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寫在前邊

三線槍廠(二)|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為什麼眾多的三線槍廠,我們先說河南這家廠呢?這裡邊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家廠是筆者瞭解到的三線建設中最後規劃建設的三線兵工廠;

第二:他是北安慶華工具廠(626廠)搬遷力度最大,也是最終一把槍都沒生產的槍廠。

從某種意義上講,河南許昌的126廠,就是一個沒有做完的造槍夢,為什會這樣呢?我們慢慢往下看。


慶華626內遷:三線的末班車

三線槍廠(二)|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河南許昌126廠的對外廠名為:河南慶華機器廠,是北安慶華工具廠1980年的新建分遷廠。

在三線老軍工的圈裡,一直流傳著“八次搬遷七次未成,全國下了五個蛋”的慶華廠順口溜,今天我們說的許昌126廠就是其中五個蛋的一個。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1979年,由於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蘇關係敏感;位於黑龍江北安的慶華工具廠(626廠)距離中蘇邊境太近,需要內遷,因此選定了河南許昌的蔣李集鎮附近作為新的廠址。

這讓代號為126的河南慶華機械廠(126廠)在大三線建設的最後一年,趕上了三線建設末班車!


慶華626最認真的一次搬遷

三線槍廠(二)|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從很多方面來看,河南許昌126廠(國營河南慶華機械廠)也許是北安慶華工具廠最認真的,也是最後一次的搬遷了。

首先這是北安慶華廠數次搬遷計劃中,唯一一次延續“慶華”老字號的名稱命名的廠。

其次從人員配置上看:據當年從黑龍江北安到河南許昌的親歷者回憶,截止到1982年,“從老廠(626廠)到新廠(許昌126廠)的職工在2000多人,加上一起搬過來的家屬,要有6000多人”。

這裡被東北來的老慶華人稱為“126屯兒”,我想這也是他們對原來生活的一種懷念吧?


沒有生產一把衝鋒槍的軍工廠?

三線槍廠(二)|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河南許昌126廠(國營河南慶華機械廠)在網上還是挺有名的,很多記者在寫許昌126廠的時候都是從“沒有生產一把槍的軍工廠”出發的。

現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在所有的生產線、靶場、家屬區都按計劃建設完畢後。中蘇關係緩和,國際大環境發生變化。

河南慶華機器廠(許昌126廠)還沒有開始生產衝鋒槍便開始了軍轉民,發令槍 可能是他與衝鋒槍離的最近的產品了。


寫在最後:

很多人看到三線廠的往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言論,對三線建設並不認同;還有很多人把三線等同於西部開發。

筆者並不認同這些觀點,因為任何的歷史事件都有著他歷史發生的大環境,正如今天我們所說的許昌126廠,雖然最終沒真正的生產衝鋒槍,但是當面臨戰爭危機時,“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

因此必須時刻準備著。


三線槍廠(二)|河南許昌126廠·三線建設末班車的衝鋒槍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