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前些年瓊瑤劇那麼火現在怎麼沒什麼人拍了?

奶瓶VS主義


瓊瑤劇也是一時代的標誌,盛行期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婉君》,《青青河邊草》,《梅花烙》等等,至今都是一代人心中的回憶!近二十年瓊瑤劇在內地最火爆的莫過於98年《還珠格格》以及之後的《情深深雨濛濛》,隨後雖然也有對《還珠格格》,《一簾幽夢》等劇的改編,但始終不盡如人意,效果達不到之前的火爆程度.

首先,個人認為瓊瑤劇也是一時代的產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影視還處於萌芽階段,瓊瑤劇作作為一種嶄新的文化意識,很容易刺激了觀眾的神經系統,尤其是那些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年輕觀眾。愛情是人類恆古不斷的話題,以愛情為主旋律的瓊瑤劇無疑抓住了要點。無論如何的纏綿悱惻,你儂我儂,千迴百轉,牽腸掛肚,怎麼看都不膩,可況瓊瑤劇的女主角都是那麼風華絕代,溫婉動人,符合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所有定義和標籤。

美麗雖美麗,但瓊瑤筆下的女星幾乎是悲情的,忍辱負重的,壓迫式地接受命運無情的摧殘....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提升,從而這種文化逐漸的不能得到觀眾的任何,自然而然共鳴性相對少一些。儘管瓊瑤後期的作品視覺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女性角色開始逐漸獨立自強,但似乎也只是曇花一現,再也回不到當初萬人空巷的壯舉了。

這就回到了瓊瑤劇的第二個短板:劇情過於單一,劇情拖沓,缺少該厚重感。簡單一句“我愛你”就能反反覆覆拍攝長達一集,在加上一味的情感宣洩,誇張浮躁的表演方式,久而久之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失去觀看的衝動和興趣。

這也是瓊瑤劇最大弱點,也是不能和金庸劇相抗衡之處,金庸劇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來自於作品的深度和視覺:歷史,人文,武俠,地理,愛情隨便一部都是一史詩般的劇作!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尋味,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個人物都能獨立寫上一本傳記.....千年之後的武俠世界依然有自己的江湖,而似乎瓊瑤劇之美在自己特有的曇花一現......

瓊瑤劇的細節經不起推敲,以至於現在很多人覺得瓊瑤劇“三觀不正”,比如《新月格格》中的新月,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新月竟然有點“厚著臉皮”要當“小三”的味道,而且當的楚楚可憐,理直氣壯。最讓人吃驚的是父子倆同時愛上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竟然選擇了父親,簡直顛覆觀眾對於“新月”這位古代女性愛情觀的認知。

至少在當代瓊瑤劇的愛情已經被“仙俠風”,“民國風”,“穿越風”,“軍旅風”等各類題材的作品所替代,現在動不動就五六十集的劇集,瓊瑤作品是在難以支撐這麼長的篇章!原本二三十級的瓊瑤劇在很多觀眾眼裡都十分拖沓,劇情緩慢,再別胡說五六十集,估計觀眾老就棄劇了!在加上單一的故事情節翻新很難創造出新的看點來,因此大家都不願意觸碰瓊瑤劇。

個人覺得瓊瑤後期的作品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值得翻拍,可成功的幾率就很難預料。《新還珠格格》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過聽說《情深深雨濛濛》有翻拍的可能,趙麗穎演繹依萍,但似乎還沒見新作品投放。十年之內觀眾有對經典的情愫在裡面,比如《還珠格格》,趙薇等人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優勢,之後即使翻版也有點“東施效顰”的意味!

但這也不能否定瓊瑤劇所有的價值,只不過現今年代觀眾對其是有牴觸的,不僅僅是劇情,是因為對經典的還念,似乎瓊瑤劇它只屬於那個時代,屬於劉雪華,俞小凡,陳德容,秦漢,馬景濤搖曳的青春和青澀的臉龐,而如今的演員有自己特有的時代的武俠,仙俠,穿越世界...

