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和他的演唱風格

李雙江是我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有獨特的風格特色。人們喜愛他的歌聲,不僅是由於他金屬般明亮的音色和嫻熟的歌唱技法,更為他那充滿激情的演唱所表達出的情感所感動。他那富有個性的聲音特色,給人一種清新、明快的感覺;他那情、聲、字、味相互交融的演唱風格,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評論界稱他是聲情並茂的柔情男高音,把他的演唱稱為“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歌唱藝術”。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他以獨特的演唱風格發揚著我國的聲樂表演藝術。他演唱風格的形成對我國歌唱技法的拓展和我國軍旅音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和他的演唱風格

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

中西合璧的技法

李雙江演唱的作品《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紅星照我去戰鬥》,被專家們稱為“聲樂藝術中西結合的典範作品”。①在這些作品的演唱中,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歌唱技法,又不乏西洋美聲歌唱技法的色彩。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是被譽為中西歌唱技法結合的典範作品,李雙江對此曲的演唱是在美聲唱法“呼吸、共鳴、發聲”的基礎上結合民族唱法和民族風格特色而完成的,歌曲的演唱中大量運用我國民族民間歌唱技法的吐字咬字技巧。“我(w-o)”從字頭“w”到字腹“o”,到下面的“愛(a-i)”“五(w-u)”“指(zh-i)”“山(sh-an)”……其演唱的每一個字,準確的字頭和飽滿的字腹以及失當的歸韻,體現出我國民族傳統聲樂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的規律。然而,在體現民族歌唱技法的同時,也吻合了美聲唱法中所要求的“字正”“腔圓”。

氣息方面的中西結合,在此曲的演唱中也有所體現。全曲的演唱很符合美聲歌唱體系“氣息均勻流暢,深支點”的要求。與此同時,他在演唱中也處處運用我國傳統民族歌唱技法中的“偷氣、歇氣、換氣”等技巧。例如……雙手接過紅軍的鋼槍′(換氣),海南島上‘(偷氣)保衛祖國。啊……′(換氣)五指山′(換氣)啊……你傳誦著多少′(偷氣)紅軍的故事,你日夜唱著′(偷氣)紅軍的讚歌。特別是歌曲的完畢句更為明顯。

“紅軍的鋼槍′(換氣)永在′(歇氣)手′(歇氣)中握”。在這一句的演唱中更能體現出美聲唱法要求的高音絢麗、輝煌和聲音豎起的立體枝幹以及混合的腔體共鳴。同時,也表示出了我國民族聲樂中要求的氣沉丹田、流暢自然。

獨特聲音的表示

欣賞李雙江的聲樂作品,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他那獨特的聲音色彩及聲音表示力。他的音色明亮、華麗、輝煌、有穿透力和金屬般的色彩,尤其是他演唱的高音highC,至今仍無人超越。他音域寬廣,聲音清新、抒情,朝鮮通訊社稱他的演唱是“嚴謹的技巧的表示,是熾熱情感的交流,風格高雅,多彩多姿,其高音像海浪濤濤,低音的敘述又像花間潺潺流水,令人陶醉。”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的讚語是:“中國這位男高音有金子般的高音、烈火樣的激情。”

李雙江的高音最具特色:高亢、輝煌、有金屬般色彩、渾厚有力、清澈明亮、集中靠前,既有美聲歌唱體系所要求的聲音色彩,也不乏我國民族歌唱體系的聲音特徵。這種融中西歌唱體系於一體的聲音,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表示力,能演唱多種體裁及風格的聲樂作品。這是李雙江所具有的獨特聲音個性,是其演唱風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絢麗的高音色彩處處體現。歌曲的高潮部分,音高到a2。李雙江以其明亮輝煌、鏗鏘有力的高音,把無限的情感,用“啊……五指山、啊……萬泉河……”全副抒發出來,表示出革命戰士對革命前輩的敬仰之情,也抒發了戰士豪邁的英勇氣概和保衛祖國的決心。

又如歌曲《北京頌歌》,李雙江在演唱這首歌時,有兩處高音充分地顯示出其聲音的輝煌。其一是在訴說了北京是“祖國的心臟團結的象徵……”後,用“啊……北京……”從d2到b2做五度大跳,並在b2這個音上站立延長,這是以此輝煌的高音對歌曲情感的激發和表示,是對首都北京無限情感的抒發。其二是完畢句,以高亢激昂的高音(小字二組的b)無限延長經過一個級進的裝飾音完畢到主音(小字二組的g),表示出人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這兩個充滿豪情壯志而富有動力感的高音,表達了祖國人民對祖國的歌頌和讚美。

