣區/深圳的程度也比較“嚇人”,如綠景中國、深圳控股。但因為這些小票在市場上沒前面說的那四家那麼“顯眼”,或者年度銷售太過於忽高忽低(綠景中國、深圳控股就是這樣),所以就不一一細說了。其中,只有華髮我單獨強調一下:華髮蠻特別的,有興趣的人應該去研究一下,看大灣區別只看深圳,搞不好珠海地產業的發展速度快過深圳!

也有不少大、中票跟大灣區/深圳沾邊。像中國恆大、碧桂園、萬科、中國海外發展、華潤置地、世茂房地產、雅居樂什麼的(另外還有在大灣區/深圳只有少數項目的,都不能算它們沾邊了,否則誰都進來了)。其中不乏總部就在大灣區的。

但我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能一看總部在大灣區就認為是“大灣區概念股”,一定要扎進去細看它們的項目/土儲分佈!

原因是它們都已經是全國性的地產公司了,分佈在大灣區的項目/土儲佔比並不一定高、位置也不一定好(最典型的如碧桂園、雅居樂)。

另外,如果你去仔細比較萬科和恆大、萬科和碧桂園,你就會同意萬科也是個“假的大灣區/深圳概念股”。

這些大中票裡面,唯一能稱為“真的大灣區概念股”、甚至“真的深圳概念股”的,只有恆大,因為如果考慮表內土儲和舊改面積的話,恆大不僅是在大灣區(特別是深圳)總量驚人,佔比也可以勉強(只是勉強)媲美前面提過的那些小票,而若看其在深圳的舊改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又可以再加分!

好吧,簡單說完這個話題了。這只是根據我所掌握的情況所做的定性而非定量的判斷。因為各房企給出的信息和信息細節都有限,具體情況也錯綜複雜,尤其是涉及舊改的話——所以,也一定不可能描述(用詞)完全準確,僅供參考吧。

判斷是就公司整體而言的,個別項目的“好壞”不在討論之列。

“非典型股民_分身1”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