影視作品如同時尚潮流,若干年一個輪迴,轉著轉著哪一天就又回到了那個風花雪月,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時代.....


禾苗苗苗


瓊瑤的小說開啟了一個言情時代。無論怎樣,她的文筆是美的,主人公是美的。

八九十年代瓊瑤小說非常受導演的青睞,她的小說幾乎被拍成了影視劇。七八十年代以電影為主,九十零零年代以電視劇為主。

瓊瑤劇在八九十年代盛行的時候我想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那時候大陸對外開放,港臺文化一下子席捲大陸。二是因為瓊瑤劇裡的主人公太美,人們喜歡看瓊瑤劇的演員,尤其是女演員。

八十年代初,中國剛剛經歷了一場十年動亂,那個時候中國正處於一個大改革,大改變的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港臺文化一下子風靡大陸。比如鄧麗君的歌,瓊瑤的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等等都如春風吹遍了大陸。

那個時候人們正處於狂熱階段,只要是港臺的都覺得新鮮刺激好看。事實也如此,港臺文化確實很時尚,很前列。

扮演過瓊瑤劇的人都很帥都很美。要知道,導演拍瓊瑤劇找演員是照著書裡的描述去找的。比如秦瀚、秦祥林、林青霞、劉雪華、餘小凡、陳德容、林心如等等等等。哪一個不是人間公子?人間角色?

人們喜歡瓊瑤劇喜歡看劇裡的演員是一個大原因。

可是近幾年人們不太喜歡瓊瑤劇了,這是為什麼呢?最最主要的是瓊瑤劇三觀不正,格局太小。會被時代淘汰。

拿瓊瑤劇跟金庸劇對比就知道了:最近幾年瓊瑤劇少了,沒有拍了。而金庸劇一直以來都被導演不厭其煩地翻拍。金庸僅僅只寫了十五部。有幾部如射鵰、神鵰、倚天已經被翻拍了十幾個版本。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如火如荼地被一直翻拍,而瓊瑤小說卻止步不前?

對比後知道:金庸小說三觀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金庸小說的靈魂。這就顯得金庸小說格局大、有靈魂、有深度、有思想、有意義。有靈魂的東西流芳千古、經久不衰。

反觀瓊瑤剛好相反。她的小說除了愛情還是愛情。書裡只要愛了,管你小三也好,亂倫也好。就是要愛得天翻地覆,天崩地裂,海枯石爛。她的書就宣揚愛情至上。至上得沒有道德底線,導致三觀不正。

比如“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她失去的是她的愛情。”我的天啦,這句話意思是說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什麼親情,什麼身體都無關緊要。

總的說來瓊瑤劇沒有正能量,沒有靈魂,沒有深度、沒有思想、沒有意義。沒有靈魂的東西是不能長久的。

小時候我愛看瓊瑤劇,其實一直以來。我都不大關心瓊瑤劇的劇情。我愛看美女,無論如何,瓊瑤劇裡的女主是美的。


影視壇主


原因有三點

1.太瑪麗蘇,不現實

瓊瑤劇的女主總是楚楚可憐,要不就是什麼都不行,然後有很多男人都喜歡,《還珠格格》的小燕子和《一簾幽夢》的紫菱都是的。幾乎全劇大多數男人都喜歡她們。

小燕子除了長的好看點,文不行武不行,沒事就闖禍,性格還特別暴躁,皇帝特別喜歡這個“女兒”,可以讓她“沒大沒小,任意妄為”。文武雙全的五阿哥為了她,什麼美人(知畫),兒子(綿億)甚至連皇位都不要了,陪她去種茶葉。這種可能幾乎為零。

綠萍長的漂亮,學習特別好,還是舞蹈家,可就這樣,也比不上什麼都不會的紫菱。紫菱是父親喜歡她,姐夫喜歡她,富豪也喜歡她。所以才有了那句“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呀”的毀三觀名言。

