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山東棗莊司法行政系統工作,處處都有創新!

□ 法制日報記者 姜東良 孫安清

□ 法制日報通訊員 郭永君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司法局臨城司法所所長陳華有一個習慣——寫日記。

“我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矛盾糾紛,面對雙方當事人的‘夾板氣’,有時確實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工作效率。這時,我就寫日記,寫自己的喜怒哀樂,寫自己的工作心得,用‘阿Q’式精神排解法安慰自己。日記寫完了,不但心情好了,工作經驗也得到了總結和提升。到目前,我已經寫了兩千多篇與司法行政工作有關的日記。”陳華給《法制日報》記者分享了他的心得。

陳華認為,做基層的群眾工作,就得有心境、有格局、有修養,群眾才能信服,矛盾才能化解。她從事基層司法所工作17年來,跑遍了大小街道的角角落落,累計指導參與調解糾紛近千起,成功率達到99%以上,避免群體事件70餘起,參與化解疑難信訪案件200餘起,指導信訪聽證20餘起,先後獲得“全市優秀人民調解員”“全市十佳政法幹警”“全國模範司法所長”等榮譽稱號。

通過寫日記來消除煩惱、增強幹勁、提升能力,讓人耳目一新。在棗莊司法行政系統,《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所及,處處都有創新元素。

“城管得聽從司法所長指揮”,這件稀奇事發生在臺兒莊區澗頭集鎮。

原來,針對社會矛盾日益多元化、涉及面廣、行業性和專業性不斷增強的特點,今年2月,該鎮成立了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澗頭集鎮社會矛盾糾紛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及處置中心,集合了法庭、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城管中隊(鄉鎮級歸政府管理)的職能及資源,設兩個常設中隊和一個應急中隊,共有隊員40餘名,由澗頭集司法所所長徐恭義主持具體工作,實現“一條龍”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矛盾糾紛,構築了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多方參與的矛盾糾紛綜合處置格局。

“綜合職能的矛調中心實現一站解決,成立以來已經化解了80餘起糾紛。”澗頭集鎮黨委書記滿庭法介紹。

記者在市中區採訪時,遇到孟莊司法所每週一次的“談心”活動,“90後”工作人員徐倩參加鄉鎮政府組織的“包村”活動時有點膽怯,孟莊司法所所長邵明亞正在給她鼓勁。

據瞭解,孟莊司法所在市中區司法局第一個建立了黨支部,所裡在編人員全都是黨員,他們時刻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處處創新舉措,爭先樹優。為做好當地黨委、政府依法行政的參謀助手,該所在全區率先推動鎮村兩級“兩級列席”會議制度,司法所長列席鄉鎮黨政辦會議,包村幹警列席村兩委會議,使司法行政機關有效參與政府重大經濟建設項目決策的法律論證,為政府起草規範性文件把法律關,協調處理重大事件和群體性矛盾糾紛。

孟莊司法所還創設了每週“談心”活動,全程不作記錄,與會者就工作的事和家庭的事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打開心結,互相幫助,大家心擰成一股繩。正是憑著這些創新,該所被評為“全國模範司法所”。

山亭區是一個貧困縣,貧困人口、殘疾人和留守人口多,常規法律服務很難滿足群眾需求。山亭區司法局針對貧困地區實際,創新法律服務模式。

“我們在民政、人社、老齡、殘疾、工會、人武部、醫療機構設立了7個法律援助工作站,還創建了全省首批老年公益維權示範站,年平均辦理援助案件440件。此外,我們實施了‘三送三服務’工程,送法、送聯繫卡、送溫暖,實行免費服務、精準服務和專業服務。”山亭區司法局局長宋文忠說。

不懈的努力換來了豐碩成果,山亭區司法局先後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離開貧困縣山亭,記者來到全國百強縣(市)滕州市。滕州市司法局局長魯開峰介紹,近年來,他們相繼建設了市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院審判史蹟展廳、姜屯鎮沙東村法治文化廣場、東大煤礦法治文化公園、西崗中心法治文化校園等139處法治文化品牌陣地。

對於在企業設立法治文化公園,滕州市更是捨得投入,他們成立了企事業司法辦公室,有4名工作人員常駐辦公。辦公室協助企業在進廠路邊設置法治電子屏和展板,在食堂設置顯示屏,在綠化帶裡設置法治警醒諺語,在礦區下井口處安放法治類警示標語。

目前,滕州市共有120餘家企業設立了企業司法辦公室,3家企業創建了大型法治文化公園,40多家企業設置了法治文化長廊,其中,東大煤礦法治文化公園投資達100多萬元。

去年5月,滕州市普法辦公室被中央宣傳部、司法部評為“全國先進普法辦公室”。

“棗莊市總體經濟實力在全省並不靠前,司法行政系統卻出了這麼多亮點,創了這麼多品牌,獲了這麼多榮譽,這些都是創新的魅力。希望全省各地繼續發揚‘破繭成蝶’精神,創新理念,創新辦法,創新載體,創新機制,不斷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工作亮點和品牌集群。”山東省司法廳廳長解維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