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那些所有選手,除了自己會背誦詩詞外,可以自發創造詩詞嗎?

失魂魚


述而不作是個傳統,不過嚴格來說,述也是作。對經典的各種註解,大都是自己的見解,更有甚者夾帶私貨,古人留下的文字並無標點,句讀怎麼斷,全憑後人。

至於背誦,只能算學習的一種方法。古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詩人,不屬於勤能補拙能搞定的職業。背誦再多和創作還是關係不大。這個可以從小孩身上看出來。

雖然有些詩人,從小也是背誦詩歌開始創作的,這也只能說明他本來有天賦,恰巧又接受了正確的訓練。

讀詩背詩,和創作詩歌相距甚遠。好多看小說的讀者都有試著寫作的經歷,提筆才知道,這個真不是看多了就能寫。

類似的事很多,比如聽歌的未必會唱歌,對古典音樂瞭如指掌,卻不會演奏的,臺上臺下,相差甚大。


何茶趣


不請自來

我倒覺得詩詞大會上的人應該沒人不會寫詩。

只要會韻律,夠感性。看過的的詩詞夠多都能寫詩。筆者就有體會,筆者只是一個詩詞愛好者,會背的詩詞不及大會選手的四分之一也能勉強寫幾首。但出於對詩詞的尊敬一般也不叫我寫的那些東西叫詩。

在其次,詩詞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記住的,反而只要瞭解了含義,不故意去背也能記下來。我們都學過外語。有技巧的記憶絕對比死記硬背厲害。同理,詩詞大會的選手能做到運用自如也絕對對詩足夠了解,才華也足夠能成詩。

在其次,在詩詞文化的薰陶下,即便是文化水平有限,一樣能寫出詩來。我記得詩詞大會上有一位身體不好還沒怎麼接受過教育的白大姐。就是因為背的詩多,也寫出了幾百首詩詞。

最後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強調要寫詩詞。我們不是應該對詩詞保持敬畏嗎?自己寫的不是可以流傳千古的詩就不拿出來。畢竟我們的眼界和氣魄在古人眼裡只是笑話。主席應該是近代極少有的以古典詩詞出名的詩人了吧,老蔣發動無數人想寫詩蓋過主席的氣勢無一成功,也無一發表。再想想我們比起民國時期的文人墨客如何?所以還是好好寫我們的近代詩吧~



請勿洩露他人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久病成良醫”嘛!背誦詩詞的過程其實也是積累的過程,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少不了勤奮和刻苦,甚至死記硬背,囫圇吞棗。那為什麼大人們還是嚴格要求小孩子背誦並默寫全詩,寫錯一個字,老學究就要拿出戒尺打手掌心呢?因為啊,有些詩詞的意境太高不是你一個小毛頭可以讀懂領悟的,只有隨著時間的積累等你慢慢長大,到了喝酒的年齡親自去嘗過以後,才知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到底是不是吹牛了,才知道杜甫城春草木深到底是不是太悲觀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積累,都是我們曾經不理解的用心良苦!厚積薄發的道理--你只需堅持著,等待著,只管耐心的等待著。等著種子長出嫩芽,等著羽翼漸豐搏擊天空。終有一天待你富有詩書氣自華,遇見山,水,花,草,蟲,魚,鳥,獸。遇見金榜題名,遇見他鄉故友,遇見良人。到那時若有與古人相同抑或不同的感受,都儘管紀錄下來,細細思量,並最終創造出獨屬於你的詩詞。哪管他崇古諷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那才是我輩詩人詞人第一等的風流啊!提筆間興之所至,莫名想到幾位小朋友寫的那詩,有些至今任印象深刻,也偶有懷疑這真是小孩子能寫出來的?“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媽媽,水龍頭是不是很傷心啊?不然它為什麼會流淚呢”雖比不得李杜白蘇,倒也餘味綿長。很羨慕能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當然,若是以後能收集陳更等人自創的詩集,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南昌小騷年


當然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能吟,況且選手們經過層層選拔,對詩詞的的深入熟悉已不只入木幾分了

