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胤禵质问雍正帝纂位,为何老十三胤祥无语?

纳兰谈史


电视剧里的胤禵,一直都迷之自信,坚信皇位是传给自己的。这个根源就来自康熙的不表态和老八胤禩的瞎猜。因为自从康熙二度废太子后,他就不再立太子,对阿哥们也都是公平对待。这就给了儿子们一种错觉:谁受皇阿玛的重用,谁就是康熙默认的皇位继承人。

七年后,机会来了。准噶尔突袭西藏,西北危急。之前讨伐准噶尔,都是康熙亲征,可现如今康熙年事已高,不能亲征了。朝廷需要指派一个阿哥代替康熙出征,而这个被选中的阿哥很有可能就是康熙默认的继承人。

不仅八阿哥是这么认为的,老十四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连雍正也是这么认为的。阿哥们都认为十几万大军在手,皇位还能溜了?

为了争这个大将军王,胤禵跟八阿哥先来了个明争暗斗。老八假惺惺的说,这个大将军王王非十四弟莫属,其实这就是给胤禵挖坑。胤禵当然也不是吃素的,说了一通连他自己都不信的鬼话,把所有人都忽悠了。

老十四说:八哥,无论年资还是德望,十四弟都不能及你一分。你若是疑我,我愿歃血为盟以明心志!你说自己失去了皇阿玛的圣心,我看也不见得。皇阿玛几翻几覆地挫磨你。焉知不是在空乏你身心,历练你心志,好敢心将这万几重把交与家?不然为什么一边对你大加申斥,却仍然保留你的亲王?他老人家明知我是你的一党,为什么将兵部交给我?又囚禁了会带兵的十三阿哥?因此,我敢断定,皇阿玛重用我,也是为了给你立一个擎天保驾之臣!



胤禵这一通鬼话,老八当然是不信的。但是信不信也由不得他。毕竟谁让大将军王,他说了不算。所以,大将军王他让给胤禵,而自己则主抓京城的兵权。比如步军统领衙门、丰台大营,只要抓住了京城的兵权,胤禵在外面掀不起什么风浪。

另一边,雍正在邬思道的开导下,也明白了大将军王不算什么。关键是要抓住财政大权,制约胤禵。所以,才会有安排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安排李卫担任陕西粮道。用此二人,直接制约胤禵的十几万大军。

雍正和老八都是明白人,争不到大将军王也没关系。皇位这种东西,靠老皇上的默认是很天真的想法,关键要看政治手腕。问题是胤禵身边没有谋士,没有高人给他指点迷津。这就导致,他仍然迷之自信——谁是大将军王,谁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这种一根筋式的政治头脑,怎么可能玩的过雍正和老八这种政坛老油条呢?

康熙驾崩后,雍正下令九门封锁!京城内与城外的往来一律要受监视。因此导致八爷党和胤禵的书信往来被中断,远在西北的胤禵并不知道京城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说实话,雍正的作法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皇位更替是很微妙的,新皇帝为了稳定政局,临时戒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难道老八登基他就不戒严了?不戒严的皇帝,那都是脑子缺根筋的人,俗称傻子。巧的是,胤禵就是这种脑筋转不过来的人,他就是笃定的认为:雍正下令京城九门戒严、李卫扣压大军的粮草、年羹尧派绿营兵尾随、图里琛跟随自己,这就是雍正心虚。

其实谁当皇帝都这样,让老八继位,照样会盯防胤禵,夺了他的兵权。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胤禵回京后,大闹先帝灵堂,因为他觉得自己输得不服气。雍正给他派差事,他也不干。毕竟是当过大将军王的人,小差事瞧不上。要么当皇帝,要么入军机,最次也是重新回去当大将军王。别的事都太小,入不了法眼。雍正最后罚他到东陵去守陵,这一下更是把他的火给勾起来了。