2.三觀不正

瓊瑤劇給我們展示的,女孩子只要弱一點,蠢一點,傻一點,什麼都不會。然後就有很多男人喜歡。

現實是不可能的,沒有那個優秀男人會喜歡這種蠢,傻,笨的普通女孩。這樣的女孩只會嫁給跟自己一樣笨笨平凡的男孩。

3.女性意識覺醒

沒有那個朝代能像我們這個時代女性覺悟性這麼高。新時代女性都知道了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沒有好工作,就不能好好掙錢,更別提找好男人了。

再說優秀的女性現在根本不愁嫁人,她們更多心思放在事業上,所以瓊瑤劇已經不適合我們了。




you菜姐姐


都是神人吶,三觀極其不正。小三上位瘋狂洗白變身白蓮花的劇情,渣男理所當然的臺詞,以及用力過猛的表演,截圖都截不下去了好麼(捂臉)

小三上位瘋狂洗白變身白蓮花

一、 《新月格格》中的史上白蓮花新月格格,明明是被收養的,其養母對她推心置腹,給她的待遇甚至比自己的親生子女還要好,這柔弱無比的新月格格做了什麼呢?又怎麼報答養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呢?

以身相許!與自己養父勾搭上了,還委屈萬分,伏低做小萬分,讓男主(其養父)心疼不已,與自己原配正面剛,嘖嘖:


小三上位還委屈了是怎地?

大丈夫行事,當不拘小節,不拘小節,咳咳咳~


渣男的語錄

二、 《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何書桓明明在跟陸依萍談戀愛,卻又拒絕不了愛慕自己的女子陸如萍的傾慕,那個糾結啊:


大家看彈幕吧,觀眾的三觀還是很正滴~


還渣的深情款款了?



這個,各位自己評價吧~


三、《一簾幽夢》中明明妹妹汪紫菱插足姐姐的戀情,而喜愛妹妹的費雲帆卻覺得一條腿沒有妹妹的愛情重要?!what?


你也卸個把腿兒玩玩?


還有這個雷劈的臺詞:


這個應該算渣女了吧?!女人不壞,男人不愛,呵呵呵

三、 這個劇不記得名字了,哪位大神看過可以留言告訴我。女主要生孩子了,這倆貨搶著當便宜爹,女主還一副高高在上施捨的語氣:


用力過猛

四、 還有這種腦子有坑的臺詞:


熨斗過後,這臉不知道還能用不?

爾康~你壞!


截圖不下去了,各位感興趣可以自己找找(捂臉),智商都不被拉低了。


千川印月


當年的瓊瑤劇紅遍全國,是能和金庸劇齊名的類型電視劇,掀起過無數電視劇收視高峰,也捧紅了無數的演員,是很多少女最愛的電視劇。如今金庸劇《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知名IP,依舊有很多製作公司樂此不疲的進行翻拍。但曾經大紅的瓊瑤IP,為何卻很少有影視公司願意翻拍呢?個人覺得有下面4點原因,導致了此種現象的產生。

01:如今各種題材電視劇層出不窮,瓊瑤劇收視難回巔峰。

在當年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觀眾大多都只能通過電視來看電視劇,電視臺播什麼觀眾就只能看什麼。而瓊瑤劇當年被各大電視臺引進,即使對瓊瑤劇不感興趣的觀眾,也會開著電視機去看,自然會造成萬人空巷的局面。當年瓊瑤劇的收視都相當高,《還珠格格》的收視率至今還是很難打破。而在如今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年代,觀眾可以通過網絡看自己最感興趣的影視劇,電視機早已不是觀眾唯一看劇的渠道。面對各種題材不同的電視劇,瓊瑤劇的收視率已經很難回到巔峰,比如當年的《新還珠格格》,大手筆投資收視卻很一般。

02:瓊瑤劇經典版珠玉在前,翻拍的演員吃力不討好

當年的瓊瑤劇,很多都已經成為了經典,很多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觀眾心裡小燕子只能是趙薇,紫菱只能是陳德容。翻拍版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對於製作公司以及演員來說,真的是有點吃力不討好。

