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在昨天的文章末尾,我提及了慕容垂對於前秦帝國的意義:慕容垂的到來,會令前秦帝國的統戰工作可以更輕鬆地展開。

此時的前秦帝國就面臨一個選擇:有了慕容垂這樣一位強力帶路黨,我們到底要不要出兵討伐前燕帝國呢?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看起來似乎不難選擇,可如果我們結合前秦帝國當時的境遇,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從苻生大肆屠殺豪門士族,一直到王猛全力打擊豪門士族。前秦帝國的執政綱領非常明確:打壓豪門士族。但隨著慕容垂的到來,卻讓苻堅有了改變執政綱領的想法。

如果繼續打擊豪門士族,前秦帝國就沒有辦法集中全部力量對前燕帝國用兵;只有尊重豪門士族的既得利益,前秦帝國才有可能眾志成城地拿下前燕帝國。

苻堅對慕容垂極盡籠絡之能,絕不是因為他與慕容垂惺惺相惜。實際上,在苻堅眼中,慕容垂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慕容垂是親王出身,卻被慕容評整得縮手縮腳,最終只能亡命敵國。苻堅也是親王出身,卻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前秦帝國說一不二的強勢皇帝。同樣是親王出身,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梁琛曾對苻堅說:“慕容評德高望重,慕容垂英雄無敵。”苻堅滅掉前燕帝國後問梁琛:“你把慕容評和慕容垂誇得像朵花,他們怎麼不能讓自己國家避免滅亡呢?”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苻堅從來也不認為慕容垂可以與自己相提並論。

堅與之私宴,問:“東朝名臣為誰?”琛曰:“太傅上庸王評,明德茂親,光輔王室;車騎大將軍吳王垂,雄略冠世,折衝禦侮;其餘或以文進,或以武用,官皆稱職,野無遺賢。”——《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我們當然可以說,苻堅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不對。但我敢肯定一點:如果慕容垂在淝水之戰前去世,我們再看這段歷史時,肯定也會認為:慕容垂無法與苻堅相提並論。

都是親王出身,苻堅把前秦帝國的事業推向頂峰,慕容垂卻被慕容評逼得走向無路,最後只有當叛徒滅了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相提並論呢?

慕容垂之所以能與苻堅相提並論,那是因為淝水之戰後慕容垂還活了許多年。從前面的歷史去看,他比苻堅遜色太多了。

慕容垂在前秦帝國的地位,與後來投降前秦帝國的慕容皇族並沒有本質區別。從這個角度來看,苻堅對慕容垂一行人的優待,只是為了更好地吸引與慕容垂利益相關的豪門士族來降而已。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王猛無法忍受苻堅對慕容垂的優待,絕不是因為王猛嫉妒慕容垂。

在軍事上,王猛是獨當一面的大軍統帥;在政治上,王猛是代替皇帝管理帝國的首席執政官;在決策上,王猛是皇帝最親信的謀臣。

慕容垂是什麼人?不過是一個有著尊榮頭銜的“名譽高官 ”而已,苻堅從來沒有給過慕容垂什麼表現的機會。說王猛嫉妒慕容垂,實說是有些過於誇張了。

王猛之所以無法忍受苻堅對慕容垂的優待,完全是因為這種優待本身,隱含著前秦帝國執政綱領的重大轉變。

王猛的執政思想以法家為主,主要方針就是加強皇權、打擊豪門士族。前秦帝國之所以強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王猛的這種執政思想。但現在,苻堅竟然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執政方針,王猛自然無法接受。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王猛在第一次東征前,就把慕容垂隨身佩帶的金刀騙走,又以這把金刀為證,把慕容垂的世子騙得逃回前燕帝國。聽到世子慕容令出逃的消息,慕容垂也不敢在前秦帝國待下去了,於是他馬上率眾出逃。但沒逃多遠,慕容垂就被前秦軍隊抓了回來。

王猛這招玩得很妙,很多人都認為:慕容垂死定了。慕容垂一死,苻堅改變執政綱領的計劃也無法執行了。如果因為前秦帝國的結果就是受到猜忌和殺戮,那前燕帝國的豪門士族肯定不會輕易地與前秦帝國合作。

