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美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败笔

没有战争是不牺牲的,同样也没有人生来就会打仗,战争中所谓的常胜将军,也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大概正是这样的因素,二战才会延续数年之久。

二战中若论华丽登场的国家,美国应该能排在首位,美军部队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一路上狂轰乱炸,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自不必说,今天咱们主要来聊聊,它在二战中的四次大缴械。

这篇文章不存在贬低美军,也没有歌颂侵略者,就史论事。

1、巴丹半岛的失守

美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败笔

1941年12月22日,本间雅晴陆军中将指挥的日本第14军对马尼拉蜂省仁牙因湾及拉蒙湾发起进攻。

此时,美军少将温莱特率领美菲联军驻守这一区域,这天夜里,炮火声夹杂着海浪声,日军士气如虹,美菲联军在进行象征性抵抗后,纷纷逃入山林中。

前线的溃败让麦克阿瑟大为吃惊,他不得已通知前线指挥官实施橙色-3战争计划,即部队撤退入巴丹半岛,就在仓促之间刚刚建起了两道防线,日军便马不停蹄的向立足未稳的守军发起了猛攻。

此时,日军已经取得很大优势阻止美国对菲律宾进行补给及增援、取得机场对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等,长达数月的苦战,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愈发难以为继,伤亡在一天天增加,士气却一点点降落。

1942年4月8日巴丹半岛美军高级指挥官爱德华·金陆军少将看见守军再进行抵抗已经毫无意义,提出投降协定条件。第2天早上,金少将与日军经过数个小时的谈判,疲倦的、饥饿的及憔悴的美国及菲律宾守军在战事已经沉寂的巴丹半岛向日军投降。

至此,历时124天的巴丹半岛战役落下帷幕,美军以十多名将军和上万名士兵的缴械投降,铸成了美国及菲律宾军事历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2、安齐奥滩头噩梦

美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败笔

1943年冬天,盟军进攻意大利的因亚平宁半岛陷入困境。德军的指挥官凯塞林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大招——构建“古斯塔夫”防线,他曾得意的对部下说:“难道还有人幻想着从这里去罗马吗”?

事实证明,此人并非狂妄自大,盟军在“古斯塔夫”防线苦战一个月,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同时还付出了近万名官兵的巨大伤亡。

既然大路不通只得另辟蹊径,“古斯塔夫”过不去,盟军选择在安齐奥实施两栖登陆,这次行动却是出乎了德军的意料,登陆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醒过神来的凯塞林迅速集中8个师的兵力,向安齐奥滩头杀奔过来。

缺乏重武器的登陆盟军在德军不顾伤亡的一轮又一轮攻势下,盟军几乎在无险可守的滩头进行殊死抵抗,最终因兵力悬殊,盟军很快被分割包围。

美军第45师最前沿的一个团和一个团级战斗队,因弹尽粮绝而陷入绝境,5000名官兵不得不打出白旗,向德军缴械投降。

3、 凯塞林山口之败

美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败笔

此次战役不仅让美国3000多名美军走进德军的战俘营,更使美国领教了“沙漠之狐”的厉害。

凯塞林山口战役是二战中德国与美国的首次交锋,是隆美尔为了挽回德军在北非的军事劣势,而发动的一场战役。

据不完全统计,战役中德军造成美第2军6300名士兵死亡、受伤或失踪,俘获了4026人;摧毁了183辆盟军坦克,194辆半履带式装甲车,512辆各式车辆。

在这个战役中,美国陆军为他面对老牌德国王牌部队的第一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的阿尔基在战后回忆时把它与西方军事史上著名的英国轻步兵旅在克里木战争时期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的自杀性冲锋相提并论,认为:"毫无远见的计划事实上判处了作战行动的死刑。"

4、 阿登森林的悲剧

美军在二战中的四大败笔

1944年,希特勒犹如惊弓之鸟,德国陷入全面溃败,穷途末路的希特勒不愿坐以待毙,决定与盟军在阿登山区殊死一搏。要么扭转战局,要么输光拉倒。

1944年12月16日,德军集中了20个师、1900门大炮和近千辆坦克,对浑然不觉的盟军展开了大反扑,还别说希特勒的剑走偏锋,真为开局取得了不错的优势。

首先遭到厄运的是美军106步兵师,面对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的钳形攻击,美军106指挥官约翰斯少将急令部队突围,但在德军铁桶般的包围圈里,他们失去了信心。

战至第二天清晨,美军106师的两个团长认为他们已尽了全力,于是率领部队共8000多人,沮丧地举起了双手,垂头丧气的走进了德军的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