比如張嘉倪李晟海陸,當年因為演翻拍瓊瑤劇《又見一簾幽夢》和《新還珠格格》,被很多網友吐槽,過了很多年靠別的劇才重新被觀眾認可。所以很多年輕演員,寧願去演其他劇,也不太願意冒風險再接瓊瑤劇。

03:瓊瑤劇中愛情大過天的三觀,如今翻拍恐怕會被罵成雷劇

當年很多人看瓊瑤劇的時候,看到的只是男女主角之間感人肺腑的愛情,並沒有注意到電視劇裡的三觀問題。而如今回過頭來看,會發現瓊瑤劇不僅節奏拖沓,劇情核心更是隻有愛情大過天,很多劇情現在看完全就是毀三觀。比如《一簾幽夢》和《新月格格》裡面的奇葩三觀,如今已經很難有人認同。

這樣的劇本如果現在再拍出來,肯定會被觀眾罵是雷劇,這也導致現在很少有製作公司翻拍瓊瑤劇。畢竟如果不大改劇情,未開拍就被群嘲,還不如找一個三觀正網友認可的小說來拍,風險要小很多。

04:瓊瑤對版權要求很嚴格,這也導致了翻拍的難度

和金庸對版權的隨意態度不同,瓊瑤本人對於自己作品的版權要求十分嚴格,她的任何作品影視化都需要她自己親自把關。瓊瑤很不喜歡別人把她的作品亂改,有時候演員改動一個字她都會很生氣,因此大部分瓊瑤劇都是由她自己親自操刀拍攝。隨著近年來瓊瑤本人年紀的增長,她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親自制作瓊瑤劇,加之又很少有影視公司能買走她的電視劇版權,就形成了瓊瑤劇如今翻拍越來越少的局面。

結語:現在如果翻拍瓊瑤劇,可能面臨版權購買難度大,演員壓力大,收視不理想等問題,這麼多的困難和風險,導致瞭如今很少有製作公司和演員拍攝瓊瑤劇。所以說瓊瑤劇當年能大火,真的是時勢造英雄,這種現象可遇而不可求。


冷冬聊八卦


現在回頭去看,所謂的瓊瑤愛情劇全都成了喜劇鬼畜惡搞。瓊瑤本就是一個虛幻空想家,把自已的愛情世界打造成了空中樓閣。瓊瑤劇裡,只有愛情,沒有天下,沒有家國情懷,典型的小資布爾喬亞,典型的腦障低智文化。八九十年代,所謂詩與遠方的年代,這種愛情小說和劇影是極度受歡迎的,到了現在,不能說是精神文化進步了,是愛情嚴重世俗化了。瓊瑤式的虛幻洗腦愛情負能量文化和傳統的正能量愛情類精神文化都被更負能量的愛情賤俗類文化所淘汰。現在拍瓊瑤式的愛情?沒什麼市場吧,估計瓊瑤本人也沒那心態了,瓊瑤自已的末年生活都亂成了一堆。沒市場,沒人看,如果聲明是喜劇體裁,可能還有一點點希望吧。你是瘋啊我是傻,這種詞出來,希望你沒戴假牙。


說叔


瓊瑤的故事大都是灰姑娘遇上王子並與之相愛,最後歷經千辛萬苦排除萬難修成正果,在此期間,愛情是人生最重要的存在,她的唯愛情論,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觀和大多圓滿的愛情故事受到女性讀者及觀眾的追捧。

瓊瑤熱,其實反映了大時代背景下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彼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人們被禁錮太久的思想和情感,急切需要出口得到徹底的釋放,在婚姻自由和戀愛自由的口號聲中,父輩們剛剛從包辦婚姻中掙脫出來,勇敢的去追求新的感情和婚姻模式,然而舊的思想的殘留,使這種情感的解放並不徹底,人們需要一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展示自由和個性的文藝作品,去表達內心對於婚姻和情感徹底解放的意願。

而金庸的武俠小說顯然滿足不了大眾迫切的精神需求,其他的作品尚不足以激發大眾的這種情緒。由其是以女性視角表達婚姻和情感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被禁錮多年的婦女們需要表達自己對於情感和婚姻的態度,她們要求思想解放,需要找到一種標杆式的、權威性的文藝作品,證明自己嚮往情感和婚姻自由的正確性,她們需要找到一種官方的理由,去理直氣壯的表達和追求自己想要的情感和婚姻;而作為男性,在情感世界中本身受女性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縱使他們並不推崇瓊瑤式的感情,但因為女性需要,從而也只能選擇跟隨。

這是瓊瑤熱的根本原因所在。

還有一點,無論你如何不喜歡瓊瑤,但這個以宣傳小三上位、愛情至上的女人,她的審美眼光是非常厲害的!

