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 羅雲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常香玉大師

1956年冬,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鄭州隆重舉辦,名家雲集,精英薈萃,是建國以來最盛大的戲曲藝術盛典。那年我10歲,有幸跟隨申鳳梅老師到會獻演《收姜維》,我在劇中跑龍套。我以好奇、新鮮的目光看了很多臺精彩劇目,更有幸的是於1957年1月14日日場觀看了演出大會的最後一場重頭戲,常大師主演的《大祭樁》,由於她的名氣大影響廣泛,偌大的人民劇院座無虛席,演出效果極其強烈,看戲後才知道她就是愛國藝人常香玉,從此,印在我的記憶中。後來我看過常大師演的《花木蘭》《拷紅》《斷橋》《五世請纓》,還看了現代戲《人歡馬叫》《百將渡》《冰山春水》《柳河灣》。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真正與常大師一起工作,是在1974年10月,河南省文化局從全省抽調戲曲藝術人員,為了參加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文藝(樣板戲)調演,集中在鄭州須水黨校,排演一臺樣板戲選場,劇中主要角色分ABC制。豫劇《紅燈記》“痛說革命家史”,李奶奶由常香玉、華翰磊扮演,李玉和有任安華、李小祿扮演,李鐵梅由虎美玲、王希玲、王秦英扮演;豫劇《海港》“壯志凌雲”,方海珍由馬琳、陳泓、楊美榮、谷秀榮扮演,馬洪亮由李良魁、楊發戶扮演;曲劇《杜鵑山》“情深如海”,柯湘由高桂枝、郭鳳娥扮演,雷剛由海連池、鄭中順扮演;越調《龍江頌》“閘上風雲”,江水英由劉琳、陳靜扮演,隊長由何全志、龔松山扮演。優中選優,陣容強大。馬鳴昆、張北方是全劇組的負責人。我是越調《龍江頌》的導演,因年輕引起二位領導的不信任,唯恐影響樣板戲的藝術質量。把我叫到辦公室,馬鳴昆很嚴肅的問:“你年齡多大?”“28歲。”我鄭重回答。張北方接著問“哪一年從事導演工作?”“1964年。”我回答後馬鳴昆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我“排過樣板戲嗎?”“我排過《紅燈記》《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杜泉山》(即《杜鵑山》的前身)。”馬鳴昆聞此“嗯”了一聲“這次加工排演樣板戲責任重大,省文化局領導很重視,你作為越調《龍江頌》的導演,要努力完成排演任務。”我堅定的表明了態度。後來得知二位領導向越調團的演員詢問了我的情況,通過排戲,才打消了疑慮。全體演員進入緊張的排練,省委宣傳部和文化局的領導不斷來檢查排練進度和藝術質量。每一個角色都有隨時被更換的可能,大家都很努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藝術水平得到提高。

《龍江頌》劇組是由鄭州市豫劇團作為班底扮演群眾角色,一般來說,群眾場面因人多比較難排。我在排練中,他們聽從指揮服從調度安排,全面配合,認真做戲,排練進展順利戲有明顯的提高,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和同志們的稱讚。曲劇《杜鵑山》的排演,在群眾場面處理上有分歧,演員不滿意,讓我幫助排演,化解了矛盾,達到了統一。這樣以來引起了《紅燈記》劇組演員們的關注,要我看他們排戲給予指導。常大師借下班時間讓我在她的住處排練“痛說革命家史”的戲,她親切的叫我“小導演”,並誠懇而謙虛的說“小導演,這場戲我還沒有把握住,不對的地方你只管要求,我笨讓我多排幾遍,把戲做準確熟練為止。”常大師做起戲來特別認真,充滿創造熱情,從內心情感到外部動作反覆演練,不放過一點一滴,我被常大師的藝術人格和執著精神所感動。當時看我們排練的新華社駐河南記者王剛,抓拍了照片,我一直珍惜保存作為紀念。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羅云為常香玉大師排戲(1975年)

經過兩個多月的排演戲基本完成,到省三所演出向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彙報。領導審查後很滿意,指示到開封公演,讓廣大觀眾進行檢驗。在開封連演數場,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演出期間有一位工人觀眾懷著對樣板戲的負責態度,寫了一封熱情而又善意的信寄給常大師。大致內容是:我曾多次看過你的戲,這次你演的李奶奶,身子胖了些,胸部過高,影響了李奶奶的革命形象。為了對樣板戲負責,使李奶奶的高大形象更完美,望你想法改進為好。常大師看信後及時回信深表感謝。立即她把自己平時穿的中式大襟白上衣,剪去胖的部分,重新一針一線縫緊裹在身上演出。儘管裹的難受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但常大師還是一直堅持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她對觀眾負責,對戲負責,“戲比天大”的精神,使全劇組的同志們深為感動。

