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規模空前的戰略決戰。“它們是在毛澤東直接指揮下進行的。周恩來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是毛澤東在這方面的主要助手”。對前方的作戰情況,“一般經毛澤東、周恩來商量研究確定對策後,多數由毛澤東起草文電,少數由周恩來起草,而所有軍事方面的文電都經周恩來簽發”。(《周恩來傳》上卷,第896頁)

本文僅就周恩來與淮海戰役作一研究。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精心組織淮海戰役戰略籌劃指導

淮海戰役的前導是濟南戰役。1948年9月19日,在濟南戰役發起後,周恩來就作戰中的技術戰術問題,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中指出:“應號召部隊注重爆破技術、工兵戰術和指揮藝術,並使之互相配合”。次日,他又為中央軍委起草至粟裕等電報:“劉峙已令邱清泉兵團集結臨城待命援濟南,你們應迅速集結打援集團全力於鄒、滕地區準備殲滅邱兵團”。

11月22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周恩來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指出:“淮海戰役正在勝利開展中。我應做最大估計,準備在徐蚌地區作戰3個月到5個月,殲滅蔣匪江北機動兵力40個至50個師,以利爾後突破長江防線,向江南進軍,徹底摧毀蔣匪的中心統治”。(《周恩來傳》上卷,第899頁)

由於淮海戰役第一階段部隊傷亡較大,加之部隊以前從未打過這樣大規模的仗,導致一些官兵對這場大戰認識不夠,特別是對部隊傷亡估計不足。周恩來的指示,對官兵的思想變化給予了及時有力的指導,進一步堅定了官兵打大規模仗、打長時間仗,不惜一切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信心和勇氣。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12月3日,周恩來看過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總結報告後,“稱讚報告甚好”,並要求華東野戰軍“本著這一報告的精神,繼續指導追殲徐州逃敵的當前戰役,期獲全勝”。

周恩來還十分重視淮海戰役作戰經驗的推廣。12月7日,他在為中央軍委起草至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補俘工作要快,現在華野部隊多采取邊俘邊補邊打的辦法,收效很大,主要是依靠於政治教育,再加以生活鞏固,就能立即作戰,望你們採用這一經驗”。22日,當他看完華野前委《關於淮海戰役第二階段部隊情況簡報》後,認為報告內容甚好,當即批示:“將此報告轉發東北、華北、西北各野戰軍及兵團首長參閱”。(《淮海戰役新論》第128頁)

精心組織淮海戰役國軍戰場起義

長期以來,周恩來一直領導國民黨統治區的統一戰線工作和爭取國民黨軍的工作。他積極通過中共地下黨組織以及民主黨派人士,對爭取國民黨將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國民黨軍舉行戰場起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兩人都是中共地下黨員。早在1946年夏天,張克俠曾到南京通過馮玉祥的關係求見周恩來。秘密會面後,張向周彙報了徐州地區的情況和組織起義的有關問題。

周恩來當即指示張克俠:“現在要多向國民黨官兵,向高級將領和帶兵的人,說明共產黨的政策,指明他們的出路。蔣介石是一定要打內戰的。他要打我們就打。我們不但在戰場上狠狠回擊他們,也要從敵人內部打擊頑固派。要爭取策動高級將領和大部隊起義,這樣可造成更大聲勢,瓦解敵人士氣”。(《淮海戰役新論》第131頁)

此後,張克俠遵照周恩來這一指示,與何基灃在部屬中廣泛深入開展爭取團結、早日促成起義各項準備工作。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發起。8日,何基灃、張克俠毅然率國民黨第三綏靖區所部三個半師2.3萬餘人在賈汪、臺兒莊運河前線起義,並通電全國。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我軍主要作戰任務是圍殲黃百韜的第七兵團。

此時,戰役的關鍵就看能否將黃百韜兵團與徐州集團割裂,不使其竄入徐州。何、張起義,致使徐州東北大門洞開,使得華野右路大軍3個縱隊迅速通過何、張起義部隊防區,渡過運河、不老河,直插隴海路,徹底切斷了黃百韜兵團西撤徐州的道路。

完全可以說,如果沒有何、張的起義,黃百韜兵團竄入徐州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真是那樣,淮海戰役開局的第一仗可就難打得多了。從這點上說,何、張戰場起義,對整個淮海決戰的勝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據說,蔣介石聽聞何、張起義五內俱焚,把第三綏靖區司令馮治安叫去大罵一通;而毛澤東和周恩來聽聞何、張起義興奮異常,兩人以茶代酒,舉杯互致慶賀。

精心組織淮海戰役戰略後勤保障

周恩來歷來強調後勤工作是大規模戰爭整體中的一部分。他認為如果沒有完備而有力的後勤工作,就不可能進行大規模戰爭,更談不上組織戰爭。後勤工作做得好,就能使前線更順利地進行持久的連續戰役。

早在1948年8月28日濟南戰役前,周恩來即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要求華野組織一個“堅強健全的後勤司令部,分遣其所屬機構和兵站隨軍工作”。在中央政治局9月會議上,周恩來強調“全軍要做到後勤供應統一計劃與互相配合”。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針對這次淮海戰役要比濟南戰役大得多的實際,9月28日,中央軍委指示華野和中野:要對全部後勤工作有充分準備之後,方能開始行動,特別強調“必須準備兩個月至兩個半月的糧秣用品”。為此,周恩來特意委派總後勤部長楊立三,協同華野後勤司令劉瑞龍和中野後勤司令劉岱峰具體籌辦淮海戰役的後勤工作。

“10月華東局成立了支前辦公室,對糧食、人力、供應、交通4個方面作出了計劃安排,規定每個縱隊配備隨軍擔架、挑子各500副,同時還組織了轉運擔架7500副、挑子9000副、小車1500輛;各縱隊單位成立隨軍供應站,確保油、鹽、菜的供應。11月9日,淮海戰役發起的第4天,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華北、中原局三方面應全力保障軍隊的供給”。(《淮海戰役新論》第129頁)

22日,針對淮海前線糧秣出現緊張狀況,周恩來當即為中央軍委起草至中原局、華北局、華東局電:“現決定中原局速令豫皖蘇分局立即動手籌集和保證中野部隊及華野轉入蘇豫皖地區作戰部隊糧食;華東局速令冀魯豫區,調集1億斤至1億5千萬斤糧食供應華野部隊需要”。

由於周恩來從戰略層面有力地組織了後勤保障工作,在淮海戰役期間,“動員了上百萬人民用車推肩挑,把300多萬噸彈藥物資,5.7億斤糧食,156萬斤油鹽,86萬斤豬肉,及時運到前方,滿足了戰爭的需要,保證了戰爭的勝利”。(《淮海戰役新論》第129頁)

(謹以此文紀念敬愛的周總理)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周恩來與淮海戰役

主要參考文獻:《周恩來軍事文選》《周恩來傳》《周恩來年譜》《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新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