李雙江的中低聲柔和、明亮、低而不虛,有明顯的傳統民族色彩。充足流暢的氣息透出柔和、明亮而具金屬色彩的聲音是李雙江中、低聲特有的風格特色。

“抒情性”是對李雙江中、低聲特色的概括。這種聲音特色,使李雙江演唱抒情性的情歌、地方民歌、特別是新疆風格的民歌時更有味兒、更動情。如李雙江演唱《美麗的姑娘》《牧人的童年》《黃楊扁擔》《我的花兒》等等,中、低聲區的聲音都是這種輕柔的、抒情的、如泣如訴的、悄悄話般的音色特點,這種聲音的特點也貫穿他演唱的所有民族風格、創作性聲樂作品的中、低聲區。

如《船工號子》的舒緩部分舒緩、柔和,低音少,中音多。“濤聲不斷歌不斷,回聲盪漾白雲間。高峽風光看不盡哪,輕舟飛過萬重山……”該處的演唱,體現出民族唱法中的“靠前”與“氣聲”,讓聽眾聯想到在船工搶渡險灘急流後的放鬆心情,唱著歌欣賞著川江高峽的美景,從而也渲染了川江兩岸峻美的高峽自然風光。

《紅星照我去戰鬥》《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草原之夜》《阿拉木罕》等一批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歌曲都出自於李雙江演唱的作品,並且傳唱至今。由此,有人認為:“因為他的出現才誕生了中國有代表性的男高音,使美聲和民歌得以結合。其歌聲表達了自由、飛翔和他理解的浪漫。這隻適合他獨有的嗓音,別人死活練不出來。”

軍旅情感的再現

李雙江演唱過多種題材的聲樂作品,在他的歌唱情感中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感亮度——軍旅情感。他演唱的軍旅歌曲在其聲樂作品中佔有較大比重,抒發著他特有的軍旅情感。

在歌曲演唱中,歌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越集中、越典型,歌唱的思想性就越高,藝術感染力也就越強。只有把生活中真正的情感體會融入歌唱之中,才幹更真實地、更準確地表達歌曲中蘊含的情感,任何做作出來的“藝術情感”都不能真正地打動人心。李雙江說:“一首好歌得以流傳,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絃共鳴。這種共鳴的獲得,並不是靠流暢的旋律和華麗的詞藻,而是靠真實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共同體會……”

李雙江認為聲音的真諦在於表示作品,用高度集中的情感來表示歌中人物的情態和故事,而不是單純地表示自己的聲音。他對情感的高度重視和運用,使他的演唱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情感表示力。李雙江以生活經歷中的情感為源泉,以歌唱技巧為基礎,準確地表達歌曲中的每一處情感。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藝術教訓,把自己充沛的戰士情感投入到軍旅歌曲的演唱之中,形成了聲中有情、情中有味、字情結合的藝術效果。下面以“情與聲”結合為例,對李雙江軍旅情感在歌唱中的體現作具體分析。

李雙江認為歌唱始終應該“以情帶聲”,相應地,無論美聲、民族還是通俗唱法,也都是以聲音來傳達情感的。李雙江在演唱中往往是情感走在歌聲的前面,歌曲的音樂一起,他就進入了歌曲的意境,在歌曲情感的帶動下,富有情感的歌聲也就融入了歌曲音樂之中。

如《再見吧!媽媽》,這是一首年輕戰士奔赴前線戰鬥時與媽媽告別的歌曲。李雙江經常含著眼淚來唱這首歌曲,他把年輕戰士即將告別母親奔赴保家衛國的戰場的感人場景表示得淋漓盡致。開頭兩句“再見吧!媽媽”,是低聲區用充滿情感的親切口吻向媽媽告別的語氣和情感的表示,用中弱聲音來演唱,表達了離別前依依不捨的母子情腸。“軍號已吹響……”這幾句的演唱聲音非常堅定,表示出我軍戰士為保衛母親祖國,前赴戰場英勇殺敵的豪情壯志和決心,從而情不自禁地以“f”力度、明亮的音色唱出士兵堅定的情緒。當演唱到高潮部分,出現了全曲的高音Re(1=G也就是a2)。在這裡,李雙江用充沛的氣息,強有力地表示出戰士們決戰決勝的鬥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這個高音飽含著豐滿的思緒和感情“……決不是為了炫耀聲樂技巧而設置,它是情緒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在唱這個高音的時候,力求要有所向披靡、壓倒一切的氣勢!李雙江對歌唱情感的成功表示乃生活情感的激發所至。此乃“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