詩詞是語言精華昇華集成,基礎是語言能力與技巧,來自基本語言層次,沒遙不可及的神秘之所,全憑作者意念豐富程度,越百姓代越易得可肯定與流傳,比如有的古詩人就把所作詩詞念給身邊的百姓聽,這個人叫杜甫

為什麼有的人言出如珠璣,有的人就只能臥操臥操,語言本平常,人人用語言交流,但是有的人就能說出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句子來,同樣的有人指著遠處只能那個村,那邊也是一個村,這是花,那是樹,而就有人說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八七座,八九十技花,這就是語言昇華了,魅力也就到了

雖然不知道參加詩詞大會選手詩詞寫作有哪些,寫作水平如何,作品的廣泛播撒被傳領程度,必須知道詩詞作品的流傳受很多方面影響,

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情況是有的,魚籽效應也存在,所以,追問選手水平並不說明什麼,突顯有的人心地不平而已


硃紅傑490


社會發展到今天,詩詞種類甚多便出現亂象!真是不明白現代體詩歌變化真快,曾記八十年代之前,詩與歌都有壓韻,俄時,到了新世紀現代詩都不用韻腳了,甚至還評出了一大批名人詩作,更可笑的是,現代歌詞每一句話內帶著三四個“你我他”,生怕唱出來人家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

說明什麼緣故,這便是中國文化走向蛻變衰變,幾句大白話寫出來便是詩便是歌?真可謂:俗不可耐也!

慶幸央視為恢復推崇傳統文化,舉辦古典《中國詩詞大會》,星星之火,似乎有燎燃之勢……

第一步,發動、喚起大家背誦加理解古典詩詞確實也搞得風聲水起,評出來的會誦詩者彷彿是“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真正讓他們能寫上幾首好詩,恐怕是“夜壺按湯圓,裝得進去而倒不出來”!

自古能詩會詞者“高手在民間”,“駿馬在草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央視此舉只不過是在敲邊鼓,正鼓,難為他們摸不著……


7445079911642鄭越元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從今年大年初一開播,我全部都收看了。對陳更、鄧雅文、陳瀅等選手印象頗深,他們都是熱愛詩詞的年輕人。本季參賽選手覆蓋範圍更廣,其中有空乘人員、工程師、保安、出租車司機、公務員等多個職業。從選手的表現看,我覺得高中階段以上的選手,以他們的詩詞量,都具備自我創作詩詞的水平。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來自孫洙《唐詩三百首序》中的老話,長期受詩詞和中華古典文化薰陶,吟詩傳情達意應該不成問題的。我想這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文化認同,強化國人文化自信的一個很好的舉措吧!


小剛哥說教育


吟詩賦辭者,大多擅於藏情含趣 —— 喜好抑或厭惡某人,溢美抑或鄙夷某事,並不徑直去說,反而似那流經皖浙兩省的新安、富春、錢塘三江,左撇右捺、曲而折之,充滿哲理之審美意趣。

寫詩不難,思辨尤難。只是可惜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編導和嘉賓,興致都在詩詞的思想意義渲染上,輕忽了詩詞的起承轉合之意蘊了。

死記硬背以強化語感,並無不當,缺憾卻在沒人幫助他們,捅破吟詠與創作之間那薄薄一層紙。


聞魯生


中國詩淵源流長……豐富多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結果呢?卻斷章取義……使用格律詩來衡量詩詞標準了?

扼殺啊!!扼殺了中國的詩詞之美!


用戶9635879133446


背誦詩詞和創作詩詞是兩回事。背誦詩詞多不一定會創作好詩詞,但能創作詩詞的一定能背誦很多詩詞。背誦是積累,創作是迸發!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體現了前者的運用能力!


語文迷


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只體會到了人的超強記憶力和反應能力,但沒有創造能力!如果能即席吟出自己的詩詞,這才是真正的詩人!如曹植七步成詩般乃為高才!如只是唱頌古人詩,機器人會比你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