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從政府和市場關係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從政府和市場關係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關鍵要處理好政府、市場之間的關係,也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因為,政府與市場共同構成了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基本架構,若缺此失彼或互相分離,都無法構成完整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是要實現兩者優勢互補、協同發力,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色與優勢。具體而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指導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現代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各級政府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應盡職責,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就市場與政府的功能而言,有效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市場與政府協同發揮效應,實現有機統一、優勢互補;現代市場經濟運行實踐證明,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發自在發生作用,會因其自發性、盲目性而導致一些經濟風險,甚至會導致經濟危機,市場本身存在的外部性、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可能導致某個時期或領域出現市場失靈,這就需要政府通過適當的調控對市場失靈狀態進行矯正。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一方面,要以“權力清單”明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界限、以“責任清單”明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領域、以“負面清單”明確法無禁止則可為的範圍,以此來規範政府權力和職能邊界,為市場保留足夠的空間,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前提是立足於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彌補市場失靈。一是在經濟運行出現重大波動時實施政府調節,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調節消費和投資,促使總供給和總需求趨於平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二是保障社會需要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如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所涉及的國防、外交、治安等;三是解決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外部性問題,比如嚴格環境治理,開展生態保護建設等;四是調節收入差距,防止兩極分化,體現社會公平,彌補市場分配機制的缺陷。

從上述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來審視經濟體制,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關注以下方面的內容:

首先,讓市場機制更加有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一是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讓供求決定價格,而價格調節的有效性,取決於市場微觀主體(主要是企業)之間競爭的公平性。二是深化要素市場改革,提升勞動、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使增長動力由低成本要素的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三是繼續完善產權有效保障機制,發揮產權激勵創新的功能。四是建設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市場交易秩序,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各種所有制、各種規模、各種技術路線的企業提供公平獲得創新資源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其次,讓微觀主體更有活力。一是完善產權制度,促進並完善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市場秩序,切實降低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交易成本。二是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真正發揮企業自身的創造活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三是打破行政性壟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場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推動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五是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完善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充分發揮標準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廣新技術的作用。

最後,讓宏觀調控有度。所謂宏觀調控有度,就是要在應該實施宏觀調控的情形時實施有效調節,適時、適度、合理,不能出現宏觀調控不當或過度干預情形,否則會導致宏觀經濟運行出現大的波動或運行效率降低。一是完善宏觀協調機制,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和政策工具。宏觀調控應抓住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這個關鍵,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促進宏觀調控政策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更好發揮作用,從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營造環境。二是宏觀調節有度,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主動性、穩定性和連續性,這也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的主要支點,協調統籌宏觀調控政策或工具的運用,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進行預調節與微調節。三是科學運用產業政策,優化產業佈局,實施競爭導向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政策要在建設“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上下功夫,政府要不缺位、不越位,彌補市場失靈。四是深化機構改革,推進“放管服”縱深發展,轉變政府職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體制保障。

  (作者:何立勝,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