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延津一村一故事:僧固——僧人的保護才得鞏固

延津一村一故事:僧固——僧人的保護才得鞏固

延津縣僧固鄉位於延津縣境東南部,鄉人民政府駐李僧固村,緊鄰如今已形成一片的還有梁僧固、申僧固,歷史上號稱“三僧固”。“僧固”名稱的由來源於唐朝,據傳唐朝初年這裡是王、李兩姓官員的花園,管理花園的人姓蘇,隨著人口的增多逐漸形成一窄長街道,俗稱蘇家衚衕。“衚衕”西南有一寺院,叫“白凌寺”,寺內有僧200餘人,整天在那裡舞拳練棒,學習武功。唐朝末年,梁王反,天下大亂,村民為避戰禍,紛紛到寺內躲避。寺內僧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報答村民養育之恩,發揮武功特長,像保護親生父母一樣保護來寺院躲避的村民。官兵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白凌寺如銅牆鐵壁。官兵走後,幾百名村民安然無恙。從此蘇家衚衕的村民為紀念白凌寺內僧人的大恩大德,把蘇家衚衕改名為“僧固”,意為有了僧人的保護,村莊オ得以穩固,無堅不摧,固若金湯。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分東僧固、西僧固。東僧固李姓多,又更名為“李僧固”;西僧固申姓多,又更名為“申僧固”;梁僧固原為西僧固的部分,後因梁姓居多,更名為“梁僧固”。

延津一村一故事:僧固——僧人的保护才得巩固

僧固稱鄉的歷史不算太長,1956年還屬城關鄉,1958年改鄉為公社,屬城關人民公社。1964年從城關公社析出,成立僧固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僧固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