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都說開封有個包青天,為何專家卻在合肥發現了真正的包拯墓?

高敏崇


一、包公祖籍探索

開封不僅有包公湖,包公湖旁邊還有一幢包公祠,再加上電視劇和民間小說的渲染,會讓廣大人民群眾誤以為包公是開封人,實際上開封只是包公就職地。包公祠只是開封人為了紀念包公大公無私而修建的,跟包公的祖籍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包公是在公元999年,在合肥市肥東縣謝集鄉出生的,古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年紀大了,一般都會告老還鄉,在家鄉去世後被葬在了當地的包氏宗族墓園。

二、發現包氏宗族墓園

如果鋼鐵廠要建的話,肯定要動遷包公墓,上級相關部門就下令對包公墓進可能快的進行搶救性挖掘,由於這裡是包公的家族墓地所在地,墓葬裡有幾十口同樣的棺材,歷經將近上千年的蹉跎歲月,已經沒有人知道包公真正的墓地是哪一個了。

三、確定包公墓

考古人員怕破壞墓的結構,先選擇一個最小的墓來進行發掘以積累經驗,考古人員猜測:從位置和規模看,這座小墓的主人的身份應該是很卑微,而且與包公的關係也應該比較疏遠,這是一座簡陋的土坑墓,連傳統墓葬應有的夯土層都沒有,而且也沒被盜過。考古人員在挖掘的過程中無意發現了一口非常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材和兩塊破碎的墓誌銘。值得欣慰的是墓誌銘的字跡還是清晰可辨。其中一塊墓誌銘上寫有“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等字樣,而另一塊墓誌銘上則寫著“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等的字樣。後來經過相關專家的研究。這個簡陋的土坑墓就是包公墓。

四、感想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包公是多麼的廉潔奉公。包公在整個包氏宗族墓園中,應該是身份最尊貴的。但他的陵墓是最簡陋的。一個人的光輝形象,被後人記住,不是靠華麗的陵墓。而是你為人民大眾做了多少好事。


愛分享的小兔兔


首先先說明一點,包拯是地地道道的安徽合肥人,不是河南開封人,只是曾經在開封府任過職,擔任過開封府尹,再加之如今的影視劇一直將包拯與開封捆綁在一起,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覺得包拯是開封人,其實不然。所以包拯在去世後,埋葬在合肥,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合肥建有包公祠、包河、包拯墓園,這些建築歷代都有在修建。在肥東出土的包拯家族墓地中,埋葬了包拯夫婦及其子孫夫婦。包拯的墓誌銘也明確記載了包拯的身世背景,確認了包拯是安徽合肥人這一說。我們所熟知的包拯大多是從影視劇裡看到的。膚色黝黑,額頭上有個月牙印記,身穿黑色蟒袍,清正廉明辨忠奸,日能斷陽案,夜能斷陰案,經常能看到他鐵面無私斷案的場景,是個剛正不阿的正面形象。其實在現實中,包拯並不是長得那麼“慘不忍睹”,還是聽白面書生的,只是影視劇為了角色塑造的效果,才故意將他設定成“黑臉”形象。而且在《少年包青天》中,也講到包拯年少時曾在廬州(即現安徽合肥)求過學,只不過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放在包公斷案的情節上,把這點忽視了。


老照片


開封有個包青天,是說包拯曾當過開封府府尹。

合肥發現包拯墓,是因為包拯家在合肥。據《宋史·包拯傳》中寫道:“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

問題中所說的“開封有個包青天”出處來自於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曲,歌詞中唱道: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從歌詞內容中不難看出,作者所寫是為了押韻並且易記、上口,事實上這句歌詞大部分人都能背上兩句。

除了這個原因,合肥的知名度遠遠低於開封也是重要原因。事實上在宋代,包拯只會自稱廬州包拯,而非合肥包拯。

至於說包拯“黑”,並且貶義詞。

在京劇臉譜中,黑代表正義、正直,包拯、張飛為代表的黑麵龐都是這個寓意。

相反的是,白臉在京劇中代表著狡詐、貪婪……

黑臉包青天,正符合鐵面無私的寓意。


陸棄


包公包青天是宋朝名臣,以斷案大公無私、絕不貪汙腐敗著稱。人們常說包拯面相上有“青天白月”,正代表了包拯給百姓以公道、大公無私的形象。北宋時期冗官冗政,官員貪汙腐敗的情況在社會上屢見不鮮,但包拯絕不隨波逐流,堅持公私分明、廉潔行政。他在職期間,將兩百多名貪官汙吏拉下馬,為逐漸凋敝的北宋貢獻綿薄卻也不可小視的努力。

