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楊東志:麥 籽

【小小說】楊東志:麥 籽

麥籽出生不滿百日,就死了父親。他的爺爺奶奶為了能夠留住兒媳婦不再改嫁,好歹讓孫子有一個親媽,就承諾麥籽母親:“孩子不讓你照護,地裡的活不讓你沾手,家務活隨意。吃穿都不讓你操心。”

麥籽母親理解公公婆婆的心情,於是便沉悶而無奈地點了點頭。

自此,麥籽除了吃奶時在母親身上,其它時間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夜裡奶奶摟著睡,白天爺爺抱著玩。

當然,麥籽的母親也不會閒著,還是該幹啥幹啥——畢竟她是出身農家啊。

“隔輩人,隔輩親”。加之麥籽的爺爺奶奶都沒有什麼文化,對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養”,怎麼“教”,也不懂得“教”與“養”的關係,更不明白“養”與“教”緊密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的只是一種“疼愛”,甚至只能說是“溺愛”。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慢慢地麥籽便有點“逞”(方言。即撒嬌的意思)。剛開始,看見啥要啥,不管是不是別人的(搶);繼而是看見啥拿啥,不管人家在不在(偷)。另外,他還非常調皮淘氣,經常做一些損人而不利己的“搗蛋”事……一句話,他成了一個“人見人煩”的壞孩子。

麥籽的爺爺有一個“習慣”:每到冬天,他都要用一個瓦罐子做尿罐,放在床底下。半夜裡解小手(方言。即小便)的時候,因為怕冷,就把尿罐拿進被窩,解完後重新放到床底下,等天明瞭再掂到外面倒掉。

麥籽知道爺爺的這個習慣後,就在一天上午找來奶奶納鞋底的錐子,偷偷地在爺爺的尿罐底上一下子鑽了四五個小眼兒。

晚上,麥籽的爺爺依然是把尿罐放到床底下,依然是在被窩裡小便。可他解完小手送出尿罐重新躺下時,卻發現被窩已經水溼了。

對此,麥籽的爺爺不但沒有責罵麥籽,反而逢人就誇自己的孫子聰明。

麥籽長大成人之後,就成了一個“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人。結婚成家了,還是“賊”性不改,大白天他該跳進人家院子偷東西,半夜裡他敢鑽進人家屋裡拿吃的。弄得臨近幾個村子不得安寧……

爺爺病死了。奶奶老死了。於是麥籽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麥籽的母親是一個本分人,看不慣麥籽的所作所為,有時候就想說他兩句。麥籽不但不聽,反而不屑一顧地“懟”(方言。即犟嘴的意思)她說:“你沒有權利管我——我又不是你養大的!”

麥籽對母親的不敬,並非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且還真真實實地“付諸於行動”。譬如:母親病了,他不給找醫生看:“過幾天就好了。”改善生活,他不讓母親吃:“那麼大年紀了,啥沒吃過?”冬天來了,他不給添棉衣:“活動活動就不冷了。”弄得母親感冒了,喝穀子退燒;餓極了,到鄰居家討吃的;凍孬了,拱到麥秸垛裡取暖……

母親七十歲時,麥籽還是讓她一個人住在院子外面的秫秸庵子裡,吃飯也不喊她。就是這一年的冬天,他的母親連病帶凍加飢餓,死在了庵子裡。更不能原諒的是,母親死了幾天了,麥籽一家竟然一無所知——是一個舅老表來看姑娘時才被發現。

消息傳到麥籽的姥娘(方言。即外祖母)家,麥籽的舅父怒髮衝冠:“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這個混球!”所以,在來到麥籽家之後,一接到孝帽,就大聲說:“這麼小咋能戴得上?”這時,就聽正在堂屋守孝(即守靈)的麥籽說:“戴不上那是因為頭大,找斧子來我給你川川(方言。即用刀斧等削削)。”麥籽舅舅連氣帶嚇,差一點背過氣去。

麥籽的母親出殯那天,他姥孃家來了二百多人。“人多勢眾”的姥孃家緣於麥籽對母親的不孝和對舅父的不敬,幾個年輕人一商量,還是決定“治一治這個混小子”。於是就叫來管事的“大總”,提出一定要麥籽在披麻戴孝的基礎上,赤腳送殯。

“這樣有點不妥吧?是不是太過了?”

