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

信陽,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位於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間的戰略要地。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佈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諸侯國。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置了直屬於楚國中央管轄的地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

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今淮濱縣境內)、息縣(今息縣境內)、城陽縣(今平橋區長臺關)。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

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仍屬九江郡,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且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今潢川縣)、軑縣(今光山縣境內)、黽縣(今羅山縣高店)、鍾武縣(今平橋區中山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軑等縣改置侯國,改鍾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後相繼恢復為縣制;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溮河區。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

三國時屬魏國。三國及東晉末分別為弋陽郡、義陽郡的郡治所在地。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潢川縣境內),是為本市設郡之始。後又設義陽郡(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旋省去,西晉時又重設該郡,治所設於仁順城(在今溮河區境內)。東晉時,豫州治所遷至西陽(今光山縣境內),是為本市設州之始。

唐代為申州、光州,屬淮南道。北宋時期,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不變,轄信陽縣、羅山2縣。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今信陽地區分別屬光州和信陽軍,北宋初年義陽(今信陽市區、羅山縣)改稱信陽軍,一直延用至今。

元代,光州轄縣不變。改信陽州置,治所在信陽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信陽府,十五年復為州,二十年徙治羅山縣(今河南省羅山縣)。明初復治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

京九、京廣“兩縱”經濟腹地的信陽,在古代屬於過哪些國家

明代,光州管轄範圍擴大至息縣,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1475年由固始縣析置)。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省去,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光州於1724年升為直隸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