民眾雖然對他記掛備至,但因為包拯獨樹一幟的工作方式而記恨他的人也有很多。據傳,包拯也擔心自己死後被仇家掘了墳墓,遂也決定仿照一些先王弄皇陵的辦法,給自己在各地弄了好幾個不同的墳墓,用以擾亂別人視線。在出殯前,靈堂裡擺上了二十口棺材,這二十口棺材裡只有一口裝著包拯真正的屍身,不對外公佈。隨後出殯人馬將所有棺材一起拉出去,從七個城門運出,前往不同的城市,同時下葬。

但上面這種說法顯然不太靠譜,按照史實記載,包拯如此廉潔賢明,必然不會動輒大量資金為自己準備墓葬,如果需要弄二十多個假墳墓,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上面的傳聞或許來自民間口耳相傳,可信度不高。

其實“人在開封,葬在合肥”的說法,捋一捋也十分好理解。包拯是合肥人與他在開封做官不構成衝突,北宋時開封是宋朝國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而合肥那時只是個小小的廬州,兩個地方對比起來,全國知名度當然是開封比較高。包拯的兩袖清風多普惠於開封百姓,他的故事自然也從開封被傳唱開來,所以他成名的起源點不是廬州,這情有可原。

古代人都有著落葉歸根的觀念,包含人去世後要回到家鄉下葬。包拯死後,宋仁宗對此等清官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但包拯並不想要厚葬,他唯一的請求是想要回到廬州的家鄉,在鄉土埋葬自己的屍身,讓靈魂得以安息。宋仁宗思索再三,還是答應了包拯的請求,派人護送包拯的棺木一路運回廬州。

所以“開封的包青天”與包拯墓葬在合肥之間是不存在衝突的,歌詞中的“開封”寫的並不是包拯的出身地,而是他為官行政傳出名聲的地方,別的地方的人聽說了,也本能地將開封與包拯綁定起來。這也解釋了包拯為什麼不葬在開封,他死後特意回到家鄉,以這種形式與家人和故土團聚。包拯雖設有疑墓,但疑墓的數量絕對沒有古代擔心皇陵被盜的帝王多,在合肥,考古隊發掘出包拯的墓葬大大小小共十二座,包含豐富的墓誌,成為珍貴的文物與考古資料。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目測包拯包大人的棺材板子壓不住了,沒想到還有這麼蠢的吃瓜群眾!

包拯是板上釘釘的合肥人

包大人估計會說:不能說我在那做了官,就是哪裡人吧,鄉梓難忘有木有,鄉音難改知不知,都怪金超群那個電視劇,唱什麼“開封有個包青天”?都忘了我是合肥人了嗎?!

嗯,擱誰都會著急,包大人是標準的安徽合肥人,《宋史·包拯傳》開篇就說明白了“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

廬州是古地名,大致範圍涵蓋今天合肥及周邊六安、巢縣、霍山幾個縣,包拯是今天的肥東縣人氏。

不過真正的包拯臉不黑,是一個白麵儒生,額頭也沒月牙。不過,金超群、範鴻軒、何家勁的《包青天》組合,是多少人的記憶哦。

鐵面無私包大人

包拯第一個職務是建昌縣令,因為父母歲數大了,沒去赴任,後來又任命為和州稅監,後來還是因為父母原因沒去,一直到父母故去以後,守孝期滿,才不得不去做了天長縣令。

他不但性格正直,做官也是剛正不阿,賞罰分明、治理有方。後來因為政績,升遷做了開封知府。

按照慣例,一般百姓不能直接給府衙遞交狀紙,老包一去,就打開大門,直接面向百姓收狀,肅清吏治,所以老百姓都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對於他的正直和無私,電視劇《包青天》展示的非常到位。

他在任上的時候,因為開封發大水,拆掉了修在運河兩岸阻塞河道的宦官園林,絲毫不怕得罪人。可惜,不像電視裡演的,他做開封知府就做了一年多,然後就升遷到中央了。

包拯墓地一度是謎

包拯死後,傳說為了防止記恨他的達官顯貴破壞墓葬,在全國二十多個地方同時下葬,疑冢很多,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目的在哪裡。

也由此有了河南與安徽爭執包拯到底是哪裡人的扯淡公案,這種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改地名、爭古人、立牌坊的行徑也是有點那啥。

1973年,合鋼二廠擴建,文保單位對周邊的墓地進行保護性發掘的時候,才發現了真正的包公墓,解決了這段千古疑案。

後來,政府又另外選址,請古建專家潘谷西先生設計了新的包孝肅公墓園,彰顯了紀念意義,但是也好像違背了包公的遺願。


何殊我


包公只是在開封上班,他是合肥人!

