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代朝代元宵節飲酒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區別於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而言的。

元宵節源於西漢時期。相傳漢惠帝駕崩後,高祖遺孀呂后擅政專政,外戚當道,朝政混亂。公元前180年正月十五,高祖舊臣周勃、陳平乘呂后病亡之機一舉翦滅曾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的呂氏家族,擁戴劉恆為文帝。漢文帝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欽定此日為元宵節。
歷代朝代元宵節飲酒習俗

漢文帝當政期間,國泰民安,政通人和,元宵節成為人們表達自己歡愉的日子,越來越熱鬧,到漢武帝時,定於元宵節這天設壇祭祀太一神,儀式非常隆重,據洪邁《容齋隨筆》記載“漢家祀太一,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官方祭祀太一,民間則祠門戶,以酒脯飲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可見其規模盛況空前,當時既有祭祀,必設酒肉,祭祀期間人們便可一品飲福,於是漸漸地,元宵也成為縱酒娛樂的日子。
歷代朝代元宵節飲酒習俗

到初唐之時,已經有了元宵夜相聚宴飲的習俗。這一天,只見火樹銀花,美酒佳餚,歌舞絲竹,熱鬧非凡。荊楚一帶,更是門上插柳,並按柳枝所指的方向祭奠酒肉。而“都下士女每至正月半後,各乘車跨馬供帳於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

由於宋代奢靡之風的盛行,宋代的這一傳統節日被那些士大夫們發揮得淋漓盡致,元宵節在時間上還延長了五天,而且各種酒宴更是大大地超過唐代,加之焰火、燈謎等花樣,可謂盛況空前,從這一面夜可看出當時世風的奢華。從這時起,“元宵節”又有了一個有趣的別稱——“燈節”。

到了明代,元宵節則延長到了十天,朝廷還特許給百官賜假,以歡度佳節。酒樓歌館成為觀燈者的落腳聚會之處,買賣興旺。
歷代朝代元宵節飲酒習俗

清代元宵節又改為五天,從正月十三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均為燈節,並且正月十五那天還被定為“正燈”。每到燈節,內廷筵宴,放焰火,市井張燈結綵,只見街市上萬人空巷,遊人如織,熱鬧無比。據記載,元宵節時“五夜笙歌,六街轎馬,香車錦轡,爭看仕女遊春;玉甩金貂,不禁王孫換酒。”在這張燈結綵、隆重無比的節日裡,不僅街市上的各家酒肆裡酒客雲集,生意興隆,黎民百姓家也多設宴以慶佳節,晚餐,家家團聚在一起,品嚐美酒佳餚,食用糯米粉做的湯糰或水餃,這些都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