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那些所有选手,除了自己会背诵诗词外,可以自发创造诗词吗?

失魂鱼


述而不作是个传统,不过严格来说,述也是作。对经典的各种注解,大都是自己的见解,更有甚者夹带私货,古人留下的文字并无标点,句读怎么断,全凭后人。

至于背诵,只能算学习的一种方法。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诗人,不属于勤能补拙能搞定的职业。背诵再多和创作还是关系不大。这个可以从小孩身上看出来。

虽然有些诗人,从小也是背诵诗歌开始创作的,这也只能说明他本来有天赋,恰巧又接受了正确的训练。

读诗背诗,和创作诗歌相距甚远。好多看小说的读者都有试着写作的经历,提笔才知道,这个真不是看多了就能写。

类似的事很多,比如听歌的未必会唱歌,对古典音乐了如指掌,却不会演奏的,台上台下,相差甚大。


何茶趣


不请自来

我倒觉得诗词大会上的人应该没人不会写诗。

只要会韵律,够感性。看过的的诗词够多都能写诗。笔者就有体会,笔者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会背的诗词不及大会选手的四分之一也能勉强写几首。但出于对诗词的尊敬一般也不叫我写的那些东西叫诗。

在其次,诗词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记住的,反而只要了解了含义,不故意去背也能记下来。我们都学过外语。有技巧的记忆绝对比死记硬背厉害。同理,诗词大会的选手能做到运用自如也绝对对诗足够了解,才华也足够能成诗。

在其次,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下,即便是文化水平有限,一样能写出诗来。我记得诗词大会上有一位身体不好还没怎么接受过教育的白大姐。就是因为背的诗多,也写出了几百首诗词。

最后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强调要写诗词。我们不是应该对诗词保持敬畏吗?自己写的不是可以流传千古的诗就不拿出来。毕竟我们的眼界和气魄在古人眼里只是笑话。主席应该是近代极少有的以古典诗词出名的诗人了吧,老蒋发动无数人想写诗盖过主席的气势无一成功,也无一发表。再想想我们比起民国时期的文人墨客如何?所以还是好好写我们的近代诗吧~



请勿泄露他人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久病成良医”嘛!背诵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积累的过程,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少不了勤奋和刻苦,甚至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那为什么大人们还是严格要求小孩子背诵并默写全诗,写错一个字,老学究就要拿出戒尺打手掌心呢?因为啊,有些诗词的意境太高不是你一个小毛头可以读懂领悟的,只有随着时间的积累等你慢慢长大,到了喝酒的年龄亲自去尝过以后,才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到底是不是吹牛了,才知道杜甫城春草木深到底是不是太悲观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积累,都是我们曾经不理解的用心良苦!厚积薄发的道理--你只需坚持着,等待着,只管耐心的等待着。等着种子长出嫩芽,等着羽翼渐丰搏击天空。终有一天待你富有诗书气自华,遇见山,水,花,草,虫,鱼,鸟,兽。遇见金榜题名,遇见他乡故友,遇见良人。到那时若有与古人相同抑或不同的感受,都尽管纪录下来,细细思量,并最终创造出独属于你的诗词。哪管他崇古讽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才是我辈诗人词人第一等的风流啊!提笔间兴之所至,莫名想到几位小朋友写的那诗,有些至今任印象深刻,也偶有怀疑这真是小孩子能写出来的?“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妈妈,水龙头是不是很伤心啊?不然它为什么会流泪呢”虽比不得李杜白苏,倒也余味绵长。很羡慕能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当然,若是以后能收集陈更等人自创的诗集,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南昌小骚年


当然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况且选手们经过层层选拔,对诗词的的深入熟悉已不只入木几分了

诗词是语言精华升华集成,基础是语言能力与技巧,来自基本语言层次,没遥不可及的神秘之所,全凭作者意念丰富程度,越百姓代越易得可肯定与流传,比如有的古诗人就把所作诗词念给身边的百姓听,这个人叫杜甫

为什么有的人言出如珠玑,有的人就只能卧操卧操,语言本平常,人人用语言交流,但是有的人就能说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句子来,同样的有人指着远处只能那个村,那边也是一个村,这是花,那是树,而就有人说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八七座,八九十技花,这就是语言升华了,魅力也就到了

虽然不知道参加诗词大会选手诗词写作有哪些,写作水平如何,作品的广泛播撒被传领程度,必须知道诗词作品的流传受很多方面影响,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况是有的,鱼籽效应也存在,所以,追问选手水平并不说明什么,突显有的人心地不平而已


朱红杰490


社会发展到今天,诗词种类甚多便出现乱象!真是不明白现代体诗歌变化真快,曾记八十年代之前,诗与歌都有压韵,俄时,到了新世纪现代诗都不用韵脚了,甚至还评出了一大批名人诗作,更可笑的是,现代歌词每一句话内带着三四个“你我他”,生怕唱出来人家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

说明什么缘故,这便是中国文化走向蜕变衰变,几句大白话写出来便是诗便是歌?真可谓:俗不可耐也!

庆幸央视为恢复推崇传统文化,举办古典《中国诗词大会》,星星之火,似乎有燎燃之势……

第一步,发动、唤起大家背诵加理解古典诗词确实也搞得风声水起,评出来的会诵诗者仿佛是“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真正让他们能写上几首好诗,恐怕是“夜壶按汤圆,装得进去而倒不出来”!

自古能诗会词者“高手在民间”,“骏马在草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央视此举只不过是在敲边鼓,正鼓,难为他们摸不着……


7445079911642郑越元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从今年大年初一开播,我全部都收看了。对陈更、邓雅文、陈滢等选手印象颇深,他们都是热爱诗词的年轻人。本季参赛选手覆盖范围更广,其中有空乘人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公务员等多个职业。从选手的表现看,我觉得高中阶段以上的选手,以他们的诗词量,都具备自我创作诗词的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来自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中的老话,长期受诗词和中华古典文化熏陶,吟诗传情达意应该不成问题的。我想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认同,强化国人文化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吧!


小刚哥说教育


吟诗赋辞者,大多擅于藏情含趣 —— 喜好抑或厌恶某人,溢美抑或鄙夷某事,并不径直去说,反而似那流经皖浙两省的新安、富春、钱塘三江,左撇右捺、曲而折之,充满哲理之审美意趣。

写诗不难,思辨尤难。只是可惜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编导和嘉宾,兴致都在诗词的思想意义渲染上,轻忽了诗词的起承转合之意蕴了。

死记硬背以强化语感,并无不当,缺憾却在没人帮助他们,捅破吟咏与创作之间那薄薄一层纸。


闻鲁生


中国诗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结果呢?却断章取义……使用格律诗来衡量诗词标准了?

扼杀啊!!扼杀了中国的诗词之美!


用户9635879133446


背诵诗词和创作诗词是两回事。背诵诗词多不一定会创作好诗词,但能创作诗词的一定能背诵很多诗词。背诵是积累,创作是迸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体现了前者的运用能力!


语文迷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只体会到了人的超强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但没有创造能力!如果能即席吟出自己的诗词,这才是真正的诗人!如曹植七步成诗般乃为高才!如只是唱颂古人诗,机器人会比你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