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裡常見的馬齒莧,怎麼做好吃呢?

農友君


馬齒莧又叫長壽菜,昨天剛剛從農村老家回來,在農村,房前屋後遍地都是馬齒莧。

且不說它有什麼特別的功效,就挖野菜這件事兒本身就充滿樂趣,輕鬆敲開童年記憶大門,小時候經常把它撅斷掛在耳朵上玩,再說這入口滑溜溜的口感與日常食材大有不同,還廉價到根本不用花錢去買。

在老家待的這幾天,嘗試了不通做法的馬齒莧,營養師帶你吃,接下來跟大家一一分享一下。

涼拌馬齒莧

挑選一些鮮嫩未開花的馬齒莧,去根洗淨,沸水中焯燙一下,自然放涼,瀝水,放入蒜末,香油,適量鹽、醬油拌勻即可,糖、醋可依個人口味添加。

蒜蓉馬齒莧

去根洗淨,用熱水燙一下瀝乾,熱鍋放少量油,油溫稍熱時放入一半蒜末炒出香味,倒入馬齒莧翻炒,臨出鍋一次放入另一半蒜末和少許鹽。

馬齒莧蛋花湯

選取較嫩的馬齒莧,去根洗淨,切成3釐米左右的段,清水燒開加入調料,少許醬油、少許胡椒粉,加入水澱粉直到得到想要的濃稠度,加入馬齒菜稍煮,淋入打好的雞蛋,迅速攪開,出鍋加適量鹽,淋入香油,蔥花。

大家可能有發現,以上幾種做法都好清淡啊,沒錯,對於野菜、綠葉菜,我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吃法,可以與其他稍重口味的菜搭配,比如紅燒排骨,這樣有葷有素,還能起到解膩的作用,即營養又適口。

馬齒莧是一味中藥材,有一定的食療藥用價值,從營養成分上看,馬齒莧的總維生素A,礦物質鈣比較突出,鈣含量達到每100克含有85毫克鈣,在蔬菜中屬於較高的含鈣量了,日常食用,就把它當做一種野菜就好了,也不必盲目追捧。


作者 王晶 註冊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國家三級公共營養師 更對靠譜營養科普,歡迎關注【營養百事通】


營養百事通


這個我要答!


我在老家經常見過,而且我對它的印象實在是深刻,深刻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有多好吃(其實也有好吃的成分),而是因為每次我被我媽(強迫的)拉到田裡幹活時,我就想到我媽跟我說過有關於這個植物的故事,以至於我對它的唯一印象就是——后羿射日,最後一個太陽為了保命躲在了這個植物的後面!


那時候我年少無知,真的就信了,信我媽說的,為什麼這個植物就算連根拔起也不會被曬的枯萎,那是因為太陽公公知道這個菜是它的救命恩人。

好吧,原諒我的年少無知,現在我們迴歸正題,馬齒莧到底該怎麼吃!

再說做法之前,我特意找了一下馬齒莧的功效,書上是這麼說的,《滇南本草》中記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

在我們家那邊,它的名字叫做螞蟻菜,記憶裡吃過好幾次,每次都是我媽做的,有不同的做法,一種是經過太陽釀曬之後,洗洗乾淨和雞蛋炒,加鹽調味很簡單。


當然,也可以搭配其他食物,比如說,肉沫、辣椒之類的。


還有一種就是不釀曬,直接從地裡採摘回來,清洗乾淨後,先把馬齒莧焯水,然後淋上香油、生抽、香醋調好的蒜泥,撒上炒熟的白芝麻即可,喜歡辣的可以加入辣椒油,也很不錯喔!


這兩種做法,是我媽經常做的,非常的簡單也不費時間,其實炒雞蛋什麼的,也不用特意曬,選擇淖水一樣能去掉馬齒莧的澀味。


我還聽過一種做法就是蒸著吃,跟蒸槐花飯一樣。把洗乾淨的馬齒莧切碎然後撒上面粉,上蒸籠蒸,蒸好後拌上調料,香醋香油,蒜泥,口味重的放生抽和辣椒,灑在蒸好的馬齒莧上,一樣的美味。


我很喜歡加入辣椒油的吃法,因為如果是素吃的話,總感覺馬齒莧的味道怪怪的,但是這也沒什麼關係,因為它的保健價值高,那就夠了。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本回答來源於東家Su,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家APP


馬齒莧在我們安徽的長江流域生長的非常的廣泛,一般田間地頭到處都是這種野生植物。馬齒莧既是一種中藥材,也是一種野菜,具有一定的藥用、食用價值。

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馬齒莧可以做涼拌之類的菜式食用,不過老實說,用新鮮的馬齒莧做出來的才味道真的不怎麼樣,因為會有一股很濃重的藥材混合著青草的味道,很不好吃。在我老家哪裡,一般都是把這種野菜做成乾菜來食用,味道非常的棒。

