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教育部领导应该改变下教育政策,中小学不要再注重分数了,应该多实践,你觉得呢?

无敌幸运星566


大部分希望改变现在教育选拔方式的,实际正是最不适合素质教育的。
很多人不满现在的高考选拔模式,觉得孩子学得辛苦,大人也受罪。但是自身实际上对于素质的选拔模式又没有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普通大众的孩子,最公平的选拔方式恰恰是高考。
当别的孩子在接触计算机、机器人的时候,农村的孩子怎么可能接触得到?
我表弟在浙江,今年参加机器人比赛得了省第一名,全国决赛得了二等奖。但是,他们的机器人培训需要几万元的资金支持,试问:普通学校或者说乡镇学校,如何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给学生?

真要说到实践,大城市的孩子占据太大太大的优势,其他的孩子根本就无法跟他们竞争。小地方的孩子要想出头,最适合的途径就是高考。


要想拼素质和实践,可以说小地方的学生竞争力会越来越小,意味着如果自己是乡村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将大大降低。


我们往往容易抱怨学习很苦,但是实际上,在日韩这样的发达国家,高考依然激烈,甚至比我们国家还要残酷。
他们的压力完全不比我们小,要想出人头地,获得竞争优势,艰苦学习是必然的。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长久的坚持。这种坚持,不仅是在小学,初中,高中。
还需要大学,毕业之后持续的努力。


选择很重要,坚持同样重要。
即便是把学习的过程当做一种历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
死读书的人在哪里都有,但是经过自己艰苦努力出来的人才,有大批都是素质很高的人才。


不要太过于推崇西方的教育。我们必须明白,如果美国没有从国外引入那么多高素质的人才,单纯靠美国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是高精尖人才,美国同样吸收了全世界的精英。


不要把美国教育看成教育的巅峰,实际上美国科技的发展,更多是以吸收外国高级人才来推动,单纯靠自己培养,美国的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线教师了解教育实际状况,未必懂教育规律。因为他们只是埋头教育教学,而且仅仅依靠上级文件、指示或教材、教参、教辅,自己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去探寻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找到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基本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学生犯纪律,要不一顿批评,要么请家长。教学是:备课搬教参,上课满堂灌,布置作业用教辅,没有一点发现和创新。绝大部分一线教师教几十年书没有写过一篇有个人见解的论文或发言稿,甚至没有设计编制过一套练习题。小学、初中语文教师不会写记叙文、说明文,高中语文教师不会写议论文。这样的教师能引导学探索事物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吗?

专家可能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一些方法,但是不了解当前教育实际状况。比如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就用考试来迫使学生阅读和背诵很多古诗文,他只从需要出发,根本不考虑现在的学生是否能做到。现在的中学生要学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 ,每科都有无限多的书面作业需要完成,别说休息,连唾眠都严重不足,哪有时间和精力来读背那些艰涩难懂的古诗文?而且用考试逼迫而不以激发兴趣来让学生读背,本身就违背教育规律。这样的专家教授只能被称为叫瘦。


梅珊


其实提出这样的政策,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大家争议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只会考试,却是高分低能的学生。那么这些年来,在教育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比较缺失。让很多人看到了这种应试教育下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现在教育改革中,我们不断强调了每个阶段孩子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未来培养的人才,必定是在科技水平和研究水平上要取得成功。那么这一切,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那么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我们的确过度的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他们的应试能力培养。而这恰恰让孩子比较固定的,记住了书上的一些知识,让一些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显得缺乏,所以在能力和知识上是脱节的,所以在孩子一些实践活动中无法应对真实的考验。所以这是未来教育不需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目前的最改革中,把交易的一些措施调整到适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上。


政策是已经调整了,而且教育模式也是改革了多年。但是当下的家长真的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吗?其实有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的意见。因为现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不再强调考试成绩。就比如说我们每年考试成绩也不再进行分数的公布和排名。只是对孩子进行等级化的考核,并且建立了个人成长的档案,综合评价一个孩子的成长。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考核的面更加立体了。所以对于孩子的各方面,其实更加强调了这个孩子的综合素质。但是家长还是有着很大的担心,因为未来必定他们要面临高考。目前又不在追求成绩的基础上,让孩子对于考试的概念比较模糊,这样真的有利于他们在高考中的成绩吗?


