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十二月作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春节,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

腊月二十三

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汉族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神,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一般在二十三深夜,供灶君的供品有羹汤灶饭,糖瓜糖饼(嘴上摸糖,上天说好话),饲神马的有香糟炒豆和清水盂(吃饱喝足,送灶王爷上天述职)。全家男子罗拜,全家祭毕,将神像揭下,同神马、千张元宝等一起焚之,即"灶王爷上天了"。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腊月二十四

又称"扫尘日"。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又名"扫尘、打埃尘、除残、除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汉族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腊月二十五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作购置年货等春节前的准备,这天因各地民族和风俗传统不同,所以各自的庆祝活动和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像中国民间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传统活动。(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家做豆腐,可惜现在再也不做了。)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腊月二十六

民谚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主要指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这一天家家"炖大肉",农村家家户户有土炕,从上午开始洗猪下货,下午下锅煮(家乡特别出名的烧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即使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猪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这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吃着吃着,年味也渐渐浓了。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腊月二十七,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过年的前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远远望去,满满的年味。腊月二十八

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也是整理个人卫生的时间,这时澡堂人山人海,为的是除去一年的晦气,好迎接来年的新春。当然了不要忘了理发,老家那称正月理发去旧不吉利。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腊月二十九

民谚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二十九 ,蒸馒头"。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除夕,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现在条件好了,面食都是当天做好,所以二十九很少在需要做面食。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年三十儿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迎祖、接神、辞岁、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当然了还有儿时最爱的压岁钱,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

腊月到,年味浓,过小年,迎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