我們來看一組瓊瑤女郎的照片:

這一雙眼睛,豈止是美,靈動清純,這一泓笑容,宛若芙蓉花開,沁人心脾!

當年的陳德容,美的靈動清澈,美的楚楚動人,她的美有一種出水芙蓉、荷花照水的嬌羞,縱使你是個女人,也為她的美所動心!

陳紅,她的美用不可方物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朱唇輕啟、眼波流轉間盡顯絕代芳華!她的美,如桃花爛漫山谷,如春陽照耀整個湖面般令人驚豔!

個人認為,年輕時的她是最美的瓊瑤女郎,即使林青霞也會在她面前遜幾分,因為她的美從各個角度、各個形態都挑不出毛病,而林青霞,太過英氣了一些,稜角有些太分明。

我們再來看劉雪華,小鳥依人,安靜的像一幅畫,哀怨的像傍晚時分從原野上飄渺著的輕煙,漆黑的眼眸似幽深的夜晚,讓你忍不住想化作一輪明月照亮她燦若桃花的面頰!

蔣勤勤、林青霞的美就更不用說,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還有趙永馨的小巧玲瓏、小家碧玉式的美都是非常賞心悅目的存在,不說別的,就為了看這一波美女,你就捨不得將目光移開電視,真人尚且這麼美,可想而知,瓊瑤的文字功底是非常厲害的,她在書中所體現的樣子會更美!

林心如、趙薇、范冰冰的圖片喬治就不放了,她們到今一直活躍在演藝圈,顏值是有目共睹的。

那麼說到這裡,喬治來回答緣何她的劇如此受歡迎卻仍被稱作精神毒瘤?

舉個這樣的例子,香菸和烈酒有沒有毒?為什麼人們卻非但戒不掉而且從者如雲?我們不能因為抽菸、喝酒的人多而去否認它對身體有危害的本質。

往往烈酒最香,毒花最美。

瓊瑤的作品正如是。

她的作品毫無現實價值,而且從現在的道德觀點來講,她的作品大部分三觀不正,宣傳小三上位,宣傳愛情至上論。裡面的男女主人公不用去奮鬥,不用去創業,不用去孝順父母,整天愛的死去活來,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人生理想,放棄事業,放棄親情……如果你身邊出現這樣的人,你會如何評價?極端自私不是麼?

而為什麼她的作品持續紅了這麼些年才在近年被頻繁的批判?

這裡就有一個比較深入淺出的社會問題:

當社會缺乏什麼的時候,才會提倡什麼,才會對什麼問題引起關注。

近年來離婚率高漲,婚外出軌的現象普遍的不能再普遍,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下,人們對於婚姻和愛情需要重新的思考:為什麼會在近年婚姻家庭如此不穩定?當年人們感覺離婚是丟人的,始亂終棄是要受到譴責的,由其是婚外戀,如果在過去,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的。

然而,在婚姻和感情自由到極致的現在,離婚和背叛的成本變得極低,在以瓊瑤情感認知為價值主導的意識形態下,人們對於情感的需求被放大,對婚姻家庭的責任心被弱化,故而出現離婚率較高的現象。

這一點,雖然不能說全是由瓊瑤造成的,但是與她脫不了干係。

而她自己的一生,就是一段小三上位的經歷,她的作品,更像是在為自己找藉口,再為自己有違道德的行為作辯護,而幾十年過去了,事實證明,她用洋洋灑灑過百萬字的小說進行的辯護並沒能成功。

