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那些地級市有什麼特點?

歿灬楓


河西眼中的隴東:彩禮高,還很窮,地級市居然不通鐵路和高速。

隴東眼中的河西:沙塵暴,戈壁灘,全河西人口才比天水多一點。

河西眼中的河西:經濟強,交通好,有錢有地有資源。

隴東眼中的隴東:水土好,風景佳,有樹有草有江南。

蘭州:甘肅的省會,但是蘭州以東的城市去西安更方便,蘭州以西的城市去西寧/烏市更方便。

嘉峪關:不轄縣區,因企設市,酒鋼這幾年不行,嘉峪關經濟也在下滑。

酒泉:地盤大,經濟不錯,就是敦煌不太安分。

張掖:河西氣候最好的地方,美食河西最強,就是經濟在河西來說墊底。

金昌:歷史背景和嘉峪關差不多,金川公司也…。

武威:河西地區唯一有貧困縣的城市,蘭新高鐵繞過了他。

白銀:蘭州的小弟,也是白銀公司…經濟一直原地踏步,被武威趕超,現在中衛都敢和他叫板。

定西:啥?地級市?安定區?隴西縣不服,臨洮縣不服。

天水:上萬的房價(河西均價3500)…人均經濟實在對不起甘肅第二大城市的稱號,慶陽,酒泉都不服這個稱號。

隴南:長江水系,氣候不錯,就是經濟差,地方窮,不過現在有了去成都的鐵路。

平涼:經濟也是原地踏步,被張掖趕超,在省裡默默無聞,通了條去西安的鐵路。

慶陽:長慶油田是慶陽的痛,至今城區沒有鐵路,不過西安要給慶陽通高鐵。

臨夏:經濟差,環境不算好,不過境內有劉家峽。

甘南:藏區,夏河不錯。


海堂123


甘肅省各市比拼 蘭州的尷尬:蘭州?拉麵麼! 嘉峪關的尷尬:哪個縣不比我大? 金昌的尷尬:除了鎳,還是鎳,孽障的鎳。 白銀的尷尬:居然能被蘭州那麼黯淡的光環掩蓋。 天水的尷尬:堂堂羲皇故里,卻被她東西各600裡的兩位兄弟看不起。 酒泉的尷尬:代管的敦煌比自己牛,就衛星發射中心跟自己姓還被內蒙搶來搶去的。 張掖的尷尬:本省人都以為金張掖就是個軍馬場。 武威的尷尬:望著緊逼的沙漠,銅奔馬的臉都綠了。 定西的尷尬:硬著頭皮升為地級市,地裡的洋芋都笑了。 隴南的尷尬:雞鳴三省的惟一作用就是三個省都嫌麻煩。 平涼的尷尬:好不容易通了條鐵路還是往外拐的胳膊。 慶陽的尷尬:甘肅的伊拉克卻是陝西的存錢罐。 臨夏的尷尬:粉粉的買賣好難做,多虧還有劉家峽。 甘南的尷尬:至今不知道自己哪點跟甘肅有關係。 甘肅各市的心態 蘭州:我是省會城市和甘青寧的門面,我再差也無所謂,反正省領導會管的。 嘉峪關:經濟就是背背佳,在本省永遠昂首挺胸,只等酒鋼改“嘉鋼”。 金昌:希望說普通話的市民們能呼吸上純淨的空氣。 白銀:“資源枯竭型城市”就夠受的了,還要背幾個跟我沒關係的貧困縣。 天水:我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激昂地說),其中非農業人口占十分之一(羞澀地說)。 酒泉:我有兩個韓國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自己折騰的空間很大嘛。 張掖:“金張掖,銀武威”,反正我比武威強。 武威:中國旅遊標誌是我家產的。 定西:左瞧右瞥上瞅下看怎麼誰都比我強,什麼時候才能跳出這口堆滿土豆的枯井啊。 隴南:搞搞礦還可以,可老百姓的日子怎麼過啊。 平涼:見蘭州跟蘭州諂,見西安跟西安媚,誰讓咱是崆峒派的。 慶陽:石油也有機場也有,窯洞也有剪紙也有,美得很。 臨夏:治安差咋了,手抓好吃,咱自治州就要有我行我素的風格。 甘南:謝謝你九寨溝,要不是有你才沒人捨得修我的路呢。 甘肅城市與世界各國類比 蘭州—英國—位置絕對是中心,老牌工業地區,無論哪方面都不會弱。 嘉峪關—美國—崛起是如此是輕易,首屈一指的富裕使得其傲視甘肅。 金昌—南非—名不見經傳,自然資源和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使她在所處地區獨樹一幟。 白銀—冰島—呆在老大身邊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事,經濟忽閃忽閃的。 天水—俄羅斯—名頭還是很有派的,雖然經濟並不卓越,但是關鍵時刻沒人敢小覷。 酒泉—加拿大—死是個大,木大了個撒沙。 張掖—希臘—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歷史,但現在的規則是好漢不允許提當年勇。 武威—巴基斯坦—位置倒是挺重要。 定西—津巴布韋—要湖沒湖要河沒河,連點雨都不下。 隴南—烏克蘭—爹不疼娘不愛,不過很有特色。 平涼—柬埔寨—崆峒山和吳哥窟聽起來像一回事。 慶陽—澳大利亞—資源豐富,但老往別人懷裡鑽,其實慶陽隊是踢不了陝西杯的(雖然澳大利亞可以踢亞洲盃)。 臨夏—古巴—有時候,獨樹一幟不一定是褒義詞。 甘南(合作)—土耳其—聽起來比較兇猛,而且我行我素。