当老十三去看望他时,胤禵很直接了当的说了一句:是抨到菜市口问斩,还是就在这儿喝毒酒?杀年羹尧派的是李卫。蒙雍正看得起,我这儿总算派了一个铁帽子亲王。老十三,我现在就大声说道告诉你,如果旨意是把我押回西市口问斩,我这会儿立刻叩头谢恩奉诏;要是用毒酒灌我,我这就把这里的太监宫女全都叫来,当众饮酒。若是皱一皱眉头,我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老十三都懵逼了。胤禵这么胡咧咧,有他的理由。当时年羹尧刚刚被赐死,很多人都在发感慨,兔死狐悲,鸟尽弓藏,雍正这个皇帝太腹黑。可是老十三没有这么想,他只是觉得自己被圈禁十年,胤禵也被幽五年,哥俩已经有十五年没见面说话了。一方面,毕竟大家是亲兄弟,十五年了,也该交交心了;另一方面,胤禵是雍正的亲弟弟,他是最有义务出山,帮助雍正的人。


胤禵接着对他埋怨,自己也当过大将军王,不是哪家的奴才,雍正凭这么囚禁我?雍正要杀就杀,我要是皱一下眉头,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老十三听了这话,感觉想笑。你才囚禁了几年啊?有我的十年多?大丈夫赢得起,也要输得起。瞧你现在这副样子,像个大丈大吗?亏你张口闭口是爱新觉罗的子孙。爱新觉罗的子孙哪有这么不顾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的?

老十三说的这话,原本是英雄相激常用的一种套路。可是胤禵偏偏就是一个有英雄气魄,还有小人心眼的人。听到这里话,顿时旧怨新仇一齐涌来。又拿出了当年质问图里琛的话来套老十三。说:你现在当着皇阿玛的陵寝,你回答我!当初皇阿玛究竟是把大位传给谁?

胤祥一震,当即大声答道:当然是传给当今皇上!

胤禵又来劲了,大笑笑到:既然皇阿玛是名正言顺的把大位传给他,你为什么要赶到丰台大营夺权兵变?雍正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布署年羹尧暗中断我的粮草解我的兵权?不错,我蠃得起,也输得起,但这样子输给你们,我至死不服!

面对这样的胤禵,已经有一点走火入魔,找不准自己定位的胤禟。老十三沉默了,他沉默不是无言以对,而是不想再说任何的话。

这一方面:雍正确实是合法继位。有先帝爷的遗诏作证,胤祥自己也听到了,还能有假?连老八、老九、老十不想承认,也都认账了,转而支持弘时。胤禵如果不信,胤祥跟他说说再多也没有用,他就是一根筋的人。

第二方面:就算雍正不是合法继位,他现在也已然是皇帝了,大权在握。而且正在推行朝廷的新政,阻力很大。各方面都需要用人,连自己这个快死的人也在操心。胤禵居然还在为皇位的问题在怄气,太不可理喻了。

第三方面:夺兵权这种事,不是很正常的行为吗?如果兵权不重要,那你胤禵为什么要苦心积虑的当大将军王?况且本身就是八爷党先抢的兵权,准备造反用的。老十三只是抢回来了而已,顶多算权斗,谈不上卑鄙。

最后老十三的沉默,其实就是不想跟胤禵说说话了。老十三是侠气之人,拿的起放的下。你胤禵小肚鸡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雍正都做了好几年的皇帝了,你不服能怎样?到底是国家大,爱新觉罗的基业大,还是你胤禵跟雍正之间的私人恩怨大?我把你当英雄好汉,结果没想到是这么一种人,算我看走眼了。

沉默就是鄙视,也是无奈……

PS:以上内容仅以《雍正王朝》电视剧作为依据,历史党和原著党切勿乱入。


Mer86


先看剧情回顾,老十三身染重病自知精力不济,而放眼望去能够替雍正掌管兵权还又能让雍正放心,还有这方面能力又能服众的只有雍正的亲兄弟曾做过大将军王的胤禵了。其实在雍正心里能掌兵权的只有老十三一人,若不是老十三病重和极力推荐,雍正是不会在“瘸子里面选将军”的。

再看胤禵对老十三的质问。康熙临终前究竟把大位传给谁了?雍正既是光明正大继位,为何匆忙夺他西北军权?

