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诗词歌赋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平仄对仗、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在古代属于高雅的文化范畴。而乞丐、叫花子则属于下九流的范畴,两者似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不搭界的。然而,在素有诗歌之称的中国,乞丐诗也有着其一席之地,其中不乏佳作,其气节,不落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明朝末年,天下板荡。先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顺军在京城还没蹦跶几天,吴三桂献关投降,满清八旗军打了进来,一路势如破竹,往西将大顺军打的无还手之力,连连败退。往南,清兵在多铎的带领下,兵锋直指南京的弘光政权。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在历经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等一系列的屠城之后,南明弘光政权濒临崩溃。时穷节乃见,朝中文武大臣不是逃走就是投降。当时的大名士钱谦益,本欲投水自尽,说水太凉,接着摇身一变成为新政权的礼部尚书,带头剪发。当世名士都如此,更遑论其他?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国破家亡之际,在南京城有个乞丐,看着士大夫们不思报国,反争相投降的一幕,愤慨难当,在百川桥上题诗道:“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管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卑田院即收养乞丐的养济院,为乞丐提供住宿之场所。写完这首诗后,乞丐就投河自尽了。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这个乞丐没有留下名字,但他堪称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一位乞丐。虽然他的身份与地位卑微,但是他的忠君爱国情怀,足以羞煞那些不顾廉耻,争相卖身求荣士大夫们。他以死明志,对贪生怕死的文武百官表达了自己无尽的轻蔑。

古代最有气节乞丐,宁死不做亡国奴,自尽前写下流传千古绝命诗

而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群有骨气、有气节之士,才能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迸发出惊天动力的力量,延续华夏文明屹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