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瓊瑤熱”為何在我們那個年代一時掀起?

望晨旭


瓊瑤是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瓊瑤創作了很多小說,她的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水雲間》、《一簾幽夢》、《梅花烙》、《庭院深深》、《梅花三弄》、《還珠格格》、《煙雨濛濛》等一系列作品。後來很多作品都改編成了電視劇和電影。

在我們那個年代,也就是九十年代時,瓊瑤推出她的作品《還珠格格》,把它改成電視劇,當時特別火,收視率登頂同時段第一,是第二名的近兩倍,記得我當時上高中,早晨去到學校同學們就一直在討論前一天晚上看的《還珠格格》內容,很長一段時間晚上無論你走到哪個角落,都看到家家戶戶在看這部劇,看了這一集又想著看下一集,看得眼淚唰唰地流。我當時為了能看到後面的劇情,家裡人直接去買了全部劇情的VCD,看了一遍又一遍。《還珠格格》獲得“優酷大劇盛典年度十大電視劇優秀獎》,現在想象一下當時有多火,大家都知道《還珠格格》是瓊瑤寫的,所以我們那個年代大家都熱愛看瓊瑤的作品。接著瓊瑤又推出了好幾部作品,其中《情深深雨濛濛》又火了一把。

在《還珠格格》的前前後後瓊瑤都改編出了很多作品,大家都追逐著看。所以瓊瑤在我們那個年代有多火熱。





阿金業娛


瞭解一下當時的時代和瓊瑤的生平,能看到另一個視角,世界並不止正確的的東西。

一個徹底的愛情主義者,或者愛情原教旨主義者的價值,在於啟發和突破。

瓊瑤等這類言情氾濫之前,

結婚是門當戶對,你是公務員,我是老師,我們都有城市戶口,

婚姻是徹底的經濟活動,目的是為了繁衍後代和保障財產。

人不追求深入的戀愛和相處過程,不考察的相處舒適程度、荷爾蒙分泌的多少,是不是看見就想親親。

特別是對女性的束縛很嚴重。

對女性的束縛變相是對男性的束縛。

每個人都被放在小格格上,這個人不配和這個人在一起。

這種現實主義的生活方式,類似於我花一塊錢就要有一塊錢的響。

不是說不好,是這種生活方式,缺點什麼東西。

缺少一種體驗,為自己而活,為別人燃燒的體驗。

人本主義追求的是人本身的愉悅和滿足。

類似於我花了一塊錢,不一定得到一塊錢的響,我拿去抓娃娃了,沒抓到,但我體會了抓娃娃過程的刺激。

瓊瑤的人生非常傳奇。

她曾經在她的自傳體小說《我的故事》裡寫過。

生於書香門第,有很深的古文功底。

幼年,戰亂,顛沛流離,逃到臺灣。

少年,父母弟妹太優秀,自己一直被家庭打壓和拋棄,

幾度落榜,

離經叛道愛上自己大齡單身國文老師(初戀),鬧的滿城風雨,害父母被譏諷。

青年,以臺大教授女兒的身份下嫁給父親的得意弟子(第一任丈夫慶筠)。

為什麼遭到強烈反對,

慶筠少年時孤身一人飄到臺灣(這個過程所需要的判斷、決心、勇氣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相當於孤兒,

臺大唸了七年(從吃香的理工科轉到不夠掙錢的外文系)。

瓊瑤母親窺視出這段關係在物質上的匱乏,會很大程度磨滅感情,走向悲劇。

但瓊瑤家庭再不中意慶筠,也是臺大高材生,相比較和快趕上瓊瑤爸爸年齡的國文老師結婚,還是要常規太多了。

婚後兩個對金錢沒有太大追求的人,在懷孕和孩子出生後,很快陷入了貧困,吃穿住行都很差。

當然最大的矛盾,還是在於瓊瑤出名了,還是拿著國文老師的故事《窗外》出名了。

作為瓊瑤的丈夫心態失衡了。

一方面,是妒忌吞噬了心魔(其實瓊瑤和國文老師已經不可能了,國文老師在嘉義見面那次,就被瓊瑤親手放棄掉了。)

另一方面,是大男子主義的自尊心選擇了毀滅這段關係,而不是尊敬妻子的成功。

自己事業不成功,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慘淡,一直在追求的文學作品也無人問津,反而自己妻子的地攤文學作品長虹。

慶筠是個比較傳統的中國式男人,更追求個人成功,而不是互相成就,或者尊重對方的成功/追求。

慶筠選擇了公司公派出國的機會,希望能有所提升。

此時瓊瑤懷孕生子,和平鑫濤(第二任丈夫)相識相知了,開始了對雙方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業上升期。

在這四個人身上,這是場必輸的局,沒有人贏。

原因是什麼呢?