第一个质问。《雍正王朝》剧情里说的很明确了,康熙临终是将大位传给雍正的。第二个质问。大家都明白,不论谁当皇帝,谁也会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雍正不马上夺了你的兵权,难道还要等着你率兵来刺王杀驾不成?雍正继位对胤禵的处置算是好的了(只剥夺了兵权而已),恐怕换了老八继位,胤禵还活不活都难说。

其实,这两个质问完全是胤禵无中生有,还是康熙临终说的那句话贴切“十四阿哥心胸狭窄”,说白了就是胤禵心眼太小,输不起!

再说老十三为何对胤禵的质问不做回答。为什么呢?有两点可能:

一是,此时的老十三已经勘透世事,他已不是当初风风火火做事不计后果的拼命十三郎。不是他无法回答,而是作为雍正的臣子他不能回答。因为胤禵所提的质疑是对康熙和雍正的大不敬,对于这种本身就大逆不道的问题,置之不理都不大合适,答了更是错上加错,试问老十三该如何回答!

二是,胤禵的这两个质问让老十三对他这个人彻底绝望了,彻底失去信心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回答,只是临走前撂下一句话“十多年了,何苦啊

在小编来看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以《雍正王朝》剧情看,一句话,放眼雍正一朝,还有十三爷怕的事吗?


琅琊混剪手


第149期总680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皇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皇帝,这是历史记载的真实资料。

可是在“九王夺嫡”中还有一位让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人物,那就是雍正皇帝的亲弟弟皇十四子“胤禵”,这是在雍正帝继位后引起了历史学家,包括文史作品,对皇十四阿哥胤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么经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艺术加工又有了新的看点;由于十四阿哥胤禵对雍正皇帝登基的质疑和与“八爷党”的千丝万缕联系,被雍正皇帝“贬”,或者叫“看管”到先帝爷康熙帝的景陵看守陵墓。

可能是雍正皇帝想到了康熙皇帝的临终遗嘱“善待你的兄弟”这句话的关系,或者考虑到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想给老十四胤禵一条生路,特派最得力的十三阿哥胤祥来到了景陵劝说这位曾经的大将军王胤禵回心转意,不要与“八爷党”勾搭连环,回京为朝廷效力!



【老十三胤祥劝说老十四胤禵】

这位号称俠王的十三阿哥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继续分析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细节;从十三阿哥胤祥的表情看,他的身体已经勉强支持,有历史记载;十三阿哥胤祥是在雍正八年夏季五月份去世的,那么就是说十四阿哥胤禵在雍正八年以前一直在先帝圣祖仁皇帝的景陵被看管。

那么这次十三阿哥胤祥的到来劝说老十四胤禵是否有效果呢?电视剧《雍正王朝》是这样演绎的:十四阿哥胤禵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到来并不买账,直接提出了三个问题让老十三胤祥非常尴尬。

【老十四胤禵问的非常尖锐】

此刻的雍正皇帝已经执政起码有六至八年的时间了,十四阿哥胤禵还在继续提这个当初他出征“大将军王”时的情景,还是念念不忘八爷党的党首“八阿哥胤禩”对他说的:谁当了大将军王,谁就是皇位的继承人的说法,不能释怀。

胤禵问:皇阿玛当初究竟把大位传给谁?当这个问题问到十三阿哥胤祥的时候,这让胤祥非常为难,有气无力的说道:当然是当今皇上,雍正帝了!