劇組臨去北京前,領導召開主創人員座談會,主要是讓大家找戲的差距,找戲還存在的問題,會開的很嚴肅。老戲劇工作者著名導演處於對政治的敏感,對革命樣板戲的敬畏,直言不諱提出:“常香玉同志演李奶奶很不合適,在鐵梅面前是李奶奶還是李媽媽。”他越說越激動,“河南代表團進京參加樣板戲調演,是向首都觀眾彙報,是向全國人民彙報,我們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某種情緒,使我們的演出前功盡棄,影響河南戲曲界的聲望。”參加會議的人員沉默,會場顯得很靜。可常大師百味雜陳、心潮難平,沉重的精神壓力,使她產生了思想動搖和恐懼心理,她真的好怕,怕損傷了樣板戲,怕成為千古罪人。

1975年3月14日,河南代表團進京在總後勤部禮堂演出。當天晚上代表團抵達北京,全體人員參加卸車裝臺,在等待道具車尚未到來時,心情難以平靜的常大師叫我與她坐在舞臺的地毯上低聲說:“小導演,我反覆想來想去,難道我真的不能把李奶奶演好嗎?過去來京是演傳統戲,現在來京是演樣板戲,無論如何也不能對不起樣板戲把李奶奶演砸。你看我哪些地方演的還不準確,你可要給我提個醒啊,我只有把戲演好,才不辜負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和重託。”我看她思想上仍有壓力,安慰她說:“那只是個別人的看法,並不能代表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你千萬不要想的太多影響演出。我深信你一定能把李奶奶演好。”我感受到對戲如命的常大師在暗下決心把戲演好的精神力量。

經過在劇場試臺排練,於3月20日首場演出常大師提前進入後臺化妝,早早穿上服裝作好準備,一言不發坐在旁邊靜靜默戲。演出即將開始,前臺後臺氣氛相當緊張,當李奶奶上場前,我看到常大師深深吸一口氣,頓時精神振奮,沉穩而又堅定地走到前臺,充滿自信,激情豪邁,把飽經風霜,意志堅定的李奶奶形象展現的真實感人。演到痛說革命家史時的大段唸白鏗鏘有力,氣勢奪人,劇場內一千多位觀眾鴉雀無聲。當唱完“血債要用血來償”最後一句的拖腔,觀眾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演出結束謝幕時,觀眾起立一個勁的鼓掌。常大師塑造的李奶奶形象完全被首都觀眾認可,而且反響非常強烈,她首演獲得成功。這臺樣板戲選場在京連演六場,常大師閉門謝客,每天都要服用安眠藥強迫自己入睡,提振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演戲當中,堅守著戲曲人的天職。首都觀眾看戲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讚不絕口,首都京劇界、新聞界的人士和外省觀摩演出的成員,也都被常大師演繹的李奶奶所感染,好評如潮。《人民日報》登載了《紅燈記》的演出劇照,報道了演出盛況。河南代表團圓滿完成了晉京演出任務。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紅燈記》常香玉飾李奶奶

1990年10月河南電視臺拍攝十八集電視劇《常香玉》,我應顧琴芳導演之邀擔任副導演,電視劇中30多出戲曲傳統劇目

和40多處舞臺內外場景,從河南鞏縣老家到大西北甘肅酒泉,從農村地攤、草棚、高臺,到鄭州、開封、洛陽、西安、廣州大劇院;從常大師早期學演的傳統戲《曹莊殺妻》《楊八姐鬧酒店》《西廂記》到演文明戲《打土地》以及後來改編的《大祭樁》《斷橋》《拷紅》《花木蘭》等由我負責排練,並提供場景方案,安排服裝道具,場景設置,調配角色,組織拍攝畫面。按照劇中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進程,為飾演常香玉的小香玉排練劇中所有的戲。因戲直接關乎到常大師戲曲的人生經歷,所以她特別關心。小香玉每次回家,常大師讓小香玉把我給她排練過的戲演習一遍,看符合不符合她演過戲的要求。小香玉告訴我她奶奶看後,非常滿意。能得到常大師的認可,我感到無比榮幸。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羅雲與《常香玉》劇組演員京劇藝術家沈健謹(左)、小香玉

經過一年多的拍攝,十八集電視劇《常香玉》完成後在河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連續播放,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榮獲1992年度中南6省“金帆獎”,廣電部第十一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提名榮譽獎,中宣部92年度“五個一工程獎”。

2005年5月,河南省唐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劉芳董事長請我擔任總導演,省三團牛冠力撰稿、朱超倫作曲、郭有鎮舞美設計,共同策劃舉辦“紀念人民藝術家常香玉逝世一週年戲曲晚會”,彙集省會戲曲界的名家高手,高潔、柳蘭芳、王善樸、楊華瑞、華翰磊、虎美玲、王希玲、孟祥禮、魏俊英、範靜、田敏、餘同雲、李衛紅、張海龍、楊國民、丁建英、李雲、王雪鵬、王海生、常如玉、宋淑睿、王偉、荊富彬等,重新組合宏大的舞臺景觀,演繹常大師曾上演過的部分經典劇目,“紅、白、花”《破洪州》《穆桂英大破天門》《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李雙雙》《海港》等。於6月1日晚在河南人民會堂隆重公演,深情緬懷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對中華民族戲曲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以及她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常大師為羅雲題詞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羅雲與常大師在一起

常香玉大師開創的常派藝術是鐫刻著時代氣息與人格力量的豐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和巨大的精神財富,必將永遠彪炳日月,流芳千秋。

羅雲:我所崇敬的常香玉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