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René Cuillierier 新發現雜誌 1月15日

沒有了海洋,“純粹地球”的未來就開始向“啟明星”看齊, 

而這不可思議的連鎖反應,將從一場令人窒息的登高歷險開始……



阿布拉卡達布拉!”——伴隨著憑空響起的咒語,一陣莫名的風突如其來。風越刮越猛,不過數秒後就幾近300千米/時!所有建築物的窗玻璃都炸裂了,樹木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狗、貓和人都如稻草一般飛在天上。全球各地,有數億人和動物陷入昏迷。

可憐那些正在做運動或重體力活兒的人真是太不幸了,如此暈厥對他們很可能是致命的。一陣陣無法忍受的頭疼不斷侵襲著那些匍匐於地、尚有一絲意識的人們,令他們心跳加速。然後全世界地震連連,城市一個個被摧毀。而真正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吸走空氣的巨大真空

發生了什麼?正如本文標題所說:我們把海洋瞬間變沒了!那和狂風、地震、暈厥又有什麼關係呢?

地球這顆行星表面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都在海平面下4000米,一旦世界上所有海水消失,就會瞬間形成一個13.32億立方千米的真空區,“嗖”地一下,空氣都將極速湧入,形成全球性的颶風。大氣層為了填補原來海洋的空間而變得稀薄,對地球人而言就像一下爬高了4000米。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大氣壓驟降且缺氧會引起所謂的高原反應,就像初到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海拔3640米)的遊客剛下飛機時血液中會短時缺氧那樣,人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氣壓變化。

對了,現在的拉巴斯海拔更是將近8000米,幾乎沒有足夠的氧氣可供呼吸……

地殼突然失去了揹負的10^18噸的水,緊接著又在30秒內被5×1015噸的空氣以1000千米/時的速度衝撞,劇烈變形。就像被高溫加熱膨脹的金屬片一樣,變脆的地殼到處都響起斷裂的巨響!這就是一系列地震的源頭。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然後呢?我們的世界一下子失去了96.5%的水。就只剩下儲存在雲層、江河湖泊、地下含水層以及冰川裡的淡水了。但那又有什麼所謂呢?既然我們也不喝海水,這些水應該夠了吧?當然不夠,堅持不了多久的……

被永恆的冰雪掩埋

災難發生時,雲和大氣中留存的水蒸氣相當於有12000 立方千米左右的水。參考地球上原本的降水節奏——每天大約1200立方千米——這些水應該夠下個十幾天。

你可能會說,湖泊裡的水會蒸發,江河的水落到海洋空出來的盆地裡後同樣會蒸發,從而形成新的雲層和降雨,諸如此類云云。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只是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別忘了,地球原先的陸地現在都相當於處在海拔4000米以上了,這在溫帶地區已然超過雪線了:也就是說,所有降水都會以冰霜的形式留在那裡。

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地震之後,真正的問題才來臨:不僅大部分倖存的生物都會凍僵,並且在海洋消失後不到兩週的時間,降水也會在全球範圍內消失!

可怕的乾旱將席捲亞洲、非洲以及亞馬孫的熱帶森林。森林遭遇乾旱會怎樣呢?它們會變得易燃!雖然好消息是,沒有了雲層,就無從產生雷暴,也就不會出現能引起火災的雷電,但會有數百萬人生火取暖;再加上偶然產生的電火花,乾燥的環境,這都提升了火災發生的可能性,最終災難的降臨恐怕還是不可避免。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海洋消失後的數月,全球性的火災將毀滅熱帶地區所有森林。並且沒有人會浪費水去滅火!

從森林火災到全球發燒

更嚴峻的問題在於,森林裡儲存的碳會在燃燒過程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釋放,上萬億噸的二氧化碳就這樣進入到大氣裡——眾所周知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將使得來自太陽的熱量都滯留於地表附近……氣候將飛速變暖。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接著,原本凍結的水因高溫而紛紛蒸發,於是又下了數天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都結束了。從冰霜中解放的溫帶地區植物,遲早會被火舌無情地吞噬。總計將有50000億噸原本儲存在地表植物裡的碳得到釋放,從而令空氣中增加185000億噸的二氧化碳。

根據粗略計算的結果,地球平均氣溫將會一下子升高20℃到30℃!地球上剩餘的水從此就只能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中了——這也會加劇溫室效應——於是地球就熱得再也不可能下雨了。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海洋消失後至多數年,或許只有那些地下水泵站的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家人還能倖存。仗著這些寶貴水源,他們或能再苟延殘喘個幾十年——這還得看他們的人數。但地表必然是了無生機,也許就剩下些頑強的細菌吧。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接下來,基本就是地質學的舞臺了。海洋存在的時候,二氧化碳會和溶解在海水中的礦物質結合,形成固態石灰岩沉入海底。比如法國諾曼底海岸連綿的白色懸崖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大量二氧化碳在此以石灰岩形式被固定,估計有數千萬億噸碳!

還有浮游植物,這些生活在海洋裡的微藻利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並釋放氧氣。而從此往後不再有水也沒有了植物,二氧化碳將會一直留存在大氣中。

氧氣大量流失

更糟的是,火山每年還會往大氣中排放1億到2億噸的碳。在災變之前,這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畢竟汽車和工廠的排放量是火山的60倍,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等吸收並經由呼吸作用等釋放的碳通量是火山排量的1200倍。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但現在,二氧化碳的日積月累已經無從阻止。至於氧氣,通過鏽蝕地殼岩石裡的金屬,與火山噴發的氣體結合,或是和過去文明的廢墟中的材料發生反應,逐漸銷聲匿跡了——它們消散的速度是駭人的1600萬

噸/天!這在海洋存在的時候同樣不值一提:生命每天產生和消耗的氧氣量是前者的60倍。在海水消失幾百萬年後——在地質尺度上不過是彈指一揮間,還不及地球歷史的0.1%——空氣中再也沒有氧氣,二氧化碳成為空氣的主要組分。大氣壓變為從前的兩倍乃至三倍,而且熱得像烤爐……地球徹底變得一片死寂。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嗯?這個噩夢好像沒那麼陌生?首先,你可能聽說過,探索遙遠外星大氣的天文學家把氧氣視作生命存在的一大標誌,而我們現在做出了一個反證:當生命在地球上滅絕,氧氣也隨之消失了。接下來可據此推測,水的缺失會令我們星球的狀態急速向近鄰金星靠攏:大氣中二氧化碳佔比達到95%,地表大氣壓隨之暴增92倍,而氣溫則飆升至462℃!

金星的噩夢

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金星上海洋曾經存在20億年之久。海洋並不是被施了什麼魔法瞬間消失的,而是因為金星比地球離太陽更近,也更熱:海洋蒸發的速度有點太快了,無法完全吸收火山噴發出來的二氧化碳,從而加劇了升溫……如此進入了惡性循環。

假如海洋“咻”地一下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

金星的最後一滴水估計消失在大約7億年前。若然如此,那麼壞消息是,我們方才想象的滅頂之災有朝一日終會降臨——即便很可能是“溫水煮青蛙”——烤焦一堆無辜的生物……

好消息是,這批得到高溫高壓保存的化石他日有望登上太空來客的新聞頭版!

撰文 René Cuillierier

編譯 方文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