这样的回答一定不能让十四阿哥胤禵满意,但是事实的确如此,没其它答案。

【老十四胤禵问第二个事】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发生了罗卜藏丹曾的叛乱,朝廷派去剿匪的传尔丹带领六万大军被罗卜藏丹曾给打了个全军覆没,所以康熙皇帝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前去西北大营做蠢,因为当时太子位空着,所以包括八阿哥胤禩在内的朝廷上下一致判断只有这位大将军王才是皇位的继承人。

仗是打赢了,可是偏偏在关键时刻由年羹尧控制着粮草,所以十四阿哥胤禵这个仗是否打赢,关键在于年羹尧的粮草供应。

还有重要的一条:在康熙皇帝病危,甚至是康熙皇帝驾崩,十四阿哥胤禵想回京是过不去作为陕甘总督年羹尧这道关卡的,老十三无法回答。

因为当初作为“雍亲王”的四哥胤禛为了“夺嫡”成功,早就与邬思道这样设计的,老十三胤祥能说吗?

【老十四胤禵问第三个事】

对于十四阿哥胤禵第三个问题让十三阿哥胤祥无语了,因为在康熙皇帝驾崩的那天晚上的确是十三阿哥胤祥带着十七弟去的丰台大营,既然是帮助雍正夺嫡,必然要帮助雍正皇帝控制军队。

十四阿哥胤禵问的这三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是老十三胤祥能够回答的,所以最后老十三阿哥胤祥只能无可奈何的说道:都是几年的事了,何必呢!

看来这个皇帝位置真的让人眼红,而且是不顾生死,就是亲兄弟也要挣个你死我活,那怪康熙皇帝在世的时候怕儿子们夺权。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


老十三不说话,不代表他默认雍正篡位,被人戳穿以至无话可说,我想他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无奈。

这种无奈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当时雍正继位时,老十四远在西北,他其实并不了解京城的形势,只是通过后来年羹尧断他粮草,之后又被图里琛带离西北入京奔丧这件事来推断雍正极有可能是篡位。最关键的是,老十四认定皇位肯定是他的,于是更坚定了这种偏执的猜测。对于这种偏执,老十三深知解释是没用的,只能越描越黑,所以表示无奈,不如不说。

第二,就因为这么一个皇位,骨肉兄弟们自相残杀至如此地步,且已时隔数年,大家却仍如此记仇。老十三向来光明磊落,年轻时甚至当着康熙的面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如今多时过境迁,老十三看惯世事,收敛锋芒,自然出言谨慎,于是千言万语只化作了一句话:

这么多年了,何必呢?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康熙老爷子对诸皇子的评价果然一针见血。他曾这这样评价老十四胤禵道:

十四阿哥嘛,这些年整军经武很见成效,但他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用于治军尚可,用于治国则必然坏事。

雍正虽颇多猜忌,但仍旧愿意为了国家而尽弃前嫌,做了退让,力邀老十四出山。老十三一路颠簸去请胤禵,面对他的质疑和冷嘲热讽并不动怒,依旧是苦口婆心劝说,诚意不可谓不足。但老十四仍是冥顽不化,一门心思认定皇位属他,雍正必是篡位,不愿出来。



如此看来,胤禵还真是胸襟狭小。


达摩说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于畅春园驾崩,先是口头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又明诏藏于正大光明匾后面,待得隆科多宣读诏书之后,一切才尘埃落定,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

由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的拼死抵赖、不予承认一直宣称康熙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胤禵回京奔丧,大闹康熙灵堂,使雍正很是难堪,随即打发十四阿哥胤禵去为康熙守陵。

其实十四阿哥误会康熙传位于他,也不难理解,由于西北罗布藏丹增叛乱,康熙年老无法御驾亲征,随即指派一名皇子代为征讨,是为大将军王,最后由十四阿哥替父出征,十四阿哥以为康熙心里的继承人是他,不然不会把大将军王给他,所以误会加深。其实如果康熙真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也就不会在康熙自知身体已然不行的情况下把胤禵弄到西北千里之外,更让年羹尧担任掌握西北大军命脉的陕甘总督的位子,可惜胤禵不懂,以为传位于他,只不过自己不在京城被雍正近水楼台先得月夺了去。