包公是北宋人,《宋史·包拯傳》一開頭就提到:“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即包拯的籍貫是合肥。

而題主提及的“開封有個包青天”屬於斷章取義,這句歌詞來自於歌曲《包青天》,是1993年臺灣華視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曲,第一句就是“開封有個包青天”,之後的幾句大家也耳熟能詳,那就是“鐵面無私辯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這些講的都是戲曲影視劇中的故事,也就是包拯在開封府上班時候斷案的經歷,屬於後人附會,因為歷史上包拯並沒有當過開封府尹,這個官職在北宋是隻有皇位繼承人才能當的,包拯不可能擔任。

包拯真正當的是權知開封府,也就是代理開封府尹,即代理首都市長,因為開封府是北宋的都城。而且包拯在這個任上待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幾個月,不存在太多的斷案故事,他斷案是在縣令任上。

當然,包拯的清廉名聲是一致的,所以才有青天之名,後世也因其聲名,給他加了官職加了戲,再算上影視劇傳播,包拯的戲說形象深入人心,歷史形象反而模糊了。

古人都也濃厚的鄉土情結,老了都講究落葉歸根,即便是在外地辭世,族人也要扶靈柩歸故里,所以包拯的墓葬在老家合肥是很正常的。


平沙趣說歷史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曲很多和我差不多年紀的人都能哼上幾句,這部臺灣省拍的電視劇,不僅火了將幾位主演推上了事業的巔峰,更是將這位北宋時期的名臣包拯,從歷史中帶入我們的生活中。電視劇的流行也讓觀眾產生了一個誤會,認為包拯是河南開封人士。開封市在旅遊宣傳中,也曾不避諱的默認了這個觀點,而且為了紀念包拯,開封市還建有包公祠,現在河南的包公祠還是一處5A的景點。種種這些,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更加相心包拯就是開封人。

事實並非如此,包拯不是河南開封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廬州人,也就是現在合肥肥東人。在合肥城區裡有包河、包拯墓園、包公祠,這些據老人們說,歷代都有,而且幾經重建;在肥東的大興集,還有包公的家族墓地。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由於建設需要,安徽省考古部門組織相關考古學者對包公家族墓進行了科學發掘,出土了眾多珍貴的實物資料,特別是包拯夫婦墓墓誌銘、包拯長子夫婦墓墓誌銘,還有包拯長孫夫婦墓的墓誌銘。這些墓誌清楚的記載了,包拯的生平,明確的指出了包拯是合肥人。



現在這些墓誌珍藏在安徽博物院,我在安博做志願者為大家介紹包拯時,很多外地觀眾都覺得非常好奇,為什麼安徽博物院要介紹包拯,為什麼合肥也有一座包公祠,還有包公墓?當我向他們介紹時,他們才知道包拯是合肥人,也感嘆合肥對包拯的宣傳真的不到位。弱弱說一句,合肥的包公園才是國家4A級景點。


之所以大家會認為包拯是開封人,只要還是因為包拯管制開封府尹,影視劇中也多介紹包拯在開封斷案的階段,就給大家造成了誤會,其實後來的《少年包青天》,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前面的劇情設置在保證求學階段,這一時期就發生在廬州。作為合肥人,想說這個設置還是符合史實的,給編輯點個贊,至於劇情麼,那就不提了。


其實影視劇中,不僅誤導了包拯的故鄉,還給大家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號,那就是包拯的形象——皮膚黝黑,額頭帶有月牙,身著蟒袍,日能斷陽夜能斷陰,鐵面無私。其實不然,包拯是一個典型的白面書生形象。

影視劇作品只是為了能讓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更為深入人心,對包拯的形象進行了演繹,如果大家想知道包拯長什麼樣,也可以去安徽博物院的展廳看看,安博珍藏了一幅創包拯畫像,據說是最接近包拯原貌的一幅。