大總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天的天氣。

這一天,是剛剛下過大雪。天氣陰沉沉的,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黃色的濁雲。西北風嗚嗚地吼叫,肆虐地在曠野地奔跑,它彷彿握著銳利的刀劍,能刺穿嚴嚴實實的皮襖,更別說那暴露在外面的臉皮,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上了冰涼涼、白花花、亮晶晶的琉璃棒。就連松樹和柏樹上,也堆上了沉甸甸的雪球。地上的冰凌厚厚的,踩上去就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但是,“大總”是一個明白人,看見來客態度堅決,加之心裡也恨麥籽,就重重地點了點頭。

“前後上肩——”隨著“司槓”的一聲吆喝,出殯開始了。只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麥籽“老盆”猛地一摔,挑著高高的“引魂幡”,拿著短短的“安葬棍”,赤腳巴蹄地走出了院子。

結了冰的路上,好像是擺滿了玻璃渣子,麥籽每走上一步,就會被它“劃”上一下。一下又一下,獻血淋漓,疼痛難熬。從家裡到墳裡,足有兩華里:兩華里,少說也有一千五百步。一千五百步,一步一個血印,那就是一千五百個血印。一來一回,那就是三千多個血印。另外,由於當地屬於“老淤土”地,麥籽一腳踩上去,就會陷入老深,所以冰凌又往上去“割”他的腳腕、腿肚……

及至殯葬結束回到家裡,麥籽兩腿膝蓋以下已經沒有了好地方。但是說實話,麥籽如此“遭罪”,並沒有人同情他,反而扭扭臉就說:“罪有應得”……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麥籽如此不孝,他的三個兒子也是“上行下效”。麥籽年紀大了,得了一個偏癱。他一直在床上躺了三年,直到渾身潰爛,體無完膚,方才在兒孫們的咒罵聲中撒手人寰。

作者簡介 楊東志,筆名谷鳴,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人。著名作家、詩人、書畫藝術評論家、“老學”專家。系中國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世界實業家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執行)、中國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協會副秘書長、世界華商聯合會書畫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書畫名家理事會副理事長、人民文藝家協會顧問、中國詩書畫印研究院顧問、澳門書畫聯誼會顧問、新加坡中國文化研究會顧問、河北省毛體書協高級顧問、香港高等教育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碩導)、《谷鳴》文學社社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省級以上報刊及新加波、菲律賓、臺灣等國家與地區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民間文學等作品一千餘篇(首);發表書畫藝術評論文章600餘篇;著有長篇小說《坎坷人生》、中篇小說集《黃土地的顫音、短篇小說集《鄉雨村風》、詩集《綠色的希冀》以及《道行天下》、《唐玄宗御批今譯》、《宋徽宗御批今譯》、《明太祖御批今譯》、《清世祖御批今譯》、《老子大傳》、《陳摶大傳》等26本書。作品曾獲“中國改革開放30年文藝功勳獎”、河南省人民政府首屆文學藝術一等獎、河南省民間文學成果獎、河南省首屆“橄欖杯”詩歌獎、《芳草》月刊“芳草杯”小說獎、河南省“蓮花杯”雜文一等獎等60餘次;作品被英國皇家圖書館、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生平事蹟被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詩人傳集》等權威辭書。同時,還先後受聘為廣東深圳東漢文化發展投資公司、江蘇項王文化公司、上海榮燕齋書畫院、北京墨石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山東昌藝閣藝術館等20餘家文化公司和河南李耳集團公司、安徽東漢酒業有限公司、貴州盛世國華酒業集團公司、安徽亳州集慧明道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等實體企業高級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