年羹尧被雍正贬为杭州将军后,西北无人做镇,十三阿哥胤祥力劝雍正把十四阿哥胤禵放出来,为国效力,雍正看在亲兄弟的份上,就答应了十三爷。



老十三到了景陵之后,胤禵误会更深,以为雍正派老十三来杀他的,待老十三说明缘由之后,又接连发问。

“阿玛当初到底把皇位传给谁的?”

“你为什么赶到丰台大营夺兵权?”

“雍正为什么派年羹尧断我粮草,夺我兵权?”



说白了就是说雍正的皇位来的不光明正大,是靠篡权夺位争取来的,而且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给夺了去。

其实在剧中第一个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老十三已经明确回答了传皇位于四哥雍正,只是此时十四阿哥胤禵误会很深,不愿意相信而已。康熙临终前就曾说过,胤禵心胸狭窄,带兵打仗尚还可以,为人君则不可。后面的的问题老十三胤祥看到十四阿哥胤禵已然误会很深,即使说了也白说,胤禵跟本不听,再加上老十三胤祥此刻身体完全硬撑着,所以也懒的去说,明知不可为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而且心里已然对十四阿哥胤禵失望之极,老十三是带着大义来的,是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来劝胤禵,胤禵已然不顾,所以老十三心里更多的是无奈,所以只能什么都不说了。


慕山曦侃史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去世,雍正继位这段演绎的扑朔迷离。在历史上对这件事情也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雍正合法继承了帝位,第二种说法是雍正矫诏,联合隆科多偷换了康熙遗诏。这两种说法在电视剧中也巧妙的演绎了出来。

皇十四子胤禵在任西北大将军王时,就有脱离八爷党自立门户之意。后康熙驾崩,胤禵回京奔丧,半路上却得到雍正圣旨,让他暂住京外,改日吊唁,这就让胤禵起了疑心,才有了后来的大闹灵柩的事。再加上后来八爷党兴风作浪,四处散播流言,更加让胤禵觉得自己才是真的皇位继承人。

雍正继位后,几次让胤禵出来办事,胤禵都拒绝了,直接被罚去看先帝陵。后来,胤祥出马,想以兄弟之情劝说胤禵出来做事,不想胤禵毫不领情,把胤祥气的吐血。胤禵当面质问雍正帝位的合法性,胤祥一时语塞。

一者,康熙传位给雍正时,胤祥不在现场(圈禁宗人府),具体情况不了解,无法解释。二者,胤禵从一开始就认定雍正的帝位来的不正,胤祥一直是雍正的死忠,就算解释了胤禵也不会相信,反而会认为胤祥在替雍正掩饰,徒劳无益,还不如不说的好。


雪颖


老十三的无语,并不是说明其心虚,心里更多的是无奈,无奈到了这个时候老十四还在纠结皇位的归属。也多少有些心疼。心疼他四哥整日励精图治却不被自己的亲兄弟所体谅。

说实话,从剧中来看,老十三还真不知道皇位是否是真的传给了老四。毕竟康熙关了他近二十年的禁闭,他得到的消息也都是老四传达给他的,等到他再赶去丰台大营的时候,老四已经登上了皇位。

但是,老十三却对康熙传位于老四这件事情深信不疑。因为他敬重老四,敬重老四一心为国,没有一点私心。他也相信康熙是一位明君,能够为大清国选择一位明主,也相信邬先生的判断不会错。

因此在多年之后,老十四问皇位的问题时,老十三才会沉默。

再者,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新政背负着太大的压力。贵族逼他,朝中重臣逼他,甚至连地方上的官僚也在逼他,他是顶着万夫所指的骂名踽踽独行。