小時候,我家是菜農,在家裡的菜地裡經常會看見馬齒莧,每次鋤草的時候也會鋤掉很多這種野菜。為了不浪費,母親會把它們都撿回來,分揀清洗乾淨,用開水淖一下(就是放在開水裡稍微燙兩分鐘,幫助野菜殺菌、脫水),然後就撈起來用簸箕攤開曬乾,等到野菜徹底曬乾以後,就用袋子封裝起來,以便於長久保存。

吃的時候可以抓一點和豬肉一起做紅燒肉吃,這個時候,馬齒莧自身所帶的那股淡淡藥材的香味就會發散出來,混合著紅燒肉的香味,吃起來感覺非常的好。馬齒莧燒紅燒肉,我們家裡人都很喜歡吃,一般都是菜先吃完,肉反而會剩下來。因為用這種方法制作的紅燒肉裡,馬齒莧確實比肉好吃。

很多年故去了,現在的我已經步入中年,母親也年齡漸老,曾經的菜地現在已經變成了高尚住宅小區,小區的地面上也都是漂亮的青草坪,已經很難再看見馬齒莧的蹤影。曾經對美食的美好記憶,除了在與母親和兒女的閒談中還能被回憶起來,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


落下m


小時候家裡的菜園子裡馬齒莧特別多,我們去菜地裡拿菜的時候每次都會拔一些馬齒莧回家,我媽都會清洗乾淨以後用大鍋煮,煮好的馬齒莧放在剛從井裡提出來的涼水裡放涼,一部分我們都是用蒜泥醬油醋等調料涼拌著吃。一部分我媽就用來包餃子,特別好吃。





鄉村的小草


馬齒莧這種野菜隨處可見,不光農村的田間地頭,就是我們市裡的馬路邊上偶爾一也會看到。

小的時候在姥姥家,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窮,記得姥姥家不遠處的一片沙地,上面幾乎不長草,但是,馬齒莧卻長了不少,我們幾個小孩天天去挖,天天有,每天都能挖到,回來之後,姥姥用水焯一遍,炸醬,醬拌飯,拌麵條,蘸餅子吃,真的,那時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了。

現在,吃馬齒莧不那麼多了,但我只要有機會去郊區野遊,一定會採回一些馬齒莧來,做醬,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做法,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現在正是要吃馬齒莧的季節。

原料:豬肉餡、甜麵醬、蔥末、薑末、花椒粉、生抽、白糖,馬齒莧;

做法:馬齒莧用開水燙一下,備用;鍋放油,用蔥、姜、花椒麵爆香,放入豬肉餡,翻炒,肉餡熟了,再放入甜麵醬翻炒,炒出醬香,加水少許,小火燉5分鐘加入馬齒莧,翻炒幾下,使馬齒莧入味,出鍋。

新出鍋的馬齒莧醬再加一碗過水麵條。那就是了絕配。


我是一朵浮雲


可以攤成菜饃,也可以涼調。記得小的時候家,一到炎熱的夏天,奶奶就給我們做菜饃,其實做法很簡單,直接瀝乾水攤在麵糊上邊,麵糊烙的餅熟了以後就可以直接入口,同時夾點蒜汁,味道更佳……時光飛逝,奶奶已經離開我12個年頭!奶奶,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您!《童年的記憶》


李雨鑫


馬齒菜從進入夏天,就可以吃,一直到了天氣轉涼的秋天,只要是嫩葉莖杆,做出來都是一道美味菜餚,馬齒菜風味獨特,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故有“長壽菜”之稱。還有一個名字就是“曬不死”,可見它的適應性有多少強,馬齒菜全身無毛,莖伏地鋪散,多分枝,葉互生,扁平,肥厚,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者是紫紅色。

1.馬齒菜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淘洗乾淨,瀝乾水分,切斷,加糖醋調味,酸甜可口。


2.炒食,與雞蛋同炒,益氣補虛。

3.做湯,和芡實,瘦肉煲湯,可以清熱解毒,祛溼。



馬齒菜淘洗乾淨切段,芡實泡水洗淨,瘦肉切塊,放鍋內,加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滾,然後文火煲2小時即可,食用時加精鹽味精,少許就可以食用了。

4.煮粥,馬齒菜粥口感香滑,可治療痢疾便血,溼熱腹瀉。

5.蒸食,我的老家經常這樣吃,就相當於菜團。


出來拌上蒜辣椒。

6.做包子,和粉條拌一起做餡。


7.制菜乾,採收新鮮的馬齒菜曬乾,儲藏為冬菜。

最忘不了的吃法就是小時候用馬齒菜蒸的菜饃饃。

這只是我知道的和做過的,大家還有啥吃法呢?


