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大明藩王,血統不明不白,在位六十三年,最終被浸豬籠

明朝各藩王中,身世最不明白的,血統最有爭議的,當屬楚定王朱華奎。他的血統,不僅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而且在史官筆下也相互矛盾。

說朱華奎,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楚恭王朱英㷿(1541年—1571年)。恭王年少襲封,在位二十一年,可惜是個短命鬼,於隆慶五年(1571年)薨逝,時年三十一歲。除了短命,恭王還身患一項非常特殊的病症——廢疾。

廢疾,是一種什麼病?《禮記》雲“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康有為《大同書》雲“或老夫無衣,扶杖於樹底,夕臥於灶眉;或廢疾,持缽行乞,呼號而無歸”。《明史·刑法》中也多次提到廢疾,如“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以下,收贖;……六十九以下犯罪,年七十事發,或無疾時犯罪,廢疾後事發,得依老疾收贖”。可見,廢疾就是指身體有重大殘疾。

至於恭王是哪裡殘疾,史載不詳,不過有野史稱恭王喜好男風,熱衷搞同性戀,故子嗣稀少。事實上,恭王只有兩個兒子,朱華奎和朱華壁。

關於這兩個兒子的身世,《明史·郭正域傳》稱“先是,楚恭王得廢疾,隆慶五年薨,遺腹宮人胡氏孿生子華奎、華壁”,說華奎、華壁兄弟是恭王的孿生遺腹子。同時又稱,“或雲內官郭綸以王妃兄王如言妾尤金梅子為華奎,妃族人如綍奴王玉子為華壁”,說華奎、華壁兄弟均非恭王的親生兒子。

恭王薨於隆慶五年(1571年),這在《明穆宗實錄》中白紙黑字,“己亥……楚王英㷿薨,上輟朝三日,治喪葬如例,諡曰恭”。事實上,恭王薨時,華奎、華壁兄弟早已出生,就連後來楚藩宗室朱華赿控告華奎、華壁“皆非恭王子”時也特別提到兄弟二人是恭王在世時“抱養宮中”(《明史·諸王傳》)。至於華奎、華壁兄弟是不是得了“廢疾”的恭王的親生骨肉,成為謎團。

不管怎麼說,恭王去世的時候,在名義上是有兒子的,只是年齡太小而已。故此,恭王去世後,穆宗命武岡王朱顯槐代理楚藩政務。

萬曆六年(1578年),朱華奎被神宗封為楚世子。萬曆八年(1580年),朱華奎封楚王。儘管襲封楚王,但朱華奎身世不明,血統不正,造成楚藩諸郡王不服,人人都想借助這個把柄把朱華奎趕下臺,取而代之,故彈劾聲不斷。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著名的“偽楚王案”發生。為了防止身世被炒作,為了保住王位,朱華奎沒少賄賂大學士沈一貫,希望他幫忙消除影響,以正視聽。

事情辦得不順利,鬧出了不少亂子,最後神宗一錘定音,“帝以王嗣位二十餘年,何至今始發,且夫訐妻證,不足憑,遂罷楚事勿按”,幾個控告者也被關押起來。就這樣,朱華奎依然做他的楚王,其身世、血統問題煙消雲散。從此以後,再無人“敢言楚事者。……華奎之真偽竟不白”(《明史·郭正域傳》)。

從萬曆八年(1580年)嗣位,歷經神宗、光宗、熹宗,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年),朱華奎做了六十三年楚王。同年五月,張獻忠兵臨城下,大軍圍攻楚都武昌。在生死存亡之際,朱華奎這個守財奴庫中有的是金銀,卻不肯拿出一兩來犒勞連日來風餐露宿的守城將士,導致上下離心,最終武昌淪陷。

張獻忠進入武昌後,“見其庫中金百萬,笑曰:有此貲財而不設守,朱鬍子真庸兒”(《綏寇紀略》)。關於朱華奎的結局,《明史·諸王傳》稱“獻忠兵至武昌,……執華奎沉之江,諸宗無得免者”。相比而言,《小腆紀年》記載的更細緻,“獻忠以箯輿籠楚王,沉之水”,也就是把朱華奎浸了豬籠。

朱華奎是明朝楚藩最後一代楚王,諡號定,史稱楚定王。在位六十三年間,朱華奎見證了大明帝國的日趨衰敗,而他本人也成為最窩囊的犧牲品。(劉秉光)

大明藩王,血統不明不白,在位六十三年,最終被浸豬籠

大明藩王,血統不明不白,在位六十三年,最終被浸豬籠

大明藩王,血統不明不白,在位六十三年,最終被浸豬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