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說西安歷史文化比北京厚重?

斐波那契8888


西安歷史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比北京厚重,西安在西周做了三百年陪都,那個時候北京只是燕國國都,不過東周時期相對於秦國這個西戎國家,北京作為燕國這個老貴族國家首都還是相當歧視秦國的,畢竟身份在那呢!

其後漢高祖劉邦在洛陽登基,遷都關中建立長安城也開啟了長安作為中國首都的輝煌史,漢室之未央,唐朝之大明皆是“萬國朝天中”之勢,當此時北京還只是中國北邊邊郡地區,其地位之顯示在軍事上,相對於西漢的長安,隋唐西京,北京也只不過是默默無聞而已,實在無法相比。

然而,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西安的地位相比於北京開始走了下坡路!

公元755年,唐玄宗的乾兒子安祿山在范陽(今河北涿州 )起兵,正式敲響了大唐的喪鐘,三個月後就攻入了大唐東邊的首都洛陽,又過了六個月大唐西邊的首都長安也失陷了,唐玄宗帶著文武百官倉皇逃入四川,開啟了唐朝的第一次流亡政府時期,此後大唐在吐蕃回鶻等外患,河北等藩鎮以及太監和大臣等多方勢力的夾縫中生存,而作為唐朝的核心區域中原和關中地區在全國的地位下降,相反河北等地的地位由於藩鎮的強大而逐漸上升,這裡面就包括西安和北京!

長安關中地區號稱“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歷來以形勢險峻著稱天下,所以漢高祖劉邦在面臨天下異性諸侯時為了安全起見選擇遷都關中,其後隋唐在魏晉南北朝的大紛爭中也以關中險峻形勢而最終取得天下,另一方面也是隋唐以前中國的主要外患都集中在西北地區,建都關中也算是“天子守國門”的表現,但是天險也意味著交通不便,秦漢時期人口較少定都關中依靠洛陽輸送供養還可以維持朝廷用度,而到了隋唐時期人口大幅度增加,關中地區的自然承受能力又遭到破壞,所以隋唐時期要實行兩京制即兩個首都洛陽和長安,皇帝往來居住即兼顧了關中起家之地祖陵所在,又能居於天下之中及時處理各種事物,所以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國家富庶,然而到了五代和宋朝時期關中之地作為都城的優勢徹底喪失,歷朝歷代也不再也西安為都,西安的地位也隨著唐末李茂貞的一把大火而瞬間大幅度降低,在五代和宋明時期成為了邊境地區。

而相反,北京的成長似乎註定了西安的衰落,從安史之亂開始北京就正式進入了決勝天下的舞臺,在唐朝後面的150年裡一直扮演著長安朝廷的心頭刺的角色,動不動還要給長安朝廷點顏色看看!等到了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北京的地位隨著遼國的發展而成為遼國的“南京”,這也是北京第一次以國家都城的身份出現,此後經歷遼國和金國北京的地位不斷升高,最終在元朝時一躍成為中國首都(之前的遼和金主體還是草原部落朝代而非中國之朝代)。其後明朝建立定都南京,然而北京這座城市註定了他的不平凡,僅僅50年後北京這裡又爆發了一次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戰爭“朱棣造反”,朱棣從北京一路殺到南京取代建文帝做了大明的皇帝,北京也再一次迎來了他的首都生涯,而這一次的首都生涯則可以說是北京的一次重生!

朱棣遷都北京營建北京城,這件事在歷史上毫不亞於漢朝劉邦遷都長安營建長安城以及隋朝楊廣遷都洛陽營建洛陽城,都開啟了一座城市的輝煌,也都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其後清朝入關,也繼續以北京為首都,清朝原來的首都盛京(瀋陽)為陪都,中華民國建立袁世凱作為大總統依舊以北京為首都,我們新中國建立也依舊以北京為首都。於是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北京故宮!

其實算起來,西安作為中國全國性首都的時間大概(主要朝代)是“西漢208年+唐朝240年,一共448年左右”,北京作為中國全國性首都的時間大概是“元朝98年+明朝224年,清朝258年,一共580年左右”,當然西安在西周,東漢,西晉也有短暫時期的首都史,還有一些五胡割據朝代和隋朝,北京也有遼國和金國以及中華民國等作為首都的時間,當然北京現在也是,咱們就不細算了,只說“歷史上無爭議的全國性朝代的首都時間”,所以從建都史上北京只是比西安晚,但時間可是毫不比西安少,而且北京的建都史是在增長的,西安段時期內建都史就這樣了,所以筆者認為北京的歷史應該比西安厚重!

最後再看看其他的,文化方面西安的代表應該是唐史,北京的代表則是元曲和明清小說,這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小編就不費口舌了。咱們來點乾貨就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可是真金白銀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世界公認的哦!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故宮,天壇,京杭大運河,頤和園,明十三陵。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秦始皇兵馬俑,絲綢之路“兩項世界遺產。

所以從世界公認的文化遺產上來講,北京並不比西安差。今天北京的名片時故宮和長城,而西安的名片應該是兵馬俑和鐘樓。

西安的輝煌是在”公元前200年-公元755年“,北京的輝煌是在”1271年-至今“

西安和北京都經歷了世界上最輝煌城市的時代,只不過一個是一千年前的世界城市,一個是一千年後的世界城市,時間點不一樣而已,孰論誰更輝煌?


雲星午夜


周秦漢隋唐pk元明清



中華第一古都長安


有一次坐火車去甘肅,途經陝西,一群陝西人中途上了火車,他們亂手亂腳的把行禮放在行禮架上和我們的行禮混在一起。當時已午夜時分,大家都在休息睡覺,這群陝西人突然大唱民歌,聽著和阿寶唱的一個味,土裡吧唧的像黃土坡放羊娃在對著荒野吼,車廂人都被吵醒了,難道這些放羊娃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休息嗎?車到西安,這群人紛紛搬行禮下車,車廂裡的人朦朦朧朧的沒反應,誰知車到咸陽,有人大呼行禮找不到了,我也趕緊查看自已的行禮也不見了,總共6個人丟了行禮,這就是當時的西安


陝蛋蛋們皆犬戎狗


大概是歷史淵源的原因吧,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評價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程度,首先是它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做了多少次首都算起。那麼既然按照那個這個標準我們首先看一看西安,西安在歷史上是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而北京呢,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正經的國都也就做過明、清兩代,其他朝代則做的是遼代的陪都、金代的中都、元朝的大都。

要說為什麼西安的歷史感覺為什麼會比北京的厚重?首先是因為北京雖然作為明清兩代的古都享譽盛名,但是明清兩代相比較西安的先秦 漢朝 唐朝來說時間據現代比較近,因此,從文化程度上來說,明清歷史文化人們更容易接受。漢唐的歷史文化由於相隔時間比較長遠,所以給人源遠流長厚重之感。另外就是因為西安這地方古墓多,在市區內各個地方挖掘,幾鏟子下去說不定就能挖到一個古墓,而北京就比較遜色了。另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西安歷史古蹟保存的完好,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城牆了,可以說是國內獨一份的,要是當年北京的城牆能夠成功的保存下來,那麼現在西安的城牆說不定就要排後了。

所以人們總是說西安歷史文化比北京厚重。


華商網


厚重到一堆假文物,貶低殘垣破瓦!


烹雪品茶161011382


很簡單,北京這個名字才幾年?才當了多久的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