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初秋的早晨,太阳还隐藏在云层之后,可邑小镇在一片欢歌中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这些来自百余公里之外的旅游者,用凌乱的足音惊醒了这个沉醉在安详中的山村。

可邑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中西部,隶属蚂蚁村委会,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也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全村现有204户700多人,以阿细人为主。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可邑”是阿细语“吉祥之地”,就凭这一个地名,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何况它还有350多年历史的积淀。据传,它形成于清朝初年,那时的可邑村周围都是原始森林,间或也露出一簇簇的石笋、石柱,直到1648年,一个名叫毕武的彝族阿细人举家从圭山最早迁入这片森林,辟林筑村,随后,龙、刘、陈等14姓24宗族的阿细人相继迁到可邑村。

半个多世纪以来,“阿细跳跃”经过艺术家们适当地发掘和整理,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传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而且传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要进入“阿细跳月”的故乡,一定要经过寨门。阿细人告诉来访者,寨门以前是抵御敌人用的,现在是用来迎接客人的。

在重要客人光临时,村里都要进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这个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其间,还要吹唢呐、跨火盆、迎客敬酒、载歌载舞。隆重而盛大,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进了寨门,再走三公里,就到了可邑小镇的的腹地。在进入村子的途中,会见到一尊白虎的雕像,镇守在村子的前方。阿细人崇拜虎,认为那是一种勇敢、威猛和守护的象征,而石虎位居高山,形成虎啸山林之状,注视着远处的一举一动,守护着这一片净土。据说,这尊石虎也是目前云南最大的一尊石虎。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到了可邑小镇,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精美的壁画,一草一木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挑水去未来岳母家,看中了你挑的水就装入缸中,不然就倒掉了。”在村口的壁画中,生动地描绘着这个官员父母与婚姻关系的图景。漫步在小村,你会惊奇地发现土黄色的墙壁上有一幅幅逼真动人的壁画,上面画的原来是可邑族人民平时的生活。从他们唱歌跳舞的文化,到嫁娶生娃等等的风俗,都一一在墙上表现出来。

当地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玉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阿细人的主粮。所以,对与玉米的种植和收储一直是阿细人最在意的事情。虽然现代社会的网络已经进入阿细人的世界,农村淘宝在这里兴起,但是把玉米结成串挂起来的风俗依然存在,很多户人家都会把玉米绑成一串,挂在自己家的屋外,表明五谷丰收之意。部分游客甚至认为这些玉米是当地人拿来做"装饰品"的。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在村子的中央,有一个池塘,那是阿细人心中美的所在。翠绿色的湖泊有活跃的金鱼,村子里,鸡啼声、狗犬声、马嘶声、牛叫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一曲生气勃勃的晨光曲。

在村子里,还有一个大型广场,那是阿细人跳月的地方。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其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是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走进世外桃源:阿细跳月的故乡——可邑小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