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柳樹村的來歷

延津縣城西北10公里處,有一個村莊叫大柳樹村,該村有300餘口人,村內以李姓居多,約佔百分之八十。大柳樹村土質疏鬆,盛產紅蘿蔔、西瓜等。西瓜因汁甜味美而暢銷開封、鄭州等地。相傳清朝曾作為貢品受到光緒帝的賞悅,並賜該村花轎杆一對。關於大柳樹村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柳树村的来历

明朝萬曆年間,延津縣城東街人李戴,在京居官,任吏部尚書(俗稱“天官”)。有一年的寒冬臘月,他派人往家送急書一封,差人騎馬晝夜兼程,十萬火急往延津縣城趕,當沿衛輝府至延津縣城官道行至關辛莊驛站時,天色已晚,此時兩位解差已是人飢馬困,當得知離延津縣城只剩10餘公里時,思想也有了鬆懈,便想吃飯略做休息再趕路。哪知剛吃過飯,降大霧,伸手不見五指,但因要務在身,不敢怠慢,只得硬著頭皮,快馬加鞭繼續趕路。出驛站本該向東南方向行走,卻因迷失方向,一直向西北方向走去,結果轉悠了一夜,也沒走到延津縣城,只能依稀看到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柳樹,直到第四天早上天色放晴,兩位解差一看,一棵大柳樹遮天蔽日,佔地足有一畝大,三面環繞沙丘,前面一馬平川,東距關辛莊驛站只有一里許,兩人嘆道:好一處風水寶地!差人隨手摘了幾個野果子充飢,之後,立即啟程將家書送往天官府,由於家書內容比較緊急,差人耽誤了時間。

回去以後,李天官大人就追問原因,差人不敢隱瞞,據實講述,天官大人聽了,稍微停頓片刻,讓差人下去歇息,隨即叫來家丁吩咐,你回到延津老家給族長交特,大柳樹這個地方不錯,是塊風水寶地,將來必出奇人,我家人口眾多,可遷出一支到大柳樹居住。家丁聽了就回延津老家,把天官大人的話講給族長聽、族長與眾人商議後,隨吩咐出一支遷往大柳樹安家。後經繁行生息,李姓人丁興旺,逐漸成村,族人按先輩意願,取村名“大柳樹”!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柳树村的来历

現在大柳樹村李姓200餘口人就是李天官後人。李姓後人在此居住後,男耕女織,辛勤耕耘,團結鄉鄰。因土地瘠薄,沙質疏鬆,村民多種植西瓜度日。該地西瓜汁甜味美,清涼解署。1901年,清光緒帝與慈禧太后自西安返京,路過延津在關辛莊驛站小憩,吃了大柳村的西瓜後大悅。又聽說大柳樹李姓勤勞樸實,是李天官的後人,隨賜花轎杆一對,意欲大柳樹村人幸福安康,人丁興旺。該轎杆至今放在一農戶家中。不過,村裡的那棵大柳樹多年枯死後,又長出了第二代柳樹足有兩人合抱粗。民國34年,被迷信的日本鬼子刨掉,用軍車拉走準備運回老家用。在鬼子運走這棵大柳樹不到三天的時間,日本鬼子就無條件投降,滾回老家去了。

延津一村一故事:大柳树村的来历

後人為了紀念大柳樹,就一直沒有填掉大柳樹樹坑,周邊又發出了許多小柳樹,樹坑直徑有方圓一畝半大。可惜,1958年取木伐樹鍊鋼鐵,所有柳樹被洗劫一空。後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樹坑也被慢慢填平,蓋上了新房子,大柳樹和樹坑雖然不存在了,但其美麗的傳說卻一直在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