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日本军队奉行死不投降的政策,但当天皇下令投降后,整个日本军队都和平的放下了武器。

高举“尊王攘夷”保守口号的复古运动,却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革新之路。

极度讲究礼仪,但面对侮辱会采取非常极端的手段。

家中公认的模范丈夫与父亲,同时也可以是夜色下的风流浪子。

这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作《菊与刀》中对于日本人的描述。无论是用欧美人的眼光,还是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日本人在处理问题上,总是表现得非常矛盾。就如《菊与刀》的书名一样,将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杂糅在一张画纸中。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美国当局为了妥善解决战后日本问题,召集大批专家进行研究。本尼迪克接受美国政府委托,搜集大量的资料,对日本人充满矛盾的民族性格进行分析。1946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本尼迪克把研究报告出版,用象征皇室的菊徽与象征精神的武士刀结合,起名《菊与刀》。此书一经出版,即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

《菊与刀》虽然已经成书七十余年,其中有些描述已经与当今日本社会相差甚远。但就如我国一样,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性格非短短数十年可以更改。在今日看来,《菊与刀》依然是了解日本文化性格的一本佳作。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菊与刀》

关于日本天皇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奉行死不投降的抵抗政策。对于日本军人而言,荣誉与战斗到死是紧密相连的。盟军安装在飞机与战舰上的救生设备,被日本人嗤之以鼻,认为是懦夫的表现。日本军医最为擅长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给那些无法行动的伤员分发手榴弹,并开枪杀死重伤员。在北缅战役中,日本军人的俘虏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比120,而且其中大部分俘虏已经失去抵抗能力。反观欧洲军队,当阵亡人数超过总兵力的1/4时,就会放弃抵抗,俘虏伤亡比大概是4比1。日本军队强硬的作风,让盟军感到极为头痛。

当1945年8月,日本天皇下达投降诏书之后,日本军队近乎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全部和平的放下了武器。这种极端友善的举动,让盟军一时不知所措。

在中国有记载的史料中,存在着三十六个不同特点的朝代。而日本不同,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皇一直是这个国度最高领袖,尽管大多数时候是名义上的。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日本天皇

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在宪法中写道,“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而对大臣们的任何行为都不负责任。这个站在日本等级制度最高点的人,无疑是日本精神文化的象征。

无论是日本平民还是军人,对于天皇的敬畏都超过其他任何事情。有平民因为将儿子取名“裕仁”,冒犯了天皇御名,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有军队长途行军,因为干渴导致多人死亡,调查人员检查水壶时,发现一点都没有动过,因为军官下命令时说“不能喝水是天皇御令”。

盟军几乎无法从日本俘虏口中得到任何关于天皇的评论,而对天皇进行污蔑和攻击,会极大的激发日本人的斗志。

对于天皇无条件的忠诚,是日本社会结构的基石。执行天皇的命令就是最高法则,哪怕这么做意味着失败。

关于明治维新

不同于西方社会维新革命高喊的进步口号,日本人推动的变革的战斗口号是“尊王攘夷”。从口号上来看,这与其说是一场变革,不如说是恢复传统。

换句话说,日本人根本没有改变意识形态的意思,他们的构想只是单纯地想把日本构建成一个被人重视的国家。通过消除各个阶级间不平等的规定,废除藩镇,消除了忠于领主和忠于国家之间的冲突,整个日本社会进入了一种“各就其位”的运作模式。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各就其位”的日本人。

日本人忠于上司的指令,认为遵守这些法律就是忠于天皇,这使得日本政治精英能够掌控日本这艘巨舰,在复古口号下,在工业现代化的航道上急速前进。出于强国的渴望,日本极度重视作为军事基础的重工业发展,而将关于民生的轻工业丢到了角落。

在这种变革中,日本人形成了一种新的“各就其位”的等级制度,每个人都认真的执行,没有任何的抗议。这种在日本延续千年的模式让日本人感到“安全”。

而他们不明白的是,这些东西不能够强加给别的国家,他们错就错在他们以为能够那样做。

关于名誉

日本人极度讲究礼仪,或者说是极度的自重。这种自重如同给他们的行为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只允许他们做出适宜于自己身份的事情。

例如旧时代的武士,即便是饥肠辘辘的时候,也要口叼牙签,装作一副刚刚吃饱的样子。男子在进行外科手术时,父亲会威胁他,如果敢叫出声的话,就会杀了他。女人在分娩时,再痛苦不堪,也不允许大声哭喊。小学中没有暖气,小孩必须习惯不断受凉、流鼻涕,磨砺意志。工人们最喜欢的罢工形式是,占领工厂,继续工作,提高产量,让管理层丢脸。

日本人忠实地执行自己应做的事情,显得彬彬有礼。但当受到侮辱时,凶性便会暴露无遗。任何让他们名誉受损的事情,他们都不会轻易罢休。在他们的理解中,复仇也是一种美德。这种价值观在日本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为日本人熟知的《四十七士》,便是讲述一群忠于家主的武士忍辱负重,最终报仇成功的故事。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日本武士战斗图画

自杀是日本人对自己采取的一种极端的行为,这一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荣誉。无论可能被俘受辱的士兵,还是不能复仇的武士,在无法毁灭他人的情况下,日本人往往会选择毁灭自己。

关于性

无论与中国相比,还是与欧美相比,日本人对性的理解都显得格格不入。

一位家中公认的模范丈夫与父亲,同时也可以是夜色下的风流浪子。这种矛盾的组合只有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才说得通。

日本人将性与婚姻完全分成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有不同的规则,但都是众所周知、正大光明的。在日本,婚姻真正的目的是生儿育女,接近于一种义务。而性是一种人之常情,对其不需要任何道德束缚。因此,婚后的日本人并不认为把自己限定在婚姻之中是一种美德。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19世纪描写日本女性的绘画。

结婚后的日本男人可以到外面寻找性,根本不必偷偷摸摸。他们为此产生的账单可能被送到妻子手里,而妻子往往认为这个钱是应该支付的。他们只需要谨记,不将让他迷恋的女子带回家里。这样就不会侵犯妻子的权利,也不会威胁婚姻的稳定。

结婚后日本女子没有男子那样的权利,忠于丈夫是她的义务,但除此之外,她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自由言行。她们可以在满口荤话,可以在舞会上尽情宣泄。传统意义上的贞女与荡妇都不能对她们做出准确的定义。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身穿和服的日本女性

显然,在日本人“各就其位”的礼仪规定里,并没有性的位置。性被日本人视作一种人之常情,一种消遣。他们认为心智正常的人不会沉迷于它,并且能很好地控制它。

结语

上至天皇,下至平民,日本整个社会都在按照“各就其位”的等级制度运转。日本从来不是一个自由、明主的国家,日本社会对个人的压力非常大,无论个人是否心甘情愿。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日本能够基于外界的影响随机应变,完成许多看上去矛盾重重的事件。

正如《菊与刀》一书结语所说,如果条件允许,日本会在和平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日本就会在军营似的世界里寻求自己的位置。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人,对于性的理解独树一帜

日本文化的象征,富士山与红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