公子想


首先,“開封有個包青天”語出《包青天》這首歌,只要把整首歌聽過,都不會認為是在說包拯是開封人。

其次,喜歡包青天,瞭解包青天都知道包青天是哪裡人。在有這麼多關於傳揚包青天為民做主的文藝作品的今天,不知道包拯是哪裡人的肯定有,但應該沒幾個會將包拯當做是開封人。

所以,請不要自稱小編,你這是把所有人都當傻子。沒有幾個人會因為這麼一句話就將包拯當開封人,能把所有人當傻子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天才,一種是真傻子。


歷史小知


開封有個包青天 鐵面無私辨忠奸 江湖豪傑來相助 王朝和馬漢在身邊 。。。。。。。。。。。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可能最熟悉的也就是開封有個包青天了,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包拯是開封的,開封作為北宋的首都,當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據說人口已達百萬之多。當時包拯就是開封府尹,掌管開封府的一切事物,主要就是開封的司法事物。所以我們才看到現在的各種電視劇電影裡包拯一直都是在開封的情形,很少有看到電視劇裡提到安徽合肥這個地方。

但是包拯確實是安徽合肥的,歷史上記載包拯是廬州合肥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肥東人。在開封的包公祠也只是後人為了紀念他,而為他修建的,這個並不能就說明包拯是是開封的,死後也葬在開封的。中國人一直都有落葉歸根的情節,特別是在古代,死後一定是還要葬在老家的。那麼在安徽合肥發現包拯墓地也就不足奇怪了。

也就是在1973年的時候,合肥要建一個鋼鐵廠,把這些範圍之內的所有的房子,墓地等等全部要遷走,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墓地出現了,這個墓地其實不大,當時也沒人想到會是包拯的,因為包拯好歹也是北宋的重要官員,至少也是正二品以上的,死後也是追贈禮部尚書,一品官。所以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個小墓地就是包青天的。

一些考古專家在發掘之後就慢慢的發現了不一樣,目的出現了一個金絲楠木的棺材,而且也發現了一塊墓碑上的墓誌銘寫的是“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人們也就開始知道這個就是包拯的墓地。

所以說現在很多人對於包拯的爭論也就慢慢少了,其實不瞭解的人還是以為包拯是開封的。這些其實都是受到現在的電視劇電影的影響。


中國歷史研究所


有一句歌詞中這樣寫道了,開封中有位包大人!所以說能夠看得出來,開封這個地方和包拯有著很大的聯繫。那既然如此,包拯死後為什麼沒有葬在開封這個地方?反而是葬在了合肥呢?因為現在合肥就有一個包公墓,這就明顯的表明了,包拯死後的遺骨,是在這個地方安葬的。對於這個疑問,其實也非常的好解釋。首先,包拯是在合肥出生的,以宋朝時期來看,他出生的地方叫廬州,其實也就是現如今的合肥。古代的人們,通常都講究著落葉終究要歸根,都希望自己在死後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進行安葬。包拯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因此他去世以後,宋仁宗就特意命令人將他的遺骨帶回了瀘州安葬。



那為什麼歌詞中又提到了開封呢?這是因為包大人在這個地方上班,而且在這個地方,包拯因為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愛民如子等優秀品質,所以備受當地老百姓們的愛戴。因此,包拯的名號很快就傳揚了出去,外地的人也都聽說了,原來在開封的這一位包大人,是這樣一位好官員。所以說,將包大人和開封聯繫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在這裡上班。又因為他在這裡辦了很多的實事,所以由當地的老百姓將他的名聲傳揚了出去。



這樣一分析了以後,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什麼合肥有一個包公墓了。不過合肥其實曾經出現過兩個包公墓。一個是疑墓,一個是他真正的墓穴。為什麼會佈置下一個疑墓?理由當然也非常的簡單,想必有不少的朋友也都猜透了。像包青天這樣的人物,他雖然受百姓的愛戴,但也會因此而得罪一些官員。因為站在百姓的一方,就等於是站在了貪官們的對立面。那麼這些被涉及了自身利益的官員,對包拯這個人自然就恨得牙齒癢癢,一直恨不得將他除掉。但是像包拯這樣的一個好官,精明的帝王自然會護著他。所以他才一直活到了年老,然後因為身體問題去世。



不過活著的時候有皇帝保護,他還不會有安全問題。但是一旦他死了,那些將他恨透了的大臣們,難道就一定不會對他的墓穴做一些壞事,從而達到洩憤的目的?包拯當然也希望自己死後能夠不被人打擾,能夠有一片清靜之地。因此他才專門設下了這個疑墓,以此來迷惑那些仇家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