至少在現在的道德情感觀念下,她的作品的思想是會受到批判的。

我們難以肯定以後的日子裡,到了我們不在的時代裡,瓊瑤的作品會被後世作何評價,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她的作品有其文學性,她的文字的美,還有她編故事的能力是不容忽視和否定的,再有一點,到了任何時候,只要婚姻家庭存在,小三上位,是絕對不會被推崇的。


瓊瑤劇之所以沒人拍,因為它已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放在影視劇上來說,就是它與現在的影視劇市場走向是不相配的。

再來說一下瓊瑤劇的特點:

臺詞繁瑣,繞一圈才能說到重點,喜歡用重複、排比的句式來陳述,凡是男女對手戲必有小學生鬥嘴式對話。

例:《又見一簾幽夢》

紫菱:雲帆,我暈車耶!

雲帆:怎麼會暈車呢,這只是馬車呀。是不是中暑了?有沒有發燒?

紫菱:我不是那種暈車!我是坐著這樣的馬車,走在這樣的林陰大道上,我開心得暈了,陶醉得暈了,享受得暈了,所以,我就暈車了。其實,我自從來到普羅旺斯,就一路暈。我進了夢園,我暈;我看到了有珠簾的新房,我暈;看到古堡,我暈;看到種薰衣草的花田,我還是暈;看到山城,我更暈。反正,我就是暈。


一等保護


瓊瑤劇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我都沒辦法喜歡,而以前為什麼那麼火現在沒有拍了,我覺得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說:

1、時代的變遷

瓊瑤是一個時代的產物,7-80年代還是人們剛解決溫飽的時候,所謂飽暖思那個啥,你懂的,開始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情愛,而她所描述的情愛至上,男女主的山盟海誓的人設,讓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庸庸碌碌的人們找到一個感情釋放的出口,而那時候的資訊相對封閉,在滿是戰爭生產勞動之類電視中,出現了瓊瑤劇這樣更為關注內心感受的劇,引無數人趨之若鶩,脫離了現實的生活,空中樓閣般的情感感動了一大批在現實中空虛寂寞的人,可隨著時代的變遷,資迅的發達,人們對情感的理解越發深刻,不再相信那麼多的虛無縹緲,受眾少了,自然也沒什麼人拍了。

2、情感單一,劇情拖曳

瓊瑤劇均以男女情愛為主線,無非兩情相悅或者求而不得,再不然我們之中有個他,除了愛情,其他的情感都變得薄弱得很,而且裡面的劇情實在過於拖曳,圍繞一個情感誤會,兩個人反反覆覆爭吵,一個情境能拖個半集,請參照《情深深雨濛濛》,那段就“無情殘酷無理取鬧”的話題 ,你來我往用多個句式不斷地發問回答,那畫面我只想說OH MY GOD。

3、三觀不正

現在的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更高了,人物的設定足夠正面、豐滿才能夠吸引他們的視線,而瓊瑤劇裡的男主人設多是現在的渣男,拋棄原配,罔顧道德及責任,為了所謂的愛情,瘋狂嘶吼,不切實際,這樣的人還設定為王孫貴族,富家公子,霸道總裁,真不敢相信他們的事業是否能開展得下去。《一簾幽夢》最是瘋狂,男主竟能說出“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這樣的毀三觀言論,整部劇都是反人類得很,一個自小勤學苦練嚴於律已的完美人設綠萍,由於遭受背叛落下殘疾而改變了整個人生,竟被批為反面人物,而那個整天做夢不思進取的紫菱卻收穫大部分人的喜愛,最後還獲得完美的人生,實在是辣眼睛的很啊,這樣的劇在現在一播出來,估計編劇都能被口水淹沒吧。

