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一村一故事:以“仁”為本的里仁村

延津縣石婆固鎮里仁村,原屬塔鋪鄉,2005年撤銷塔鋪鄉,合併給石婆固鎮。該鎮里仁村,是延津縣村史最短的一個村莊,也是唯一的長垣縣人移居的村莊,是一個村小而姓氏多的村莊,更是延津縣的武術之鄉。

延津一村一故事:以“仁”为本的里仁村

現里仁村座落處,過去是一片茅草叢生的荒蕪地。1918年,長垣縣鐵爐村(今屬方里鄉)的郭瑞彩(清末秀オ)做生意路過裡士村,遇到給富戶看棵的長垣老鄉,談話間得知郭在家僅有三畝墳地,生活非常艱難。看棵者建議他來此開荒種田。郭瑞彩回去後即舉家遷此,開荒種地。因常遭周邊村人敗壞,即回老家動員其武術造詣頗深的親戚毛星彩、毛彥彩、毛洪彩、毛彬彩、毛銀彩弟兄五人也遷此定居。戶數多了,需要定個村名,郭瑞彩即與毛彬彩、張太(從長垣縣孔屋村遷此)共同商量,認為東有裡鄉村,北有裡士村,也取一個“裡”字,我們是外來戶,應以仁為本,叫“里仁村”為好,後又陸續有長垣人來此定居。在很長一段時期,該村全部是長垣遷居戶,再後來也有輝縣、四川、魏邱鄉的大柳、胙城鄉的張莊等地遷此者,現該村70多戶300多口人,祖籍長垣縣的佔85%。姓氏多達15個。

里仁村自毛洪彩弟兄五人遷此後,在其影響下,村民為健身防身,練功習武已成風尚,不少青壯年都會三招兩式。村民外出多不敢相欺。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毛洪彩及其子毛惠元在村內設館授徒。石婆固的王紹玉、張大洲,軍寨的裴文煥、塔鋪的洪保權,裡士村的李貞、母長法,通郭村的張明武,史固的李秀雲,城關南街的申家富,第五疃的貴某,固頭、裡鄉固等村的武術好手都是毛洪彩父子的徒弟,1937年毛洪彩師徒18人被聘到馮玉祥部任武術教官。

毛洪彩(1892-1976),祖籍河南省長垣縣小呂村(現屬滿村鄉)。二十年代遷來里仁村。自10歲隨父毛恆昌習武,經多年苦練,刀、槍、拳(大洪拳)術造詣頗深。曾任軍閥吳佩孚的幼年軍團總教官,馮玉祥的督軍府武術營總教官。後在商丘武術館任教,弟子遍及豫東數縣,多達3000餘人。1958年遷回長垣,1976年病故,終年8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