1)對慶筠來說。作為正常人,少有人為了追求更成功,而選擇在妻子最艱難的生育環節離開,這波操作基本把人心推遠了。

2)對瓊瑤來說。平鑫濤和她才是靈魂伴侶,平更懂她,對她寵愛有加,事業上理解她幫助她,這些都是慶給不了的,慶要求她迴歸家庭。

3)對於平鑫濤來說。瓊瑤相當於內容生產方,是KOL,他的事業皇冠出版社是內容分發機構,是MCN,

瓊瑤這種一代人符號的KOL,顯然比平鑫濤更具備稀缺性。

雖然二人常說是互相成就。

換而言之,瓊瑤沒有平一樣會有別人讓她成為瓊瑤,平沒有瓊瑤皇冠出版社可能真黃了。

4)對於林婉珍(平鑫濤第一任妻子)來說,她純粹是倒黴。

瓊瑤是不是最大最婊的小三,其實平鑫濤才是始作俑者。

平鑫濤無法、不敢、不願失去瓊瑤。但又貪圖原配的好處。

和瓊瑤是感情、作品、事業上太深刻的糾纏。

和原配是生活、孩子上的感情和關係。

16年,輾轉在兩個女人之間,不是誰勾引誰一下能拆得清的。

16年,二女奪夫,都想熬死對方。

當年,林婉珍肯定想不到,作為大白富美,和窮小子結婚,生兒育女,拿錢幫助他開創皇冠,

沒有得到她期望的感激和回報。

最終會落得這樣的結局。

她沒有辦法預測出他一條小小的鯉魚跳龍門,

沒有預料到平鑫濤的野心、軟弱和自私,會在一飛沖天後令她損失更大。

他願意補償她物質,但無法補償給他丈夫的責任,

但她偏偏要的是一個完整的丈夫和孩子的父愛。

在向一個不會給她這一切的人求,並且毫無砝碼了。

她的對手太強大了。(瓊瑤視愛情為信仰,向來離經叛道不在乎揹負罵名,並且非常固執)

如果瓊瑤不當小三,這一切不會發生。

如果平鑫濤不出軌,這一切不會發生。

(但他舍不下瓊瑤的利好)

如果林婉珍選擇早早放棄+改嫁,這一切不會發生。

(但她生於那個年代,不會這麼決絕和果斷)

Eric說:“道德跟法律一樣,被一些人類發明出來,就是用來約束其他人類,降低大家在人群中交易的摩擦成本。這個概念的起源本質上也是自利的。”


萌娘播客


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熱火朝天的景象,老一輩最為代表得抗戰元素類得東西,而80後瓊瑤劇!讓那個年代充滿了美好的愛情!90年代就是網絡興起的時代,00後則是小鮮肉的天下!


XP笑匠


因為在八九十年代,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

經瓊瑤阿姨一系列的書中改編的瓊瑤愛情劇開始進入大陸,引起了大家對於愛情的嚮往跟追求。

那時候大家喜歡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也更向往同心愛的人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

那時候主演的俊男美女滿足了大家對於愛情形象的幻想。

那時候愛情純粹而熱烈,沒有現在的現實抨擊跟三觀磨合,只有你喜歡我,我要跟你在一起。

那時候,大家是自由的。



莫小姐


瓊瑤劇基本就是愛情至上,在80.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興起,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接觸到一些新思想新觀念,瓊瑤的劇主要以描寫愛情為主,基本都是非常完美的愛情,另外瓊瑤的文字水平比較高,經常在小說裡面引用古詩,提高了小說的可看性。

而且瓊瑤劇夠狗血,有戲劇衝突。又是講愛情的,太符合女人的瑪麗蘇幻想了。三觀不正怎麼了,瑪麗蘇不需要三觀,就是看個電視劇,不要上綱上線。它特別火爆,說明它被大多數人接受,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社會心理。但是現在觀眾看過了太多的套路劇,老的套路已經並不能吸引人了。


榛子加椰子cc


瓊瑤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在那個灰暗的年代裡,是瓊瑤式的"愛情"讓我們在裡面能夠找到一絲慰藉。


每天開心娛樂娛樂


改革最初幾年大陸人民的精神生活非常單一,能看的基本就是一些非常正統的影視劇。再加上個性保守,情情愛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新鮮和好奇的領域。

以瓊瑤作品為代表的臺灣言情劇率先打入內地市場,那些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再加上年輕俊美的演員,為大陸觀眾打開了新視野,大家瘋狂追捧再正常不過了。

不僅如此,瓊瑤的愛情觀還深深影響了八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自己的愛情觀,在他們的認知裡,愛情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人生要轟轟烈烈的愛一場才有意義。

但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大陸觀眾見識了更多的新鮮事物,也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待感情的獨立認知,瓊瑤式歇斯底里的愛情逐漸不再受歡迎。

不然你看,金庸的武俠劇每隔幾年就會被翻拍,瓊瑤劇卻很久沒人碰了。不過在特定年代瓊瑤愛情故事確實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她的價值還是可以被肯定的。

你想來場瓊瑤式戀愛嗎?


眯眼娛樂圈


那個年代文化淺,少有文字解憂煩。四顧茫茫心事重,手捧瓊瑤天地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