黃曉紅果果


一、自己是專業做涼菜的首先講下涼拌馬齒莧,用開水把馬齒莧汆熟,放入冷開水裡面侵泡冷卻控水裝盤,調料準備,生抽,蒜泥,小米椒,雞精,糖,紅油,把適量的這幾種調料攪拌一起,然後淋在菜上就可以了,最後上面放一點小蔥花就可以了,一款夏日清熱利溼的美味就完成了!

二、煮粥,馬齒莧煮粥清淡爽口。味道較炒菜和涼拌那種酸感已經少了很多。

做法,馬齒莧要先炒熟,將馬齒莧去雜洗淨,入沸水中掉片刻,撈出洗去粘液,切碎;油鍋燒熱,放人蔥花偏香,再投馬齒莧,加精鹽炒至人味,出鍋待用。然後就是把馬齒莧和米煮成粥

三、馬齒莧包餃子,做出的餃子也別有風味。

做法是:將馬齒莧洗淨,放入沸水不焯燙一下撈出,擠幹水分再將馬齒莧切碎。這樣和其它作料搭配就能用來包餃子了。

四、炒肉食,馬齒莧炒肉食也是很常見的做法。馬齒莧的酸很入味,炒出的菜以馬齒莧的酸酸為主

做法:馬齒莧不直接炒,一般都要用開水泡過洗淨粘液,口感才好。然後做法就是一般的家常炒菜,只要你喜歡馬齒莧的口味,怎麼炒怎麼好吃。






農村青年小伍


馬齒莧生長普遍,時間跨度大,從春天到秋末都能亨受到它的美味。因此,它是在一年中,食用時間最長的野菜之一。
涼拌馬齒莧。把馬齒莧摘洗乾淨,用開水焯過後攥幹水分。把大蒜搗爛成泥,倒入味達美,少些鹽和醋,不要忘了放上芝麻醬。摻入馬齒莧中攪拌均勻即可食用,粘溜溜、辣滋滋。吃起來那真是美味達。當然,這是我們北方的一些吃法。


蒸菜包用。五花肉摻上蔥、姜、蒜剁碎,倒入少量生抽,把洗淨的馬齒莧輕焯水後剁碎,摻入一塊後攪勻。用發麵蒸的包子,咬一口,流著油,嚼著馬齒莧的美味,吃在嘴裡,美在心裡。


馬齒莧的最佳吃法:不管什麼季節採摘的嫩馬齒莧,用水焯過後,曬乾後再食用。特別在春節期間,給客人奉獻上一份用五花肉燉的馬齒莧,吃起來爽滑,有韌勁,讓客人留戀忘返。用馬齒莧包的水餃,客人雖品不出什麼餡,但不住地誇好吃。

當然,馬齒莧還有很多用途:降血壓;輔助治療糖尿病;防治心臟病;殺菌消炎等功效。因此,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泰山農家人


馬齒莧是一年之中比較晚出現的野菜了,如今初夏之際正是採食馬齒莧的好時節。由於人們的過度採挖,馬齒莧在野外已經不如過去那麼多了,農村集市上的馬齒莧也已經買到了2-3元/斤。

馬齒莧營養豐富,每百克馬齒莧中含有2.3克蛋白質,3克碳水化合物,1克的鉀,是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富鉀的時令野菜,並且還含有陸生蔬菜中少有的ω-3不飽和脂肪酸馬齒莧口感獨特,老少咸宜,有多種食用方式供大家選擇。

母親在房頂的花盆裡年年會種一些馬齒莧,經常用它來做菜餅。將馬齒莧洗淨後,切碎,加少許的食鹽和植物油,拌勻。和麵後,擀成薄薄地面餅,將調好的馬齒莧均勻的撒在麵餅上,捲起來。最後,放在籠屜上蒸熟即可食用。麵餅勁道,馬齒莧香軟可口,每次吃上兩三個才過癮。

也可以做成馬齒莧煎餅,將洗淨、切碎的馬齒莧中放入適量的麵粉,和成麵糊,放在油鍋裡煎炸即可。做好的馬齒莧煎餅外酥裡嫩,香糯可口。

馬齒莧也可以做成乾菜,長時間保存。將馬齒莧用開水焯一下,然後撈出來瀝乾水分,放在陰涼的地方晾乾備用。食用的時候可以做成馬齒莧包子,將幹馬齒莧放在水盆裡吸水,然後剁成碎末,跟豬肉餡或其他餡子混合在一起即可。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