但王猛的計策最終卻功敗垂成,因為苻堅對慕容垂的態度並沒有發生改變。苻堅改變執政綱領的態度如此堅決,王猛再也不敢公然與慕容垂作對了。王猛與苻堅圍繞慕容垂進行的博奕,並不是如何處置慕容垂,而是如何看待前秦帝國的基本國策。

前秦帝國以優待慕容垂等人為起點,進而以優待整個前燕帝國的豪門士族,最終統一北方。所以在前秦帝國統一北方之後,我們看到了一副奇怪的景象。

在統一北方的前秦帝國中,前燕帝國的豪門士族(以慕容皇族為代表)所擁有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並不亞於前秦帝國的豪門士族。

面對這種現狀,前秦帝國的豪門士族感到了困惑:到底是誰征服了誰?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在這種背景下,苻堅當然不能繼續打壓前秦帝國的豪門士族。否則苻堅一面優待前燕帝國的豪門士族,一面打壓前秦帝國的豪門士族,肯定會讓人覺得更為困惑:投降派獲得優待,自己人受到排擠,到底是前秦征服了前燕,還是前燕征服了前秦呢?

前秦帝國之所以能夠征服前燕帝國,就是因為苻堅改變了執政綱領,不再打壓豪門士族,從而使得前燕帝國很快就被滅亡。

前秦帝國之所以會在淝水之戰後迅速崩潰,也是因為苻堅改變了執政綱領,不再打壓豪門士族,從而使得前秦帝國的豪門士族實力大增,以至於苻堅都無法控制。

成也豪門士族,敗也豪門士族。

如果不考慮豪門士族的因素,那麼淝水之戰的失利絕不會導致前秦帝國崩潰,因為淝水之戰失利,對於前秦帝國的損傷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在苻堅退回長安城之後,前秦帝國依然有著近百萬的軍隊,也依然控制著整個北方地區。

只是由於苻堅在淝水慘敗,使得豪門士族抓住了這個偶然出現的機會,馬上就脫離了苻堅的控制,前秦帝國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迅速崩潰的。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王猛與苻堅圍繞著慕容垂展開了一場博弈,隨著慕容垂的出逃達到高潮,又隨著苻堅的不追究而走向尾聲。王猛還是不敢公然否定苻堅,但對於王猛這種公開破壞自己既定戰略的行為,苻堅還是實施了一點報復手段。

從表面上看,苻堅依然信任和重用王猛,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一切絕不是這樣的。

前秦第二次東征時,大軍統帥依然是王猛。但王猛的權力卻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在東征前線,將領徐成違犯了軍令,王猛決定殺死他以振軍威。

壬戌,猛遣將軍徐成覘燕軍形要,期以日中;及昏而返,猛怒,將斬之。——《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王猛一向以果於殺戮著稱,殺徐成這種級別的將領實在不算什麼大事。可就在王猛打算動手的時候,鄧羌竟然旗幟鮮明地反對王猛的做法。當王猛表示要堅持到底的時候,鄧羌竟打算率軍攻擊王猛的中軍大帳。

羌怒,還營,嚴鼓勒兵,將攻猛。——《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王猛是苻堅的頭號親信和股肱重臣,也是令前秦帝國諸多豪門士族聞風喪膽的鐵血執政官,更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政治家。

鄧羌雖然了不起,但他無論從親近、權力還是地位上,都無法與王猛相提並論。而鄧羌現在做的事(違犯主帥將令,率軍進攻中軍大帳),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都稱得上是公開造反作亂。鄧羌為什麼敢這樣做,他不想活了?

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面對鄧羌這種近乎造反的行為,王猛最終卻選擇了妥協。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這事明顯是鄧羌不對,王猛就算殺了他也不怕沒話說。可王猛在鄧羌肆無忌憚的行為背後,發現了自己的窘境。

如果沒有苻堅的支持,就是借給鄧羌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這種事。或許是暗示,也可能是明言,苻堅對鄧羌做了一些指示。如果王猛敢擅權,鄧羌就可以攻擊他。而王猛擊殺高級將領,本身就有擅權的嫌疑。以前的苻堅可以不計較這種事,現在的苻堅卻未必會不計較。