所以现在的制度,其实让很多家长接进入了两难的局面。因为强调素质教育。不再那么重视分数是非常难做到的,在高考的竞争中,孩子是以成绩来获得更优质的大学的学习机会,家长也就获得了一个成功。但是如果在前期的教育中,我们都是带孩子进行了快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如果在高考中却不能进入优质的大学,未来他又有哪些更好的机会去锻炼和更好的学习呢?所以在这个模式下,我们想要彻底放弃分数和应试教育下的分数,其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思维数学小课堂


1965年初中的课程设置是语文,数学,英语(有磁带录音机),地理,自然,体育,劳动等。住校,有早读,晚自修。早中晚三餐由值日生同学轮流从学校食堂用木桶打回来再分。有一个同学担任司务长,负责每星期班上就餐同学的订饭分量,上报食堂。星期日可以回家拿补给,我们通常是带炒面,咸菜等。

这是本公社及周边方圆几十里唯一有高中部的完中。在全县也有点儿名,师资力量雄厚,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来到我们农村任教。

这时我才第一次听到用标准普通话讲课。

学校有体育场,可以举行运动会,打蓝球,踢足球,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还一个池塘,有一亩多地。食堂养了几头大肥猪。劳动课就是到学校田里去劳动,施肥等。我们有时吃到的毛豆就是学校自产的,免费供应。

转眼到了期末,考试后散学会餐,学校把食堂养的大肥猪杀掉了,晚上举行了全校会餐,各班把饭菜打回来,住校和附近的学生,四人一桌,大盆上菜,都是猪肉和猪内脏做的菜,很丰盛,很过瘾,一直是我心中美好的回忆。

我不知道教育应该怎么改,就觉得那时是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锻炼。


爱我中华与时俱进


昨天听学生说,今年高中升学淘汰率一半,在有一部分去上中专,估计得有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没学上了,高中没有进入义务教育。而是更严苛了。基本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选材标准,但不同的是上高中的是最好的学生,其次是中专生,剩下的就毕业了,没上高中的机会了。分数确实没用了,中考已经实现了人才层次分流,不好好学的,慢成长的,没人会再给你机会。自己不学的那就更不用勉强。分数代表你努力的程度,你能够上哪个档次的学校,在鼓吹分数不重要,或者批评唯分数论的,误导对学习成果的认知。学生不排名,不公布分数,是避免学生学习心理紧张,缓解压力,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不等于选拔不看分数,不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啊!还是让孩子多努力多考点分数吧。教育实践课程一直在实施,且考核更全面,更灵活,你的建议教育部早就在研究与实施,你提出的观点至少落后了30年。人才选材形势已经开始逆转了。不学无术的,还崇尚稀松快乐教学的,努力玩手机,打网游的,势将淘汰出局!


锯沫老树的粉丝


儿子去年一年级2个学期的道德品质书全新,每次考试都按老师要求带去垫试卷。学校发的书只有语文数学和道德品质。我们那时候上学都还有美术音乐等书呢,搞不清楚现在到底几门课。一个星期就一节体育课,现在的小孩太可怜了。


兴辰兴诺


不能偏。毛主席说“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德、智、体、劳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的。


晓风山中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老穆认为,不可行!

让学生多去实践,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为最后的大学录取,还是凭成绩说话的!

倘若在小学阶段,我们都不注重分数了,而是去强调实践,学生们自然是很快乐……

到了初中阶段,我们还是不注重分数,还是强调社会实践,学生们依然很快乐……

可是……可是到了中考……就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上不了高中。

请问:学生还会快乐吗?家长还能快乐吗?

倘若到了高中阶段,我们还不注重成绩,而是注重实践,平时学习是很快乐,可到了高考呢?

你考不上大学了,你还能快乐吗?


或许有人会说,题主的意思是高考不再按成绩录取,而是靠实践能力录取……

老穆想说,这样的做法更是不可取……

就目前而言,高考是最公平的舞台,不论你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你健康,还是疾病,你都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

倘若取消了高考,不再按成绩录取,教育公平何在?

【1】偏远地区的实践能力怎能与发达地区孩子相比?寒门怎能出贵子?

【2】有钱、有权人会不会走后门呢?

【3】实践评判的标准是什么?有何依据?谁去考核?

【4】文化教育不被重视了,我们的国家建设还如何继续前行?

【结束语】老穆认为,在不改变现有的考试体制下,适当地多去实践,不过于看重分数,还是可以的!

教育公平很重要,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背离这一点。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赞同这个观点。但中小学不要再注重分数了一句话好说,做起来确非常难。其一,不要注重分数,注重什么呢?标准是什么?谁来考核或考查呢?其二,不要注重分数,如何评价学校?如何评价教师?以什么为尺度?由谁来进行考核或考察?其三,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不能单纯以分数评判人,更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印象评价人,由其是在现在这个人心比较混乱自私的时侯。因此,教育部要下大决心,下大气力,深入调查研究,深化改革探索,尽快出台一整套科学公正的中小学生,教师,学校评估考核方案来,确实能让学校,家长,社会皆天欢喜。让“不要再注重分数了”这句话变为现实。


迈克大山


你说的太不科学了,真正的学习实际上是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死学,更不是只有实践,不注重基础学科。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为什么考作文?一方面看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你的文采可以体现你的情商。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做,但是做了,做的好,做出一定水平这是不一样的,让两个同样的人都去打仗,有的输了而有的却赢了,结果不一样,虽说现在应试教育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可是他给了很多孩子,甚至家庭经济基础差的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至少我是赞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