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美國政府一次“教條主義”式的失敗援助——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對外災難援助辦公室(OFD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災難援助機構之一,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OFDA負責人奧利弗-奧利-戴維斯比大多數人都更清楚這一點。

在1985年9月19日清晨7時19分,墨西哥西南岸外太平洋底發生8.1級強震,震波在2分鐘後抵達墨西哥城。僅僅90秒後,市中心30%的建築物便化為瓦礫。無數巨大的煙柱拔地而起,晴朗的天空頓時揚起陣陣灰黃色的塵霧。

美國政府一次“教條主義”式的失敗援助——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

地震時的墨西哥城區

這次大地震的震級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受震面積之大,損失之慘重,都是墨西哥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在19日發生8.1級地震後,20日又發生6.5級地震,之後又出現38次5.5級~3.8級的持續餘震。

美國政府一次“教條主義”式的失敗援助——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最悲慘的一天

在這場大地震中,受災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約8000棟建築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7000多人死亡,1.1萬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40億美元。

美國政府一次“教條主義”式的失敗援助——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

地震波示意圖

美國OFDA進入墨西哥救援

在鄰國墨西哥發生大地震後,自詡為“地球城管”的美國政府開始援助墨西哥政府。在白宮的批示下,OFDA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美國軍方和幾個志願組織展開合作,向墨西哥城提供援助

以下為當時參與墨西哥大地震救援中OFDA工作人員奧利弗-戴維斯的回憶錄

“事實證明,當時OFDA與美國其他機構總共才組建出了一個147人團隊,而且其中沒有管理人員。”

一、花費鉅額資金購買直升機

剛開始我們不知道墨西哥政府需要什麼,在收到許多請求後。我們發現其中之一是需要用於滅火的直升機,在尋求了林業局的幫助下,我們購買了可以噴灑阻燃劑的直升機。但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把直升機送往墨西哥城,在軍方的幫助下,我們又購買了一架巨大的軍用飛機,裝上一些直升飛機送往墨西哥城。然而這是一次失敗的物資援助,因為當所有直升機到達墨西哥城時,我們發現沒有任何火災。

二、派出救援人員,但沒有人懂西班牙語

當時美國搜救協會(Nasar)不停的打電話給我們,請求我們幫助他們去往墨西哥城開展救援行動。在與這個非營利國家組織的管理人員進行會面後,我們派出一組地鐵消防局人員和他們一起前往墨西哥城,用來救援被掩埋在地下的人。結果到達墨西哥城後,他們才發現救援團隊中沒有人懂西班牙語(作為曾經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官方語言)。當救援人員回國時,他們嚴厲的說:“你們讓我們去那裡,沒有設備,沒有協議,沒有醫療保健,沒有緊急情況。雖然我們是志願者,但你們也不能再這樣專業的組織救災行動了。”

三、一次“惡搞”的援助提議

由於人員短缺,我們不得不兩人輪班進行工作。每人工作12個小時,但在輪班時我們有1個小時的重疊。有一次夜班快下班時,我接到了德克薩斯州的一個援助電話,他在電話中聲稱他們有很多設備要捐助給墨西哥。當我下班時,我將這份援助提議轉交給我的接班人,並讓他查看這些物資是否合法,如果是合法的,就用國防部的飛機轉移。當晚上我回來上班時,國防部打電話過來問我物資在哪裡?他們派出了5架C-5A飛機(當時美國空軍最大的運輸機),然後沒有發現需要轉運的物資。事後,我的同事表示,他以為我已經核查過了,於是他直接向國防部請求派機。而且援助人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當時他喝醉了。

雖然OFDA對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的反應是迅速的,但往往沒有明確的目標。雖然我們精力充沛的按照執行手冊應對和處理困難,但這仍然是一次“艱難的經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