歿灬楓


平涼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秦玉龍/文

如果有人問你,平涼是個什麼地方?你該怎樣回答呢?半瓶子秦玉龍是這樣回答的:這裡有座山叫崆峒山,這裡有條河叫涇河,這裡有汪湖叫柳湖,這裡有片田叫莊浪梯田,這裡有個鋪叫界石鋪,這裡有個亭叫華亭,這裡有條川叫涇川,這裡有方臺叫靈臺,這裡有眼泉叫龍泉,這裡有首歌叫《崆峒絕戀》,這裡人說著古漢語匈奴語曹恰我哩俺的,這裡有神話也有傳說,這個地方就叫——平涼!

作為平涼人,我們一直認為家鄉可賣派的東西很多,如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宮——涇川回山王母宮,神州祭靈第一臺——古靈臺,第一個全國梯田化模範縣——莊浪縣……還有那江湖傳說中神秘詭異的崆峒派,滋養了我們的皮毛、百合、山藥以及煤電、蘋果、紅牛新老“平涼三寶”等等。它們或許不能完全代表平涼,但它們無疑是平涼外宣的最好名片。

從中國地圖上看,平涼位於華夏版圖的中心位置。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平涼人身上流淌著獫狁(xiǎn yǔn)、羌族、土谷渾(tǔ yù hún)、戎狄、鮮卑、突厥、匈奴、回鶻(huí hú)等遠古民族的血液,這些民族曾經一度佔據過平涼的個別地盤繁衍生息,後來逐漸與其他民族或漢族融合,成為了現在的平涼人。

平涼,還曾經作為一個短命王朝的帝都被載入史冊。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人在今天的內蒙古建立了夏國,史稱“胡夏”。夏國後期,鮮卑政權北魏攻夏,皇帝赫連昌被擒,鎮守長安的皇帝弟弟赫連定逃到平涼,即皇帝位,改年號勝光。不過,這個皇帝只在平涼坐了四年江山,就被北魏給滅了。

歷史上的平涼,由於包容和接納,曾經是東來西往的客商、士卒溫暖的夢鄉。古絲綢之路上的“旱碼頭”,留下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商賈們匆匆的足跡。曾經的群雄割據與邊關拉鋸戰,使得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在平涼經過千百年的交流、碰撞、激盪,實現了有機融合。涇河岸邊,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居住著大宋名將岳飛的宿敵金兀朮的後人,完顏家族國破家亡後四海漂泊,無處安身,是寬厚仁愛的平涼人向他們張開了友善的懷抱。如今,完顏家族已在平涼繁衍生息800多年,這個村莊叫完顏村。


所以,平涼人性情、性格既有少數民族的彪悍、豪爽、飛揚,也有漢民族的儒雅、內斂、矜持。如今的平涼,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本地人”。江浙人、上海人、東北人、四川人,他們來自四面八方,說話南腔北調。就連那些自稱為“老平涼”的人,往上追溯三四代,也說不定是從哪個地方遷來的“移民”後輩。

儘管,一些未到過平涼的南方人,把平涼想象成一大片刺眼的黃土高原或者大戈壁,想象這裡乾旱、缺水、貧瘠,男人個個黑不溜秋,女人個個“紅二團”,出門騎駱駝,進門吃羊肉……甚至有些人還把平涼想象成“大漠孤煙直,風吹石頭跑”的模樣。然而,當他們真正來到平涼,看了平涼,浪了平涼,品了平涼,這才發現,原來想象不代表真相。

平涼地處西北信息卻不閉塞,外面永遠充滿著誘惑,平涼的年輕人在30歲前總是尋找機會出去“浪一圈“,很多人在大城市紮下了根,很多人又回到平涼“窩下了”。用他們的話說,平涼氣候好,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平涼飯菜香,節節炒麵、羊肉泡就著一骨碌子蒜,咥起來那叫一個美。


大多數的平涼男人比較“悶”,看起來比較憨厚、實在。所以,在平涼一般都是女人當家。不過每到關鍵時候,男人一嗓子就能把女人給鎮住。平涼女人天生麗質,聰慧有頭腦,而且控制慾強,不但要掌握家裡的財政大權,還要把男人握在手心裡。她們一般不願男人出遠門去“胡浪”,向前走或許崆峒山外的世界很精彩,退回來平涼吃飽穿暖也能過太平日子。

在平涼,愛情很唯美也很現實。小夥、姑娘在愛情前面要是加上“如果“倆字,就會品嚐到獨屬於平涼的愛情味道。在平涼,女孩30歲還未嫁,小夥30歲還未娶,就會有很大的壓力,就會被人指指戳戳。

平涼人不排外,所以外地人都在平涼掙了大錢。平涼人也不怎麼分階層,開奔馳、寶馬的人和步行、騎自行車的人一樣,每天早上在街頭小攤買包子、豆漿、油條吃。如果有人故意揶揄他:有錢人也吃這個?他會不好意思地說:再把攘治(奚落、開涮)我咧撒!

平涼,就是這麼一個地方,一個讓你來了就想留下來的地方。


秦玉龍


反正隴西縣是李氏故里,那裡文化遺產豐富,有李家龍宮,每年還有李氏祭祖大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