苻堅絕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他一路登上皇位,可謂是殺人無算。

當這把刀有了對準王猛的跡象時,王猛明顯害怕了。所以王猛不顧大軍統帥的威嚴,直接向鄧羌表示了妥協,用這種誇張的方式,向苻堅表達了自己的臣服。

或許是覺得還不夠,所以在覆滅前燕帝國前夕,王猛又做了一件更誇張的事。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在王猛率軍抵達鄴城後不久,符堅親率十萬大軍,也抵達了鄴城附近。

十一月,秦王堅留李威輔太子守長安,陽平公融鎮洛陽,自帥精銳十萬赴鄴,七日而至安陽,宴祖父時故老。——《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看到符堅的這種做法,我立刻想到了司馬昭和鍾會的往事。

三國時期,鍾會率軍滅蜀,司馬昭也親率十萬大軍前去幫助鍾會。司馬昭的用意顯然是路人皆知。現在,符堅對王猛玩了這麼一手,王猛該怎麼辦呢?

史書把符堅與王猛的關係寫得非常浪漫,對於符堅親率十萬大軍奔赴鄴城附近的事,史書總是含糊其辭。

史書含糊其辭不要緊,作為當事人的王猛可不會天真地認為:苻堅絕對信任自己。

在潞川時,鄧羌就敢肆無忌憚地與自己作對,現在符堅親率十萬大軍前來幫助自己。把這些聯繫起來,豈不是說苻堅已經開始猜忌自己了?一想到這點,王猛頓時害怕起來。於是他馬上遠離軍隊,親自到安陽(符堅軍隊駐紮地)拜見符堅。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王猛竟然遠離軍隊親自來拜見自己,苻堅也感到非常意外。他說:“漢文帝到了周亞夫的軍營,周亞夫都不親自出軍營迎接皇帝,被史書譽為名臣和名將。現在大敵當前,你卻遠離軍隊來拜見我,這麼做不妥吧?”

昔周亞夫不迎漢文帝,今將軍臨敵而棄軍,何也?——《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王猛這樣做的確不太妥當,因為王猛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把前燕帝國的首都團團圍住,正是戰局最緊要的時刻。但就是在這最緊要的時刻,王猛作為大軍統帥,居然遠離軍隊前來拜見皇帝。

拍馬屁也要有個度,過於誇張反而惹人生厭,可我完全理解王猛的這種誇張做法。考慮到王猛當時的處境,大概也只有這種誇張的做法,才能真正打消苻堅心中的芥蒂。否則,這次戰爭結束之後,王猛恐怕就得從歷史舞臺上消失。

所以,王猛在聽到符堅的話以後說道:“周亞夫那種無視皇帝權威的人,絕不配被稱為名臣。在您英明的指揮下,前燕帝國已滅亡在即,我離開軍隊一段時間也不會出什麼事。但您不該來呀,太子年幼,帝國軍事主力都集中在河北地區,萬一後方有了什麼情況,您可就要追悔莫及了。”

亞夫前卻人主以求名,臣竊少之。且臣奉陛下威靈,擊垂亡之虜,譬如釜中之魚,何足慮也!監國衝幼,鸞駕遠臨,脫有不虞,悔之何及!陛下忘臣灞上之言邪!——《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四

大家或許看得雲裡霧裡,我來翻譯一遍:“我絕對不敢無視您的權威,慕容垂的事,只是我一時糊塗。這支軍隊是您帶出來的,我絕對沒有拉走這支軍隊的本事,您儘管放心。我也絕不是您的敵人,您的敵人在後方朝堂上。”

這樣一翻譯,是不是清晰明瞭?快給我點個贊。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這就叫伴君如伴虎,在慕容垂事件上,王猛令苻堅失望,所以苻堅用這樣一種微妙的方式來懲戒王猛。王猛非常識趣,立刻用一種誇張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臣服。

經過這樣一番博弈之後,苻堅和王猛又恢復了從前的信任與友好。但在王猛之後的執政過程中,卻再也不敢無視苻堅的意見了。

因為王猛明白了一個道理:前秦帝國的真正主宰不是他王猛,而是苻堅。

慕容垂為前秦帝國指明前進道路,由此統一北方,由此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