鑑於以上幾點,瓊瑤劇還是不拍的好,一個時代過去了,我們需要更加正面的人物形象,需要更為嚴謹符合邏輯的劇情的電視劇。


午後陽光flyblue


瓊瑤本就是一個虛幻空想家,把自己的愛情世界打造成了空中樓閣。瓊瑤劇裡,只有愛情,沒有天下,沒有家國情懷,典型的小資布爾喬亞,典型的腦障低智文化。八九十年代,所謂詩與遠方的年代,這種愛情小說和劇影是極度受歡迎的,到了現在,不能說是精神文化進步了,是愛情嚴重世俗化了。瓊瑤式的虛幻洗腦愛情負能量文化和傳統的正能量愛情類精神文化都被更負能量的愛情賤俗類文化所淘汰。

瓊瑤劇經典版珠玉在前,翻拍的演員吃力不討好,當年的瓊瑤劇,很多都已經成為了經典,很多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觀眾心裡小燕子只能是趙薇,紫菱只能是陳德容。翻拍版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對於製作公司以及演員來說,真的是有點吃力不討好。

劇情過於單一,劇情拖沓,缺少該厚重感。簡單一句“我愛你”就能反反覆覆拍攝長達一集,在加上一味的情感宣洩,誇張浮躁的表演方式,久而久之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失去觀看的衝動和興趣。這也是瓊瑤劇最大弱點,也是不能和金庸劇相抗衡之處,金庸劇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來自於作品的深度和視覺:歷史,人文,武俠,地理,愛情隨便一部都是一史詩般的劇作!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尋味,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個人物都能獨立寫上一本傳記.....千年之後的武俠世界依然有自己的江湖,而似乎瓊瑤劇之美在自己特有的曇花一現。

而隨著近幾年影視劇作品改編的越來越多,優秀的影視劇也會被人們所接納,但是瓊瑤筆下各種毀三觀令人崩潰的事實,卻讓人層出不窮的挖掘出來,確實在那個年代,瓊瑤的這種觀念是非常新穎的,又特立獨行的,但是放到現在,很多年輕人講究三觀正,也會篩選那些真正有益於思想健康發展的電視劇,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年瓊瑤作品火不起來的原因了吧。


南京劉亦菲


瓊瑤劇也是一時代的標誌,盛行期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婉君》,《青青河邊草》,《梅花烙》等等,至今都是一代人心中的回憶!近二十年瓊瑤劇在內地最火爆的莫過於98年《還珠格格》以及之後的《情深深雨濛濛》,隨後雖然也有對《還珠格格》,《一簾幽夢》等劇的改編,但始終不盡如人意,效果達不到之前的火爆程度.

首先,個人認為瓊瑤劇也是一時代的產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影視還處於萌芽階段,瓊瑤劇作作為一種嶄新的文化意識,很容易刺激了觀眾的神經系統,尤其是那些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年輕觀眾。愛情是人類恆古不斷的話題,以愛情為主旋律的瓊瑤劇無疑抓住了要點。無論如何的纏綿悱惻,你儂我儂,千迴百轉,牽腸掛肚,怎麼看都不膩,可況瓊瑤劇的女主角都是那麼風華絕代,溫婉動人,符合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所有定義和標籤。

美麗雖美麗,但瓊瑤筆下的女星幾乎是悲情的,忍辱負重的,壓迫式地接受命運無情的摧殘....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提升,從而這種文化逐漸的不能得到觀眾的任何,自然而然共鳴性相對少一些。儘管瓊瑤後期的作品視覺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女性角色開始逐漸獨立自強,但似乎也只是曇花一現,再也回不到當初萬人空巷的壯舉了。

這就回到了瓊瑤劇的第二個短板:劇情過於單一,劇情拖沓,缺少該厚重感。簡單一句“我愛你”就能反反覆覆拍攝長達一集,在加上一味的情感宣洩,誇張浮躁的表演方式,久而久之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失去觀看的衝動和興趣。

這也是瓊瑤劇最大弱點,也是不能和金庸劇相抗衡之處,金庸劇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來自於作品的深度和視覺:歷史,人文,武俠,地理,愛情隨便一部都是一史詩般的劇作!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尋味,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個人物都能獨立寫上一本傳記.....千年之後的武俠世界依然有自己的江湖,而瓊瑤劇似乎之美在自己特有的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