不光如此,年羹尧还在背后戳他刀子。他这个时候真的是被人架在火上烤。老十三也看出来了,因此他希望老十四能够出面帮雍正一把,可惜老十四并不领情,反而是为了皇位喋喋不休。

再者,老四和老十四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老十三不解为什么老十四就一心做了八爷党的成员。

当初你不明白,可是雍正继位之后,那送死鹰的事情就没有所耳闻么?还在帮着八爷拆皇帝的后台。

老十三的沉默,一方面是心疼他四哥,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十四弟,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然了,这只是小说中的剧情,真正的历史,恐怕没有这么多侠骨柔情。


月晓YB


只说剧,不谈史。

《雍正王朝》中,面对胤禵咄咄逼人的质问雍正篡位,胤祥之所以闭口不言,在我看来并非是因为胤祥拙于言辞,而只是适时得体的沉默。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回答,更为高明的回答。

回顾剧情,不难看出雍正登基,的确是康熙临终前的圣命。尽管此前他的确是有篡位的打算和准备,可事实上并没有付诸实施。从太子胤礽被废,储位虚悬,皇位的继承问题,一直就是个谜,再加上康熙对未来继承人的保护心理,满朝文武对此讳莫如深,更是使这件事显得越发的神秘难测了。这一切直到雍正登上帝位,方才突然水落石出。别说是自以为颇得帝宠的胤禵疑神疑鬼了,就是下面的一应大臣们,又有几个不是疑云满腹,雍正自己不都还两手准备呢嘛。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权不仅是不容对抗的,更是不容置疑的。大局既定的情况下,不知韬光养晦的胤禵还能问出这样的蠢话,就是在自取其辱,也是取死之道。这个时候老十三胤祥的无语就很有意思了。

去回答一个愚蠢问题的人,本身就代表着弱智。当被人问是不是要脸的时候,无论回答要,还是不要,都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他,只当被疯狗咬了。蹲下来跟狗讲理,还是回咬一口,都不是智者所为。不屑置辩,是对这种事最好的回应。

再来说雍正的皇位之谜,这不是一件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即便胤祥说了,他也多半不会相信。更何况传位之时,胤祥并不在场。在场人的话他都不信(除了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的八爷党),他又怎么会相信素来和雍正交好的胤祥。所以,不管胤祥怎么解释,都只会越描越黑。

还有一层关系,胤禵才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有道是疏不间亲,再怎么说在这三个人里,胤祥也只是个外人,一个外人是不好插手人家亲弟兄两个人的事的。

画蛇添足,最后再说一点。胤祥对雍正帝位的来路,就那么深信不疑吗?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他难道就不想知道这些秘密吗?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有不同意见,欢迎转发讨论。


把酒共东风


十四阿哥胤禵和雍正皇帝是一母所生,但是两个人从小一个跟着母亲长大,一个跟着皇后佟佳氏长大,两个人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皇后对胤禛在以后夺嫡的影响,显然不是雍正的母亲,康熙的一个妃子能比的。因为这种成长的落差,胤禵对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存在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胤禵只有站在雍正的对立面,自己登上皇位得概率才能提高。当他从外地赶回来,得知康熙皇帝把皇位传给雍正的时候,内心非常的不满意,对自己的哥哥夺走皇位极其的愤恨。在《雍正王朝》电视剧里胤禵大声的质问雍正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糟糕的心情。

十三胤祥是个侠义之人,重情重义,不喜欢兄弟们自相残杀,无论谁当上皇帝他都没有太多的不满。看到胤禵质问同父同母的哥哥雍正,内心对胤禵的自私,不顾全大局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和失望,还有无话可说。


张大的看球世界


因为当初作为“雍亲王”的四阿哥胤禛为了“夺嫡”成功,跟邬思道一起密谋设计的。老十三胤祥是雍正的最得力兄弟,他肯定知道内幕。当老十四胤禵质问雍正篡位时,老十三能告诉老十四胤禵吗?肯定无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