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數學:文字、語言與比特幣共同的密碼

數學:文字、語言與比特幣共同的密碼

1727年3月20日,牛頓逝世,世界停止了呼吸。

三天之後,《皇家學會日誌》中記載,“由於牛頓爵士去世,本日會議取消。”

1727年4月4日,牛頓下葬於威斯敏特大教堂,扶棺者為:首席大法官蒙特羅斯公爵、彭布羅克伯爵等一群顯赫的人物。

牛頓紀念碑的所在地,從此成為了著名科學家的最後安息之地,法拉第、達爾文、麥克斯韋等其他科學家也都葬於此。

牛頓是一位巨人,一位真正的巨人,一位真正偉大巨人。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這是愛因斯坦和丹麥哥本哈根學派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

人們都知道愛因斯坦預言了相對論,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力學體系。

數學:文字、語言與比特幣共同的密碼

雖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世界觀,但牛頓還是物理學界的王重陽,是在華山論劍中排第一位的。

為什麼愛因斯坦顛覆了牛頓的世界觀,可是愛因斯坦還是輸給牛頓呢?

我們知道,牛頓發明了微積分,我們也知道牛頓發現了蘋果落地背後的秘密。微積分就是解開蘋果落地秘密的那把鋼刀。

牛頓研究問題,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東西,再不行了,就乾脆發明一個,微積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髮明出來的。

而相對論背後的數學支撐是黎曼幾何,是拓撲學。這個僅僅從名字上就可以知曉不是愛因斯坦發明的。這就是愛因斯坦輸給牛頓的原因。

數學是一種上帝的力量。

自然界中不僅是某個面向遵循著數學法則,其實數學支配著宇宙的每一個面向。從樹上掉到牛頓眼前的蘋果,到天體的運行。其實都可以用一種數學方程,數學算法來描述。

上帝其實是一位數學家,古希臘人尤其推崇數學高於其他一切知識。數學的一大優點在於它是必然的真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平面之內,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等等,諸如此類。

如果說上帝是一位數學家,那麼牛頓就是上帝派到地球解碼大自然的總督,牛頓解開了自然的密碼。

幫助我我們瞭解,認識自然的還有,文字、語言。文字和語言都是信息的載體,都是在不斷的記錄和傳播信息。

今天我們使用最多的是形象文字和字母文字。形象文字最代表的莫過於記錄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漢字了,拼音文字最代表的是世界上使用的範圍最廣的英文。

拼音文字是由腓尼基人發明的。腓尼基人大概是在今天的中東地區。他們是天生的商人。他們把字母文字傳到了古希臘,於是字母文字便開始了它的傳播,從希臘文,到拉丁文,最後到英文,字母文字形成自己的力量。

在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甲骨文是最早的形象文字之一。這種文字我們今天還在使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他著名的著作《論中國》這本書裡不無羨慕地談到,今天中國人可以看懂孔子時代的碑文,中國人依然在從古典書籍中吸取養分,中國的書寫體系早在商代就已經成型。

當司馬遷用50多萬字記錄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的同時,遠在中東的猶太人也用了同等的篇幅書寫了他們的上帝。與中國《史記》由一個人寫出來的不同的是,《聖經》而是由多個人寫成的。其中包括《舊約》和《新約》。

像鍾平貓在寫文章中老是出現錯別字一樣,聖經的抄寫者在抄寫的過程中也難免出錯。尤其是裡邊的上帝這個詞語,如果出錯,即使是上帝寬恕了他們,他們自己的心靈也是會難過很久。

未了防止抄寫出錯,聰明的猶太人發明了一個字母對於一個數字。這樣每一行文字加起來就得到一個特殊的數字,這個數字變成了校驗碼。就像我們今天註冊APP時,會接收到一個驗證碼一樣。

數學:文字、語言與比特幣共同的密碼

語言從當初的發明到大範圍的使用,為了使得表達更為清晰,準確,語法規則是我們不得的遵守的。我們中國學生在學習英文的時候最頭疼的除了老是記不住的單詞之外,就屬需要我們弄懂並且記住的各種語法規則了。

如果說構詞法是詞的編碼,那麼語法規則是語言的編碼。從數學上來講,前者是有完備的解碼規則,而後者沒有這麼完備。

語言的語法規則是一種編碼的算法。我們要表達一個觀點也好,還是談一個問題也罷,都得一個清晰的句子。我們頭腦中形成的句子,就是我們的大腦用編碼的方式把我們知道的信息編碼了一次,編碼的結果就是一串文字。明白一個人所講的話,其實就得懂得他的語言編碼算法。這就是語言的數學本質,這就是語言和文字背後的密碼。

如果說文字、語言是我們人類記錄自然,記錄人生,記錄宗教、記錄文明等事物的工具,那麼區塊鏈就是我們保存並記錄以上這些事物的一個賬本。

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比特幣背後是什麼?是數學,是哈希算法。

數學:文字、語言與比特幣共同的密碼

一開始支持比特幣的人是it極客圈,極客的身體裡流淌著算法的血液。

在他們的世界裡,代碼即法律,算法即信仰。

先看看比特幣的核心機理,也就是它的

工作量證明機制。

它像一個猜謎遊戲:在比特幣節點裡任何人都可以爭取記賬權,誰先解決一道數學題誰就先記賬。這種數學題有個特點——解起來很難,驗證很容易。

“假設解題是在扔4個骰子,誰扔出點數小於4就對了,扔出來比較困難,但是驗證卻很簡單。”這就是比特幣的哈希碰撞,也是區塊鏈的工作本質,當然真實的題目並不是擲骰子這麼簡單,目前比特幣全網算力達到1200萬萬億次哈希碰撞每秒,相當於從100多萬個50米長的標準游泳池裡面找到1粒藍色水滴。但即便是這麼大的算力,也需要10分鐘左右才能碰撞到一個符合要求的哈希值。

這就是比特幣應用中的哈希算法,這就是比特幣的數學原理,這就是比特幣背後的數學密碼。

文字、語言與比特幣的背後皆數學。數學,是文字、語言、比特幣的共同的密碼。

來源:區塊鏈世界觀(ID:btcPH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